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Y9dNgtMzJarReV6YFuxA提取码:9q1p书名:第一哲学沉思集
2、“农村的孩子最怕有知识没文化,从小到大没看过一本课外书,进城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生存。”基金会理事长李同新说,“益善除了对个体的帮助,更应该关注带有群体性、基础性的问题。”
3、1649年,笛卡尔应瑞典女王之邀赴斯德哥尔摩旅居。然而,由于瑞典早朝在清晨便开始了,笛卡尔睡懒觉的习惯便被迫停止;此外由于北欧的寒冷,笛卡尔不幸着凉病倒,最终于1650年2月病逝。
4、 若你对欧洲历史较为感兴趣,那么便不难看出笛卡尔之生平几乎串联了他所处时代(1596-1650)的欧洲史:他于1596年出生于法国南部,彼时,即16-17世纪的欧洲,旧的封建制度早已开始在西欧(特别是英、法两国)逐步式微,而文艺复兴“再一次发现”了人的价值,又敲打着统治中西欧千年之久的天主教思想体系。由此,与教会深度绑定的经院哲学正成为令人生厌之物,天启神学也已无法解释自然科学的成果。笛卡尔对哲学的彻底的“重启”正是建立在这一背景下。(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录名言)。
5、第梦有助于创新性成果的产出。比如德国化学家凯库勒(Kekule)曾在梦中看到旋转的碳原子,其长链像蛇一样,头尾相连成圆圈。因此他悟出了苯环的环状结构,形成了世界有机化学界最轰动的成果之一。据说,很多音乐家如贝多芬也能在梦中寻找到灵感。
6、显然,直接利用平时的梦来促进学习的难度是很大,但并非说完全用不了。举例来说,(Hobson,2009)的研究认为REM睡眠与体能相关技能的学习相关,而与死记硬背之类的记忆关系较小对这种相关性,他们从“婴儿和幼儿较成人有更多的REM睡眠”获得了事实上的支持。
7、改变,与一个叫“益善”的公益基金组织有关。
8、正如笛卡尔指出的,三段论法则“只是在交流已经知道的事情时才有用,并不能帮助我们发现未知的事情”。也正由于经院哲学的权威性,笛卡尔的方法论后来缓慢地通过非正式的渠道流传西欧。在英国,它启迪了还在剑桥大学念书的牛顿。牛顿后来在自己家的农场里,从一只落地的苹果获得启示,悟出并得到了万有引力定律,正是从内心里接受笛卡尔新思想的结果。至于数学上的成就,笛卡尔的主要贡献是在几何学方面。
9、https://en.wikipedia.org/wiki/Sleep
10、如果他老人家有幸活到现在,一定会天天水知乎,并且提问:究竟什么人是好人?balabala........并且如果他肯屈尊参加辩论赛,定能拿到最佳辩手。
11、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作为现代哲学之父的笛卡尔这种数学大神居然是彻彻底底的上帝存在论者。他和诸位神父在《第一哲学沉思录》中你来我往大战了三百回合。我们来看看哲学家和神父们(此神父都是大神学家而不是神神叨叨的那些庸人)是如何撕逼的吧,这种思想的碰撞、逻辑的反驳不知道比现代社会的名人骂战高到哪里去~
12、作为整体,人类从隆古走来,朝未知奔去;作为个体,我们一方面向死而生,另一方面学无止境。正因如此,我们的求知欲往往是所有欲望中最强烈的一种。梁实秋说,即或活到一百岁,也无非三万六千五百天;倘使把这三万多天做成日历,每天撕一张,又当如何?
13、脱离军队后,笛卡尔便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如前所述,笛卡尔在数学、自然科学与哲学都颇有造诣。然而,天主教思想体系终究是与近代科学、近代哲学水火不容的。1633年,宗教审判所对伽利略的严厉处分震惊了笛卡尔。
14、图4 《黑客帝国》的矩阵(左) 与《盗梦空间》的剧照(右)
15、谈到阅读的意义,很多人都会说阅读是陶冶情操之类的浪漫的话,但我没那么浪漫的想法。在我看来,阅读就是人类的生存之道。
16、什么叫阅读?不是说随便浏览了一个信息就叫阅读。真正的阅读,是能够利于思维和引发思考的,是能够产生思想火花的。著名哲人尼采说过一句话,所有事情的激情要是都靠外部的刺激来维持的话,那么这个激情不会持续很久。真正的阅读,只能靠你自己的兴趣,对文字的兴趣,对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和艺术的兴趣。有思维活动产生的阅读才是有价值的。
17、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会发现笛卡尔几乎就要走向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万事万物并非客观地独立于我们存在着,而仅在我们之内存在着。然而,笛卡尔并未倒向唯心主义,但是笛卡尔为了逃避(根据严谨的论证最终几乎只能导向唯心主义)这一结局,便开始“开挂”找外援——他找到了上帝。毕竟,表象本身难以给出自己的根基,要确认表象的真实性,必须要一位担保者来保障我所观察到的表象是真的。笛卡尔由此希望,上帝能够成为他的担保人,并开始尝试论证上帝的存在。
18、3年里,理事长李同新有一半时间跑遍了4个县的100多所小学和教学点,20多位同学利用休假时间专程到洱源一线,参与走访调研,推动阅读行动。益善君们说,“既然决心从事乡村教育,在山区推广阅读,就必须了解农村,融入农村。唯有实干,才有实效,才能赢得各方信任,才能获得八方支持。”
19、他的文笔真的实在太优美了,相信大家都在大学读过英文版的《培根论人生》节选。而我们最熟悉他的不过是“知识就是力量”。
20、假定某人(比如你自己)被邪恶科学家实施了手术,大脑被剥离出来并与身体分离,放在如图的培养液中,然而利用先进技术将大脑的神经末梢连接至计算机上。计算机会根据预设的程序来向大脑发送它需要的各种信息,使大脑产生一切都正常的幻觉。这种情况,对你来说,一切都和平时无异。你喜欢的人、事、物,你爱的运动、身体感觉都通过计算机来百分百逼真的还原,偶尔还会给点大脑之前保存的记忆,让你有怀旧的感觉。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复杂场景,让你产生参加鸡尾酒会、和朋友交谈、开怀畅饮的幻觉。
21、有资料说,2014年,我国少年儿童平均图书阅读量为45本,其中城市儿童阅读量为73本,农村儿童阅读量为51本,西部地区更低,尤其是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往往不到3本。
22、第学习是需要样本或特征输入的。按激活-合成假想理论,梦境中输入的特征随意性较大。而且,从大多数报道的情况来看,梦境中的视觉图案模糊,不如真实视觉系统获得的细腻。Horikawa等曾试图在测试者睡眠刚开始时,通过叫醒并纪录对梦境的文字回忆来重建视觉信息但这仍是一种间接方式,真正的图像还很难直接从人脑中提取出来。另外,梦在多数情况下是灰度的,没有颜色。当然有些艺术天赋好的,偶尔也会梦到彩色,甚至很精细的彩色图像。值得指出的是除了视觉外,其它“感官”系统也会参与梦的构成。
23、——普朗克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
24、另一种主动式梦境学习是梦境孵化(DreamIncubation),即学会在某个要发生的特定梦境主题里种下一颗种子。比如反复暗示自己要做一个关于化学实验的梦。那些相信能通过梦境来求解问题的人,可以利用这一技术来诱导梦境到特定的主题。与清晰梦境的主要区别在于,梦境孵化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更特定的问题上。
25、因此,“我思故我在”的意思是只能是我在我思考的状态下存在。而笛卡尔又预设了一个条件:即一个在我之内进行思考的东西,例如现在正在怀疑万物的东西;一个反思着这个东西的东西。只有当后者意识到,自己与前者是同一的,它才会说:“我思考”。用拉康的话来说,笛卡尔便是没有区分言说的主体与陈述的主体。亦即,当我讲:“我没有讲话”,那么讲话的我与这句话中没有讲话的我显然是二分的。同理,正在思考我的“我”与作为对象的我也应当是二分的,而不是同一的,笛卡尔恰恰犯了这一错误。
26、不管何种攻击,这都源自大脑在神经和认知方面的错觉。那实际生活中,认知存在错觉吗?
27、虽然你有可能像我的同学黄AB一样因为笛卡尔的meditation开始怀疑人生,especially上数学课的时候还在思考这个数学公式是真实的吗还是“evildemon”设置的,走火入魔到这种程度。
28、随后,笛卡尔便不得不想方设法躲避教会的铁拳:例如,他于1636年写完了《折光学》《大气现象》《几何学》;然而,在出版时他决定把名称和谐为《谈为了很好地引导其理性并在科学中探索真理的方法,外加折光学、大气现象和几何学,它们是这个方法的实验》,简称《谈谈方法》。一位朋友曾劝他用“论”(Traité)更好,笛卡尔认为可不敢乱说,本书只是个“意见”(Avis),不敢称“论”,最后决定取名“谈”(Discours)。
29、在笛卡尔开始怀疑一切后,他首先问道:“什么是对我而言首位之物?”而面对这一问题,他的回答是:“是我自己。哪怕就存在而言,我自己也是最高(最首要)的。”笛卡尔认为,所有别的东西若要被确定,都应当先于这个最原初的、直接确定之物相结合,并且在且仅在此条件下,他们才可谓是真实的。
30、这个上帝毕竟能够做到,让我在那些我觉得千真万确的事物上面产生错觉。
31、卢梭作为大革命前夕的启蒙思想家,他有着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真正高尚的灵魂。他创作的歌剧《乡村占卜师》在公演后大获成功。国王观看了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且承诺给他一份年金。有了一份国王赐予的年金,就等于有了一份有保障的固定收入,这对于居无定所、入不敷出的卢梭来说不啻于天大的恩赐,可是卢梭却断然拒绝了。
32、而“我在思想”就是撬动“梦的论证”的阿基米德点。当我在怀疑外部世界是否存在的时候,我是在怀疑;当我在怀疑我真在怀疑这件事的时候,我也在怀疑;最终你会发现,我在怀疑这件事情是不可怀疑的。用笛卡尔的原话就是:“我只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也就是说,一个精神,一个理智,或者一个理性……”总而言之,“思维是属于我的一个属性,只有他不和我分离,假如我停止思维,也许很可能我就同时停止了存在”。
33、——洛克人们都是凭天性思考,按规则说话——恺撒缺乏知识就无法思考,缺乏思考也就得不到知识——日本今天心里知道的事,明天头脑就明白了。
34、笛卡尔的父亲和费尔马一样,是地方议会的一名顾问,他在笛卡尔的母亲去世以后,移居他乡并再婚,把儿子留给他的外祖母带大,此后父子俩很少见面。不过,在经济上这位父亲比较慷慨,这使得笛卡尔受到良好的教育,有机会进入国王创办的贵族学校读书。毕业以后,笛卡尔到离巴黎更远的普瓦捷大学攻读法律。三年后,由于对职业的选择举棋不定,也为了看世界,他加入了荷兰军队,后来又转到德国。
35、我以为这是笛卡尔告诫我们思考的重要性,直到我学了哲学,
36、1819年,笛卡尔的骨灰被移入法国巴黎的圣日耳曼德佩教堂。
37、(委员观点)爱犯错的智能体--- 抽象的颜色
38、当然,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在一些人看来,《红楼梦》是儿女情长,《三国演义》《水浒传》是“权谋”与“暴力”;《西游记》是神话或童话,与志怪小说几无差别。换个角度看,《红楼梦》被认为是封建主义的一曲挽歌,是一部宣扬出世的杰作。《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承载了中华文化释道儒之外的另一重要精神:侠义。至于权谋,西方文学没有权谋吗?至于贬斥女性,西方(中世纪)不曾如此吗?况乎二乔、扈三娘等可谓这些作品中最完美的形象。《西游记》则表面简单,实则不然,它对文化和人性的刻画入木三分。关键是怎样历史地、理性地、多面地看问题。这就是经典的丰富,也是经典的魅力,是为什么读经典的答案。
39、以上理由看似很充分,并且也与西方古代的怀疑论者之理由有所不同。然而,笛卡尔在这样论证前,并没有解释上帝,若存在,为何要在这些真理上骗我们?此外,笛卡尔在此处的探讨相当于是怀疑了数学真理本身,着同样也违背了笛卡尔的原则:暂时怀疑一切。按照怀疑一切的原则,哲学家应当把已有的定理放起来,绝对地从头开始,直到推断出数学真理所需的前提为止。
40、我的启蒙书非常多,最重要的一本是《基督山伯爵》。它可以说是最适合的入门书了——既是名著,故事又精彩,既享受了阅读的快感,又有“我在读世界名著”的成就感。
41、而右边的亚里士多德则指向了大地,代表着他作为西方文明现实主义的鼻祖。他关注的重点是现实世界中各种特定具体的形势与理念,他强调经验,他钻研物理,生物,地理等各种自然科学就是最好的注解。具体到政治学方面,柏拉图指向了他的理想国,而亚里士多德则指向了现实的国家。
42、基于以上的讨论,不难推测,除了常在心理学和生理学中讨论的功能如发展个性、增强自信、克服恶梦、改善大脑健康外,梦境学习可能有助于形成创新性的问题求解。如果条件成熟,清晰梦境甚至可能变成一种“世界的模拟器”或“大脑中的平行世界”。它允许人类在更安全的环境下学习各种技能,学习生活在可以想象的任意世界,经历和选择各种可能的未来。不仅如此,Stephen LaBerge还尝试过用眼动来辅助,让做梦的人与观察员实现梦中交流,尽管这种交流还十分有限。
43、所以,笛卡尔通过meditation问我们,我们真的活着吗?
44、康德: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
45、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大部分的梦发生在REM阶段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梦也会在其他阶段发生,只是频率要少得多。梦境多是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出现,并会伴有各种“感觉”,如视觉和移动。目前最主要的做梦理论之一是JohnAllanHobson和RobertMcCarley在1973年提出的激活-合成假想(activation-synthesishypothesis)理论(2,3)。该理论认为梦是在REM阶段,由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随机触发引起,然后前脑再创建一个故事来将这些无意义、荒谬的传感信息融合并使之有意义。这一理论解释了许多梦的古怪本质,但也只能解释梦的部分现象。据不完全统计,人的一生平均有六年的时间会用来做梦。那是否可以利用下做梦来帮助智能体改善学习效率呢?还是像民国女作家萧红建议的,“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把睡眠时间缩短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