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短100多分钟的电影,把70年代的两个“资产阶级狗崽子”,在天眼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故事,演绎得生动又美丽。
2、《奥诺丽纳》可以说是一部纯爱情小说。奥诺丽纳是一个在爱情中坚决捍卫内心自由的女人,她所追求的自由可以说被几乎所有其他的女子忽略,即便万千家财柔情万丈也不能收买她,而正是她恪守内心的珍贵,她的情感超凡卓越,在她的心头开出一朵蓝莲花。可惜的是最后香销云散。
3、中医理论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又说,“以通为补”。身体中哪个穴位脉络堵住了,这是病,所以要先喝中药、针灸,疏通经络,等经络疏通开了,身体还处在虚弱状态,这时候就需要喝点鸡汤啥的补一补了,但也不是光喝鸡汤。所以身上有病得先治病,光喝鸡汤容易耽误病情,甚至病得更加厉害。
4、它们虽说运用的媒介都是语言,但学科著作的语言贵在条理清晰;而文学作品语言贵在文质彬彬。
5、小编不喜欢这种状态,像人生正被什么东西裹挟住了一样。
6、《我的大学》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人生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
7、然而很奇妙的,这条沟壑,却被一位外国作家的书给弥补上了——就是巴尔扎克。
8、作为艺术品,他笔下的各类小说或许不够精致,但气魄宏伟,生气勃勃,和它们所揭示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同时又比现实生活更加集中、凝练和强烈。此外,他还借鉴了其他文学题材的特点,将戏剧、史诗、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入小说创作中,使小说成为文学殿堂的瑰宝。正如文学评论家所说,在他之前,小说一般归为通俗文学(悲剧才是高雅文学),是巴尔扎克“使它登上了大雅之堂,并上升为主流文学”。
9、在中国青年报的走访中,有受访者就说:“励志类书籍就像快餐,吃起来过瘾,却没什么营养。读得多了,会发现许多都是一个‘套路’。”
10、我想可以这样说,欧也妮继承母亲的性格,受母亲的教育影响更大,后来爱情的力量又成为左右她的行为一种非常的力量。除了父女两人外,其他人物并不吸引人。
11、 “我并不高深,”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有次说道,“但是够宽广。”他是在挖苦自己的体形,还是在说他作品的深广度,抑或是语带双关,同时提到了两者?我们并不清楚。
12、 218年的今天,1799年5月20日,伟大的巴尔扎克出生于法国中部的图尔城。这位举世公认的大文豪,一生只写了一部书--《人间喜剧》。
13、20世纪80年代,广州人在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敢为人先,以“生猛海鲜”之姿,引领全国生活的潮流。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个体户、迪斯科音乐舞动青春的旋律、港台音乐风靡全国……章以武先生“沐浴在南海浩瀚的现代风中,行走在珠江三角洲这片热土中”,书写了《雅马哈鱼档》,被珠影拍成电影,广州五彩缤纷而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浓郁的广味市井风情、新时代的光芒都令观众眼前一亮。章以武的这部电影最早“撕开计划经济的一角,敲响市场经济大门”,第一个有胆量告别仇富心理,为劳动致富、赚钱光彩鼓与呼。
14、各位先生,面对着这样一种损失,不管我们怎样悲痛,就忍受一下这样的重大打击吧。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先接受下来再说吧。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这也许是一桩好事,这也许是必要的。上天在让人民面对崇高的奥秘。
15、据传记作家考证,巴尔扎克的“人物再现法”受到美国小说家库珀的启发——库珀用“皮袜子”串联五部小说集结而成《皮袜子故事集》,在市场大获成功。于是巴尔扎克调整思路,将计划中137部小说的近三千名人物形象进行统筹安排,并将此前小说中一些人物加以系统化。如此一来,他便可以“编年史的方式”立体地呈现巴黎和外省的公共及私人生活场景。正如19世纪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泰纳所言:“真正使他成为哲学家,而且超乎一切伟大艺术之上的,是把他的所有作品,连合成一部作品,部部作品都是互相连接,同一个人物重复出现,而彼此关联……从来没有艺术家聚积了这么多的光辉于其所要描写的人物,而且从来也没有这样的完美……”
16、在此后近十年的时间里,巴尔扎克也的确没有搞文学,他搞过多种行业,从事过出版业,开办过印刷厂、铸字厂,结果都是以债台高筑收场。
17、时代洪流滚滚向前奔去,时光和历史也是健忘的,所幸广州三部曲记录下这座城发生的经历的。往后人们必然从章以武先生的广州三部曲中寻找这座城市的印迹。人们因为广州三部曲认识这座城,记住这座城。这座城也会感谢这个时代的“书记员”章以武,记住这个岭南的巴尔扎克和他的广州三部曲。
18、《巴尔扎克全集》(全30卷)(法)巴尔扎克著,傅雷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10月
19、根据巴尔扎克小说改编的电影《人间喜剧:朗热公爵夫人》(1995)剧照。
20、不同叙事线索但是又浑然天成地交织在一起,叙说不同线索时丝毫没有切换的痕迹,这得益于伏盖公寓这个空间设定,也体现小说构造的精密以及叙说技巧的高超。
21、 然而,创作这部作品并非他的平生所愿。一开始,巴尔扎克梦想成为一个悲剧作家,但他创作的关于奥利弗•克伦威尔的戏剧,和克伦威尔本人给英国人民的印象一样,并不怎么样。一个大学教授在读了此剧后,建议巴尔扎克的母亲让儿子学什么都好,只是千万别做作家梦。可巴尔扎克没有气馁,他继续努力。他开始尝试写通俗小说,1822年他炮制出了五部小说。这些小说并不怎么样,而他用于这些小说的笔名更不怎么样。其中的一个“罗纳勋爵”,只是他名字字母变位组合成的新词而已。
22、对于福楼拜提出的问题,奥祖夫有自己的答案。在她看来,答案就隐藏在法国女性的独特性之中。在《女性的话语》中,奥祖夫描绘了个性各异的十位杰出女性的画像。著名的沙龙女主人迪·德芳夫人,充满活力和求知欲的德·沙里埃夫人,英勇无畏地走上断头台的罗兰夫人,在渴望爱与荣耀中焦虑不安的德·斯塔尔夫人,精神安宁心灵却动荡不安的德·雷米萨夫人,被雨果和福楼拜誉为不朽者和天才的乔治·桑,执拗地争取妇女选举权的于贝蒂娜·奥克莱尔,赞美女性独特禀赋的科莱特,弃绝自我的苦行主义者西蒙娜·薇依,《第二性》的作者西蒙娜·波伏瓦。
23、一样,章以武先生以“书记员”的身份,潜入到广州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和热土中,潜入到广味十足的日常生活中,书写了反映时代潮流、折射南中国社会生活的三部曲:《雅马哈鱼档》《南国有佳人》《太老》。
24、众所周知,巴尔扎克处于“信贷是商业的灵魂”的时代,他对信贷和商业书写的持久兴趣,以及独特的表现手法与他的亲身经历有关。由于母亲出身于银行世家,其亲友多为巴黎马雷区的商人,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巴尔扎克对这个行业的运作相当熟悉。唯其如此,像18世纪致力于法国金融改革的银行家约翰·劳一样,巴尔扎克对资本逐利导致的盲目投资现象颇为担忧,他认为金融业应向生产企业倾斜,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工商业服务——这一理念在当下仍具警示作用。或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在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说:“巴尔扎克的小说和《共产d宣言》,从二者的启蒙作用看,在某种程度上是相近的。”——他们的目的,不仅是要解释世界,而且要改造这个世界。
25、其收买吕西安灵魂的教士谈出一番对于社会、法律等方面的见解,会使人领教什么叫社会泥沼中摸爬滚打一辈子后的终结解读。即便是邪恶观念也罢,如果不能反驳,那么就不能不承认它是正确的。
26、罗旭(1934-2001),出生于上海,祖籍福州市,新梅公支系第九世孙女,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外事翻译家。她酷爱文学,对法兰西文学情有独钟,尤其喜欢十九世纪法国著名女小说家乔治·桑和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先驱司汤达的佳作。她从事法、英文的翻译,笔耕不辍,参与了《巴尔扎克全集》《田园三部曲》《戴高乐回忆录》等名著的翻译校订工作。
27、如果写作不是一种艰辛而呕心沥血的事业,按照他的身体和性情,这个人完全可以活到90岁,甚至100岁;如果一位作家写完自己该写的一切后,还继续活在世上,剩下的那些日子该怎样打发呢?100岁的巴尔扎克并不比50岁的巴尔扎克更容易获得幸福。自从停止写作以后,列夫·托尔斯泰几乎不再同包括家人在内的任何人说话,打招呼?他在想什么呢?
28、 天才和疯子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巴尔扎克的一位晚餐同伴可以证明这一点。伟大的普鲁士博物学家、探险家弗里德里希•冯•洪堡特,有一次让他的一位心理医生朋友,介绍他认识一个真正的疯子。于是,医生安排洪堡特、巴尔扎克以及他的另一位病人一起吃午餐。这是巴尔扎克第一次见洪堡特,但他和平常一样,还是蓬头垢面、衣衫不整地去赴宴,并在进餐时一直唠叨个不停。聊天快要告一段落时,洪堡特凑向他的朋友,感谢他让自己见识了这样一个无药可救的精神病人。那名心理医生愣了一下后恍然大悟,“可是另外那个人才是疯子,”他告诉洪堡特,“你在看的那个人,他是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先生!”
29、因为慢下来以后,才有心情去读那些很多的书;
30、不意外的,《巴尔扎克与小裁缝》这部电影,在第55届戛纳电影节上作为“注目单元”的开幕电影首映,还提名了第61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31、它们都有认知价值,但学科著作诉诸读者以事实与理智,鉴赏者侧重于科学真实和实用功能的评价;而文学作品诉诸读者以感情和想象,鉴赏者侧重于艺术真实和审美创造的判断。
32、每年读一遍《红楼梦》。我非常认真地将那一段时间视为一年一度的疗养。那段日子里,哪里都不想去。
33、1829年,在第一部以真名发表的小说《朱安d人》中,巴尔扎克(1799-1850)借小说人物之口感慨道:“小室的墙上伸出许多古怪的隆起部分,全是多热蒙亲自拿一袋袋金子筑成的。这些金子是他的命根子!每逢来到这里,他就像被埋在金矿里一般,处于一种陶醉状态之中。”——这一种“埋在金矿里”的“陶醉状态”也是巴尔扎克本人毕生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尽管在现实中他的这一梦想从未能够实现。
34、只是囿于时间上或是风格性上,需要在所有作品中做选择的话,可以选择前面推荐的那些。当我们对于作品的阅读都要拣三挑四的话,我们是有多么幸福,为此我们该向提供这样机会的伟大作家们表示敬意。
35、他本人及其文学创作都是巴黎的产物,纸醉金迷的巴黎为他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和灵感源泉——而只有当他通过“点石成金手”将发财梦转化成热卖的小说时,他才算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学“金矿”。谨以此文,纪念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
36、雨果的预言后来果然成为现实,巴尔扎克的作品不断被翻译和再版,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多达数十部。《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经典小说,甚至在不同时代被多次翻拍。2021年,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影《人间喜剧》也即将上映,人们从未把这位伟大的文学先驱遗忘。
37、第二卷的单行本分别出版于1869年10月28日和1870年6月13日(无插图);插图本出版于1871年11月16日,111幅插图由EdouardRiou和AlphonsedeNeuville绘制,Hildibrand雕刻。
38、乔治·桑的例子或许更好地呈现了法国女性对自身解放所持的态度。在奥祖夫看来,没有一个女性比乔治·桑在世时更遭男性忌恨和诽谤了。不过这并不妨碍她与多位男性保持坚不可摧的友谊。她坚信两性的解放是一体的:当女性还是奴隶时,男性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奴隶。乔治·桑的特立独行“让女性从卑微中重新站立”,但她坚持认为,相对于人的品质,性别的区分是次要的。因而关键在于,每个人作为自由平等的个体,都应尽力建设自己。为此要克服急躁,坚韧隐忍,懂得妥协,这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39、作者马克西姆·高尔基,是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也是世界社会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他将自己的一生写入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从此登上文坛。1901年发表《海燕之歌》,标志着高尔基创作的新发展。
40、如果你想了解20世纪80年代的广州,就看章以武的《雅马哈鱼档》。如果想了解90年代的广州,就请看章以武的《南国有佳人》。如果要了解21世纪的广州,就看章以武的《太老》。几十年的创作中,章以武先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窃以为,反映时代生活变迁,以这三部为代表。
41、任谁都能看出,“知青”与“小裁缝”之间,隔着一条无法逾越文化深壑,必定难以交流。
42、巴尔扎克似乎对骨相学怀有相当的信任,在描述人物相貌特征时,顺便写出与之对应的性格特征。巴尔扎克自诩能看出街上走过的每一个人的职业,只要看他的脸,他的动作和他的服装就行。
43、写作力上体现出的天才表现在人物刻画、故事叙述、结构等方面。
44、法国女性既顽强抗争又善于和解的精神,正是奥祖夫所欣赏的法国独特性的重要内涵。革命节日、小说和女性,它们共同呈现了一个充满矛盾的法国:它执着地追求统一性,又珍视多样性和差异性;它反复念叨伟大的革命,又怀念古老的君主制;它既向往民主时代的平等与自由,又眷念贵族时代的风度与趣味。
45、根据巴尔扎克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交际花盛衰记》(1975)海报。
46、什么叫友谊?盖斯凯尔夫人的《夏洛蒂·勃朗特传》是我读过的最感人的传记,其成就丝毫不比《简爱》和《呼啸山庄》逊色。打开卷首,英国的紫色的荒原扑面而来,艾米莉·勃朗特的狗整日整夜地为其早逝的女主人哀号。
47、1978年,一个名叫李智深的人第一次阅读《金瓶梅》,完全被惊呆了。市井的气息使其不能自拔。西门庆的生活“丰富、充实、具体,随时都能清晰地触摸,随时又都像在做梦。”“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李智深对另一个名叫张仪的人说,“你那也叫生活?”此前,张仪每天饮酒,饮一元钱一斤的高粱酒,自以为过着半人半仙的日子。
48、并不是说这些小说不值得一读,巴尔扎克的所有作品可读性很强,他的孜孜不倦的描述总能闪现他的幽默,他的讽刺,他对于人的深刻解读,这些能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也能受到教育。
49、《在人间》是高尔基用圆润的笔法写了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他用亲身体验的生活经历,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特征和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
50、19世纪的法国小说贯穿着一个重要主题:新旧世界的冲突与和解。纵览奥祖夫选取的几部小说,除了《已婚神甫》的作者巴尔贝声称两个世界绝不可能调和之外,其它小说家都致力于观察冲突或探讨可能的和解方式。
51、整部小说跌宕起伏,情节引人入胜,同时具有科幻小说和探险小说的特征,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感染着读者,展现了苏格兰民族的精神。
52、《高老头》即便没有写尽,也最大程度地做到了。
53、据勃兰兑斯考证,这位沉迷于梦幻的大作家平生最疯狂的发财梦,是1837年他在热那亚时曾计划开发罗马人银矿旧址提炼纯银。为此他不惜花费宝贵时间,长途跋涉到撒丁岛察看矿苗。矿藏的实际情况和他的预期一模一样;可是当他向都灵当局申请开矿许可时,他才猛然发觉那位热那亚朋友已捷足先登,抢先注册了采矿的专利权(后摇身一变成为巨富)。他为此懊恼不已,但毫无疑问,这桩“风险投资”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于他而言或许是一件幸事——照传记作家的说法,巴尔扎克宛如传说中具有“通天神眼”的人物,似乎本能地知道财富埋藏的地点,但唯一遗憾的,是他缺少传说中希腊国王弥达斯(Midas)的金手指!
54、为了宣传他的思想学说,巴尔扎克于1840年与友人创办《巴黎评论》——这是一份每期125页的文学与政治月刊——他在杂志第三期(也是最后一期)上发表长文《论工人》,痛斥“金钱王国”的乱象丛生:“当一个国家到了眼里只有金钱的地步(‘选举、政治权利统统建立在金钱之上:你有没有缴纳税金?’),当‘与利润这种反社会运动相对立的任何道德力量’均不存在时,人们便可以明白‘工人的骚乱’何以发生。”
55、吕西安跌宕起伏的人生,像似反光镜,折射了社会的不同行业、阶层、人群的风貌,把一个万花筒般的幻梦呈现出来。
56、我现在最想看到的两本书是由曹雪芹本人亲自写作的《红楼梦》的后40回和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芬尼根守灵夜》。前者我以为已不大可能,但也并非不存在意外,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我们的注视或不经意之间都已发生了。后者无疑应寄希望于翻译界。乔伊斯使用的是司空见惯的英语,并非另一个星球上的字母,难在哪里呢?我自己的英语水平但凡稍强一点,我早就将它翻译过来了。靠别人办事历来都是如此,除了耐心地等待,什么样的心情和手段都不起作用,一切都派不上用场。
57、他的书不仅能令“文化人”深深着迷;其中关于女性独立精神的颂扬,也深深震撼了小裁缝,还启发她对外面的世界产生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