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个好像挺专业的“俗语”:色域(ColorGamut)。
2、第顺光拍摄时,宽容度要求很低。顺光拍摄,明暗对比较小,主体受光均匀,一般的相机拍成的画面和人的真实感受所差无几,带来的结果是画面很平淡很一般。
3、人眼对亮暗的分辨力也就是眼睛的宽容度要比胶片的大的多。(宽容度)。
4、以往的胶片就有极强的宽容度,对于暗部细节的呈现胶片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胶片的使用比较复杂,这种依靠化学反应的显影技术也慢慢的被时代淘汰。可是胶片的质感却驱使着一些人不断的探索。
5、本来我也不信,但当我玩得越深,才明白自己原来知道的是越少。
6、我们再来看一组包围曝光的案例吧,冰岛的草帽山,同样的角度,不同的曝光,拍摄了三张,分别是-2EV,0,+2EV
7、在一些抓拍时候,光比大,不方便使用包围曝光时候,相机的动态范围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8、调整阴影部分,增加了暗部的亮度,让暗部的细节更多,注意:暗部体现即可。(宽容度)。
9、大家测试的时候最好把伪色的画面拍下来,摄影机机内再录一条,放到电脑上看,看能提亮多少你能接受。
10、如果再过十年,摄影机的发展变化,其中最大一部分的变化肯定是“宽容度”变得更大。
11、对于我来说一款新的摄影机就相当于一种新胶片。
12、相机的动态范围更多的强调的是从暗区到亮区的这个跨度范围有多大,而相机的宽容度更多的是强调在这个从暗区到亮区的这个跨度范围中能记录多少的信息,好比同样长度的两把尺子,一个是用厘米作刻度,一个是用毫米做刻度,我们可以说两个尺子的动态范围是一样的,但用毫米做刻度的宽容度更高,就是这么个道理。
13、上边说了,菲林的色彩空间远大于数码扩印设备。晒出来的照片,我们看到的其实只是其部分色彩。
14、如果你的显示器较好,色彩能够起码覆盖100%sRGB色域。而你所选择的冲扫店家,使用诺日士,或富士SP系列sRGB色域扫描仪,那么你最多能够欣赏到菲林35%的细节。
15、目前市面上的主流相机之间,这方面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如果只是记录更大的亮暗范围,我们有其他方法可以来帮我们的,比如:可以利用包围曝光加上后期处理来解决的,这种方法叫做HDR,就是“高动态范围图像”(High-DynamicRange)。
16、可见显影不足的A图色彩过度曲线明显要都短于B,从数据上体现了色彩过度,以及宽容度的缺失。
17、宽容度和动态范围都与亮度范围有关,但主体和角度不同的。
18、测试四:3200原生感光度和12800EI低照度测试
19、对于人像和景物摄影来说,通常要使用各种补光的器材,比如闪光灯,反光板,用来均衡人物和环境的光比,所以对相机的“动态范围”,没有过大要求。
20、一般来说都是用镜头直径乘以长度来表示的,是指某款镜头产品整体的大小。
21、这是3200原生ISO下的伪色截图,ND为clear,T8光孔往回收1/3的时候,伪色出现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