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日的梅雨下的绵长。黄昏时分,远近疏陈的长街短衢,湿透了一般瘫软。天色昏黄如同旧搪瓷杯里的一层茶垢。这就是我所生长的故乡。它暧昧,怯儒,平凡,向善却又丑恶。正如人性。我在这美丽而遗憾的世界里,生生如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2、在圣托里尼眺望爱琴海的恋人。爱情中若有一刻美如斯,那么结局再悲也不足为憾了罢。七堇年经典语录那些曾经无处安放,满得快要溢出生命的青春,曾经给与予我们多么美好而奢侈的方式,修饰人生的平凡和落寞。
3、人一旦过了少年时候,就再也没有那个心去奋不顾身了。什么爱啊,感觉啊……长大之后,在现实看来,都是锦上添花。你得有这块锦,才能添得上花。(澜本嫁衣经典语录)。
4、如今好像我们们都不太相信爱情了,只相信透过爱情证明了的那些事。
5、生命若给我无数张脸,我永远选择最疼痛的一张去触摸。——七堇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6、那是一种盲目的、消耗的状态,照顾自己的生活,打理那些千头万绪的杂念,喝自己冲的咖啡,睡自己铺好的被窝,吃自己餐盘里的饭菜,写自己的作业,考自己的试,做自己的梦……世界上的悲伤与灾难都太多,我们活平静遥远的角落,无力怜悯。人间既非天堂又非地狱,末日尚远,我们惟能维护着自己的天地"埋头做些功课,做些世间的荣辱"…就算洪荒滔天,也总有他人去担当。《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7、遇到你时,我尚是一张白纸。你不过在纸上写了第一个字,我不过给了一生的情动,心底有了波澜。但我知道波澜总归平静。
8、0我们们已见过世上最美的落日,还有什么可以将我们们分开。
9、我们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10、黄庭坚“换骨”的例子,如将王安石的“只向贫家促机杼,几家能有一钩丝”,改为“莫作秋虫促机杼,贫家能有几钩丝?”黄庭坚的“夺胎”,如将王羲之《兰亭集序》“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改为“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去读残书”。而黄庭坚《题阳关图》“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完全脱胎自古人。其中,“想得阳关更西路”,典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最后一句,袭用北朝乐府《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从而在王维“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基础上,点出“只见牛羊”的寂寥之景。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云:“黄庭坚作诗歌得名,好用南朝人语,专求古人未使之事,又二奇字,缀葺而成诗歌。”
11、自孔子提出“述而不作”后,中国便建构起了中文书写的两个系统,即“整述”系统与“创作”系统。这两者又可分为“述学体”和“作学体”,前者注重沿袭继承,后者强调自作创新。在初始阶段,两者本来是对立分流的,但经过历代发展,“述”与“作”逐渐合体,“创”与“袭”也逐步合一。而导致这个变化最关键的时代,就是宋王朝这三百二十年(960—1279)。这一时代,也被历史研究者称为中国“近世”的开端。它不仅在经济社会领域体现为:以四大发明之首的印刷术为主轴的工具与技术的精进,城市繁荣,民生富裕,教育普及;而且,伴随着语录、公案、诗话、笔记、小说等这些语体文创作的繁盛,市民文化兴起,使得资本主义萌芽与文艺复兴同时发生。但有趣的是,面对知识书写伦理这一课题,中西方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向。在18世纪后发展出重视个体、自我的西方,依靠着资本主义的羽翼,为了知识创新的利益,出现了“私有权”概念,并且逐渐发展为严谨的书写伦理规范。而在中国的宋代,却反其道而行之。在集体共创、薪尽火传的文化意识的基源上,发展出以摹写、类应、沿袭为方法的知识书写创新,主张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同时,在纂修史籍、类书文字的过程中,创造了櫽括、用典、集句、仿拟、和体、游戏等文学形态;并且在苏东坡、黄庭坚、王安石这些代表人物的推动下,成为诗法绳准,使得书写规范一味向公共领域靠拢,“述学”的概念被“作学”所利用,“沿袭”即是“创新”的凭借,由是而迈向“述”“作”合体、“创”“袭”同取得了公共财产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然而,这样的书写伦理与西方近现代的观念是冲突的;因此,在当代,成为推行西方学术规范于中文书写时难以落实的原因。而要直接将西方的学术伦理硬加在中文书写之上,首先应了解两者的差异,厘清其中缠错不清的问题,才能有效建立一套适用于中文书写、顺应于中国文化意识的学术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