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茹欲立先生为长安书坛元老,他的同窗挚友,三原乡d于右任称赞他“清风誉神州,翰墨博古今。”沙孟海先生称赞他的书法“真力弥满,韵馥葩奇,备体态于笔下,钟灵秀于关西,幸流风之未沫,示后学以荃蹄。”他的两个学生也声誉甚隆,一是他的外甥刘自椟,曾任陕西省书协主席,被誉为“中国当代第一大篆”。再就是他的儿子茹士安,属于长安画派中人物之还是文物专家,曾任半坡博物馆馆长。
2、 再就是,因为狂放豪气、嗜酒如命、爱结交朋友,桃李满天下的张义潜老师,这冰窖巷当年可是热闹非常,钟先生称这里为西安文人雅集,名流汇聚的“冰窖沙龙”。热闹与冰窖混在一起,那可是西安独一份的所在。(胡适传简介家属)。
3、胡适的这段记忆,侧面记录了母亲丧夫时的痛苦。实际上,相比听到丈夫死讯时的痛苦,真正让冯顺弟痛苦的是她丧夫后面临的严酷现实。
4、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恨不得把合婚人的房子给一把火点了、把他后代当牲口骑才能消了心口怒气。说的怒不可遏之时,随即来了句“男手颤欲哭,不能再书矣(写信写的把自己气着了,手抖想哭,写不下去了)。”
5、这些数据中,这些材料除了《三百石印斋纪事》之外,现在还有不少仍保存在北京画院,据《白石老人自述》记载:“民国十二年(癸亥·一九二三),我六十一岁。从本年起,我开始作日记,取名《三百石印斋纪事》。只因性懒善忘,隔着好几天,才记上一回。”这本日记一直记到1938年,当年12月23日,齐白石才五岁的第六子良年死了,“不料我有后望的孩子,偏偏不能长寿,真叫我伤心!又因国难步步加深,不但上海南京,早已陷落,听说我们家乡湖南,也已沦入敌手,在此兵荒马乱的年月,心绪恶劣万分,我的日记《三百石印斋纪事》,无意再记下去,就此停笔了。”这本持续了15年的日记现在不知下落,的确是一大损失。不过,奇怪的是,齐白石的日记并非始于《三百石印斋纪事》,他的第一本日记应该是《癸卯日记》(1903年),后来还有《寄园日记己酉重游广州》(又题作《己酉东粤旧游日记》,1909年)《己未日记》(1919年)《庚申日记并杂作》(1920年)《辛酉日记》(又题作《白石杂作,辛酉白石题》,1921年)《辛酉五次北上纪事》(1921年)《壬戌纪事》(1922年)《蜀游杂记》(1936年)《丙子廿五年也》(账本,内含《齐璜生平略自述》《邮局可恶》二文,1936年)不知为什么齐白石没有提供给胡适。从《年谱》中引用《三百石印斋纪事》的条目看,这本日记并未按日记事,可能是齐白石有选择地记述一些重要事件的一本记事本,与其他日记具体到每一天有所不同,所记之事在现存的日记中亦未发现。而齐白石现存的日记会表露他内心深处最隐密的思想与情感,他在世之时,当不轻易示人,故未提供给胡适。
6、不过,和那些处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时代的人们相比,也许我们已经幸运很多。
7、(6)独立时论集(第1集)(M).北平独立时论社,948:143-1
8、 (国医话健康)4分钟,四个动作助你一夜好眠
9、 我的朋友画家陈钧先生说:“冰窖巷东巷路北解放前是胡宗南的随军法院(陕西省高等法院),解放后为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后为法院家属院。其西边为陕西省邮政局家属院,历史上的藏冰窖就在法院位置。”
10、盖不忘其师不忘其亲也。”(14)“先生每与余谈,必追述往事,述往事必首及湘绮故事,若不胜恋念者。……先生无时无地不思念其亲师。今乃旬老叟,食不忘亲,谈必尊师,是诚近代绝无仅有之仁人孝子也。”(15)
11、 我小时候每年脚手都要被冻生疮,那是不可逃避的。有些不经冻的同学连脸上、耳朵都是冻疮。但夏天却酷热难耐,身上长痱子,头上长疖子、生脓疱,亦是寻常,所以西安人爱剃光颡(头),一是图个凉快,二是避免热得长疖子生脓疱。这一冷一热就引出了“冰窖”,冬天取河中坚冰藏在地窖中,以备夏天消暑。当然,这属于达官贵人和极少数有钱人享用的特权。
12、两相对照,本文试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梳理出三位学者共同编写《齐白石年谱》的过程及这本年谱的特色与三位学者不同的贡献。
13、7月下旬,部将万福麟和于学忠劝他改用中医药治疗,延请京城名医施今墨,张学良首肯。赫尔因为此病久治不愈,“难以交代”,“破例允许施今墨以中草药来作为西医的辅助”。从此施今墨每隔三天来协和医院为张学良诊脉处方。“好在施今墨采取中医疗法效果显著”,到了8月,“张学良已能起床并下地行走了。”8月下旬,张学良的病情大有改善,进入恢复阶段。不久,“九一八”事变发生,张学良中断疗养,投入军务当中。
14、长女:胡素斐。1920年出生,非常机灵,可是能几个子女中最聪明的,但是在五岁那年因为一场疾病不幸夭折。对此胡适先生感到十分的自责,当时胡适一直在外边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女儿,导致胡苏斐因病离世。胡适写了一首诗《梦见亡女》,词文悲切,痛失爱女的胡适先生悲痛心情可见一斑。
15、《胡适传》讲述了:胡适是〔饭〕,对于饥饿者来说吃饭是最急切的事情,但口味各异。王四风云人物书系·《胡适传》,胡适是“饭”,对于饥饿者来说吃饭是最急切的事情,但口味各异,李敖:胡适是一个褪了争的诗人、一个落了伍的外交家、一个最卓越的政论家,一个永不停止的真理追求者。
16、(15)《中国公论》第二卷第六期,第84页。
17、为了促进国共合作,1945年6月2日,傅斯年以无d派人士身份,联合国民d等民主d派的黄炎培、章伯钧等7人,致电毛泽东、周恩来,正式提出访问延安。6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复电,对其以国家利益为怀的精神表示钦佩,并欢迎。7月1日,傅斯年一行6人在王若飞的陪同下抵延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亲自到机场迎接。傅斯年与毛泽东是20多年前的北大旧识,傅在他的《〈新潮〉之回顾与前瞻》中列举全国六大“最有价值”刊物中,就有毛泽东主办的《湘江评论》。
18、 (国医话健康)孩子睡觉不老实,健康问题别忽视!
19、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 急’等 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20、胡适为20世纪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路先锋,曾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在新文化运动中大力提倡白话文,提倡传记文学。胡适不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影响着我国的文学历史的进程,他的追求民主与自由的思想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而他在政治上的不幸有深深的引起后人的同情与反思。本书编著了胡适的生平,历史背景,及及他在各个时期的著作和思想,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解胡适的平台。扩展资料“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的态度。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1949年创办《自由中国》。
21、 张钫西安冰窖巷8号的老宅院,当年也算是西安的热闹之地。赵跟喜写道:“许多当年的风云物事,大多都与张公馆有些关联。张钫每年为母亲祝寿,蒋中正、林森等政要闻人亦曾亲临公馆致贺。”
22、张简斋急忙拍胸表示:“请夫人放心,我保证三剂草药大病可愈”。果然是重庆城里有名的“三剂药”!宋美龄也不得不相信了。于是张简斋当即处成一方,以“千金苇茎汤”为主治之,处方是:桃仁、薏米、冬瓜仁、瓜蒌、丹皮、酒制大黄、甘草等,三煎而服。
23、几个官员带着全副武装的宪兵请张简斋前往城外给一位重要病人诊病,到黄山别墅见了患者,才发现原来竟然是蒋夫人宋美龄!
24、陆乃京城名医,擅用黄芪,有“陆黄芪”之称。陆为胡适诊毕,说“此事易耳,饮我此药如不愈,唯我是问。”药方中黄芪有时用至300g,d参180g。胡适服药后即见转机,逐渐而至痊愈,遂又到协和医院经多位专家会诊,结论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