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说话不中事理、不担斤两者,其下必不服。故《说文》“君”字、“后”字从口,言在上位者,出口号令,足以服众也。
2、曾国藩非常为难,然后就写了一封信,加急快信送往湖北,交给湘军的第二大领导人胡林翼,问他怎么办?其实曾国藩之所以写信给胡林翼,也就是让胡林翼帮自己承担一下这个责任,他打定主意肯定不想去,明摆着是个套还往里面钻,把脖子往里头伸,拿不是傻瓜吗,但是这个罪名太大,所以写信给胡林翼,看看咱们这个领导班子一起来担这个责任,不说是不是啊,结果胡林翼很快回信。大出曾国藩的意料之外,胡林翼怎么说呢,胡林翼说:“疆吏争援,廷臣羽檄,均可不校;士女怨望,发为歌谣,稗史游谈,诬为方册,吾为此惧。”就是说朝廷上这些纷争没什么可怕的,问题是咱们不去勤王,是不是,老百姓的嘴巴和那个史官史笔下面怎么写,这种事那是遗臭万年的事,所谓千夫所指无疾而终啊,对不对,老领导老朋友这种事咱不能做,就算里头有套,就算是个陷阱咱也得往下跳,知识分子都爱惜自己的羽毛,都爱惜自己的名声,咱们这样的人能办这种事吗?所以胡林翼也劝他,要往套里头跳,要往陷阱里跳。
3、朱子尝言:“悔字如春,万物蕴蓄初发。吉字如夏,万物茂盛已极。吝字如秋,万物如落。凶字如冬,万物初调。”
4、点评:曾国藩很重视立志。他说,一个人假若自己能立志,那么,圣贤豪杰,什么事情不可为?如果自己不立志,那丢虽说天天与尧、舜、禹、汤同住,也是他是他,我是我,又与我有何关系?(曾国藩家书好词好句)。
5、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6、“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挖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此语正与予病相合,盖予所谓“掘井多而皆不及泉”者也。
7、《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可以说,曾国藩一生的道德学问,以及为人处世之法,全在家书之中。且家书诚恳真挚,可读性非常强。今天小编精选曾国藩十句家书,与君共勉。
8、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9、点评:曾国藩认为,无论是古代的帝王将相,还是圣贤君子,都离不开自强之道。一个人懂得自强,能够自立,才不会随波逐流,不会轻易被别人“搞定”。他说自己在京城做官,与很多高官有嫌隙,但是自己从不怕他们,靠的就是自强自立的精神。
10、余阅历多年,见事之成功与否,人之得名与否,盖有命焉,不尽关人事也。
11、想要克服懒惰的毛病,很好的办法就是早睡早起,熬夜或通宵的人多是在吃喝玩乐放纵欲望,晚睡导致晚起,第二天上午就浑浑噩噩过去了;早起的人基本都在学习或者锻炼,做有生产力的事情,一天的效率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12、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13、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
14、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衣服不宜多,尤不宜大镶大滚,过于绚烂。——曾国藩《曾文正公嘉言钞》
15、曾国藩虽然主张读书要沉浸其中,但他从来不主张死记硬背,而是要耐下性子读。他对儿子说“凡读书,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也就是说读书沉浸其中,其实是应该是一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不要当成任务来死记硬背。死记硬背的方式属于老牛拉破车,车破牛也累,不会有什么好的收获。
16、盖天下之理,满则招损,亢则有悔,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
17、人德八本:“习勤崇俭谦谨敬恕毋贪去私专一有恒。”
18、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或者夸耀自己的长处,不仅是情商低的表现,也必然给自己招来怨恨,埋下祸乱的种子。
19、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20、媢嫉倾轧,从古以来共事者,皆所不免。吾辈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耳。
2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2、作为一个人,只有“迁善改过”四个字可靠;作为一个家,只有“修德读书”四字可靠。
23、作为传递亲情的一个载体,古今中外,有不少文人大家的家书流传至今,用今天的眼光来审视,这些书信中仍然蕴含着丰富的现代睿智,《曾国藩家书》就是其中之一。
24、凡是富贵功名,这些都是命里注定的,一半是人力而为,一半则听天行事。只有学习圣贤的作风,全都是你自己拿主意,跟天命没有关系。
25、不惯有恒,而强之贞恒,即毅也。舍此而求以客气胜人,是刚愎而已矣。二者相似,而其流相去霄壤,不可不察,不可不谨。
26、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27、治理军队的大道理,总是以能打仗为最要紧的。
28、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③,此君子也。
29、勤俭节约,未有不兴。 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30、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31、曾国藩时常将这句话警醒自己并训诫后代,一来成就了自己,被世人称为“千古第一完人”;二来成就了家族,使得曾家后代从未出过败家子。
32、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
33、当我们因为一次的小失败而发牢骚,感慨自己命运不好时,学着暂时不去忧虑个人的得失、委屈,跳出"小我",也许对我们自己的价值认知是一次有益的审视。
34、选择将领,以打仗顽强为最重要,而说话要有条理,利心不能太重,这两项也很重要。
35、败家离不开一个“奢”字;做人失败离不开一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开一个“骄”字。
36、门第太甚,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
37、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38、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强自立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俱,确乎不拔。余往年在京,好与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
39、曾国藩一听,勤王没意义还非得去,你这不是白说么,等于没说。曾国藩也是老谋深算啊,然后不说话,等着看李鸿章有什么想法,李鸿章也不说话很得意卖关子,后曾国藩一瞪他,他看老师一瞪他,微微一笑站起身来,也不说话到书案上拿起笔来写了八个大字,哪八个大字呢叫“按兵请旨,切勿稍动”哎呀,曾国藩一看豁然开朗,这李鸿章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事过不了多久,北京那边鬼子六奕肯定和英法联军有个和谈,估计这会和谈都快差不多要成了,现在圣旨不是要调鲍超的霆军吗,直接去勤王吗这不太合常理,是不是。你应该赶快给咸丰请旨说勤王事关重大,一个鲍超只不过是我手下一员将领,恐怕不足以应命,我觉得应该湘军两大统领或者我曾国藩。或者胡林翼必须有一个人亲自带兵北上,来解救皇上您,那应该是我们做的事情对不对,至于是我曾国藩去呢?还是胡林翼去呢?这个的皇上您定夺,我们不好自己决定,所以赶快八百里加急公文请旨,李鸿章说这一请旨,然后旨意一回复,这一来一去他路上它得耗时间啊,所以这个时间,等到皇帝那边的旨意来了,我估计北京那边已经和谈了,这事就没意义了对不对,然后你看,咱们湘军的忠心也表了,到最后这个胜保的套子,你也不用跳进去了,其实你不用动。
40、这是晚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流传最广泛的书信作品,集结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撰写的致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小到家庭生计,大到治国带兵,涵盖修身、为官、处世、教子、养生等方方面面。
41、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君子的修养水平之所以非常人所及,就在于君子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有所作为”。
42、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43、古人所说“今天的恩惠,就是日后的怨恨之门”,其中的道理很深。
44、记得奶奶经常对我说:“不要怕吃苦,因为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直到初中,我仍记着这句蕴含深刻哲理的话。
45、做事业就像挖井或挖矿,很多人一直在不停地挖坑,短时间看不到结果就换地方,结果一路为自己挖了无数的坑,没有一个挖到甘泉或金子,穷困潦倒,郁郁而终。然而,后来的人在他之前的基础上往下挖了一点点就获得了成功,才发现很多时候他是在离目标只有几步之遥的地方放弃了。
46、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催沮。
47、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衣服不宜多,尤不宜大镶大滚,过于绚烂。——曾国藩《曾文正公嘉言钞》
48、每日所看之书,句句皆物也。切己体察,穷究其理,即格物也。此致知之事也。所谓诚意者,即其所知而力行之,是不欺也。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
49、我想,不论我们处于哪个时代,这些都是我们最该珍惜和挽留的精神财富。家长《傅雷家书》读后感篇7傅雷是一个真诚的人,能有这样一个父亲,我想当子女的应该是荣幸的,因为他把子女看成是独立的个体,有错就认,而且非常真诚。在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十九日晚的信中写到: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效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十八日晚。我想任何一个看到身为父亲的写出这样道歉的话,不论受到多大的委屈都会释然的。
50、管子说:“斗和斛太满了,就会有人去刮平;人太自满了,天就会来刮平。”
51、⊙编辑:家风家训(ID:jiafengtime)
52、所以他所忧虑的,是因自己不如舜皇帝,不如周公而忧虑,以德行没有修整、学问没有大成而忧虑。所以,顽固的刁民难以感化,则忧;野蛮的夷、狡滑的夏不能征服,则忧;小人在位,贤人远循,则忧;匹夫匹妇没有得到自己的恩泽,则忧。这就是通常所兑的悲天命而怜悯百姓穷苦,这是君子的忧虑。如果是一个人的委屈和伸张,一家人的饥和饱,世俗所说的荣与辱,得与失,贵与贱,毁与誉,君子还没有功夫为这些去忧虑呢。
53、注重德育,教会子女做人是曾国藩的一贯思想。而且曾国藩非常看重读书的作用,他反复叮咛子弟要多读书。读书目的是明理,不是名利,曾国藩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鲜秾肥美,人间甘味,世人趋之若鹜。
54、所以立定此志,决不肯靠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给后人。
55、我现在是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了,已经懂得了很多道理,我也能辨别出很多事情的好坏和是非了。去年我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是:在四川达州的一个生活区中一位老奶奶自己摔倒骨折,叫喊三个小学生帮助她,把她扶起来,她却诬陷小学生,说是他们把她推倒的,让学生的家长赔钱。学生的家长在得知真实情况后,知道了孩子是被冤枉的事实,他们选择了报案,最后经过公安局的调查和判案后对敲诈的当事人进行了拘留和罚款。看完这则新闻后,我想起来我们家的家风:人不能做昧良心、伤天害理的事。如果一个社会到处都是昧良心伤天害理的事,那我们的国家就要灭亡了。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无私奉献、有爱心的好心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更加强大。
56、富贵功名,都是人世间浮华虚荣,只有胸襟宽广才是真正受用不完的。
57、身处困境百般忧虑,正是磨练英雄,锻炼和成就你的好机会。
58、傅雷的视角是从国际出发的,这与傅雷多国游历是密不可分的。这提醒着我们现在很多人记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条祖训。“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有阅历礼自直”。一个人,特别是一个男人,如果没有什么阅历、城府的话,是永远不会成熟的。
59、曾国藩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对弟弟们的教育,在他看来:
60、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
61、古人读书有三个要求: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自知之明,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的人一定不会屈居于人,有自知之明的话,你掌握的学问就没有尽头,不会因为有一点收获而满足;有恒心的人一定会成功的。
62、是否能够走得长远,要看自己立志的坚决程度,是否真心想做成一件事情。
63、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64、这就是《礼记》里所说的“没有文饰行不通”。我生平不讲究文饰客套,到处行不通,近来大彻大悟,明白自己以前的过失。
65、古今圣贤都具大气度,遇重大事件时,沉着淡定,举重若轻,应对裕如。
66、要训练自己,训练自己办事情的智慧,智慧说到底其实是什么呢?“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就是遇到困难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要多动脑,多化解少拒绝的一种智慧。但是曾国藩理解这个多化解少拒绝,还不止这件事情。——李鸿章分析的通透,当真是聪明绝顶。
67、万万不可以什么都学,心有旁骛。样样都学,一定会一无所长。千万牢记!千万千万!
68、众人经常处于缺的境地,而一个人独独常处于全的境地,天道能屈能伸的规律,哪能如此不公平呢?
69、大抵第一要除骄傲气习。中无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
70、无论身处太平盛世还是乱世,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没有不兴盛的;反之,不勤不敬,则没有不落败的。这点极其重要!极其重要!我深深后悔往日不能实行这两个字。在此千叮咛、万嘱咐!
71、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72、什么病看中医?什么病看西医?看过此文一目了然!收藏~
73、“在兄弟面前,只需直截了当陈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父子、祖孙之间,有些想法则不得不委婉曲折地表达。”这几句话有大道理。
74、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