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者读完他的小说便自然稗出这么个结论:“马孔多”必然要崩漫。要在地球上完全消灭。马尔克斯小说里的“马孔多”很大程度上是哥伦比亚的缩影。
2、《真爱至上》里十岁的小正太已经可以为爱赴汤蹈火,成年的我们对爱情却畏手畏脚。
3、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Aires)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在日内瓦上中学,在剑桥读大学。掌握英、法、德等多国文字。
4、“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5、马大师说过,归根结底,文学不是在大学里掌握的,而是对其他作家的阅读、再阅读中掌握的。马大师从海大师那里读到的东西,有别于一个评论家读到的。总有些密码藏在书本的缝隙中,由一个作家发送给另一个作家。当一个作家死去的时候,我们怀念的是他那些已经写出来的作品,而不是凭空想象他未写出的作品,未形成的思想。他的灵魂附着于书本上,等着我们再次阅读。(马尔克斯百科)。
6、他创造了一种安逸的生活方式:似死未死,似埋未埋,最重要的是无声无息。
7、你是否还会把这份“阅尽千帆终执手”的爱情视为一出笑话呢?
8、 “孤独”思想一直贯穿于马尔克斯的整个创作过程中,他用自己的文字刻画了人类心灵中最深刻、最本质的“孤独”。马尔克斯不止一次地向人们指出“孤独”的症结:用他人的模式来解释我们的生活现实,只能使我们显得更加陌生,只能使我们越发感到孤独。马尔克斯正是描写以死亡为背景的种种生活现象下的孤独。如:梦境中的孤独、困境中的孤独、面临他人死亡时的孤独、不通人道造成的孤独等。
9、但又有什么重要的呢?套用朱自清先生的一句话,对马尔克斯老人家而言,“悲伤是你们的,我什么都不带走。”
10、马尔克斯一生景仰海明威。1957年在巴黎圣米歇尔大街,两人曾匆匆相见。海明威去世之后,马尔克斯写下了这篇《与海明威相见》。
11、我们曾一起试图在尤利西斯·奥德修斯的流浪中寻找一种有关乡愁之致命性的理论,结果晕头转向,不得其所。
12、就像年轻时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满眼只看到阿里萨的情欲和费尔明娜的游移,心生怀疑,觉得这不是爱情。
13、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
14、他洞察一切,决意走向自己的葬礼。人们说起他就像说起一件文物,尤其是那些没读过他作品的人。
15、罗伯特·内森的《珍妮的画像》和欧斯金·考德威尔的《烟草路》。
16、阿里萨有一回问他的一个情妇:“究竟哪一种状态是爱情,是床上的颠鸾倒凤,还是星期日下午的平静?”她说:"灵魂之爱在腰部以上,肉体之爱在腰部以下。
17、在这样的世界,爱情、无数的爱情、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爱情,如同热带苦夏的荒草,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每个人的心底疯长,遮天蔽日,来势汹汹。
18、但是,马尔克斯的第一部小说遭到了当时的西班牙文学评论家吉列尔莫·德托雷的退稿。当时德托雷是西班牙移民文人经办的,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著名的,洛萨达出版社的审稿编辑。退稿时德托雷还附了一条措辞生硬的评语:“此书毫无价值,但艺术上似有可取之处。”德托雷甚至还忠告马尔克斯,最好还是从事其他的更有价值的工作。
19、当时22岁的马尔克斯历尽艰辛,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枯枝败叶》。手稿送到出版商手里,竟然没有一个人感兴趣。今天的文学评论家是这样评价这部小说:这是一部内容充实的书稿,他已经包含了马贡多的毁灭以及他对昔日的眷恋的全部内容,仅凭这一点就可以理直气壮的使他的作者名扬拉丁美洲。
20、从出生到少年时代,记忆关注未来,忽视过去。因此,我那时对故乡的记忆才会一如往昔,未被乡愁理想化。
21、每个男人,都希望他生命中有两个女人:白蛇和青蛇。同期的,相间的,点缀他荒芜的命运。——只是,当他得到白蛇,她渐渐成了朱门旁惨白的余灰;那青蛇,却是树顶青翠欲滴爽脆刮辣的嫩叶子。到他得了青蛇,她反是百子柜中闷绿的山草药;而白蛇,抬尽了头方见天际皑皑飘飞柔情万缕新雪花。
22、 “他是个强有力的作家,有着丰富的想象。马尔克斯善于将个人生活与历史危机联系在一起。从他的作品中,你得不到关于拉丁美洲问题理论上的系统阐述,但当它们以活生生的形象出现在你面前时,你会看到它们。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继承了欧洲政治小说的伟大传统,其结果是历史戏剧与个人戏剧合二为一。”
23、还有黄昏恋也是爱情的一种可能老迈的阿里萨和费尔米纳重新相恋,阿里萨放荡的一生被抛在身后,他等待了半个多世纪的费尔米纳成为他最后的港湾。当两位老人一起依偎地坐在轮船栏杆边的背靠椅上,望着天空、望着水面,我感觉到一种生命深处的平静。
24、这些经历,马尔克斯都一一写进了自传《活着为了讲述》中。在这本书的封面,戴着黑框眼镜、眼含笑意的老马口衔着一支黄色玫瑰——据说这是马尔克斯之花。他总在案头摆上一束黄玫瑰,因为这样“写作才会带劲儿”。
25、作者对于落后和愚昧的态度是彻底否定的,于是安排了一场飓风队旧事物来了一次彻底的清理。《百年孤独》的叙事结构不一样一般马尔克斯采用了连环、环环相套。
26、 1961年到1967年,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妻子梅尔塞德斯、两个儿子罗德里戈和贡泽洛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在那里他担任记者、公关代理人,从事电影脚本写作,并继续创作小说。
27、最打动我的情景之一是:乌尔比诺医生被死亡袭击,倒在芒果树下奄奄一息,在惊慌混乱的人群中寻找费尔米纳的脸,然后用最后的力气对她说:只有上帝才能知道我多么爱你。”
28、1947马尔克斯年入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并开始文学创作。不久他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
29、 又如,他的短篇小说《巨翅老人》虚构了一个天使落难人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文本中“天使”的人间之旅不仅是展示人间的虚伪、残酷、自私以及人间与上帝,即人间与美德之间隔膜的过程,更是对传统形而上学中宗教信仰、理性文明以及终极意义里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过程,是揭示不确定因素,使读者摆脱时空界限,从不同角度切入文本,审视文本,根据现实,重构文本的过程。
30、小女儿阿玛兰妲·乌尔苏拉早年在布鲁塞尔上学,在那里与飞行员加斯通交往,交往后二人回到马孔多,见到一片凋敝,决心重整家园。她决定定居下来,拯救这个灾难深重的村镇。
31、53年,这样数字在我们听来如同天方夜谭。毕竟如今53天就告吹的恋爱也比比皆是,爱情变得更唾手可得的,也变得更咫尺天涯。
32、正是在这样的背景衬托之下,爱情显得尤为稀有和珍贵。
33、然而在经历了三年的书信往来之后,费尔明娜最终还是拒绝了他,转身嫁给了家世显赫的医生胡维纳尔·乌尔比诺。
34、就这么简单,阿里萨一生的梦想和幸福,就此了结,直到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之后……
35、费尔米纳也注意到了路上这个腼腆、忧郁的“哨兵”,故意支开姑妈给阿里萨留了个独处机会。
36、老二奥雷里亚诺生于马孔多,他像父亲一样过着与世隔绝、孤独的日子,一直到死。老三是女儿阿玛兰妲终日关在房中缝制殓衣,缝了拆,拆了缝,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37、他在自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他的妈妈弹钢琴,他的父亲拉小提琴与之合奏,这本是琴瑟和谐的一幕,但一曲终了,妈妈看见父亲的眼睛中有泪花闪烁,她勃然大怒,双手重重地擂在琴键上,她质问丈夫:“你想起了谁?”谁也不知道这位丈夫和妻子合奏时想到了什么,什么东西让他流泪。我们在阅读《百年孤独》时一遍遍赞叹其魅力,却又忍不住探究这魅力从何而来。事实上,任何一个作家的传记都是对其作品的巨大破坏,他的经历如何,他的哪些遭遇变成了后来的一段情节,他遇到的哪个人物最终被写到了书里,这样的解读贬抑了想象力的作用,好像作家的头脑只会简单地映射现实。文学作品让那些僵化的、意识形态化的历史写作变得滑稽,于是传记写作又向作家报复。
38、1966年8月,马尔克斯和妻子一起来到墨西哥城邮局,终于要把《百年孤独》的手稿寄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南美出版社了,作品打印在普通稿纸上,共有590页,邮局称重后要他们付82比索邮资,妻子翻遍俩人的钱包,只找到53比索,无奈,他们只好拆开捆好的书稿,寄出其中的一半,慌乱中,投递过去的居然是后半部,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一位伟大的编辑,为了尽早看到前半部书稿,预支来了稿费。
39、年少的爱情荒唐任性,又炽热浓烈,让人神魂颠倒。少年阿里萨送电报到刚搬至此地的一个富户家,透过窗子惊鸿一瞥望见了少女费尔米纳,一刹那电光火石,一生的命运就此改变。
40、1999年,马尔克斯患上淋巴癌,此后文学产量遽减。其写作能力受到严重打击。2014年4月17日,一代讲故事的天才被上帝召回天堂。
41、用评论家的话说:你很少看见这样一本涉猎范围如此之广的书,以至于每个走进它的人都能从中受益。
42、《百年孤独》风格独特,既气势恢宏又奇幻诡丽。粗犷处寥寥数笔勾勒出数十年内战的血腥冷酷;细腻处描写热恋中情欲煎熬如慕如诉。
43、描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爱恨、福祸,和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其内容涉及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浓缩投影。
44、怀旧总会无视苦难,放大幸福,谁也免不了受它的侵袭。
45、后来阿玛兰妲·乌尔苏拉生下了一个男孩:“他是百年里诞生的布恩迪亚当中唯一由于爱情而受胎的婴儿”,然而,他身上竟长着一条猪尾巴。阿玛兰妲·乌尔苏拉也因产后大出血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