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其长。
3、(感悟)人要符合天的道,做事达成目的,功业已经到达巅峰时,就引身后退,懂得急流勇退,这是符合“天道”的。
4、在这里,老子所谓的“善”,不是盲目地做善事或者自以为是的善行,而是要行符合大“道”的“善”。(老子的名言轻诺必寡信)。
5、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6、有能化善修身正行,积礼义,尊道德,百姓莫不贵敬,莫不亲誉。——《荀子》
7、 《道德经》是中国文化从古至今的精髓,书中所讲,寓意深刻,《道德经》文化不是用语言就能表达清楚的,需要自己专心的去领悟。境界不同看到的深浅也不同,希望同修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保持一种谦卑的心态不断地开发自己的智慧,使自己得到升华。
8、老子名言: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9、(感悟)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不是叫人们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干。或者把两手插在裤袋里四处闲荡,“无为”不是主张“不为”。恰恰相反,它反对的只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要求不以个人主观的欲望来破坏自然的发展,所以人们常把“自然”和“无为”连用,合称“自然无为”。
10、老子名言: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1、校订后的砚本《老子》此章文字,与今本的出入只有一个"猷"字。是"圣人猷难之",而非"圣人犹难之"。猷,谋,考虑也。而通行本之"犹",音虽同,本义却丧失了。
1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3、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4、(感悟)“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对大成的理解有两种:一是获得了极大成就或成功;一是最圆满的东西。
15、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16、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7、老子名言: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8、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9、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0、人们习惯于事事抢先,老子却指出,不要在事物未成熟前抢先去做。似乎也是说反了。如果我们承认,要顺着事物的自然发展去做,而不是去拉着事物,强迫它做不自然发展,那么,老子的话是对的,前者是无为的做法,后者则是有为的做法。
21、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大学》
22、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道德经》
23、老子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4、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了解自己的人才是高明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上的话,不知道出处原来在这里。有些道理说说很容易,但是真正做到却很难。
25、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6、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27、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8、想解决难题,得从容易的时候入手。要完成大业,须从细微的点滴做起。因为天下的难事,刚产生时是容易解决的。天下的大事,刚起步时也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圣人始终不贪大喜功,所以才能成就大业。
29、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3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32、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3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34、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5、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3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8、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9、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4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4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道德经》
4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43、老子名言: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44、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孟子》
45、老子名言: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46、老子名言: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47、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8、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道德经》
49、 河南南阳三贤山道观2017年太岁符+道长亲自手画的护身符+道观自己做的红腰带已备好,并免费送福袋一个,供信徒香客们恭请。
50、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1、老子名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52、孟子说过:“仁者无敌于天下。”这样,真正的仁者不但是勇敢,而且是勇敢到天下无敌。“慈故能勇”是从本质上说的,故与表面的现象相反。我们平常说的“大仁有大勇”,就是这个道理。
53、也就是说,能了解别人,懂得怎样去应对他,这只是小聪明;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在这个概念中,“明”显然是高于“智”的。“明智”一词也由此而诞生。
54、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圣人总是把事情设想得困难些,所以最终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事。
55、 一个轻易许诺的人,必定是很少坚守信用的人。把所有问题都看得很容易,必定会遇到许多困难。
56、 老子揭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真谛:首先在“无亲”二字上,永恒的道是不以人们的好恶亲疏而影响,天道法自然,其作用客观自然;其次,“人之道”与天之道的结合点在一个“善”字,而善即是善以人合天才能天道合人,能善于自我而合道,体现于外就是大德之人。真正的善人是有好的命运和机遇的。因为善人能遵循客观规律办事,能宽容坦然地对待面临的一切,尤其能化解心中的怨恨而不留余怨,在大是大非上,不感情用事,而从真实公平上去处理所有的事。那么这样的人才能受到天道的护佑,天道之心也只会降临到这些善为道的人身上。
57、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
5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道德经》
59、(感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表面意思就是说天道对于众生一视同仁,无偏无私,无厚亦无薄,但上天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
60、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1、 古人所以尊崇大道,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修道之人,不说是为了达到最高境界,求得神通,只说为了使自我免遭疾患之罪。所以,大道才为天下人视为宝贵。
62、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
63、 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64、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65、 1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66、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
6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68、老子名言: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69、《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曾记载:“魏其侯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裴駰注:“多易,多轻易之行也。”
70、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71、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72、老子名言: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73、 如果不能获取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任何人都不可能和圣人争夺权力。在有道的社会里,统治者的权力是扎根于人民的。那些为了个人名利而争权的人,人民决不会把权力授予他们。不争名利而争得民心,即是“不争之争”。
74、(感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表明了老子对小聪明是持有批判的态度的,认为只有拥有大智慧的人才是明智之人。
75、老子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76、君子有善万世之心,行之自身始。——(南宋)胡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