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他是南宋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
2、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3、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境界阔大,感情悲壮。
4、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5、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赵翼:(岳)忠武不特忠义过人,即其治家小节亦加人数等矣。……岳忠武破贼最多,资产独少,则其平日殉国忘事,尤非诸将所可及也。
7、此诗说明了诗人至死都没有舍弃恢复中原之志(即便是一生为此屡遭磨难,但仍是九死而未悔),这片赤子之心,真是苍天可鉴!
8、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9、白话文释义:年复一年,我驰骋疆场,战袍上洒满了灰尘;今天,在“得得”的马蹄声中,缓缓登上齐山,浏览翠微亭的美景。好山好水,我怎么也看不够,可已是明月当空,马蹄声又催着我踏上了归程。
10、此种词原不应以文字论长短,然即以文字论,亦当击赏其笔力之沉厚,脉络之条鬯,情致之深婉,皆不同凡响,倚声而歌,乃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艺术课也。
11、几百年来,来到岳飞墓前凭吊的人们一旦知道这幅楹联出自一位无名女子之手,无不扼腕惊叹。每当凭吊者们读到这句诗时,总是会禁不住地努力想象这位无名女子是怎样个人,她到底是深居內宅的红楼闺秀,还是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可以肯定的是,在那个女子大多不识字的时代,能写下如此诗句的,绝非常人,只能出自仕宦之家。
12、老年人的悲剧,不在于他身体的衰老,而在于他的心依然年轻,事事想亲力亲为,为所有值得的事情发光发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3、此诗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可谓是将一腔报效国家,不惜战死沙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感觉要比“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来的更加霸气。
14、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之必然反映,莫以现代之国家观念解释千年往事。
15、文天祥21岁考中状元。一度掌理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直言斥责宦官董宋臣,讥讽权相贾似道,而遭到贬斥,数度沉浮,37岁时,曾自请致仕。
16、以下出奇语,寄壮怀,英雄忠愤气概,凛凛犹若神明。
17、此词上片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也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
18、〔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19、自古以来,由于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他一直都是古代文人们歌颂和赞美的对象 。
20、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21、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起伏也不失为一种造化。
22、综观岳飞的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4句,且通篇就像大白话,但是它在艺术构思上,却不落俗套。是记游诗,却特别的没有描写景色,而重在抒写个人感受。诗歌的魅力,不就是情感的表达嘛。所以岳飞在马背上吟出的这首诗,反而读后令人拍案叫绝,成为千古名作。
2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4、《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1138年,37岁
25、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
26、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匈奴”,是无可非议的。
27、这首词一直是世人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28、王曾瑜:为着光复故土,南北重新统维护文明和进步,岳飞不屈不挠地奋斗了后半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履践着自己“尽忠报国”的誓言,表现了一种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29、史载其少年时就聪颖过人、举止豪放、气度不凡。他是在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考中的进士。历任昌乐尉、秘书正字、通事舍人、驾部员外、汝州长史,仙州别驾等。杜甫曾称“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可见对他的欣赏。
30、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31、其理由主要是,岳珂所编《金佗稡编》《鄂王家谱》都没有收录《满江红》词,而且弘治十五年(1502)赵宽所书《满江红》词碑之前,从未见到过此词在世间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