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大道名人故事)第90期《陈调甫与他未完成的》作者/刘功业 朗诵/芸 丽(名人故事概括100字)。
2、1946年秋,国民d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d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3、回到家里后,舅舅竭力劝说牛顿的母亲,让牛顿弃商就学。在舅舅的帮助下,牛顿如愿以偿地复学了。名人故事100字作文:陈景润年幼时要强的故事陈景润小时候学习十分用功,成绩很好,因而引起有钱人家子弟的嫉妒,他们在学习上比不过他,就处处欺负他。
4、在与曾卓的交谈中,我发现,思维敏锐的老诗人,每说一句话,都十分吃力,他不时地用手捂住腹部说:“对不起,我的话不能说多,我感觉这里很疼痛,我喜欢石头,沉默的石头蕴藏着丰富的艺术语言。”
5、苏轼给褚遂良的书法概括了4个字:清远萧散。他的书法,从追求一种结构之美,演进成了追求意境之美。虞世南书法讲究“君子藏器”,在书写的过程中不显露明显的运笔痕迹,褚遂良却不同,清代人所写的《评书帖》中说:“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他愿意展示这种痕迹,一起一伏,一提一按,造成一种明快的韵律。因此,有人说欧阳询是一位“结构大师”,而褚遂良则是一位“线条大师”,他的线条充满生命,体现了一种飞动之美。唐代书家张怀瓘对此感叹说:“若瑶台青琐,窅映春林,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铅华绰约,欧虞谢之。”在他看来,从褚遂良开始,书法已经从“妍美功用”趋向“风神骨气”,书法艺术也从古典主义迈向浪漫主义。 有趣的是,这种唯美主义倾向,已经影响到褚遂良对纸墨的选择。书法家讲究纸笔用墨并不奇怪,北宋词人苏子美就曾说:“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而纵观古今书家,褚遂良对纸墨之追求,却是非常苛刻的。唐代人裴行俭曾说:“褚遂良非精笔佳墨,未尝辄书。”没有好笔好纸,他宁可不写。 褚遂良对自己的书法要求很高。他和虞世南曾有一段对话,他问道:“我的书法比得上智永禅师吗?”虞世南说:“我听说他一个字值5万两黄金,你做得到吗?”褚遂良又问:“那和欧阳询相比如何?”虞世南说:“欧阳询写字不择纸笔,什么样的纸笔都能写得好,你难道能这样?”褚遂良有些气馁,说:“那我的书法究竟怎样呢?”虞世南说:“如果手顺而笔墨调畅,也能写得很精彩。”褚遂良这才高兴地走了。
6、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祖籍河南。他出身于名门望族。父亲褚亮被唐太宗李世民选入文学馆,充当国事顾问,为著名的十八学士之一。
7、汤文选先生笔下的老虎为什么这样传神,奥秘何在?
8、1966年,汤文选的厄运重又开始。他又重新被戴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他的一家,妻子和三个孩子,全都被牵连。然而,他惟一痴心未改的依然只有国画艺术。
9、魏晋以来,形成了“学在家族”的传统,褚遂良出身官宦之家,从小“博涉文史”,擅长书法,“工隶楷”。谁也没料到,正是凭借功力深厚的书法,让他成为朝廷重臣。
10、吴丈蜀感慨地告诉我说,一个书法家成功的奥妙是功夫在诗外。抗战胜利后,吴丈蜀先后辗转重庆、上海、香港,其间曾任秘书、编辑、新闻记者。吴丈蜀为谋生经重庆并顺流而下东到上海,在荣宝斋悬卖字。这期间,《中国生活》杂志辟专版介绍吴丈蜀的书法艺术,原来书法家马公愚等人,在一次书法作品评选会上,看中了吴丈蜀的书法作品,马公愚等称赞吴丈蜀的书法艺术格调高雅。于是,吴丈蜀的名声不仅由四川走向全国,并开始远播到国外。吴丈蜀的书法风格与他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他认为,功夫在诗外,一直注重书外功,追求的一种归真返璞、天人合一的至妙之境。吴丈蜀说,古来文、墨并称,可见文字与书法的血缘关系。他认为,书法应无村俗之气,不做作,不雕琢,不剑拔弩张,也不四平八稳,无媚气,无媚骨,无火气,无霸气,无粗俗之气;人雅字自雅,人俗字自俗,人倔字自倔,如其他艺术一样:文如其人,诗如其人,书法亦然。吴丈蜀在他的一生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文化素养,有学者认为,吴丈蜀以拙寓巧,以朴寓华,似拙非拙,似朴非朴,创造了“古今无此体”的独家书艺,富有神韵天趣,而蕴含风神独绝之美。
11、江停与黑桃k之间的背叛、秦川对于警察组织的背叛、步薇对于申晓奇的背叛、江停与严峫之间克制又复杂的疏离感……
12、2001年11月的一天,我给曾卓送上刚出版的《奇石与鉴赏》,曾卓与他的夫人如茵一面面地翻看书中奇石的照片,如茵一遍遍地感叹:“啊,真美。”曾卓在一边连声说:“不简单,不简单。”如茵看了印在书中的黑体字“沉默的石头蕴藏着丰富的艺术语言。”她埋怨我说:“你为什么不单独里印上的手书。”曾卓听了,他的脸色露出不快的情绪:“你这个人是怎样搞的,怎么能够提出这样的要求呢,你要知道,湖北名人多的是,人要谦虚。”
13、我以《书刊导报》社记者名义采访吴丈蜀:“吴老,您能否给我谈一谈您怎样读书,怎样写书么?”吴老听了,点头表示赞同,他侃侃而谈,我得知,1957年,吴丈蜀遭受厄运后,家中只剩下一些书与几本碑帖,在无钱买米饿饭的时候,妻子劝吴丈蜀将这些书与碑帖。他看到妻儿老小为他受苦,心里虽然异常难过,但是,他宁愿挨饿,也舍不得卖掉珍贵的书与碑帖。没有想到的是,两次抄家,竟然失去了收藏数十年的书籍,吴丈蜀悲愤交加,心都要碎了。平反昭雪后,吴丈蜀重整旗鼓,重新收藏典籍。”我细细观察,发现,吴丈蜀的家中,大书柜占去房间两面墙,里面摆着《四库全书总目》《资治通鉴》《二十五史》等书籍。一个格外引人注目的特大办公桌上,也摆放着书籍。家中唯独没有冰箱、彩电等电器。
14、 6岁启蒙之后,顾炎武不久读完四书五经,10岁便开始攻读《孙子》《吴子》、《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书。家人为他请了四名声音宏亮的士子,顾炎武坐在中间,每个人轮流读诵不同的内容,这样一篇篇地读下来。一个人读20页,就另换一个人读,周而复始,一天能温习100页书。《十三经》读完了以后,接着又读各种诗书。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温习不完,决不休息。(《十三经》经文约65万字,加上注疏当在百万以上)
15、李勤和父亲李壮平一起创作的《东方神女山鬼系列》油画一经展出,在社会上引起热议。李壮平与李勤的油画作品获得国内权威机构好评,例如,中国美术家协会对于李壮平与李勤的油画作品高度评价,认为其绘画手法之细腻生动,在近百年的绘画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16、牛顿一六四二年出生在英国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在牛顿出生前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那年改嫁了。当牛顿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继父不幸故去了,母亲回到家乡,牛顿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种田过日子。母亲想培养他独立谋生,要他经营农产品的买卖。
17、此时的苏炳添痴迷上了速度,他喜欢骑摩托车,那种风驰电掣的快意让他感觉非常舒服。但因条件限制,他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训练,只是在泥巴地里,跑啊跑啊,像一个追风的少年。2004年11月份,15岁的`苏炳添第一次参加了正规的比赛——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他出人意料地在100米比赛上夺得第一名,成绩用秒表计时是11秒因此,他被中山市体校田径教练宁德宝看中。
18、莎蕻于1923年出生在山西省一个小镇,1940年,他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他的文学生涯在延河边开始,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年仅16岁的他诗情澎湃,他来到延河边望呀望,诗句像流水一样从胸中涌出,他写出了《燃烧的延河》,这首诗发表在《驼铃》杂志上。
19、李壮平十分喜爱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九歌·山鬼》。此诗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叙述的是一位多情的山鬼,在山中与心上人幽会以及再次等待心上人而心上人未来的情绪,描绘了一个瑰丽而又离奇的神鬼形象。全诗述所神话传说的情节:女主人公与她的情人相约某天在一个地方相会,尽管道路艰难,她还是满怀喜悦地赶到了,可是她的情人却没有如约前来;风雨来了,她痴心地等待着情人,忘记了回家,但情人终于没有来;天色晚了,她回到住所,面临风雨交加、猿狖齐鸣的环境,伤心、哀怨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全诗散发出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屈原以人神结合的方法塑造了美丽的山鬼形象:美丽的女子披戴着薜荔、女罗、石兰和杜衡,乘着赤豹拉的辛夷车,车上插着桂枝编织的旗,身边跟着长有花纹的花猫……山鬼的容貌体态和情感变化,与常人一样忧伤孤独,一边期盼爱人早些到来,一边感叹青春不能永驻。
20、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弥留之际,她下了道遗诏,里边有这样一句话,特别引人注目:“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这相当于给褚遂良等人平反。武则天终究不是一个小女人,当过皇帝之后,阅遍群臣,她虽然恨褚遂良的迂腐,却不得不佩服他的正直与忠诚。 刘洎之死惹来是是非非
21、(五大道名人故事)第67期《木业大亨訾玉甫传奇》作者/贾东 朗诵/晓彤
22、1964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北戴河同哲学工作者谈话时,把自己在韶山的求学经历概括为“六年孔夫子”。《毛泽东年谱(1893—1949)》记载了毛泽东的私塾生活。1902年春,毛泽东入南岸下屋场私塾读书,先读《三字经》,接着读《幼学琼林》《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他记忆力强,能够口诵心解,很快领悟。1904年秋,他到韶山关公桥私塾读书。1905年春,他先后就读于韶山桥头湾、钟家湾私塾。1906年秋,他到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继续读“四书五经”,并开始练习书法。1907年至1908年,他虽然辍学,仍继续自主读书。1909年,他复学,在韶山乌龟颈私塾就读。1910年春,他到韶山东茅塘一位秀才毛麓钟(堂叔)家里读书,选读《纲鉴类纂》《史记》《汉书》等古籍,还读一些时论和新书。同年秋,他考入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在离家时,他抄写了一首诗留给父亲,即《七绝·呈父亲》。
23、刘荆洪(海口经济学院教授 南海油画院院长)
24、(五大道名人故事)第24期《毛主席来到李烛尘家》作者/布纹 朗诵/张瑶
25、1978年,邓玉华被评为“全国煤炭战线劳动模范”,以后又被评为“优秀共产d员”。
26、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前仆后继,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很多人流血牺牲,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武昌起义的成功。清朝被推翻了。虽然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可这为祖国的富强创造了条件。“振兴中华”从此成为更多的中国人奋斗的目标。
27、曾卓在重庆生活的八年,有两件事使他毕生难忘,影响终生。一是在战火离乱之际,他的母亲在敌人的铁蹄蹂躏之下不知所终。母亲遭逢的双重不幸,使曾卓一生对母亲充满了无限的怀念;而曾卓的性格、情感及他创作的诗歌,也因之深受影响。二是他在重庆结识了邹荻帆、绿原、姚奔、史放、冯白鲁等,自筹资金创办了诗刊《诗垦地》,注重时代特征、艺术追求,能够与胡风编的《七月》、《希望》相吻合,曾卓在邹荻帆陪同下两次拜见胡风。“简单的交往,几乎影响了我一生”,这个影响,使曾卓的诗歌深受艾青等“七月派”诗人的影响,同时接受了胡风的文艺思想。随着诗人诗风的转变,曾卓诗兴泉涌,他创作出了《门》《来自草原的人》《母亲》《铁栏与火》《有赠》等等一些讴歌时代、催人奋起的优秀诗篇。
28、邓玉华说,敬爱的周总理非常关心她的成长,多次教诲她要好好地为煤矿工人服务,要坚持走民族化的道路,并要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她忘记不了周恩来总理生前的嘱咐,周恩来总理生前经常鼓励邓玉华深入煤矿,了解工人们喜欢看什么电影,从中,周总理了解工人们的文化生活情况。
29、一些朝廷大臣正被后金的攻势吓破了胆,听袁崇焕自告奋勇,也都赞成让袁崇焕去试一试。明熹宗批准给他二十万饷银,要他负责督率关外的明军。
30、爱子的突然离世,让当时已经85岁的秦怡悲痛不已,当时,她整日以泪洗面,经常在儿子的房间里一坐便是一整天。秦怡看着那些儿子用过的家具、文具,一度伤心得不能自已,甚至还想过追随儿子到另一个世界,然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当她了解到一位22岁的小伙子,在死前决定捐献眼角膜的事迹时,她意识到,演艺辉煌,不惧坎坷,还得用生命奉献社会。
31、(五大道名人故事)第28期《“砚痴”徐世章》作者/段守新 朗诵/乔峰
32、雷锋看到这一家人非常心酸,想帮助他们。他想到一个好主意,帮助十二岁的弟弟,教他读书识字。
33、“振兴中华”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它是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来的。在孙中山之前,也有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像林则徐、魏源、严复、李善兰、徐寿等思想家、科学家,还有一些清朝的官员,都在想办法使中国强盛起来,但是他们大都是在清朝的“躯体”上进行改革,不可能成功。孙中山看透了清朝的腐败和反动,认为只有推翻这个绊脚石,实行民主革命,才能真正救中国。
34、(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2期《曹火星:的诞生》作者/刘卫东 朗诵/晓彤
35、(五大道名人故事)第30期《“拾簪将军”孟恩远》作者/闫立飞 朗诵/刘涛
36、参加会议的王敏教授问:“秦怡老师,您这么美丽,您拍电视广告吗?”秦怡老师说:“我从来不拍广告。”我明白了,秦怡不拍广告,她热衷的是公益事业。我忽然想起周恩来总理的评介:“秦怡是中国最美的女人。”对于秦怡的美丽,著名影星舒绣文这样形容:秦怡就跟花瓶里盛开的康乃馨一样,别说男人见了她要心动,就是我们女人见了她也喜欢呀!
37、曾卓祖籍黄陂,1922年3月5日生于汉口,曾卓4岁时,就遭受晴天霹雳,他的母亲不到25岁却遭到遗弃,曾卓随可怜的母亲和祖父母一起生活。母亲的不幸,在曾卓幼小的心灵上蒙上了一层阴影。曾卓6岁时上汉口“六小”,就吐露出超人的天赋,他这个时候,开始接触中外儿童读物,小学期间,曾卓受到老师的赏识,他在老师的帮助下发表了几篇作品,从此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并狂热地喜爱文学。1936年,年仅14岁的曾卓,发表了他的第一首诗《生活》:“生活像一只小船,航行在漫长的黑河。没有桨也没有舵,命运贴着大的漩涡。”既展露了诗人的才华,也展示了不凡少年对于命运的深沉思考。曾卓15岁时,抗战爆发,高年级同学和进步青年组成读书会,曾卓毅然加入,正在兴起的抗日救亡浪潮和鲁迅的思想,唤起了曾卓的革命热情,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入时代的洪流,投入“一二九”运动的浪潮,成为武汉市“民族解放先锋队”的第一批成员。不久,曾卓被学校开除,被迫离乡背井,辗转来到重庆。不屈不挠的曾卓,一边读书,一边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如火似荼的斗争,熔炼了如火似荼的青春,也熔炼了曾卓如火似荼的诗情。1939年到1943年,曾卓的诗歌创作,进入了第一个高潮期。曾卓的诗歌经常发表在进步刊物《文群》上,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最重要的抒情诗流派的代表者,曾卓的诗,反映人民的疾苦与民族的苦难,无情鞭挞反动统治者。
38、1917年6月,周恩来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了。他在南开学校4年,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追求进步、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的青年了。
39、第毛泽东喜欢读中国古代传奇小说,特别喜欢读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和斗争的故事,曾经读过《精忠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隋唐演义》等。他常常在学堂里读这些书,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用一本正经书遮住。
40、任凭李治如何解释,褚遂良就是不同意,当天的会议不欢而散。第二天,李治再次召集开会,褚遂良直言不讳地说:“陛下一定要改立皇后也可以,但请另选他人。武昭仪曾伺奉过先帝,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又怎么能瞒得过呢?倘若立她为皇后,天下人将会做何感想呢?”
41、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场出来,和同学对完答案,马云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结果,那次数学考试,马云考了79分。历经千辛万苦,马云终于考上了大学。
42、1989年10月由中国音协,中央电视台文艺部等主办的《情深谊长——邓玉华独唱音乐会》取得圆满成功。为此中央电视台文艺部编辑制作的专题片《情深谊长》被评为“全国第四届电视星光杯”三等奖。
43、(五大道名人故事)第22期《德高医粹——肿瘤外科专家金显宅》作者/岩波 朗诵/刘青
44、 梁启超的故乡新会茶坑村有座小山,叫坭子山,山上有座塔,叫坭子塔,又叫凌云塔。梁启超的老家就在坭子塔山下,童年的梁启超时常和小朋友爬上凌云塔望风景。一天,梁启超写了一首诗给祖父看:“朝登凌云塔,引领望四极,暮登凌云塔,天地渐昏黑。日月有晦明,四时寒暑易。为何多变幻?此理无人识。我欲问苍天,苍天长默默。我欲问孔子,孔子难解释。搔首独徘徊,此时终难得。”这就是梁启超11岁时写的《登塔》诗。
45、(五大道名人故事)第95期《徐树强其人》作者/白 晶 朗诵/长 军
46、(五大道名人故事)第8期《大隐于市的曹汝霖》作者/洪卫国 朗诵/倪祖铭
47、友情、爱情、亲情都在“背叛”中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同时也呈现出人物关系间巨大的的张力,能否修复,是否应该修复,并不像毒品带来的挫伤感一样容易解决,反而要交由每个读者内心去想象与考量。
48、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49、唐太宗又问:“我如果有不好的地方,你一定要记下来吗?”
50、(五大道名人故事)第69期《蔡成勋与蔡家庙》作者/安扬 朗诵/方卫
51、我早就在报刊上见过关于吴丈蜀的报道,早在相关会议上见到吴丈蜀的身影,听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提起吴丈蜀,纷纷赞不绝口。然而,我近距离与吴老接触,却是在1988年10月,湖北省诗词学会召开成立大会期间,我作为《书刊导报》社编辑记者,应邀参加会务组,担任副组长,负责接待诗人词家,安排诗词大会诗词书法展览。一天下午,武汉高校一群诗人、教授簇拥着一位满头银丝精干的老人走过来,武汉市文联的一位同志给我们介绍说:“这是书法大家、诗词名家吴丈蜀,他是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湖北省诗词学会会长。”吴老微笑着点头,对我们会务组人员说:“谢谢你们,大家辛苦了。”
52、俗话说:没有常胜将军。2013年,张培萌连续跑出了两次10秒04和1次10秒整的成绩,打破了苏炳添创造的全国纪录。并且在辽宁全运会上以10秒08的成绩战胜了苏炳添,夺取了全运会冠军。此外,因为张培萌跑出了男子10秒的亚洲黄种人最佳成绩,平了伊东浩司的纪录,而且是在国外进行的世界锦标赛上获得的,所以也更为引人瞩目。这让苏炳添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
53、"公爵,你之为你,是由于偶然的出身,我之为我,是靠自己。公爵现在有,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个。"
54、我问邓玉华:“邓老师,您认为您最受欢迎的电影电视歌曲有哪些?”邓玉华说:“我演唱作品中被翻唱最多的当数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插曲《映山红》。”邓玉华回忆,她在练这首歌时,下了很大的功夫,为了搞懂映山红到底是什么东西,还专门去了植物园、美术馆。邓玉华说:“当时我的爱人特别喜欢看画展,他告诉我美术馆有一幅画,专门画的是杜鹃花,叫映山红,我就马上骑车去看。看的过程中就慢慢体会到,映山红开遍满山时,人的情绪就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一种兴奋。再唱《映山红》时,就有感觉了。”《闪闪的红星》上映后,邓玉华已经记不得唱了多少遍《映山红》,“从1974年第一次唱算起,到现在有31年了,唱过几千遍了。但是每次唱,还是非常感动。”
55、 “太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王季娶为妃。太任执行,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
56、黄婉秋说:“我认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作品的民族性可以体现出艺术价值,儋州调声曲调的欢快,内容的幽默,还有对爱情的追求,向上的情调,能够反映海南的民俗文化,值得发扬光大。就像东北的有些小品,原来的内容不是那么健康,但是通过艺术家的改进,使它优秀的一面得到发扬,糟粕的一面去掉了,反过来就在全国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当然,媒体的宣传作用是关键,例如,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的推动作用。目前,我们对儋州调声进行保护,还没有很好的挖掘,海南一些舞蹈也是比较好的文艺形式,像黎族的山歌唱起来也很动听,是挖掘出来的。如果能用文学形式对儋州调声进行挖掘,如果能够在电影中用普通话演唱儋州调声,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跟上新时代的文化潮流发展,在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多下一些功夫,这样的挖掘,就可以增加儋州调声的艺术影响力了。”
57、《奇石与欣赏》冠以“中国首部关于石头大千世界的知识杂文集”出版,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湖北省科普作协、武汉市科普作协联合举行作品研讨会。陶校长与省科协的秘书长向进青都来了,吴老乘坐的专车在中途坏了,修车耽误了时间,吴老还是赶来参加了研讨会,他说:“刘荆洪是一个奇人,他的书是奇书。这一辈子,他就这样一本书,足以在文坛立足。我读完了全书,一个标点都不放过。”武汉晚报的一位编辑听了吴老的评价不以为然,他对我说:“人们都说,吴老治学十分严谨,可是他这样评介你,他是不是老糊涂了。”武汉科普作协秘书长李仁惠与文友余章喜安慰我说:“荆洪,你从来没有出书,第一本书堪称成名之作,能够让人嫉妒,说明你很成功,你可以称为刘‘石头’。”
58、2004年10月4日,曾编导过《九歌》的程云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中国音乐“金钟奖”由中国文联和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是中国音乐界惟一的综合性专家大奖,每年评选一次。其中的终身荣誉勋章又是重中之重,授予那些从事音乐、艺术活动60年以上、为推动中国音乐事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老一辈音乐家,程老成为湖北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武汉艺术家。
59、这件事,《刘洎传》是这样记载的: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亲征辽东,命太子李治监国,同时令刘洎、高士廉和马周等重臣辅助太子。第二年,唐太宗因征辽失败,急火攻心,身上长了一种毒疮,回到定州时病情一度十分严重,生命岌岌可危。刘洎、马周闻讯赶来探望,出来后,褚遂良问情况如何,刘洎悲伤地流下了眼泪,说:“圣体患痈,极可忧惧。”然而褚遂良后来却跟唐太宗说:“洎云国家之事不足虑。”意思是说,刘大人觉得现在国家之事不用忧虑。病中的唐太宗听到这样的话,心情可想而知。
60、(五大道名人故事)第61期《龚心湛:不平凡的“历史交集”》作者/张志玉 朗诵/黄浦
61、著名画家黄胄先生评价说:“王树人书法深得魏碑之骨力,刚健中有婀娜之势……”。王树人在用笔上,独创“侧入正出法”,巧妙地使柔与刚、圆与方结合起来。侧入,则笔势沉着厚重,其态若磊落磐石。正出,则笔势流畅飞动,其态若枯藤游丝。而其笔法布局,随机生巧,方圆不拘;方则稳重圆活,圆则苍劲遒健,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王树人先生的书法狂放豪迈,苍劲潇洒。他上溯魏晋而追唐宋,下承明清诸家,数十年功夫,练就了挟雷裹风的深厚功力,开创了气势磅礴、清新自然、典雅俊逸的一代书风。
62、那时候,守在宁远周围几个据点的明军都已经撤走,宁远城只剩下一万多兵士,处境十分孤立。但是袁崇焕并不气馁。他咬破指头,写了一份誓死抗金的血红之书,给将士们看,并且说了一番激励大家的话。将士们听了,都感动得热血沸腾,纷纷表示一定跟着袁将军一起死守宁远。
63、想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嘱托,现为中国煤炭文工团负责人的邓玉华一刻就闲不下来。她的身体不大好,胆囊切除刚半年,便又登上了歌坛。有一年,邓玉华到煤矿演出了九个月,那时节,煤炭工人贴着大红标语:“欢迎我们矿工的歌唱家!”邓玉华激动得直掉眼泪。
64、很多给孩子读过这本绘本的家长反映,我们很难给孩子介绍清楚一个名人,或者一个时代,不是太冗长,就是太枯燥,而这本书,就像一本“摘要”,将他们人生中最闪耀、最珍贵的经历都囊括进来了。
65、汤文选知道,在写意人物画中,笔墨相互为用,笔中有墨,墨中有笔,一笔落纸,既要状物传神,又要抒情达意,还要显现个人风格,其难易程度远胜于山水花鸟画。1955年汤文选创作了《喂鸡》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原作又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56年汤文选创作了《说什么我也要入社》、《送粮路上》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原作又双双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其中,《说什么我也要入社》还在《中国画》杂志创刊号上发表。
66、褚遂良不但学识渊博,性格也极为耿直,敢于坚持原则,有时连唐太宗的面子也不给。古代皇帝,每天的言行举止会被记录下来,作为史料留存,褚遂良有段时间就负责干这个。
67、李壮平经常眺望神女峰。我坐船从三峡经过,从望远镜里观察神女峰,其位于巫山县城东约15公里处的大江北岸,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古人有“峰峦上主云霄,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之说。每当云烟缭绕峰顶,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纱似的,更显脉脉含情,妩媚动人。每天第一个迎来灿烂的朝霞,又最后一个送走绚丽的晚霞,所以,神女峰又被人称为“望霞峰”。传说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瑶池宫里住着西王母的一个女儿,名叫瑶姬。她聪慧美丽,心地善良,活泼开朗,耐不住宫中的寂寞生活。八月十五这一天,她邀了她身边的十一姐妹,腾云驾雾,遨游四方。当她们来到巫山时,只见十二条恶龙兴风作浪,正在治水的大禹也被洪水围困其间。瑶姬敬佩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精神,决定助他治水。便送给大禹一本《上清宝经》的治水天书,瑶姬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大禹如何破译这部天书,就被西王母派来的天兵捉拿回宫。十二仙女早就厌倦仙宫生活,她们挣脱神链,重返人间,帮助大禹疏通了峡道,解除了水患。从此,瑶姬爱上了三峡,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间,为船民除水妖,为樵夫驱虎豹,为农夫布云雨......十二姐妹忘记了回宫的事,久而久之,她们便化成十二座奇秀绝美的峰峦耸立在巫峡两岸。瑶姬是十二仙女的杰出代表,所立山峰位置最高,每天第一个迎来朝霞,便赢得了“望霞峰”的美名。神女峰的传说,在三峡地区流传甚广,其说不一。这些传说,寄托了三峡人民征服险滩、战胜恶水的美好愿望。巫山百姓为纪念他们心目中的“神女”,尊称她为“妙为真人”,在飞凤峰为她修建了一座凝真观(神女庙)。山腰的一块平台,即神女向夏禹授书的授书台。
68、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经典语句)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
69、《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此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的代表作,它的价值首先在于成功地塑造了鲁滨逊这个崭新的人物形象。他是资产阶级文学中最早的正面人物形象之以其坚强的意志、积极的进取精神压倒了因循守旧、委靡不振的贵族人物。
70、《奇石与欣赏》出版后,我与吴丈蜀交往甚密。因为,这个时候的吴老是我的恩师,我是吴老的弟子。当年,我在书刊导报社担任编辑部副主任,我有机会多次采访吴老,在《长江日报》《书刊导报》报道了这位书法大家的求学、治学经历。我在采访中知道,吴丈蜀字恂子,别署荀芷,汉族,1919年2月24日生于四川泸州。吴老用慈爱的目光望着我说,写字一定要认认真真。他出生时值军阀混战时代,家道寒微。吴丈蜀有幸得到外祖母的关爱,口诵唐诗教他学念,不到一年,就能背出绝句五十多首。平时,他喜欢拿起父亲的为人开处方的毛笔,在纸上像模像样的写写画画,父亲甚喜,便写成中楷字教他辩识,指导摹写。并告诉你:“写字一定要规规矩矩,字形要端正匀称,每一行笔都要有起有收,不可草率。”吴丈蜀记住父亲的教诲,认认真真一笔一画照做,三四岁时,他便已识得和写成三千余字,这使他终身受益。
71、(五大道名人故事)第55期《吴泰勋:军阀公子和他的吴公馆》作者/管淑珍 朗诵/浩然
72、(五大道名人故事)第50期《曾昭德的名门姻缘》作者/张秋铧 朗诵/黑丹
73、(五大道名人故事)第35期《津门画圣陈少梅》作者/贾东 朗诵/大卫
74、齐白石曾经说过一句十分精辟的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汤文选画山水花鸟,学习前人敢超越。中国花鸟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它往往通过抒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反映社会生活,在世界各民族同类题材的绘画中表现出十分鲜明的特点。七十年来,汤文选先生不懈探索,他在继承齐白石等前辈大师的基础上有突破、有发展、有创新,风标独具,别开生面,呈现出浓烈的时代气息。
75、我接着对黄婉秋说:“我的专著《海南旅游文化》里面借鉴刘三姐的山歌,有对于儋州调声的描述。我认为,我们要认真挖掘儋州调声的文化内涵,一是需要文化自信。儋州调声对海南岛屿文化的贡献很大,我们要认识儋州调声的优势,需要文化自信。二是需要文化自省。例如,儋州调声是用儋州话方言演唱的,游客听不懂不容易普及,需要我们认识儋州调声的不足,需要文化自省。我们挖掘儋州调声的文化内涵,应该与时俱进,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儋州调声只有让人人听得懂、唱得出,才能被广泛接受,才能够成为本地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新卖点。”
76、于是,雷锋每天利用休息时间,到牛家屯教弟弟文化课,还帮助弟弟一起照顾爷爷奶奶。弟弟非常聪明,一年就学会全部小学的课程,又在自家架起小黑板,教比他还小的朋友读书识字。
77、在秦怡90多岁时,她依然活跃在各大慈善晚会上。为了公益,她不遗余力。只要有邀请,她便从不拒绝。有人劝她歇歇,她却摇摇头说:“我不会停。做这些有意义的事情我怎么能够停下来呢。”
78、莎蕻,原名徐永禄,山西安泽人,是一位久经考验的老d员。1939年,他毕业于民族革命艺术学院文学系,1937年,他义无反顾地参加革命工作,历任牺牲救国同盟会协助员、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会员、陕北公学高级班学员、边区文协三边文协副主任、冀察热辽军区文工团编辑部主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教师、《群众文艺》杂志主编、天津文工团创作部副主任、中南文联及中南作家协会委员、d组成员,系武汉市文联主席团委员、一级专业作家。他还是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武汉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湖北作家协会顾问。
79、记得李勤告诉我说:“我第一次看到裸体模特,都觉得特紧张。也有许多同学觉得我身材很好,建议我也当模特,我哪有那勇气呀!我觉得那太没安全感了。但对于做父亲的模特,就算全裸,我丝毫没有犹豫。父亲一直是个正直的人,让我有安全感。我也是从事油画创作的,为艺术,尤其是为父亲的艺术献身是一件很纯洁的事。”
80、南开学校是一所国内闻名的先进学校,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学校里的课业负担很中,常有考试,考得不好就被淘汰或留级,而且学费也很贵。
81、记得当年,我书刊导报社工作,因为《书刊导报》是宣传各种图书报刊的专业报,曾经得到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推荐,在振兴中华读书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务委员方毅亲自题写报名。我采访过一批著名作家,其中,就有曾卓。《书刊导报》多次报道过曾卓出版的作品。曾卓的原名曾庆冠,笔名有柳红、马莱、阿文、方宁、方萌、林薇等。曾卓不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诗人,也是一位独具一格的散文大家。曾卓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文笔、充沛的激情和丰富的生活经历,使他的诗文取得很大的成就。曾卓的诗集有《门》《悬崖边的树》《白色花》(合集)《老水手的歌》等,其中,《老水手的歌》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新诗诗集奖。散文集有《痛苦与欢乐》《美的寻求者》《让火燃着》《听笛人手记》等,其中,《听笛人手记》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还有诗论集《诗人的两翼》、剧作集《处女的心》等。
82、每一个人物的肖像画下方都会有一句自己的名言,如同在对孩子说:
83、 十七岁,白居易只身一人携带他的诗文来到长安拜见前辈,文名赫赫的顾况素来目下无尘,就跟白居易说:“京城米价很贵,想要居住在这里大概不太容易。”等看了“春风吹又生”之后,马上改口说:“以你这样的才华在京城肯定能混得很好。”
84、 七岁那年,父亲送他到私塾读书。有一次,他对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在家时,父亲教我读经书,说的是要学六经,实际上教给我的只有五经;现在,我来上学,先生也说要教六经,可在课程安排上,仍然是五经。还有一经到底叫什么?为何不让学呢?”老师回答说:“所谓六经,是指《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乐经》和《春秋》,但一般教学生读书,就是读前五部经书,因为《春秋》是历史书,比前几部难读一些,故一般不去读。”黄庭坚又说:“既然《春秋》列人六经,就应该读,也应该教,否则,就不成其为六经了!”老师见黄庭坚说得振振有词,而且很有道理,感到他非同一般孩子,便答应了他的要求,教他读《春秋》。不料,他读得兴致勃勃,只用了十天的时问,就全部读完了。老师惊奇地称赞他说:“真是个神童啊!”七岁的黄庭坚还写下一首《牧童诗》:
85、我心里十分激动,我十分敬重黄婉秋老师,当年,我在武汉,我知道,武汉的观众与全国观众一样,喜欢看电影《刘三姐》。再说,我一直在相关报刊社当编辑、记者,我从相关报刊上读过“刘三姐”与“阿牛”的故事,也就是黄婉秋与何有才的传奇故事,觉得十分感人。
86、我现在是大学教授、科普作家,但是,我忘记不了当年的记者生涯,忘记不了我采访的一些文化名人,其中,难忘的有女高音歌唱家邓玉华。邓玉华注重声乐艺术科学化,敢于民族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进取,终于形成了圆润、甜美、清亮、醇浓的演唱风格。邓玉华作为中国著名歌唱家,曾出访埃及、叙利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越南、朝鲜、美国、马来西亚等国,为增进中外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87、回家后,晚上列宁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深深为自己在姑妈家说谎而自责。这时,妈妈来看他,他一边哭一边把打碎玻璃瓶的事实经过告诉妈妈。妈妈见他诚实可爱,没有责备他,答应写信把这件事告诉姑妈,并安慰他说,姑妈也一定会原谅的。听了妈妈的话,列宁才安心地去睡了。
88、事实上,这本书由于有吴老推荐,影响之大,出乎人意料。武汉电视台组织专题采访,国内各大报刊发表评论,真是“洛阳纸贵。”记得武汉电视台播放《奇石与欣赏》出版的新闻时,我与几个文友正在一起喝茶,一位文友挡住电视屏幕,嫉妒地说:“我不想让你看这新闻,你出一本书,影响这么大,我们没有出书,面子往哪里搁。”武汉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著名评论家於可训教授给我写信称:“你的知识杂文集《奇石与欣赏》收到,阅读后,感觉真如吴丈蜀老诗人所言,是一本奇书,文笔流畅、想象丰富、张驰有度、疏密相间,你开创了一种新的文体,我建议我的博士生研读。”
89、雷锋外出在沈阳车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
90、这首诗从生活中选取独特的自然意象,以表现人间的种种精神现象,其时代性精神内涵的丰富,其意象创造的独立性,其立意的高远与开阔,其形式与语言的性格化,表明它具有相当的独异性。这首诗,饱含真诚朴素的情感,沉郁中展示着一往无前的刚毅,孤苦中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我忽然想起曾卓给我的题词:沉默的石头蕴藏着丰富的艺术语言。老诗人爱奇石,老诗人的灵魂就是一块饱含丰富艺术语言的奇石;石头不老,曾卓的诗魂永远长青。
91、最后,我引用一位评论家的话来作为本文的结尾:我被他们父女的国粹精神深深的感动了!被他们共同创作的艺术精品深深的震撼了!在共和国的旗帜下,有这样一对独一无超凡脱俗、画艺精湛、人品上佳的父女画家,我要高声喊出这对父女画家的名字!为他们高尚脱俗的灵魂喝彩!为他们举世无双的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喝彩!
92、(五大道名人故事)第73期《张绍曾殒命家中》作者/王和平 朗诵/贾宁
93、一天,武汉一位朋友指着我的影集中的一张照片对我说:“这张照片中的三个人,好像有刘三姐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婉秋与阿牛的扮演者何有才,是吗?”我说:“是的,有黄婉秋老师与何有才老师,照片中还有我呢。”我回顾了当时的情景。
94、人物传记是一类很奇特的书。它能让孩子通过品读名人的人生,找到自己的榜样,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优秀的传记作品,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理想的树立具有无可比拟的意义。我们甚至可以毫无夸张地说,读一部好的人物传记,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引导孩子去阅读人物传记作品。
95、人们与曾卓交往,感受到老诗人的温暖和美感。我与曾卓交往,感受到老诗人的博大胸怀。因为曾卓历经坎坷的人生道路,坚忍不拔,情感似火,理想远大,成就辉煌,他具有中国一代知识分子正直的人格力量和高尚的精神品德。我怀念曾卓,老诗人的身影总在我面前晃动;我难忘曾卓,老诗人的诗《悬崖边的树》总在耳边回响。这首诗虽然不长,但韵味深沉。
96、(五大道名人故事)第33期《林必锦:喜欢跑步的耳鼻喉专家》作者/岩波 朗诵/长军
97、除了课堂学习,他在课外还读了许多书报,尤其是喜欢读孙中山先生革命派办的《民权报》、《民生报》,以及当时中外进步思想家的着作。所以,他的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活跃。有一次,他在书店看到了一部精印的《史记》,就毫不由于掏出伙食费把他买下,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98、(五大道名人故事)第3期《长城抗战英雄刘汝明》作者/邵衡宁 朗诵/刘涛
99、(五大道名人故事)第21期《张自忠辞别家人》作者/张秋铧 朗诵/乔峰
100、1966年,秦怡的事业正处于巅峰时期,她刚满44岁,居然被确诊为肠癌,医生遗憾地断言她:“活不长”。秦怡刚刚被确诊为肠癌,她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帮忙照看儿子金捷。因为工作的原因,金捷从小便由外婆照看。因为父母都不在身边,性格内向的金捷,时常被同学欺负,却从不向外婆诉苦。而外婆呢,将注意力放在了他吃穿之上,很少去关心外孙的心理状况。由于内心的苦闷始终无法宣泄,金捷在16岁那年患上了很严重的心理疾病。那时候,白天,身体稍有好转便带着儿子四处逛逛,试图以此来缓解他的病情。曾经聪明伶俐、活泼开朗的儿子,患上了精神分裂,变成了别人口中的“痴呆”。身为母亲的秦怡怎能不心痛?又怎能不自责?!看着面前痛苦不已的儿子,秦怡的心中宛如被钝刀划过。那时她便暗暗发誓:以后余生,都要陪在儿子身边,做一位称职的母亲!
101、对每一个人物缘何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本书也用颁奖辞的形式做了精炼的概括,方便家长在给孩子共读时能很好地引导孩子,懂得如何让每一位榜样的力量点燃孩子内心的微光,让孩子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总有那么一盏指路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