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来,人们用“狗尾续貂”来比喻以坏续好,美丑不相称。多用来形象地揭示妄续他人文学作品,也有时用来表示自谦之意。(关于学习的成语和意思)。
2、(摘句寻章):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3、(出处)《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4、● 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被皇帝爷孙三代惦记的诗人
5、(6)牛角挂书:把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看书。比喻勤奋好学。
6、博学审问:博:多;审:详细。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指求学时的态度和应循的途径。
7、(白面书生):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8、出处:《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9、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10、春诵夏弦: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11、(一箪一瓢):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12、(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13、每当征税时候,凶横的地方官吏就走村串户,逼迫人们捕蛇。没有哪一家能逃脱赋税,没有人不受到骚扰。当时有老百姓这样形容官吏的凶横和骚扰——"虽鸡狗不得安宁焉。"意思是说,即使鸡狗也得不到安宁啊。
14、废寝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出自):春秋.列子《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死亡所寄,不吃不睡的。
15、为人师表: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16、浮光略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同“浮光掠影”。
17、(出处)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18、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19、(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20、(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21、(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2、(例句)他终日与一批~混在一起,吃吃喝喝,不务正业。
23、(燕颔书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同“燕颔儒生”。
24、断织劝学: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25、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26、(5)凿壁偷光:凿穿墙壁引过光线。形容家境贫困仍刻苦勤学。
27、不愧下学: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28、(凿壁借光):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29、(一介儒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30、为了打败敌人,我们应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绝不能做出为渊驱鱼、为丛驱雀之事。
31、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32、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33、夺胎换骨:本为道家语,指夺人之胎以转生,易去凡骨为仙骨。后比喻学习前人不露痕迹,并能创新。
34、(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35、(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