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秀的小品演员都需要「标签化」的声音或肢体语言:高秀敏哈哈哈的大笑,赵本山的哆嗦、翻白眼、摔跤,都成了人物在舞台上的标志化特征,然而他们对这些「标签」的运用也还是节制的,没有到滥用的程度。(春晚十大经典小品)。
2、该小品讲述了吃一堑长一智的范厨师再次遇到“大忽悠”夫妇,但最终还是招架不住“大忽悠”的忽悠,又上当受骗的故事。
3、该小品讲述了大成子带儿子小沈阳拜访小学同桌桂琴,而他写给桂琴的一封信却引来桂琴老公老赵诸多误会的故事。
4、哪怕时至今日,这些社会问题也不过时,仍被探讨。
5、赵丽蓉老师与巩汉林表演作品,当传统遇上现代,会给人们带来什么了?
6、《相亲》是由张超创作,赵本山、黄晓娟表演的小品。该作品于1990年1月26日在《199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被表演。该作品也是赵本山首次在春晚上表演的小品。
7、《张三其人》经典台词:“这鸡蛋既然已经经过我的手了,那我就给够你五十个。我话可说明白了,这个鸡蛋确确实实是我的!”
8、这其中的很多优秀演员都已经去世了,我们为他们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会因为他们留下的作品而更加怀念他们。
9、1998年两人在春晚舞台上,表演了《王爷与邮差》之后,就再也没登上春晚,这也成了他们在这个舞台最后一个作品。
10、从剧情冲突来看,其实《警察与小偷》更为完整,表演者还有客串其中的蔡明、巩汉林、魏积安,《主角与配角》就是他们两个人排练演出争夺主演的事情,按理说观众并不太容易产生共鸣,但两人就是依靠他们各自的形象和表演——尤其是陈佩斯——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目光。
11、《吃面条》是小品诞生之初的经典,它也是春晚上第一个有情节、有矛盾冲突、有主题的小品,在一个需要笑声、需要放松的年代,显得尤为稀缺、可贵。
12、这一年的春晚,赵丽蓉和巩汉林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组合。小品紧跟时代,立意讽刺演艺圈内流行的包装热。先上场的巩汉林穿着双排扣西装,梳马尾辫,「潮流」「包装」「Hi~嗯哼~」……满嘴潮流新词,挥舞着闪亮的人民币,诱骗老太太签约,还嫌弃评剧的「老腔老调」,眼看着老太太无招架之力。
13、该小品讲述了白云、黑土家中有只公鸡下蛋了。这时擅长炒作的牛策划带着摄像机来村里拍片,要把这只会下蛋的公鸡炒红,花两万块钱从老两口手中把鸡买走,可就在这时,公鸡不翼而飞,老两口不但拿不着钱,还要赔两万块钱违约金的故事。
14、对里面有个镜头印象相当深刻,赵老师最后跳舞,单膝跪了一下,说实话我以前看以为是戏中要求设计那样,后来才知道,赵老师是腿伤发作,意外摔倒,但赵老师并没有 让观众看出来,反而顺势一个踉跄跪,造成这个“完美的失误”。
15、这部小品的创作灵感源于陈佩斯和朱时茂日常创作小品时,每当意见不合,朱时茂都会以在电影制片厂演过主角自居,嘲笑陈佩斯出道时不过是个跑龙套的。
16、《钱在哪呢》也是贾冰的经典作品之都说现在欠钱的是大爷,贾冰老师来教你如何要债。不过贾冰这要债也是奇葩,钱没要到还搭进去一些,大家还是不要跟他学吧。这个作品同样反映了社会问题,贾冰老师为农民工讨薪助力,我们为他点赞。
17、最精彩在结尾两句:「其实就是那个二锅头,兑着那个白开水」、「它就是一盘大萝贝」,吐字的清晰、爽脆,经典程度足以载入嘻哈历史。
18、有人说赵本山的成名招牌就是“三丑”,就是扮相丑、语言丑和动作丑,与陈佩斯的风格不同,却也是独树一帜,亦得到了观众的肯定。
19、两人于1984年携手登上春晚,贡献出春晚历史上第一部小品《吃面条》。
20、作品中将传统评戏和说唱艺术相结合的创意,在那个时代也很有启发意义。
21、而这些小品的背后,赵丽蓉老师的“半年苦练”。
22、这些看来都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却说明了一个道理,现实生活中,在我们实现美好理想和远大目标的征途上,有时需要我们昂首阔步,奋勇前进;有时需要我们低头弯腰,才能跨过这道关键的门槛,获得成功。智者懂得:能低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伸。
23、《心病》故事发生的背景依然是农村,但是却嫁接进「心理诊所」这个新鲜的外来事物,强大的反差令人错愕,却创造出极富有冲突的故事场景。
24、这并非赵丽蓉在春晚的第一段小品,1988年她就和游本昌,还有当时正年轻的王丽云,合演过小品《急诊》,个人表演风格基本确立,不过作品还不够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