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样的一幅画面,有远观,有近看。描摹传神,溶色、香、味为一炉,揉幽、雅、静为一体。既有对外在的摹画,又有对内心的探究,有情有态,形神兼备。
2、徐志摩作为近代著名的诗人,其成就不可低估,但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中,存在着几个致命的硬伤.太注意诗歌的形式,有时过之而不及,造成内容服务与形式;渲染的情感太柔弱,是个人纤弱灵魂的呻吟。在此,本文仅就徐志摩诗歌内容作一浅探。
3、徐志摩作诗就十分注意意境,《志摩的诗》中大部诗作,形成他独辟的艺术境界,如《雪花的快乐》,作者把对理想的追求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 而化实景为虚境,创出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
4、行文至此,突然心潮起伏竟至于眼眶潮湿,我捂住眼睛不让眼泪流下。在我体会到陆先生对徐志摩的良苦用心后我便也对徐志摩有了一层理解和体谅。徐志摩说“我的思想——如其我有思想——永远不是成统系的”,仅从这点来论,徐志摩确实是诗人中的诗人。诗人的任性皆因其没有一以贯之的思想,诗人的善变也因其没有一以贯之的思想。他只是任着自己的性子自己的喜好走,并不顾忌社会的目光,更不顾忌家庭的期许。1931年11月21日徐志摩罹祸的消息传到故乡海宁硖石镇,其父徐申如先生说出的唯一一句话是“完了”,随即跌坐在一张有靠背的椅子上。(《徐志摩评传》宋益乔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
5、而当我用一周时间夜晚台灯下读,白天地铁读,终于读完陆耀东先生所著的《中国新诗史》第一卷,也就是现代诗歌史卷时,我觉得可以以此为样本,看看专事诗歌研究的学者是如何评价徐志摩,看待徐志摩的。
6、在徐志摩为数不多的诗论中,篇幅较长也较具代表性的主要是探讨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诗人与诗作的《汤麦司哈代的诗》(1924)、《拜伦》(1924)、《济慈的夜莺歌》(1925年)、《白朗宁夫人的情诗》(1928年)等文章。
7、 徐志摩诗歌的古典美。在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中,徐志摩的诗歌以其独特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引领了中国现代诗歌的一次重要变革。在这里,我们不仅领略了欧美诗歌艺术的精湛手法,同时也看到了西方浪漫主义与中国古典主义的完美结合。徐志摩是五四后典型的新派诗人,通常所谓英美诗歌形式中国化的新诗人。他对“古典”仍然采取了相当开放的态度,并没有谈“古”色变的狭隘与偏见。他既尊崇古希腊、罗马文艺和欧洲文艺复兴文艺,又崇尚中国古代李白等大诗人。他崇尚的仍然是古典的艺术精神。可以说,有着欧美留学经历,向往自由和美的徐志摩将中国古典主义的的情怀和西方浪漫主义的优美进行了十分完美的结合。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8、饶孟侃“格调,即是指一首诗里面没段的格式。”它是“音节中最重要的一个成分,没有格调不但音节不能调和,不能保持均匀,就是全诗也免不了要破碎。”饶孟侃指出,闻一多的《渔阳曲》,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是格调成功的显明的例子。
9、除了哈代研究之外,徐志摩对19世纪英国浪漫派和维多利亚时代传奇诗侣白朗宁夫妇也有一定研究,代表性的成果为《济慈的夜莺歌》《拜伦》《白朗宁夫人的情诗》。与以上3篇诗论相比,发表于1924年的《拜伦》一文,更为别出心裁。这是一篇梦话拜伦的奇文,采用了现代派小说的白日梦形式,率性纵情,随心所欲,完全无视正统的批评章法,突出体现了性灵化诗论的不羁风格。
10、《忆菊》表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花”和“如花的祖国”由衷的赞美。《太阳吟》着重表现的是游子的“思乡”情绪。在《孤雁》中,诗人自比为失群的孤雁,表现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厌恶。回国后创作的《洗衣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表现了他敢于藐视资本主义的正气和骨气,表现了“毫无奴颜媚骨”的殖民地人民的最可宝贵的性格。(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主张是什么)。
11、"健康"、"尊严"的原则
12、在《她是睡着了》中,以长短句分隔排列的方式,使诗歌的节奏既整齐又有变化。短句多用破折号来延长它的意蕴,这破折号,既是意义上的延续,又是音节上的延长,有余音袅袅的效果,声断而意不断。长句中,用句中停顿来增加诗句的跳跃感。句末多变的韵脚,体现了诗歌既有始终如一的主旋律,又有丰富多彩的变奏。这美妙的韵律,构成了华美的乐章。
13、徐志摩在1931年一次飞机事故中不幸英年早逝,时年34岁。
14、这是徐志摩早期诗歌的主要内容,如《为要寻一颗明星》、《无题》、《海韵》等这类诗中可以追循到五四时期的乐观、进取、向上的精神,也可以看到诗人希望祖国摆脱落后、贫困,走向进步、富强的愿望。这类诗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诗人所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博爱”的资本主义社会。
15、我们说徐志摩的身上,有过多的传统文人的那种生活习气和思想情调,这构成了他诗歌作品的基调。这种情调不仅仅表现在他的生活中,也不仅仅表现在他的诗歌作品的内容中,更多的体现在他诗歌作品的情调中。作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他们追求的诗歌的韵律美,不仅仅是对诗意美的追求,更多的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回归。这种回归,既有对真诗歌的追求,也是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调的追求。在草创时期的诗歌,白话诗还很不成熟,而且大多带有民歌风味。诗歌缺乏那种蕴藉与含蓄,直白的多,浅陋的多,而蕴藉和具有诗意的作品则很少。而新月派的诗歌美学主张与诗歌创作,无疑是对新诗歌创作的一次反动,是诗歌创造的一次回归。回归到诗,回归到传统。这种传统不是语言的回归,而是诗意的回归。他们探索用白话诗创作出具有诗意的诗歌作品,让诗真正成为诗。徐志摩就是在不断的追求着诗歌的诗意的美。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情感。这也许就是徐志摩诗歌的价值之所在!
16、对现实的抨击是徐志摩后期诗歌的主要内容,如《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大帅》,以及《秋虫》、《西窗》等。这类诗的情况比较复杂。由于徐志摩的理想在现代中国只是幻想,因此,他被称为“中国布尔乔亚的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他在幻灭之中便常常表现出不满和失望。诗人的不满既表现在对军阀战争的揭露,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方面,也表现在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不解和攻击方面。
17、新月诗派,主要有胡适、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此外,还有女诗人石评梅等的创作。
18、新月派的组织者、引线人。在新诗发展的第一个十年主要新诗专刊之一《晨报诗镌》第一期,徐志摩发表了《诗镌牟言》,终刊号终刊文《诗刊放假》也是徐执笔的。
19、(3)结合《沙扬娜拉十八首》谈谈徐志摩创造的基本特色。
20、赠送《读睡诗选之春暖花/草长莺飞》电子版诗集
21、往往那诗人头脑中的灵光一闪,经过诗人的加工之后,便会成为一首绝唱。徐志摩同泰戈尔一样崇尚性灵。徐志摩的性灵还体现在他的文章中冥冥中像是个预言,让人感到惊讶。死亡是每个诗人都深深思考过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徐志摩这样能在生前绘声绘色的描写自己死亡的人,还是不曾见到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