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其翻译出处)。
2、(翻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注释)曾子:即曾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4、“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戚继光”
5、将近20年的宰牛经历和及时找到了牛骨的间架结构让厨师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信的厨师丁形象跃然纸上,展示着他的解牛经验。庖丁解牛的意思是不是在读漫画的过程中就懂了,甚至记住了呢!
6、(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7、在古文中,这种固定格式的出现频率是很高的。下面的几个例句:
8、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在这个句子中,叙述的对象没有出现,因而不属于定语后置,应译为:“城里有个叫成名的人。”
9、☞2020春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版)
10、(翻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其翻译出处)。
11、(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12、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1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6、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17、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18、拿着这本导读手册,孩子能从为什么要读诸子百家、如何阅读先秦诸子的著作,以及如何阅读这本书三个方面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1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0、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请看下面例句:
21、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 :孔子说:“机敏又喜欢学习,向比自己学问少的人请教时,不会觉得没有面子可以称为文人了。
22、但是,这些著作都是以文言文的方式呈现的,篇与篇之间还没什么联系,甚至连篇名都看不懂。这让孩子们如何学呢?
23、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
24、(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6、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2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2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29、(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