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人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2、200字美文摘抄七:念往昔,繁华竞逐。你依旧逍遥游于世外,参透大自然的无穷。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甚至你了解了河鱼之乐,蝶舞之愉,螳螂之负,摇曳而去,穿梭于泥潭之中,何去在乎那权势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氤氲之间,明月可掇,你在清风夜唳之中独自守望那明月,以至于在人们高枕无忧之时那皓白之月不会迷失———只因你这颗平淡的心相追逐。世人笑你疯癫,你淡漠的眼神却摄人无语,恍然大悟你淡淡的泉水般的哲理如此深邃,你却早已悠然飘远。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平淡致远的处世态度,淡罢,淡罢,绝不为万物所主宰,我独逍遥于濯浊之外,蝉蜕去拖累,只愿抱明月而长终。江边一蓑烟草,一片缟素。(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摘抄)。
3、除了艺术的无奈与未可名状的激情,由自由所扮演的轻盈都将会成为另一份“沉重”。从某种角度来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可以说是对自由主义的倒戈一击,虽然无意于将其毙命于戈壁,但无疑给了它当头一击。
4、有一段关于特丽莎的心理描述:“在一个陌生的国家里生活就意味着在离地面很高的空中踩钢丝,没有他自我国土之网来支撑他:家庭,朋友,同事。还有从小就熟悉的语言可帮忙他轻易地说他想说的话。”正是这种游离于母体之外的不安定感(生命像一根鸡毛那样轻飘飘),使特丽莎坚决地离开瑞士,与她深爱的托马斯不辞而别,回到她正处于灾难中的祖国。在布拉格,仅有在某种心理需要时,她才依靠托马斯。而在瑞士,由于失根,她事事都得依靠托马斯,那她就不得不一辈子重复深夜里的恶梦。人生离不开“重,“重”给人能带来充实,在重”的圈子里,人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能从其中感到心灵充实的幸福,人会在人的本质力量化过程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为自我自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过这样深刻的体验,比如:当我们站在领奖台上,我们心中洋溢着喜悦之情,我们会经过“奖牌”看到我们的本质力量,我们会体会到被众人肯定后那种精神上无限的幸福。所以“重”在我们人生中是不可缺少的。
5、那个改变了托马斯生命轨迹的女人,就是特蕾莎。
6、一个只穿着内衣的女人,头戴一顶圆顶礼帽,站在镜子前,身旁站着一名衣冠楚楚的男士,两人互相端详着镜子里的样子。
7、1985年,著名翻译家韩少功根据英文版本翻译了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本书成了译坛上的常青树,为中国读者所熟知,至今魅力犹存。18年后,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博导许钧翻译了昆德拉这部最负盛名的作品,改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两个书名看起来差不多,其实传递的意思不太一样,原书名‘生命中’的范围太广,是一个总的概念,包括了死亡在内的一切东西;新书名中的‘生命’二字单指生命本身,多出了许多的哲学意味。
8、梁文道在《一千零一夜》里介绍这本书时说,当下很多人提到这本书会说这是一本过时的书,如果还有谁自称喜欢这本书,那真可以说是“伪文青”了。我听了愣了一下,我可不要和“文青”这个词扯上任何关系,但是既然如此,那我不是更可以理直气壮的去好好读一读这本书,并看一看我是不是会喜欢上它了?
9、显然,由媚俗而激起的情感必须能让最大多数人来分享。因此,媚俗与出轨无涉,它召唤的,是靠深深印在人们头脑中的关键形象:薄情的女孩,遭遗弃的父亲,草坪上奔跑的孩子,遭背叛的祖国,初恋的回忆等等。
10、《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整本书的诞生来自一句德国谚语“一次就是从来没有”,指向的却是一个哲学概念“永恒轮回”(或“永恒回归”),这一概念来自一位伟大的德国哲学家——尼采。
11、因此我们不能指责小说,说被这些神秘的偶然巧合所迷惑,但我们有理由责备人类因为对这些偶然巧合视而不见而剥夺了生命的魅力。
12、正如昆德拉所描述,大自然怀抱里的人类,“没有人能给其他人一种牧歌式的礼赠,只有动物能这样做”。”只要人们生活在乡村之中,大自然之中,被家禽家畜,被按部就班的春夏秋冬所怀抱,他们就至少保留了天堂牧歌的依稀微光。”
13、女人、音乐、游行、光明、美、忠诚,对她而言,都有些烦人、伤心、不堪回首的记忆。相反的她更喜欢与之对应的黑暗、丑陋与背叛。
14、不为任何决定所困,一辈子都飘在半空,活在一朵幻化而美丽的云里。
15、但是,如果一件事取决于一系列的偶然,难道不正说明了它非同寻常而且意味深长?
16、忠诚使众多生命连为一体,否则它们将分裂成千万个瞬间的印痕。
17、我不太能明白,本身也不是很喜欢那部小说,但这一类俗的作品,因为不避讳,所以能够没有遮掩地揭示更深刻本质的东西。
1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这本书不仅集中体现了昆德拉的才华,也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在世作家的地位。是全世界公认的最受欢迎的畅销书。
19、对伊甸园的怀念,就是人不想成其为人的渴望。
20、为:既然人的“追求”和追求后的“满足”都是一种空虚,那么,“回归自然”是一切美和。幸福的永远源泉。人的一辈子应该考虑如何怎样真正的活着,而不是谋划如何发展;应该珍惜现在的时光尽情享受,而不是去奋发劳动;应养精蓄锐以备他日之不测,而不是发挥自己的精力。
21、10追逐众多女性的男人很容易被归为两类。一类人在所有女人身上寻找他们自己的梦,他们对女性的主观意念。另一类人则被意念所驱使,想占有客观女性世界的无尽的多样性。
22、一切谎言的根源来自私人生活领域与社会生活的分界。
23、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24、记得看完书的当时,就有一个好姐姐的结婚二十年纪念日,她邀我去参加,还要我作为她的好姐妹发言。看着面容如此姣好的姐姐,还有她那大她好像十岁,一直有点腿疾的先生,这样如此热烈地秀着他们风雨同舟共同渡过的岁月,我的脑海中跳出的就是生命的厚重。于是我说:两个人携手走过的生命是热烈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是岁月之轻,而你们是一对将生命隆重庆祝的、可以承载风风雨雨的伴侣!
25、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26、人生如同谱写乐章。人在美感的引导下,把偶然的事件变成一个主题,然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
27、该词的词源所包含的神秘力量给他投上了另一层光芒:有同情心(同-感),即能够与他人共甘苦,同时与他人分享其他任何情感:快乐、忧愁、幸福、痛苦。
28、由该小说改编的电影《布拉格之恋》获得了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美国金球奖提名。
29、作为一名医术精湛的外科大夫,托马斯把与不同的女人做爱当作是和做手术时切开不同的身体一样,探索人体/女人奥秘的一种类似于“研究”的行为。他用这种荒诞的、背离世俗道德标准的方式,去寻找他那轻得不能再轻的生命中,不寻常的意义。
30、背叛。从我们幼年时代起,父亲和老师就告诫我们,背叛是能够想得到的罪过中最为可恨的一种。可什么是背叛呢?背叛意味着打乱原有的秩序,背叛意味着打乱秩序和进入未知。
31、萨比娜是一个永远都在离开的女人。她不能接受任何形式的“固化”。她喜欢托马斯,是因为托马斯是男版的她。她会因为托马斯违背了自己寻花问柳的“原则”与特蕾莎结了婚而把他的袜子藏起来,让他穿上女袜回家,以作惩罚,但她也终身将托马斯和特蕾莎看作自己最亲密的朋友。
32、10追求众多女色的男人差不多都属两种类型。其是在所有女人身上寻求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存在于他们一如既往的主观梦想之中。另一类,则是想占有客观女性世界里无穷的种种姿色,他们被这种欲念所诱惑。
33、我怀念的东西,大部分是被背弃的,有些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有些不是,但无一例外的,都是不可逆的。那些不可逆的东西是真实发生过的,但如果一个人持续沉浸在不可逆的东西里,真实就会变成虚幻,这种虚幻永远伴随着他,出现在他生活中每一个角落。
34、让我们沿着高尔基给我们营造的温暖而又流畅的文字的河流,抓住那些涓涓细流,用心思考,用心感悟,一个充满魅力的“外祖母”便会站在你的面前,对着你微笑……
35、200字美文摘抄九:徘徊在生与死间,踌躇于明与暗间,有人选择生,也有人选择死,有人选择明,也有人选择暗……真正源于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缕精神血脉,却选择永恒。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36、在轻与重之间,也让我产生了很多不解,很多疑问。而这些压抑在心中的疑问,似乎,在阅读的时候,已经让我心领神会。却不敢去诘问自我,不敢去追根溯源。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这些不能承受的轻打败的。它就像是某种空气中微弱的粉尘,却让我们不经意的吸入到灵魂深处,从而让我们一生都受到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