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适经常到大学里去讲演。有一次,在某大学,讲演中他常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先生的话。引用时,他就在黑板上写:“孔说”,“孟说”,“孙说”。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竟引起了哄堂大笑,原来他写的是:“胡说”。
2、刚还在准备工作,反应过来已经平躺在床上,能感受下这种要求和能力差太多导致的片刻绝望么。
3、 十月 二十六日,在上海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九次常会。
4、 十一月 月初回上上海。二十八日,全家搬至北平。
5、是季羡林老先生对其在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以自省之笔,详述了自己十年动乱期间的生活、思想及著书的经历,其中的豁达与乐观令人动容。
6、 五月 和蒋梦麟联名发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年底与《新青年》脱离关系。
7、 1927年3月,37岁的胡适由英国赴美国,向母校哥伦比亚大学补交了博士论文(著作)《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亚东书店版)100册,完成了哲学博士学位手续,得到了第一顶博士帽。胡适的第二顶博士帽,是1935年1月5日,香港大学授予胡适的法学名誉博士学位。
8、 对于老季家,运气总是出奇的好,高中毕业后,季羡林考上了清华,选择了最火的西洋文学系,并有幸结识了恩师朱光潜和陈寅恪。也正是陈寅恪,让季羡林爱上了佛教史。(胡适之的人生经历简介)。
9、立志夏天到来之前要每天锻炼1小时,瘦掉20斤,做好了计划表,下载了运动软件,买了瑜伽垫。
10、 陈寅恪一看,惊呆了,这小子不简单呐,懂十多种外语,颇有老夫的风范。便把季羡林的论文推荐到当时最权威最牛逼的学术刊物——《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上出版。
11、1962年2月,胡适最后一次主持了“中央研究院”的院士会议。面对会场公开的抨击质疑,他已经无力进行辩解,只得略带尴尬地草草收场,之后竟然突发心脏病过世。对此,蒋介石在日记中这样记载:
12、 七月 在芝加哥演讲“中国文化的趋势”。是月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九次年会聘他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委员长。
13、1955年,中国大陆开始针对胡适的一系列观点进行驳斥,由三联书店出版发行了《胡适思想批判论文汇编》。不过,毛主席还是托人给自己曾经的老师胡适:
14、 第偏向纸上的“主义”,是很危险的。这种口头禅很容易被无耻政客利用来做种种害人的事。欧洲政客和资本家利用国家主义的流毒,都是人所共知的。现在中国的政客,又要利用某种某种主义来欺人了。罗兰夫人说,“自由自由,天下多少罪恶,都是借你的名做出的!”一切好听的主义,都有这种危险。
15、这种长时期的拖延,更不易被人察觉,也更少被谈论到,它在无声无息中折磨着人们,是大部分长期抑郁和悔恨的根源。
16、正是以胡适这些“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桥梁”的前“五四”白话诗为标志,中国诗歌结束了其几千年来在古典形态里的发展变化,初步确立了中国诗歌新的艺术形态,转换了中国诗歌古典与现代的题型,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新诗纪元”。经过几十年的演进,汉语抒情诗的本文结构形态发生了整体锐变。戏剧方面,胡适不仅与罗家伦合译了易卜生的《娜拉》,而且自己创作了戏剧《终身大事》。胡适的戏剧翻译和创作是不可分割的,翻译使胡适吸取了外国戏剧的养分并创造出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话剧。
17、冯顺弟这种既严厉又保护其自尊心教育方式,使胡适从小就懂得正经做人、爱惜名誉,这为他日后不断上进奠定了基础。
18、季老阅尽沧桑、被褐怀玉的人生大作,高山景行!
19、 现在中国应该赶紧解决的问题,真多得很。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卖淫问题到卖官卖国问题从解散安福部问题到加入国际联盟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紧急问题?
20、然而方法再多,大多数人都是陷入那种反反复复,无法根治长期拖延的状态中。
21、方先生出门,照例在脖子上挂了有大有小的照相机,我们请教方先生为何要带三个相机?
22、郭文夫、游祥洲等人,是我在台大哲研所的学长,也是方先生较为亲近的弟子。
23、在这样的机缘下,台大哲研所的学长游祥洲带我去方先生府上拜访,算是正式引见,比一般在课堂上听课的师生关系要深了一层。
24、 或许正是那种宽松的环境,不用为考试所累,才让季羡林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去挖掘那颗深藏内心的文化火种。大师出民国,也并非毫无道理。
25、前几年,因节选自胡适日记中的这段关于打牌的记录,胡适受到了大众的关注,使这样一个妇孺皆知但却有那么点遥远的文化名人,有了更多的烟火味。
26、爷爷奶奶虽然已经故去多年,但心灵深处与他们相关的记忆,却像一坛陈年老酒,时时散发着特有的芳香,实际上,我的精神气质早已被爷爷奶奶熏染而成。无论时代如何快速变化,爷爷都将是我终生不移的学习楷模。在爷爷百年诞辰之际,谨以此文寄托对爷爷无限的感激之情,尽管文字实难表达此刻的心情,它却已成为我唯一可以选择的方式。再祝爷爷的在天之灵安息!
27、1932年的11月28日、29日和12月2日,胡适三次应邀到蒋介石临时住地吃饭,从此,与国民d政府最高领导人建立起直接联系。至此,胡适在政治上完成了与国民d当局的磨合,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倚重的互动关系。
28、直到1976年暑假我去服兵役,这项工作才转手他人,而方先生于1976年年底因病住院就不再上课了。
29、1910年,胡适有幸考取了公派留学的名额,利用这部分奖学金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康乃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深造。期间,他除了学习相关专业以外,还尤其注重中西文化和古今文化的兼汇贯通,成为了这批留学生中的佼佼者。
30、 1941年,胡适在美国被授予博士学位有5个,在加拿大被授有2个。前者全是名誉法学博士,分别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森林湖学院、狄克森学院、佛蒙特州的密特勃雷大学、密达伯瑞学院;后者是麦吉尔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和多伦多大学(名誉法学博士)。
31、 白话的“白”是“清白”的白,是“明白”的白,白话但须要“明白如话”,不妨夹几个文言的字眼。
32、希望大家把学堂当作学堂,做成最高的学术研究机关,在学术思想人格上作最大努力。
33、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80%的大学生和86%的职场人都患有拖延症。50%的人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开始工作。13%的人没有人催,不能完成工作。
34、 事后证明韦莲司对胡适的爱,爱得大度,爱得彻骨。比如,1962年胡适去世后,韦莲司竟和江冬秀成了朋友,并忙着整理胡适给她的书信,忙着为他成立出版基金。9年之后,空候一生的韦莲司在一个小岛上孤独地死去,遗物里竟然完好无缺地保存了胡适的书信和稿件。
35、 一九一五年 二十五岁 一月 九日,康乃尔世界学生会举行十周年纪念祝典,以干事长身份作“世界会之目的”的演说。
36、原价184元,小编推荐价:168元(包邮)
37、他曾经说过:中国一切伟大哲学系统的建立者都必须一身而兼“诗人”“圣哲”“先知”的三重身份,才能宣泄他们的哲学睿见。
38、我是有幸进入牛棚的少数人之几乎把老命搭上才取得了一些难得的经验。我认为,这些经验实在应该写出来的。我自己虽非作家,却也有一些舞笔弄墨的经验。自己要写,非不可能。但是,我实在不愿意再回忆那一段生活,一回忆一直到今天我还是不寒而栗,不去回忆也罢。我有一个渺渺茫茫希望,希望有哪一位蹲过牛棚的作家,提起如椽大笔,把自己不堪回首的经历,淋漓尽致地写了出来,一定会开阔全国全世界读者的眼界,为人民立一大功。可是我盼星星,盼月亮,盼着东天出太阳,一直盼到今天,虽然读到了个别人写的文章或书,总还觉得很不过瘾,我想要看到的东西始终没有出现。蹲过牛棚,有这种经验而又能提笔写的人无虑百千。为什么竟都沉默不语呢?这样下去,等这一批人一个个遵照自然规律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那些极可宝贵的,转瞬即逝的经验,也将会随之而消泯得无影无踪。对人类全体来说,这是一个莫大的损失。
39、1932年的11月,胡适应邀南下到湖北、湖南讲演。11月28日、29日和12月2日,胡适三次应邀到蒋介石临时住地吃饭,从此,与国民d政府最高领导人建立起直接联系。至此,胡适在政治上完成了与国民d当局的磨合,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倚重的互动关系。
40、方先生曾说:“林语堂宣称谁若是保存有辜鸿铭所英译的《论语》,愿意借他一阅的,他愿意磕头感谢。我这里就有此书,可以让他磕头来借。”
41、 一月五日,在香港接受香港大学法学名誉博士学位。九日,到广州。十一日起,在梧州。南宁、柳州、桂林、阳朔等地演讲、游览。二十五日,到香港,旋回北平。
42、 这句话出自胡适的名文《实验主义》,是胡适当时的一个长篇演讲稿,最初发表在《新青年》上。是胡适介绍詹姆士的实在论哲学思想时说的。原话是:“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这个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顺的由我们替他涂抹起来,装扮起来。实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由我们雕成什么像”(《胡适作品集》第四集,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86年10月)
43、 一九四五年 五十五岁 四月二十五日,出任国民政府代表团表之在旧金山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
44、 卫春回,华东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和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 近年来在国内主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理想与现实的抉择——自由主义学人与中间道路研究(1945-194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月)、《张謇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状元实业家张謇》(团结出版社2009年2月)等专著3部;主编参编教材2部;主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项。
45、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胡适有意识地从各个方面训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