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挥泪斩马谡,一说是《三国演义》中,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却不是唯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的必然性。
2、其实我说马谡也应该哭,前文这么多篇幅,缺忘记介绍我们的主人翁马谡,此处略去几千字,综合说来马谡很有才华,不然怎么能跟随诸葛亮这么多年。
3、这三大集团互相牵制,矛盾重重,而诸葛亮作为荆州集团的代表人物又大权在握,蜀汉的三大集团之间的关系就失去了平衡,而是一方强,两方弱,在这种情况下,其他两个集团自然不服,尤其是益州集团跟诸葛亮是面和心不和,他们都在等着诸葛亮出错,好借机染指军权。
4、也有说诸葛亮斩马谡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三国演义》虚构的。历史上在街亭失守后,马谡根本没见到诸葛亮,就直接被王平送到牢狱里了。
5、因为马谡罪不至死!打了一场败仗而已,如果这就要杀,一辈子打败仗刘备岂有活路?而且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历代名将,可能除了韩信等极少数以外,没有一个没打过败仗的,岂不是统统要杀?况且打了败仗死了人也是一种经验,总结经验才能再战,这样杀了岂不是白败了。而且,论起责任诸葛亮才是这次北伐的主帅,马谡只是前线指挥官,兵败至此孔明先生的责任最重。
6、就以诸葛亮的智慧,动动脚趾头就能想通马谡在街亭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什么,他自然不会辜负他的苦心,只能赶紧率全军退回汉中,保住大本营。
7、这位一生都公而忘私的丞相此时此刻终于忍不住动了一丝私心,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诸葛亮毕竟不是神,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就会有情感,会有喜怒哀乐。作为千年之后的人,我们可以说他用人失误,一时不察,但却不能非议他,因为这个决定是可以理解的,是诸葛亮作为一个人的正常决定,这无可厚非。
8、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的必然性。
9、(反义)营私舞弊宽大无边宽宏大量手下留情.
10、其实这看似矛盾的记载却并不矛盾,让我们尝试回到千年前的那个战场去还原一个最真实的历史。当时的情况应该是这样:马谡战败之后害怕受到处罚,于是选择了逃跑,向朗与马谡关系友善,所以隐瞒了这件事,后来马谡被捉住并关到监狱,诸葛亮给马谡判了死刑,可是还没等到行刑,马谡就在狱中去世了,这就是马谡之死的全部经过,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可谓是大相径庭。那么诸葛亮为何一定要任用马谡呢?
11、正是由于诸葛亮的公而忘私,以身作则,才使得蜀国上下都对他无丝毫怨言,他的名字也得以流芳千古而经久不衰。可是又有几人知晓他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呢?在那无数个难眠之夜,诸葛丞相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何人能谅?文及此处,我已然泪湿衣襟,如今虽千载已逝,可我相信诸葛武侯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是不朽的!
12、马谡该不该斩呢,一定要斩嘛,如果大将失败都要被斩的话,历史上要斩的人太多了,可以降级嘛,可以肉体处罚等等,其实街亭失守处罚的人很多,连赵云都降级了
13、(释义)执行法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形容执法严厉。
14、据《三国志·向朗传》记载:“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从这条记载可以看出马谡兵败之后并没有自首,而是选择逃跑,向朗知情不举,被免官。可是据《三国志·马谡传》记载:“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看来马谡并没有被斩首示众,而是死在狱中。然而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戮谡以谢众。”这就奇怪了,同一本书《三国志》,同一个作者陈寿,可是关于马谡的结局却为何有三种不同的记载。
15、诸葛亮竟然会被打得大败,还是被曹真,这可真是让一些孔明先生的铁杆粉丝气的捶胸顿足,其实他们并不了解战争,也不了解孔明先生。
16、诸葛亮将马谡判处死刑之后,蒋琬千里迢迢从成都赶到汉中希望阻止这件事情,蒋琬认为国家尚未安定,先杀智谋之士实在可惜。诸葛亮再次痛哭流涕的说道:“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杨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耶!”试想以诸葛亮当时四十八岁的年龄,官居宰相,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因为马谡之事屡屡在大庭广众之下失声痛哭,若不是心中万分不舍与难过,以诸葛亮的沉稳断不会如此失态。
17、因为刘备是善良的,内心纯净,所以才能洞察和体恤人心,这也是刘备善于发现人才的原因。将以勇胜,帅以智胜,王以德胜。故为将者可以指挥一场战斗,为帅者可以指挥一场战役,为王者可以指挥一场战争。刘备能从一个人的谈吐和神采,判断出这个人适合做什么,能够做到什么程度。所以才有了刘备之德、孔明之智、关张之勇的完美结合。
18、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19、《三国演义》主要展示了义字的内涵。古人云:“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三国鼎立的局面所以能够形成,个人认为主要是因为刘备、曹操、孙权都懂得人心及人才的重要性,其中尤以刘备表现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