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89年的地坛还是一个“被荒弃的古园”,史铁生却在这里用心筑建了一个乐园。祭坛石门中的落日,高歌的雨燕、仓黑的古柏、秋日的早霜、冬天雪地里孩子的脚印,在他眼里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存在,它们都是生命的载体,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当他思念故去的母亲时,母亲就化作了穿越树林的风,当他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时,那些飞舞的虫就化身为了安静的听众。而除去文字的滤镜,地坛其实并没什么特殊,它不大,也没什么传说,它只是一个被不断修缮的古园。若非史铁生,也许它会一直在这里荒芜,而因为《我与地坛》,它日渐热闹了起来。随着时光的流逝,终有一天,它或许还会恢复到曾经寂静的样子。作为一个园子,欢喜或悲伤的基调,由停留或离开的人们来定义,但作为一个意象,地坛永远都会是史铁生的地坛,因为过去的日日夜夜里,它承载了一个个有关理想的破灭与重生的时刻,默默分享了一些生死契阔的话题。当残疾成为一种命运而被不由分说地摆在一个年轻男人面前时,他选择推着轮椅走入它。没有什么话语能够抚平由现实的极大反差带来的伤痛,唯有地坛古老的存在与长久的静默,唯有与生命的宏大相等形的时间才能给予一个破碎了的理想以修复的可能,安抚一颗失望却仍不断叩问命运的心。它像一个永远不会泄露秘密的朋友,站在那儿,很难说是地坛治愈了史铁生,还是史铁生发现了地坛。
2、一些当时看去不太要紧的事却能长久扎根在记忆里。(史铁生我与地坛名句)。
3、逆流:跟主流方向相反的水流,比喻反动的、违反总趋势的潮流。
4、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
5、我们从遥远的地方来,到遥远的地方去。我们是地球上的朝拜者和陌生人。——史铁生《扶轮问路》
6、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史铁生《合欢树》
7、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8、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9、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10、 一旦要求统一(即客观或公认)的真实,便为霸权开启了方便之门。
11、②大多数时候的放弃,是你败给了自己,而不是命运。
12、 说到底,爱是根本的希望;爱,这才需要诉说。
13、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14、灼(zhuó)烈:鲜明而热烈。这儿形容气味浓烈。
15、这些人都不到园子里来了,园子里差不多完全换了一批新人。十五年前的旧人,就剩我和那对老夫老妻了。有那么一段时间,这老夫老妻中的一个也忽然不来,薄暮时分唯男人独自来散步,步态也明显迟缓了许多,我悬心了很久,怕是那女人出了什么事。幸好过了一个冬天那女人又来了,两个人仍是逆时针绕着园子走,一长一短两个身影恰似钟表的两支指针;女人的头发白了许多,但依旧攀着丈夫的胳膊走得像个孩子。“攀”这个字用得不恰当了,或许可以用“搀”吧,不知有没有兼具这两个意思的字。
16、 世上的一些事多是出于瞎操心,由瞎操心再演变为穷干涉。
17、想透了死,并非也就想通了活,尤其对残疾人的生命来说,就更是如此。人为什么活?怎样活?成了作者追问的焦点,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去地坛寻找答案,思考生命的内涵。
18、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我便又不能在家里呆了,又整天整天独自跑到地坛去,心里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呀!有那么一会,我甚至对世界对上帝充满了仇恨和厌恶。后来我在一篇题为“合欢树”的文章中写道:“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溯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小公园,指的也是地坛。
19、他感受到了“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更看到了自己残疾的“身影”。可见,这句话将环境、时间和个人的遭遇紧紧联在一起,揭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现实的残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逃避、不懦弱、勇敢面对现实的坚强意志。
20、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看来上帝又一次对了。
21、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22、 不可须臾:须臾:片刻。一会都不能离开。形容至关重要。
23、死,从来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陈村有一回对我说:人是一点一点死去的,先是这儿,再是那儿,一步一步终于完成。他说得很平静,我漫不经心地附和,我们都已经活得不那么在意死了。
24、 世上的一些事多是出于瞎操心,由瞎操心再演变为穷干涉。
25、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
26、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27、 有一天大雾弥漫,世界缩小到只剩了园中的一颗老树。有一天春光浩荡,草地上的野花铺铺展展开得让人心惊。有一天漫天雪飞,园中堆银砌玉,有如一座晶莹的迷宫。有一天大雨滂沱,忽而云开,太阳轰轰烈烈,满天满地都是它的威光…数不尽的那些日子里,那些年月,地坛应该记得,有一个人,摇了轮椅,一次次走来,逃也似的投靠这一处静地。
28、 还可以想象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可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29、 关于往日的,我能写的,只是我的记忆和印象。我无意追踪史实。我不知道追踪到哪儿才能终亍追踪到史实;追踪所及,无不是记忆和印象。有位物理学家曾经说过:“物理学不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而是告诉我们关于世界我们能够谈论什么。”这句话给了我量。
30、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
31、 每一个有激情的演员都难免是一个人质。每一个懂得欣赏的观众都巧妙地粉碎了一场阴谋。每一个乏味的演员都是因为他老以为这出戏与自己无关。每一个倒霉的观众都是因为他总是坐得离舞台太近了。
32、 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33、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34、 10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时间也毕竟不早了。
35、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上帝的考虑,也许是对的。
36、这块既凝聚着沉重的历史沧桑印记,同时又充满着各种当代生命骚动的大地,成了启示作者沉思的最直观的空间。从生到死,又从死到生,作者进行了透彻的、辩证的分析和论证,最后终于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37、因而我盼望夜晚,盼望黑夜,盼望寂静中自由的到来。 甚至盼望站到死去,去看生。
38、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39、 随时可能完蛋的感觉比完蛋本身可怕多了,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我想人不如死了好,不如不出生的好。可你并没有去死。
40、 这世界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无论局限于哪一种都会损害生命的自由。——史铁生
41、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有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42、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北大等联袂推荐经典书目
43、每一个倒霉的观众都是因为他总是坐得离舞台太近了。
44、在很长很长的日子里,不断地想起,未必一定是思念,那更像是多年如一日的生活所养成的习惯,是平静河流上的一个摆渡——就像是集邮,把往日的收藏拿出来看一看,无论是引出快乐还是引出痛苦,都益于时光的流逝,然后依旧把它们收藏起来,不让它们为非作歹,打破一条河流的通畅,包括不让往事把今天弄得脸色惨白。——史铁生《务虚笔记》
45、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46、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3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47、一些当时看去不太要紧的事却能长久扎根在记忆里。
48、 1人生只是一个个梦想不断破灭的过程。而当我们走出所有曲折的日子时才发现,真正的美好与神奇,已经永远地留在了背后。
49、这部作品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