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五∶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
2、翻译: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3、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
4、在陶渊明笔下,菊花、篱笆、南山、诗人,已经融为一体。
5、这是一首真真正正劳作的诗,非久居田家而不可得,宁静平和充实的天趣使然。又虽累得半死也不忘说一句“但使愿无违”,可见其率性的人生。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
7、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8、也许归隐田园对当时的陶渊明来说带着些许的无奈和酸楚,但他别无选择。既然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做翱翔于天际的雄鹰,就只能选择以山、水、花、鸟为伴,过那种“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悠闲自在的生活。
9、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其五》
1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11、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孰若当世时,冰炭满怀抱。
1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3、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得益彰,不可或缺。
14、“见(jiàn)南山”和“望南山”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15、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16、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应该成为兄弟,何必要同胞兄弟才相亲相爱呢?
1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惜时》。
18、其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9、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20、诗人虽然住在人世,却并无世俗的打扰,因为“心远地自偏”。陶潜几度出仕,只为匡时济世,但当他得知宦途险恶、世俗污蚀,于是便选择了安贫乐道,躬耕自资。“心远”二字,托意高妙,寄情深远,表达出俭朴寡欲的心境,也暗喻了诗人希望实现生命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1、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形影神赠答诗》
22、魏晋·陶渊明《饮酒·其八》原文: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23、今日始复来,恻怆多所悲。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
24、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25、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惜时》。
26、乐观的人明白他会,我将不再怀疑。忽然给一杯酒,日夕畅饮着。
27、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今日始复来,恻怆多所悲.
28、出自陶渊明《闲情赋》。愿作她卧榻上的蔺席呵,使她的柔弱躯体安弱于三秋时节,可恨天一寒凉便要用绣锦代替蔺席,长年后才能再被取用!
29、接下来诗人自问自答,问一下,你何以做到这一点?
30、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陶渊明《赠羊长史·并序》。
31、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32、读书亦是如此:“好读书不求甚解”;泛览、流观可窥其读书的态度了。
33、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4、陶渊明确实给时人一种新的活法,确实活出了与世俗生活和解的方式,平淡中有绮丽,苦闷中有快乐。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盖应如此!
3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
36、这是陶渊明晚年写的一首诗,其中的“人生”、“盛年”、“及时”三句,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却不知原来是出自陶渊明笔下。
37、菊花是秋天的花朵,元稹说它"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郑思肖赞它"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花是不入俗流和隐逸的象征。而陶渊明能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的内心有最坚定的东西,所以他才能能放下名利。
38、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39、(愁与发相形,一愁白数茎)出自唐代孟郊诗《自叹》。意思是:心情愁闷也会在头发上有所表现,犯一次愁,头发就会多白几根。说明忧愁会让人加速衰老。
40、欢迎读者朋友以个人名义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用于商业目的。
41、译文:春水溢满了田野和水泽,夏天的云变幻莫测,如奇峰骤起,千姿万态。秋月朗照,月光下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冬日高岭上一棵青松在严寒中展现出生机勃勃。
42、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挽歌》
43、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44、他将人世比作牢笼,将大自然比作自由的天地。他将自己比作笼中的鸟儿,如今终于找到了依托,找到了自己的家。
45、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出,菊花遂成为高洁隐士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