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2、《曹刿论战》中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出师表》中表示作者感恩图报的句子是: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与我们学习过文天祥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同样表达以死明志的决心。(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5、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7、《三峡》中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8、《鱼我所欲也》中,孟子从反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采用舍生取义的句子是“ , 。”
9、答案:(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举杯销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千载有余情名篇名句默写5字形识记
10、(要点)“失其本心”中“本心”就是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孟子对不受“嗟来之食”的“行道之人”表明了肯定和赞扬的态度,认为保全了“善”的本性。历代以来,人们大多对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高尚气节赞许有加,但这毕竟是对一个人的较高道德要求。
11、烨然若神人
12、译: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13、10《送东阳马生序》写出从师求 教道路之辛苦的句子:负箧曳展,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14、《醉翁亭记》中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5、(3)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16、答案:(1)驽马十驾(2)羁鸟恋旧林(3)虽九死其犹未悔(4)不坠青云之志(5)疏影横斜水清浅(6)映阶碧草自春色
17、七——九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字词详解+句子翻译+课文分析)
18、《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19、在杜甫《春望》中,写用手挠发、头发稀疏,甚至连发簪都挽不起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洛阳亲戚如相问,。(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1、文中与“嗟来之食”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
22、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23、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24、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25、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样的人: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
26、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并不羡慕他们。
27、(4)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