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2、译文:天道刚健,君子以天为法,故而自强不息。
3、译文: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孟子名言名句100解释及出自文章)。
4、(5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译文)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6、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7、(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8、译文:父子之间要亲爱,君臣之间要有礼义,夫妇之间要挚爱但还要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要有诚信之德。
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0、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为快乐,都是有害的。”
11、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12、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3、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14、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15、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6、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17、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1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9、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20、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可桢
21、 (译文)常用来表示记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2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23、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24、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2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6、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2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