1、 最后,颈联和尾联的视角回归微观,回到诗人个人身上。颈联如是说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若从字面义来理解,“万里悲秋”时常常客居他乡,诗人不应是孤独的,而是有人陪伴的,所以与下一句“独登台”产生矛盾。实则不然,且看诗人用字便知。从一般用法来说,“作”连接抽象的事物,如作难、作废、作别,而“做”连接的都是能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到的具体事物,如做作业、做工、做衣服。“客”本是实际能感知到的具体事物,一般指“人”,诗人在这里用了“作”,不用“做”,令人疑惑,细细想来,是诗人用词巧妙之处。“万里悲秋”是抽象的事物,寄托诗人感伤情绪之景物是会令人心生孤独悲伤之感的景色,不是实际生活中具体的事物,故不用“做”,而用“作”。达到的效果是加深悲秋之感,更强烈浓重,只有“万里悲秋”与我相伴,我只能“独登台”,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寄托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
2、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3、这首诗写出了明丽清爽的重阳秋景,构成一幅美丽的秋景图画。
4、闻道东篱菊已黄,无因移向酒樽旁。西风忽起野烟暮,落叶乱飞山树苍。雁带寒声归渚急,江涵秋水与天长。浮云遮尽登高眼,不许愁人望故乡。《九日登鸡鸣山》清·韩畕(重阳节诗句古诗4句)。
5、炎节在重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6、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朱庆馀《旅中过重阳》(重阳节诗句古诗4句)。
7、山僧不记重阳日,因见茱萸忆去年。——灵澈《九日》
8、点评:诗人虽然年老,但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以花喻人,饶有趣味。《九日蓝田崔氏庄》
9、表白的是: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只能看着那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绕。又到了重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将全身浸透。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此时此地怎么能不让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过渡思念,身影比那黄花还要瘦弱啊!
10、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11、今日陶家野兴偏,东篱黄菊映秋田。浮云暝鸟飞将尽,始达青山新月前。《九日田舍》唐·钱起
12、首先就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13、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14、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15、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远天连树杪,高月薄衣裳。
16、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17、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旅中过重阳》
18、诗的头两句道出满园的菊花都是金黄色,只有一丛丝白似霜。用陪衬的手法,使白色的孤丛更为突出,似“万绿丛中一点红”,有格外引人注目之感。后两句则更妙,诗人由此联想到和年轻朋友歌酒席上的情景。这一联想紧扣题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颇有情趣,让人感到和众少年在一起,并不觉孤独苍老,仍能充满青春活力。
19、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九月十日即事》
20、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皇甫冉《秋日东郊作》
21、解释: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22、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23、此诗表达的是诗人:心追着南去的云飘逝,身体跟随从北南飞的大雁回来。家乡篱笆下的菊花,如今又有多少株盛开了呢?
2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5、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26、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苦吟。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韦庄《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27、牢锁黄金实可哀。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28、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29、点评:诗人被贬南游巴蜀之时,思乡情怀与离愁别绪相互交织,更加重了乡愁。《九月十日即事》
30、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31、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32、说的是:一院子的菊花金黄金黄的,中间有一丛白似霜的花儿是那么的突出,就象今天的酒席,老人家去了少年去的地方。
33、一日日知添老病,一年年觉惜重阳。——白居易《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
34、重阳,为农历九月初《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两九相重,故而称为重阳。
35、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36、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37、《采桑子·九日》——清·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38、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九日登高》
39、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重阳》唐·司空图
40、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41、这首词,通过描写作者重阳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寞的氛围,深深表达了一个妙龄少妇思念丈夫的孤独寂寞心境。“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句,充分窥见作者和丈夫两地分居,独守空房的内心苦闷。“瑞脑消金兽”一句,深深表达了作者只能独自一人望着香炉里香烟出神,深感百般无奈。“佳节又重阳”一句,则另有深意,显然有弦外之音。“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更添上了愁苦的感情色彩,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凄凉寂寞的怀人境界。
42、 这首诗的抒情手法亦变化多端,第一句用“望乡台”一词突出了诗人乡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异乡的孤独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强烈;第四句却委婉别致,借景抒情,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样反复地抒发更是突出了乡愁之浓烈。语言简洁亦是这首诗较大的特色,用了近似日常的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北地来”,显得浅近亲切,这也是这首诗流传广泛的原因之一。
43、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客中九日》明·王翃
4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5、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46、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47、《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8、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
49、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50、此诗,文辞优美,风渡潇洒,独放高歌,抒发了诗人怡情自然的旷达情怀。读来风清气爽,让人沉浸到秋日的美景之中,回味无穷,真乃诗仙所作也。
51、十八岁的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及笈远行。她深闺寂寞,重阳节日思念远行的丈夫,并写下了这首词寄给丈夫,以表思念之情。
52、老觉人间岁月遒,愔愔窗户一灯幽。读书已废虚长夜,护塞无共负盛秋。病齿何堪食粱肉,残躯惟念制衣裘。重阳卧看登高侣,满把茱萸只自愁。《秋夜》南宋·陆游
53、古人过重阳,总要登高赏景,喝酒消愁,插萸避邪,祭祀先人,以表祝福安康,思念家乡,结识朋友,感悟人生……。
54、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55、重阳节自古以来就有登高的习俗。诗的前两句写游子在外,难免思念故乡。此时,登高远眺,遥望故乡的山川,“归心归望”的情怀,被浓浓的厚厚的表现出来。后两句写出了诗人与故乡远隔万里,只能饮着菊花酒,望着大雁飞向南天,充分展示出诗人的乡愁之情。
56、以上就是关于重阳节比较有名十首诗句,为便于对重阳节的诗句的理解,下面扩展介绍一下关于重阳节的小知识:
57、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58、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59、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九日》
60、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九日齐山登》
61、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重阳阻雨》唐·鱼玄机
62、⑵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63、上客南台至,重阳此会文。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阳曛。务简人同醉,溪闲鸟自群。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参军。《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唐·严维
64、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65、点评:这两句道出了重阳时节,所有作客他乡之人的普遍感受。《过故人庄》
66、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旅馆但知闻蟋蟀,邮童不解献茱萸。《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67、其实,这首诗描写的并不是重阳节情景,但因点出了重阳节的标志性活动,而被人们当作重阳节诗词看待。《采桑子·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