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出的两本书,都是我们帮忙校对完稿的,现在竟然得鱼忘筌,不理会我们这些人了。
2、 (示例):王仁东也觉得军机全班尽撤,未免过分,连带使翁同酥受~,内心更为不安。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3、他十分高兴取下鱼把筌抛在一边,快步回家吹嘘自己的功劳。
4、他十分高兴取下鱼把筌抛在一边,快步回家吹嘘自己的功劳。
5、得鱼忘筌,原意指得到了想要的对象,手段便不重要了。后被引申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6、(2)言的重要在于表达意,而意又与道相关。道是不可言传的,因此,言只能得之于表。(得鱼忘筌)。
7、兔具有管状长耳(耳长大于耳宽数倍),簇状短尾,比前肢长得多的强健后腿。共9属43种。以亚洲东部、南部、非洲和北美洲种类最多,少数种类分布于欧洲和南美洲,其中一些种类分布广泛或者被引入很多地区,而也有不少种分布非常局限。
8、(忘筌蹄)唐·孟郊:“徒言奏狂狷,讵敢忘筌蹄。”元·耶律楚材:“昔年学道颇得趣,鱼兔入手忘筌蹄。”
9、(忘筌得鱼)唐·李白:“与尔情不浅,忘筌已得鱼。”
10、一旦他们都尝过你的滋味,他们就会过河拆桥,把你抛弃
11、古代一渔夫到河边捕鱼,他把竹器筌投进水里,全神贯注观看浮标,终于一条红鲢鱼上筌了。他十分高兴取下鱼把筌抛在一边,快步回家吹嘘自己的功劳。妻子说这是筌的功劳,问他筌到哪里去了,渔夫这才想起忘记带筌回家了。
12、他早已得鱼忘筌,别妄想会念旧日恩德,给你任何帮助。
13、老王发财后,每年捐钱回馈乡里,不是那种得鱼忘筌的人物。
14、解释:比喻人在达到目的成功后就忘掉赖以成功的手段或凭藉物。
15、这里说的筌、蹄、言都为工具,目标还是鱼、兔、意,只要得到和领会了精神实质,那么这些工具都可以忘掉了。忘言之人就是指已得到和领会精神实质的人。
16、(筌蹄弃)唐·杜甫:“妙取筌蹄弃,高宜百万层。”
17、今义多指成功之后忘了原来帮助其达到成功的有力工具,含贬义。
18、古代一渔夫到河边捕鱼,他把竹器——筌投进水里,全神贯注看着浮标,终于一条红鲢鱼上筌了。
19、(成语出处)《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20、古代一渔夫到河边捕鱼,他把竹器筌投进水里,全神贯注观看浮标,终于一条红鲢鱼上筌了。他十分高兴取下鱼把筌抛在一边,快步回家吹嘘自己的功劳。妻子说这是筌的功劳,问他筌到哪里去了,渔夫这才想起忘记带筌回家了。
21、古代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庄子,他在谈到“义”时,列举了一些古代圣贤的故事,他说:尧要把帝位让给圣贤许由,许由不接受,逃跑了;帝汤准备把君位让给务光,务光不接受,而且非常生气。纪他听说了这件事,害怕商汤找到自己头上,于是率领弟子们躲避到水河边。诸侯们担心他投水而死,纷纷到水河边吊慰。三年以后,申徒狄听说这些贤士的事迹,非常敬佩崇拜,竟投河而死。
22、他功成名就后,竟得鱼忘筌,不承认曾经带他入行的师父。
23、 那么,是不是完全没有必要去熟读它呢?当然不是。余个人看法,对于一些属于基本功训练的内容,非熟读不足以掌握的内容,在条件许可下,要强调反复读它好多遍。因为有些内容,你看起来似乎是懂,其实没有真的弄懂,熟读却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所渭“书读千遍,其义自见”,这也是前人的一条经验。即如,前面提到的诸葛亮,虽云“观其大略”,恐未必对所有的书都如此。他平日好为《梁甫吟》②,余想他涵咏既久,必然成诵,并不是一概排斥熟读的。
24、 卸磨杀驴 过河拆桥 忘恩负义 兔死狗烹
25、(成语出处)《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26、兔是哺乳类兔形目兔科下属所有的属的总称。俗称兔子。生物学分类动物界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兔形目。
27、原义是说筌、蹄、言皆为工具,目标还是鱼、兔、意,只要得到和领会了精神实质,那么这些工具都可以忘掉了。忘言之人就是指已得到和领会精神实质的人,因而与忘言之人言,是不言之言。
28、古代一渔夫到河边捕鱼,他把竹器——筌投进水里,全神贯注看着浮标,终于一条红鲢鱼上筌了。
29、 庄子的意思是想说,筌只是捕鱼的一种工具,人的最终目标还是鱼,只要得到和领会了精神实质,那么这些工具都可以忘掉了。忘言之人就是指已得到和领会精神实质的人,因而与忘言之人言,是不言之言。《庄子》中谈到两位圣人相见而不言,因为“目击而道存矣”(《田子方》)。照道家说,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来自寻烦恼呢?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故此语也有用来表示互相默契,心照不宣的意思。今义多指成功之后忘了原来帮助其达到成功的有力工具,含贬义。
30、古代一渔夫到河边捕鱼,他把竹器筌投进水里,全神贯注观看浮标,终于一条红鲢鱼上筌了。他十分高兴取下鱼把筌抛在一边,快步回家吹嘘自己的功劳。妻子说这是筌的功劳,问他筌到哪里去了,渔夫这才想起忘记带筌回家了
31、你出的两本书,都是我们帮忙校对完稿的,现在竟然得鱼忘筌,不理会我们这些人了。
32、 史传后汉诸葛亮与石广元、孟公威、崔州平等友善。他们都属于以庞德公为首的当时一批知识分子,虽隐居不仕,却关心着天下大势,有一定的政治抱负,只是待有一适当的时机,出而向世就是了。
33、妻子说这是筌的功劳,问他筌到哪里去了,渔夫这才想起忘记带筌回家了。
34、筌,捕鱼的竹器。蹄,捕兔的网。筌是用来捕鱼的,捕到了鱼便忘了筌;蹄是用来捕兔的,捉到了兔便忘了蹄;语言是用来表达意义的,领会了意义便忘了语言。后以此典指达到目的就忘了原来的凭借;亦指忘情、忘我等。
35、既取得鱼忘筌之学理,又藉以哀其家变,因其妻名为“筌”。
36、得鱼忘筌指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出自《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37、重要通知!邯郸清理企业养老保险长期停保个人账户!
38、 《随笔》中的“治学门径"篇记载了王老师学习中医的心路历程、读书方法、跟师心得,以及对后学者学习中医路径的建言,教给大家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比如“为医者最好学点目录学”“目录顺,方可读书,不顺,终是乱读”。比如“得鱼忘筌”与“书读千遍”,告诉我们读书不在贪多而在精辟,宁可进度慢些,务求烂熟,打下坚实基础。王老师还劝我们要“勤于动笔”,随时随地注意资料的积累,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笔到”。
39、关于恢复主城区和各县(市、区)城区机动车常态化限行的通知
40、出自战国·庄周《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后世据此总结出成语“得鱼忘筌”。
41、“卸磨杀驴”后,巴拉圭足协聘请了意大利著名教头马尔蒂尼担任巴拉圭队征战世界杯的主教练。
42、(拼音):liú lián wàng fǎn
43、他早已得鱼忘筌,别妄想会念旧日恩德,给你任何帮助。
44、(得鱼忘筌)魏·嵇康:“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45、用捕鱼的渔具(筌)捕到了鱼,高兴地忘乎所以,拿着鱼而把捕鱼的(筌)丢下了。
46、原指领会了深妙的义理,表达它的言语可以忘掉;鱼捕到了,渔具也可以忘掉。意思是言语和渔具虽不可少,但毕竟只是手段,而领会精神实质、实现既定目标更重要。
47、(成语释义)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48、老王发财后,每年捐钱回馈乡里,不是那种得鱼忘筌的人物。
49、举了这些事例后,庄子总结道:“筌是用来捉鱼的工具,我们不应该得到鱼之后就忘掉了筌;蹄是用来捉兔子用的,我们不应当得到兔子之后把蹄忘却;言词是为了表白某种意义的,咱们不应该由于已经懂得到这种意思,就把言词忘记。对那些‘忘言之人’,我是决不跟他们念叨的。”
50、老王发财后,每年捐钱回馈乡里,不是那种得鱼忘筌的人物。
51、原义是说筌、蹄、言皆为工具,目标还是鱼、兔、意,只要得到和领会了精神实质,那么这些工具都可以忘掉了。忘言之人就是指已得到和领会精神实质的人,因而与忘言之人言,是不言之言。
52、比喻事成之后,就忘了借以成功的手段、条件。
53、老王发财后,每年捐钱回馈乡里,不是那种得鱼忘筌的人物。
54、(得兔忘蹄)清·王夫之:“未敢泣麟伤绝笔,何人得兔不忘蹄。”
55、《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56、(问旧蹄)清·王夫之:“逸情交臂多相失,求兔何劳问旧蹄。”
57、故目的既达,得鱼忘筌,其手腕之峭紧敏捷又如此。清·梁启超《外交失败之原因及今后国民之觉悟》得鱼忘筌的成语典故3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