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话。(贬义词)稽:考查。(危言危行造句子)。
2、⑥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了12年之久。
3、1 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溃,溃兵听到风声鹤叫都疑为追兵。形容惊慌疑惧。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
4、⑤中国的人口发展轨迹与韩国、日本相似,只不过滞后10—20年,我们应当研究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危言危行造句子)。
5、 解析:A搭配不当B“表示了”改为“表现出”C改为“杜甫在晚年”。
6、1 人浮于事: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用在贬义的语境中)。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8、我相信,九成以上的中文系学生会在开学不久就遭受到老师慈爱、深邃但残酷的暴击:“中文系是不培养作家的,而是培养学者、批评家。”于是,用不了多久,这些原本把李白、曹雪芹、鲁迅、莎士比亚、川端康成等作家的名字挂在嘴边的学生,慢慢就只把海德格尔、福柯、德里达、布朗肖、巴丢等理论“大师”的名字叼在唇上了,连学中国古典文学的也不例外。大家开始热衷于谈论文本、风格、修辞、意义,习惯于克制自己的感动、热爱和陶醉,我们甚至不再把文学称之为“文学”,而是称其为“作品”,因为“作品”恰恰是“理论”的反题,就像一个深谙商业之道的编辑不把手中的书称之为“书”,而是称之为“产品”。
9、C.大人们对她要求很严,有意识地培养刻苦、上进、坚忍、知辱、知礼的品格,这对她后来的人生走向和事业成败,起了很大决定作用。
10、自怨自艾:本义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已改正。现在只指自己悔恨,不包括改正的意思。(艾:治理,惩治)
11、(解释):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12、阿谀奉承之风危害极大,我们不应使它滋长下去。
13、A.③①④②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14、1闭门造车:原来是按同一规格,关起门来造车子,用起来自然合辙。后人反其意用之,比喻不问客观实际,不进行调查研究,单凭主观想象处理问题。多含贬义。
15、(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大脑简单”,贬义词。
16、1 一团和气:态度温和,没有原则。(多用作贬义)
17、 大快人心:使人们的心里非常痛快。常用以指坏人坏事受到应得的惩罚或打击。
18、☞大家智商都差不多,那高考到底拼的是什么?
19、2 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20、290:():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严肃不易接近的样子。形容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贬义。
21、③杨绛,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卓尔不群的学者兼作家,她高贵、生动而深湛的灵魂,值得我们崇拜仰慕。
22、(解释)出自《诗·幽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是星名,指大火星,即心宿。七月流火是指农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23、1多事之秋:秋,年岁,时候。事变很多的时期。形容国家不安定。
24、B.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25、2():百尺竿头,百尺高的竿子,佛教用以比喻修养达到极高的境界。后来泛用以鼓励人们不要满足于取得的成就,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前进。
26、(误用)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27、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认为了不起的样子;也用来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了。
28、③中方因不满韩部署“萨德”而实行“限韩令”,这已经让朴槿惠头痛不已,“闺蜜门”事件的出现更让她感觉好像如芒在背。
29、解析:A项成分残缺,“增强”缺宾语,可改为“铸就……的风格”;B项“原因是……引起的”,句式杂糅;C项成分残缺,在“一届”后加“世博会”。答案:D
30、解析:B项中“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与性格,此处用于建筑,不当。答案:D
31、解析:A.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此处为褒义语境。B.轻描淡写: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不合语境。C.蒸蒸日上:形容事业天天向上发展,十分兴旺。对象不当。D.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32、 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33、(误用)常与不堪卒读、难以卒读混淆,误用为贬义词,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34、③金阳新区一些居民违建之风抬头,部分业主占用公用场地非法搭建,或楼顶加层,或凌空搭建,这些违法建筑如雨后春笋,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35、2 弹精竭虑:耗尽精力,费尽心思。竭,用尽;虑,思索。
36、2():黯然,心情沮丧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了躯壳。心情沮丧得好象失去灵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或愁苦。
37、10)在考试的时候,就算时间所剩无几,我们也要做到临危不惧,认真答题。
38、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②③
39、②真正的长者并不是师心自用,他们常常通过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来儒化后学者。
40、1防微杜渐:微,细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构,堵塞;渐,事物的开端。在坏思想、坏事物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41、①中国的老百姓即使生活再贫困也不愿意安土重迁,离开自己的家乡。
42、(示例):此人犯罪手段十分残忍、情节非常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罪不容诛。
43、1魑魅魍魉:传说中的妖怪,现在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44、惨淡经营:形容费心力。(不要误认为是贬义词)
45、 解析:A项并列短语使用不当。C项“是指”与宾语搭配不当。D项句式杂糅。
46、(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47、这段时间在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王敦的新书《打开文学的方式》(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促使我写下了这样一个题目。这一现象或许不总是如此,但也绝不罕见。对中国的孩子们来说,中学时代是一个人几乎每天都在抽芽成长,却必须腾挪出绝大部门精力应付各类考试的年龄段。文学,只有文学才能为中学生提供他们可能尚未经历但却渴盼经历的人生经验,譬如爱情,譬如虚无,譬如衰老与死亡,譬如对世间不正义的感知和批判。所以很多中文系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多多少少都是文学青年。
48、(造句) 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要危言危行。
49、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贬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