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首先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君王,身为南唐后主,在治理国家方面有些昏庸,但在吟诗作赋方面却是相当有天赋,词曲一开始仅仅局限于吟诵风花雪月、莺歌燕舞,风格香艳旖旎,而到了李煜这里,词的境界逐渐上升到对于人生的感悟,甚至融入了家国情怀,尤其是南唐亡国之后,李煜被囚禁,写出的词句句含泪、深入人心,“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几乎都是感叹光阴流逝、世事难料,词风凄婉但不矫情,亡国之痛跃然纸上。
3、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4、《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
7、李煜被誉"千古词帝",确是实至名归。在中国浩瀚的词史上,他的词帝地位无可撼动。他的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词,多描写帝王宫廷生活,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柔靡;后期的词,多倾泻失国之痛,抒发去国之愁,语言伤感、沉郁哀婉、感人至深。(李煜诗词风格)。
8、"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用白描手法写出了"愁的乱",他在《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仅写出了"愁的长",还写出了"愁的动"态。古代诗人写愁写得好的还有,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用豪迈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愁的长",愁绪和三千丈的白发那样长,李白还有写愁长度的《横江词》:"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9、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宫廷里的音乐机关/教坊的乐工们还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而已。
10、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11、南唐被北宋灭国后,李煜作为俘虏被押往了汴梁,过起了几乎软禁的生活。因此,李煜这一时期的作品多表现出了对故国回首,怀着对南唐无比眷恋之情,常常散发出人生惆怅,给人一种亡国之痛和愁怨之苦。如词中以“泪垂”“肠断”“寒雨”“落花流水”为主基调的词汇来透露自己的心中不快。这个时期的李煜诗词,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能够引发读者共鸣。
12、这首词把一个囚禁帝王的亡国之苦、去国之愁,表现得非常凄美悲壮,词的风格伤感沉郁、唯美动人,实属千古绝唱。其词前后风格囧异,各具特色,但均不失为千古佳篇。
13、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14、明快斩钉截铁。一语中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15、“春半”可以释为春已过半,但如释为相别半春,亦有据。接下二句承“触目”来,“砌下落梅如雪乱”突出一个“乱”字,既写出了主人公独立无语却又心乱如麻,也写出了触景伤情景如人意的独特感受,用生动的比喻把愁情说得明白如见。
16、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17、妆毕,春殿上美女如云,她们队列整齐,鱼贯而入,虽是层层娇娘的行列,望之也顿生军旅的浩荡之感。
18、《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19、鉴赏: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20、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21、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22、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23、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24、鉴赏: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八年(975)十一月,围城已达一年的宋军发起了进攻,金陵城破,李煜投降,南唐灭亡。这一年,他三十九岁。次年春天,被押送的李煜到达宋都汴梁,从此过着囚徒的生活。这是他在汴梁城中的悼国伤亡之作,直抒胸怀,感情十分沉痛。
25、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要回去的梦也难形成。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26、怀着这种心情,向远处望去,望着那遍地滋生的春草,突然发现,“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更行更远”是说无论走得多么远,自己心中的“离恨”就像那无边无际、滋生不已的春草。
27、这首词以白描见长,通篇最富口语化,最浅显易懂,却也是千古绝唱、惊艳千年,至今仍令男女老少,随口吟诵、琅琅上口。李煜作这首词时,南唐已亡国,南唐将领已归宋,他成了阶下囚,终日被禁锢,备受屈辱,遍历愁苦。他愁云惨雾、以泪洗面,每天醒了愁,愁了哭,哭了写,把自己的满腹愁绪,融进诗词里。
28、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此词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29、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30、有谁与我同登高楼?我永远记得一个晴朗的秋天,在高楼眺望。往事已经成空,就仿佛在梦中一般。
31、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