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7):“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如果你失去一个世界,不要为此悲伤,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得到一个世界,不要为此高兴,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苦乐得失都会过去都会离开这个世界,因为这都是微不足道的。--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2、 (89):谦虚对才华无奇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诚实,对才华绝顶的人来说,是一种虚伪。--叔本华
3、 (164):把部分的孤独带进社会人群中去,学会再人群种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独。这样,他就要学会不要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想法马上告诉别人,另外,对别人所说的话千万不要太过当真。他不能,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是道德上或是思想上。--叔本华《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4、 (82):但是,“现在”往往一转眼即成过去。“未来”又茫然不可知。所以,个体的生存从形式方面来看,是不断地被埋葬在死亡的过去中,是一连串的死亡。--叔本华
5、这也就像日月星辰轨迹一样,说,你这辈子跑不出这个道去,基本就这样,改变不了多大。你再努力也是徒劳无功的,有时努大了,可能事得其反。
6、 (14): 伟大的心灵,在这个世界更喜欢独白,自己与自己说话。--叔本华
7、 (56):一个具有思想天赋的人过着在个人生活之外,还过着另一种思想上的生活,后者逐渐成为了他的唯一目标,而前者只是作为实现自己目标的一种手段而已。但对于芸芸众生来说,只有浅薄、空虚和充满烦恼的生存才会被视为生活的目标,精神卓越的人首要关注的是精神上的生活。随着他们对事物的洞察和认识持续地加深和增长,他们的生活获得了一种整体的统一;精神生活的境界稳步提升而变得完整、美满,就像一件逐步变得完美的艺术品。--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8、痛苦和无聊是人生幸福的两个死敌。每当人们远离其中的一个,就靠近了另外一个;一个人对痛苦的感受能力与对无聊的感受能力成反比。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智力的平庸和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9、 (181):一个人人可以产生很多对他本人极具价值的思想,但在这里面只有寥寥可数的思想能够具备能力经由共鸣或者反射而照样发挥出效果。也就是说,只有不多的思想在写下来以后仍能吸引读者的兴趣。--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
10、《人生的幸福》一书中的精辟论述很多,读后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笔者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5句话,来一起体会大师的智慧。
11、咱们自我不先去思考某个对象就来阅读有关它的文字,会是危险的……当咱们阅读的时候,别人在替咱们思考;咱们只是在重复别人的心理历程。……因此如果一个人几乎整天都在读书……他就会渐渐丧失思考的潜质。
12、人生幸福的首要的最本质的要素就是我们的人格。
13、其中,包括高中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安排。大致精神是——优化课程结构,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和选修课。保证共同基础是前提,但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14、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下生八字造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行,八掛",根据你的生辰八字来推算命运。
15、我们的不幸往往由于我们对于幸福的追求!我们做事之初喜欢抱着一种信念:我们一定能在世间找到某种幸福。
16、 (49):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叔本华
17、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18、在西方,他的“理想国”被看作是一串“乌托邦”中的第一个;同样在西方,他的“理想国”也被一些人看作是“极权主义”的滥觞;同时,也就成了“共产共妻”的第一盆脏水。
19、与善比较起来,恶更具有积极的意义,恶的存在可以使人永不满足,使人看到幸福的虚幻,这样,在他那里,痛苦成了人生的积极因素。
20、综上所述,本人赞同叔本华的观点,因为天意不可违!很无奈的解释就是:顺其自然。
21、 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也就是人的财产和其他占有物。
22、是呀,问题的关键是:"你怎么没想到这么做"。看到人家做完了,己经晚了。
23、 (185):一个精神富有的人会首先寻求没有痛苦、没有烦恼的状态,追求宁静和闲暇,亦即争取得到一种安静、简朴和尽量不受骚扰的生活。一个人自身拥有越丰富,他对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别人对他来说就越不重要。--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24、 (22):一条弹簧如久受外物的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是一样,如常受别人的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其弹性。--叔本华《读书与书籍》
25、 (97):把部分的孤独带进社会人群中去,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独。这样,他就要学会不要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想法马上告诉别人;另外,对他人所说的话千万不要太过当真。他不能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对于别人的看法,他应锻炼出一副淡漠、无动于衷的态度,因为这是培养值得称道的宽容的一个最切实可行的手段。--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26、 读书是让别人在我们的脑海里跑马;思考,则是自己跑马。
27、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大致而言,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爱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以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
28、 (156):我的拥有都在我身边--叔本华
29、他的书中,包括了简单的价值论、分配论、国际贸易论和货币论。
30、人们为一个人的死亡感到恐惧和悲伤,因为死亡意味着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将无法再去经历感受,将会对一切失去感知,活着的时候发生的一切将会归化为零!
31、第人拥有的身外之物,主要包括财产和其它的占有物。
32、叔本华曾经是德国哲学家费希特的学生,但似乎他很鄙视这个老师,称其为“哲学的空谈家”。他也这样轻蔑地称呼黑格尔和谢林。
33、 (18):所有的真理都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受到嘲笑;然后,遭到激烈的反对;最后,被理所当然地接受。--叔本华
34、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诞生在但泽(今波兰)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
35、谁要是根据后者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度过幸福的一生,那就是采用了一个错误的标准。因为快感是并且永远是否定性质的;认为快感能够使人幸福,是一个错误的想法。
36、 (108):能否独立地思考,并不是由我们的意愿所决定的。我们可以随时坐下来阅读,但却不可以随时坐下来思考。也就是说,思想就像客人一样:我们并不可以随心所欲传唤他们,而只能静候他们的光临。当外在的机会、内在的情绪和精神的集中程度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以后,对某一事物的思考才能自动展开。--叔本华《美学随笔》
37、 (85):人的幸福和顺遂仅仅是从愿望到满足,从满足又到愿望的迅速过渡。--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38、叔本华这个论点一针见血,尤其是在当下。很多时候,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就会陷入虚荣和焦虑之中。
39、那么对于财富的欲望,到底什么程度才算合理呢?
40、客观地说,叔本华曾经发奋过一段时间。著有《充足理由律的四种根源》(1813);《世界是 意志和表象》(1819);《论自然中的意志》(1836);《伦理学中两个根本问题》(1841);《附录和补遺》(1851)。比较遗憾的是,这些著作曾经都卖不出去,反响寥寥。开始引起人们关注是在1853年,其影响主要在他离世之后。
41、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关系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名誉,可分为公民名誉、公职名誉、性别名誉。公民荣誉(注:书里未给出公民荣誉的定义,但可理解为对个人素质的评价),我们需要无条件的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因此我们不可以运用不公正的手段谋取自己的利益,一旦我们违反了这一规则并因此受到了惩罚,那么我们的公民名誉就离我们而去了。
42、回到正题,本华认为人生的一半是不可改变,我认为是这样的,天命不可违也!希拉里和特郎普都竟选,当时的各国都认为老妖婆板上锭钉了,安倍三狗儿把致辞都写好了。可事情,往往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老特居然当选,你能说那老妖婆没努力?你能说她没经验?
43、 (44):朋友都说自己是真诚的,其实,敌人才是真诚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敌人的抨击、指责作为苦口良药,以此更多地了解自己。患难之交真的那么稀有吗?恰恰相反,我们一旦和某人交上了朋友,他就开始患难了,就向我们借钱了。--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44、后来,他继承了一笔不菲的财产,就到德累斯顿安心过休闲的独身生活了。
45、叔本华后来出名,不是因为他的悲观主义,而是因为他的意志论。 这一点,叔本华必须感谢尼采。尼采比叔本华小半个世纪,但成为叔本华很好的后继者。他和叔本华一样,在哲学上也说不上什么建树,罗素说,“他在本体论或认识论方面没创造任何新的专门理论”。但是,他用“超人”哲学把叔本华的意志论发展了,而且使叔本华的名气大大提高——在哲学领域丝毫没有提高,在政界和政客当中的影响力提高了。
46、谦虚是美德——这一句话是蠢人的一项聪明的发明;因为根据这一说法每个人都要把自己说成像一个傻瓜似的,这就巧妙地把所有人都拉到同一个水平线上。
47、在普遍焦虑的时代,很多最基本的人性需求,都成了奢侈品,比如健康的饮食,比如好的睡眠。
48、Lifeswingslikeapendulumbackwardandforwardbetweenpainandboredom.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摇摆。
49、 (88):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叔本华
50、 (109):由此而言,每一个真正的独立、自为思考的思想家就这一方面而言跟王侯相差无几:他的表达单刀直入,从来不会躲躲闪闪、畏首畏尾;他的判断就像君王签发的命令,同样是发自自身充足的力量,同样是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这是因为这样的思想家并不会乖乖地采纳权威的看法,就像君王并不接受命令一样;相反,他只承认经自己证实了的东西;相比之下,思维庸常的人,头脑受制于各种各样流行观念、权威说法和世俗偏见;他们跟默默服从法律秩序的普罗大众没有两样。--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
51、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在上班路上疾走,这时,另外一个问路人拦住了他,问他为何这么匆忙。青年说他在寻找幸福。之后,青年几乎每天上班路上都碰到那个人,问同样的问题,当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变成年老体衰的老年人时,那个人问他是否还在寻找幸福,当他回答完后,他才知道这个问路人其实就是幸福之神。原来他一辈子找寻的幸福,不在别处,就在他天天上班的路上!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在人生的旅途上,每天都在为未来焦虑,为没有达到目标在悔恨过去,却忘记了那些沿途的风景,才是最大的幸福!幸福不在别处,就在一花一草,柴米油盐中。
52、 (54):许多人在生活中交上好运确实就是因为他们脸上常常挂着一副愉快的笑容--这使他们赢得了别人的欢心。但我们还是要小心谨慎一点为妙,并从哈姆莱特的不朽名句中认识到这一道理:一个人会微笑着,微笑着捅你一刀。--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53、 (137):人的内在空虚就是无聊的真正根源,它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外在刺激,试图借助某事某物使他们的精神和情绪活动起来。正是由于内在的空虚,人们才追求五花八门的社交、娱乐和奢侈;而这些东西把许多人引人穷奢极欲,然后以痛苦告终。使我们免于这种痛苦的手段莫过于拥有丰富的内在--即丰富的精神思想。--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54、 (143):在这世界上生存,具备一定的预见能力和宽恕能力合乎我们争取幸福的目的:前者帮助我们避免受到伤害和损失,后者则为我们免除了人事纷争和争吵。--叔本华
55、 (149):Lifeswingslikeapendulumbackwardandforwardbetweenpainandboredom.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摇摆。--叔本华
56、人们最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只不过是一些在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
57、我们应把已经获得的金钱视为抵御灾祸的工具,不是拥有财富就可以寻欢作乐。如果一个人凭借自己的天赋赚到满意的钱财,那他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天赋是恒久不变的本金,而赚取的金钱只是本金的利息,所以他会轻松地把挣到的钱花掉。但是天赋难免会枯竭,他们无法继续挣得钱财,最终只能陷于贫困。我们应该妥善处理已经获得的本金,获取更多利息。
58、 (172):“人自身所固有的东西”乃是幸福的契机。--叔本华
59、这需要合理编制教学大纲,保证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德智体美全面学习发展,一些不重要、不紧要的内容,再好,也不得不“割爱”。
60、公民荣誉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是由他的内在品质决定的,与他人的看法毫无关系,即便一个人受到了污蔑和谩骂,他的荣誉依然存在,并且他应该付出行动来保护和显示自己的荣誉。但如果一个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取了个人利益,这说明他内在品质是不佳的,那么他的公民荣誉就受损了。
61、名声是更高级的名誉,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名誉,但只有少数人可以获得名声。名声的获得只能通过成就非凡的业绩,或创作传世的作品,这是获得名声的两条途径。要建功立业,就必须具备一颗伟大的心,但创作巨著则需要拥有一个非凡的头脑。
62、.事物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叔本华经典语录关于人生智慧分享给你们,希望你们喜欢。关于人生智慧叔本华经典语录青年与老年之间的基本差别在于:前者前途无量,后者濒临死亡。
63、不好意思,我觉得,题主说的这三本书,应该都不适合作为初高中的课外推荐书目。
64、柏拉图的这个主张,是与当时的奴隶制贵族城邦的制度需求是一致的。 对卫国者阶级如何更好地管理国家,柏拉图提出了若干建议——
65、尤其是渐渐步入中年之后,我更加体会到这其中的道理,我也努力让自己践行这个忠告。
66、 (148):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叔本华
67、客观地说,叔本华曾经发奋过一段时间。著有《充足理由律的四种根源》(1813);《世界是 意志和表象》(1819);《论自然中的意志》(1836);《伦理学中两个根本问题》(1841);《附录和补遺》(1851)。遗憾的是,这些著作曾经都卖不出去,反响寥寥。开始引起人们关注是在1853年,其影响主要在他离世之后。
68、虚荣心有时会能够替代道德,促使人做出良好的行为,但是对于人自身的幸福而言,这种虚荣心会有扰乱和不良的作用。从增进幸福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抑制虚荣心这一人性弱点,尽量减低我们对别人意见的敏感程度,否则人们就只能成为他人的看法和意见的奴隶。
69、 (177):虽然我们可以随意安排自己阅读和学习,但随意安排自己思考却的确非自己力所能为。也就是说,正如火的燃烧需要通风才能开始和延续,同样,我们的思考活动必须由我们对思考对象的兴趣所激发和维持。而这种兴趣可以是纯粹客观的,也可以只是因主体的利益而起。只有在涉及个人事务时人们才会感受到因主体而起的兴趣;要对事物提起客观兴趣,那只有本质上喜欢思考的人才会这样做,因为大自然赋予了他们这样的头脑,思考对他们来说也就像呼吸空气一样的自然。但这类人却是相当稀有的。所以,大多数的学究很少对事物感受到客观的兴趣。--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
70、 (35):遗忘比绝望更强有力。--叔本华
71、第男女卫国者应该住在共同的房子里,吃同样的伙食。为此,传统的婚姻必须改造,要使新郎新娘们相信,他们是靠抽签配对的。所有的孩子,都要从父母身边带走,让父母不知道谁是他们的孩子,孩子也不知道谁是父母,孩子可以叫每一个年龄相当的人“父亲”,“母亲”、“兄弟姐妹”也是这样。“父亲”和“女儿”,“母亲”和“儿子”不能结婚。“兄弟”和“姐妹”之间也不能结婚。后来的哲人讽刺说,这其实是禁绝了一切婚姻。
72、他告诫人们,“幸福十之八九都有赖于健康。”“不管是利益、升迁、学问还是名气,所有其他的一切都应当为健康让路才是。”
73、 (175):思想的平静,灵魂深处的安宁以及身体的健康,所有这一切世间能给予的最大幸福,只有在独居中才能获得,而这种平静和安宁作为一种持恒的心境,惟有身处绝对幽静之处方可达到。--叔本华
74、首先是关于人的自身。作者认为,这是属于人这个独立个体的东西,这些东西包括自身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以及个体的潜在发展能力等。
75、精神迟钝的人会较少感受到痛苦,但是也会导致内在的空虚,这成为无聊的根源。正是由于内在的空虚,人们才追求五花八门的社交、娱乐和奢侈,而这些东西把许多人引入穷奢极欲,然后以痛苦告终。
76、 (16):一个具有深远和高贵思想的人不应该允许自己的精神思想完全被私人琐事和低级烦恼所占据,以致无法进行深远、高贵的思考,因为这样做确实是“为了生活而毁坏了生活的目的”。·我们关心的只是如何使一个人以本性的内容和特质所允许的方式发挥他的本性,既不应该希望改变、也不可以干脆谴责别人的本性。·真正伟大的思想者,就像雄鹰一样,把自己的巢穴建筑在孤独的高处。--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77、任何人都不要抱怨卑鄙和下流,因为在这世上只有卑鄙和下流才是威力无比的。
78、亚里士多德将人生所能获得的益处分为三种:外在之物,人的灵魂以及人的身体。这里我只使用他的三分法,而将决定人命运的根本差异分为三类,即:
79、最后,人向其他人显示的样子,也就是个体在他人眼中呈现的样子,这戏东西包括名誉、地位和名声等。
80、因此可以概括地说,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主要有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其中,外在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取决于遗传、环境等客观因素,而人的内在部分。则主要取决于自己。
81、我们不应该为某一件事过分高兴或过分悲伤,如果一个人在面对各种不幸时仍能保持镇定,那就意味着他明白人生可能会遭遇很多苦难,这样他就会降低自己对未来的预期,也不会在灾难来临时感到不可承受。因此,如果想要坦然的接受生活中的各种不幸,最好相信这一真理:“发生的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必然的发生。”这样,我们就能够接受任何离奇古怪的偶然变故了。
82、不同人之间在第一项上的差别是由大自然决定的,因此可以认为:这种差别对人的幸福所产生的影响要比第二项和第三项所造成的影响更根本、更彻底——因为后两项的差别是由人自行划分出的。人自身的优势,例如天才的头脑、伟大的思想或心灵,与人的地位或出身(哪怕是王公贵族)、财富等优势相比,就好像真正的国王与戏剧扮演中的假国王相比一样。伊壁鸠鲁的第一个门徒采多罗斯就曾为他的著作的一个篇章起过这样的题目:“我们幸福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之内,而非自身之外。”的确,一个人的幸福,乃至他的整个生存方式,最根本的就在于他自身的内在素质。这种内在素质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获得内心的幸福,这是因为人内心的快乐和痛苦首先产生于人的思想、感情和意愿。而人自身之外的一切事物,都只能间接地影响人的幸福。所以,同一个外在事物或境遇对每个人的影响都不一样,哪怕人们所处的环境相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也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感情、意愿以及对事物的看法才是与他直接相关的,而外在事物所能做的只是对上述事物起刺激作用。一个人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中,首先是由他对世界的理解决定的,世界由于不同的头脑和精神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