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世纪,著名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提出了风筝实验,并让别人(注意!)做了多次实验。在实验中,将系上钥匙的风筝用金属线放到云层中,被雨淋湿的金属线将空中的闪电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证明了空中的闪电与地面上的电是同一回事。
2、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后人找到了,居然是他们。。。。。(富兰克林发现电的故事)。
3、交流电又称交变电流,是指方向随时间作周期变化的电流,是目前使用最广的电,简写AC。
4、一直以来大家都这么认为,但是王充却认为,电是火,我们说了富兰克林觉得电火花是闪电宝宝,王充说电是火。
5、 在公元前的中国,打雷被认为是神的行为。说是有五位司雷电的神仙,其长者称为雷祖,雷祖之下是雷公和电母。打雷就是雷公在天上敲大鼓,闪电就是电母用两面镜子把光射向下界。到了亚里斯多德时代就已经比较科学了。认为雷的发生是由于大地上的水蒸气上升,形成雷雨云,雷雨云遇到冷空气凝缩而变成雷雨,同时伴随出现强光。认为雷是静电而产生的是英国人沃尔,那是1708年的事。1748年,富兰克林基于同样的认识设计了避雷针。
6、1752年,富兰克林提出了风筝实验。在实验中,他将系上钥匙的风筝用金属线放到云层中,被雨淋湿的金属线将空中的闪电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证明了空中的闪电与地面上的电是同一回事。后来他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7、所以,虽然只是一个不一样看法,勇敢的提出来,能做到这一点,都值得我们尊敬。
8、1820年4月,在一次讲演快结束的时候,奥斯特做了一次实验。他把一条非常细的铂导线放在一根用玻璃罩罩着的小磁针上方,接通电源的瞬间,发现磁针跳动了一下。这一跳,使有心的奥斯特喜出望外,竟激动得在讲台上摔了一跤。以后,奥斯特花了三个月,做了许多次实验,发现磁针在电流周围都会偏转。在导线的上方和导线的下方,磁针偏转方向相反。1820年7月21日,奥斯特写成《论磁针的电流撞击实验》的论文,正式向学术界宣告发现了电流磁效应。
9、如果孩子说想,那么继续讲给他听,如果孩子说不想,那么下次再讲。
10、教科书上说到这段的时候,都要给大家提醒一句:“科学家实验创意,请勿模仿”。
11、(很短的讨论互动,风筝什么放出去?不要聊太多,kiki说没有雨的时候放上去,下雨放不了风筝)(富兰克林发现电的故事)。
12、大家知道, 安全电压为36V,也就是36V以下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
13、风筝实验是富兰克林的一次关于雷电的实验。对其真实性,一直具有争议,此处权当是个故事。
14、顺带说一句,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是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科学家认为,宇宙存在且只存在这四种基本作用力。
15、《电流大战:爱迪生、威斯汀豪斯与人类首次技术标准之争》
16、哥伦布的远航开启了欧洲向美洲大陆扩张的新时代,也开启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征伐时代。虽然哥伦布的第一次远航有许多被渲染的地方,但鲜有故事说明他的船员们相信世界是平的。根据传说,船员们认为如果一直航行数周而见不到陆地,他们将会从地球表面坠落。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实际上,哥伦布的船员可能早就知道地球是圆的,而且从古代开始,历代的领航员就知道。
17、那些仍然坚信富兰克林确实放飞过风筝的人对于他为何从来没有详细描述自己的实验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给出了一种说法:或许承认玩弄小孩的玩具会让他感到难堪。无论如何,用风筝做实验并不是他的发明。
18、被烧死的布鲁诺捍卫科学?他的死也许只和宗教有关
19、 这个罐子里面是一个普通的果酱罐,底部铺上一层锡箔,罐口配上蜡封软木塞,中间穿过一根连接短链条的铜棒。链条与里面的锡箔接触,铜棒顶端有个鼓起的铜球。当摩擦各种物体产生的静电作用到外部的铜球时,静电就可以经铜球储存在罐子里。因为不同电荷相吸,罐内金属板上的负电荷可以导致外部金属板上产生相当的正电荷。
20、 富兰克林联想到往莱顿瓶里蓄电的事,于1752年6月做了一个把风筝放到雷雨云里去的实验。其结果,发现了雷雨云有时带正电有时带负电的现象。这个风筝实验很有名,许多科学家都很感兴趣,也跟着做。1753年7月,俄罗斯科学家利赫曼在实验中不幸遭电击身亡。通过用各种金属进行实验,意大利帕维亚大学教授伏特证明了锌、铅、锡、铁、铜、银、金、石墨是个金属电压系列,当这个系列中的两种金属相互接触时,系列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带正电,排在后面的金属带负电。他把铜和锌做为两个电极置于稀硫酸中,从而发明了伏特电池。电压的单位“伏特”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21、可是那个小孔没有反应,果果不甘心,于是,便用小手指戳到小洞里去抠。霎时间,果果感觉自己浑身都麻了,头皮都竖起来了,果果晕倒了。
22、崔永元转基因纪录片中的科学错误,看第一个采访就彻底晕了
23、 如果一些90后的同学们还有印象的话,在我们的中学英语课本里曾经讲到过1752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的故事,当时本杰明同学一心想找到电这个东西,于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拿着自制的风筝出去“寻电”,终于一道雷劈到了风筝,本杰明同学手中也感受到了酥麻的触感,于是大声地宣布“电”这个东西终于被找到了。当然之后也有很多人怀疑过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比如本杰明同学在一道雷劈到自己手上时居然还能安然无恙,但小编当时还是深信不疑的。
24、1752年他在费城进行了震动世界的电风筝实验: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利用风筝将大气电收集到莱顿瓶中,使其充电,由此证明了他所提出的“闪电和静电的同一性”的设想。
25、中国有一个王充的科学家,他比富兰克林还要大一千多岁,那时候中国还是东汉时期。
26、上海高校今年逆天的科技成果都在这里,拿走不谢。。。
27、虽然爱迪生极尽所能的打压,但事实证明,交流电才是当时适合社会所需的供电系统,现今交流电已经成为工业和社会供电的主流,俨然成为了现在社会的生活必需品。
28、比如不能站在树下,不能站在潮湿、空旷的地上等等。
29、但是,你可以想想看,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他怎么从天空中收集到这样的闪电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孩子可以畅所欲言)
30、构成电的基本电荷有两种,我们把其中一种叫做正电,另一种叫做负电。两种电荷碰到一起会中和。在我们的宇宙里,稳定的电子带负电(也有带正电的电子,但不稳定,遇到负电子会湮灭),质子带正电。
31、1752年,他提出了风筝实验(据传,没有实际证据证明富兰克林做过此类实验。)。其他科学家在实验中,将系上钥匙的风筝用金属线放到云层中,被雨淋湿的金属线将空中的闪电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证明了空中的闪电与地面上的电是同一回事。后来他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32、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
33、1878年9月,爱迪生开始进行电力照明方面的发明试验。爱迪生分别在两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爱迪生首先发现真空状态对白热灯非常重要,关键是灯丝。他先后试了钡、钛、锢等各种稀有金属,效果都不很理想。一天,爱迪生脑海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用棉纱纤维做灯丝。在连续进行了多次试验,灯泡的寿命达到了13小时,又一下子延长到45小时。根据棉纱的性质,爱迪生决定从植物纤维这方面去寻找新的材料。最后,爱迪生选择竹这种植物。爱迪生把炭化后的竹丝装进玻璃泡,通上电后,这种竹丝灯泡竟连续不断地亮了1200个小时!与此同时,爱迪生又开设电厂,架设电线。过了不久,美国人民便用上这种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的竹丝灯泡。竹丝灯用了好多年。直到1906年,爱迪生又改用钨丝来做,使灯泡的质量又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
34、所以,我们知道打雷闪电就是因为云之间摩擦了,但是他们转移的电子太多了,于是,我们就听到了长长的闪电和轰轰的雷声。
35、在厨房做饭的妈妈吓得拿着勺子就跑了出来,赶紧抱起果果往医院跑,昏迷中的果果听到了妈妈的哭声,还有电宝宝的哭声。“哎哟!你为什么要用手戳我?好痛啊!”原来电宝宝真的躲在里头。
36、这个《电的故事》,不在乎结果谁出名了,而真正了不起的是他们执著的追求真理的过程。自然这些科学家,也不都是十全十美的。比如马可尼,发明了电报,也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实际上,他的成果都是洛奇发现的。这个影片中提到的。
37、这个孩子身上有一种魔力,而且它的魔力是一种天分。他发现孩子走到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就会变得光亮和漂亮,于是,富兰克林给孩子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电宝宝。
38、我讲着故事,也会停顿,除了互动,kiki也会不断的加入他了解到的信息。比如牛顿、爱因斯坦、发明灯泡的人,她对发明和科学家的看法,她对富兰克林做法的观点。
39、只能被焚烧的秸秆居然可以变身为几大神器,你肯定没有想到。。。。
40、直流电就是指方向不变的电流,比如各种电池提供的电,简写DC。
41、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外面电闪雷鸣,他和他的儿子出去了。他们在站在一个牛棚的下面,然后他将风筝放了出去。
42、西方对真理的追求,那真是了不起的。而我们相比他们,对知识的追求是很多的。但那些大多数目的是为了考试,而不是为了探索这个世界。
43、 1820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奥斯特在一篇论文中公布了他的一个发现:在与伏特电池连接了的导线旁边放一个磁针,磁针马上就发生偏转。俄罗斯的西林格读了这篇论文,他把线圈和磁针组合在一起,发明了电报机(1831年),这可说是电报的开始。其后,法国的安培发现了关于电流周围产生的磁场方向问题的安培定律(1820年),法拉第发现了划时代的电磁感应现象(1831年),电磁学得到了飞速发展。
44、当电流增至8~10mA时,针刺感、疼痛感增强,发生痉挛而抓紧带电体,但尚能摆脱。
45、电是个一般术语,是静止或移动的电荷所产生的物理现象。在大自然里,电的机制给出了很多众所熟知的效应,例如闪电、摩擦起电、静电感应、电磁感应等等。
46、 19世纪初,正是法国大革命后进入拿破仑时代。拿破仑从意大利归来,在1801年把伏特召到巴黎,让他做电实验,伏特也因此获得了拿破仑授予的金质奖章和莱吉诺-多诺尔勋章。
47、富兰克林买下了这位医生的整套装置,并请一位英国朋友给他寄来更多的仪器和有关实验的文章。富兰克林对电的爱好很快成为他的全职工作。
48、再者,那些与图坦卡门陵墓的发掘有关人员的死因都被证实与发掘本身无关。比如发掘资助者之一的卡那封勋爵,在考古学家发现图坦卡门木乃伊之前就去世了。
49、这并不等于否认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电场领域的先驱。1746年的他作为印刷商和《穷查理历书》的出版商已经相当富裕。《穷查理历书》常常挖苦同时期其他历书提出的天文和气象迷信。
50、我们并不是去让孩子记住这些事情,这些发生的故事,而是尽可能的给到一些一些深入的延展,帮助孩子打开思路。
51、但是,这些都是他的观点,他要想办法证明。如果他觉得他的观点是对的,那么他就需要来证明。
52、把工业滑滑梯的能量收集起来,这样的设计让你醉了么?
53、 早在公元前585年,希腊七贤中有一位名叫泰勒斯的哲学家记载了用木块摩擦过的琥珀能够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后来又有人发现摩擦过的煤玉也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能力。在以后的2000年中,这些现象被看成与磁石吸铁一样,属于物质具有的性质,此外没有什么其他重大的发现。在东方,中国人民早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就已经具有天然的磁石知识。据《吕氏春秋》一书记载,中国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就已经有的指南针,他们在古代就已经用磁针来辨别方向了。
54、他由此得出结论,把带电体放在玻璃瓶内可以把电保存下来。只是当时搞不清楚起保存电荷作用(按现在说法是蓄电作用)的究竟是瓶子,还是瓶子里的水?
55、馆藏地:北洋园文理阅览区、卫津路理工综合阅览区
56、富兰克林对物理学的贡献主要在电学方面,是探索电学的先驱者之一。
57、而这些小天使,就是帮助一个人的爱心建成的拟人化的方式。图中巨大的爱心,是一个人的爱心。这个爱心正在建设中。
58、直流电与交流电的斗争就表现在他与爱迪生之间:
59、1752年7月,费城下了一场大雷雨,46岁的富兰克林领着儿子来到牧场,他们把准备好的风筝抛向天空,不一会儿,风筝就飞上高空。富兰克林父子俩躲在一块屋檐下观察着。闪电出现了,“啪”,闪电击中了风筝框上的金属丝,亚麻风筝线上的纤维顿时直竖起来,而且能够被手指吸引。富兰克林用食指靠近钥匙环,骤然间,一些电火花从他食指上闪过,与莱顿瓶产出的电火花是一样的。富兰克林被一股巨大的兴奋激动着,他抱起儿子大喊:“电,闪电捕捉到了。”
60、 那到底电是如何形成的呢?实际上所有的物体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而每个原子里都有电子的存在,只要电子发生定向移动就会形成电流,而让电子发生定向移动的推力就是我们常说的电压。
61、但是,要抓住闪电可是非常难的,而且是非常危险的,我们现在都知道,闪电会电死人。
62、最终,与尼罗同时期的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证实,大火肆虐时,皇帝正在离罗马城30英里之外的某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