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者减半,省者全无。读书有知识的人少了,明白事理的人会更少。
2、(九回肠)〔解三酲〕虽则俺改名换字,俏魂儿未卜先知(43)?定佳期盼煞蟾宫桂,柳梦梅不卖查梨还则怕嫦娥妒色花颓气等的俺梅子酸心柳皱眉浑如醉。〔三学士〕无萤凿遍了邻家壁甚东墙不许人窥(48)!有一日春光暗度黄金柳,雪意冲开了白玉梅。〔急三枪〕那时节走马在章台内丝儿翠、笼定个百花魁虽然这般说,有个朋友韩子才,是韩昌黎之后寄居赵佗王台他虽是香火秀才却有些谈吐,不免随喜一会
3、皂罗袍是昆曲曲牌名。《牡丹亭》最出名的一段唱段《游园惊梦》就是用该曲牌演唱的。
4、 biào yǒu méi , qí shí sān xī 。 qiú wǒ shù shì , dài qí jīn xī 。
5、The Taoist temple stands upon its own,
6、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7、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积攒黄金千两,也不如通晓四书五经。
8、由此可见,白之的英译本确实为《牡丹亭》从中国走向世界起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9、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只要有五湖在,就会有鱼钓,意思是保住了根本就好。
10、《牡丹亭》中蕴含大量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对其文化意象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也成了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如杜丽娟从审美意象和情感意象两个角度,审视汪榕培先生在《牡丹亭》英译本中如何实现文化意象的传递。(杜丽娟,2016:140)杨梅丽结合翻译活动本身具备的互文性探讨《牡丹亭》英译中的文化互文和词语互文,认为互文理论对典籍里的意象、典故、修辞等互文现象的翻译带来新的启示。(杨梅丽,2012)吴剑抽取《牡丹亭》译本中颜色词“红”的语料38例,总结汪榕培先生翻译文化词的规律。(吴剑,2017)
11、taketenstepstowalkalong,
12、本研究以中国知网检索的《牡丹亭》翻译为主题的有效文献118篇为研究样本,从发表动态、期刊发文量和高频关键词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3、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世间千年以上的树是有的,但百岁以上的人却不多见。
14、最新的消息是,该剧将于1999年7月7日至25日在林肯艺术史心的拉瓜地亚剧院音乐厅(LaGuardiaTheaterConcertHall)上演三场,由在美的华人演出。〔6〕西方评论说,这次演出将成为一个任何人终生难忘的事件(Festival99’sproductionofthecompleteThePeonyPavilionwillbeaonce-in-a-lifetimeevent)。演出效果如何在笔者现在写作本文的时候还无法预计,只能留待日后继续追踪。
15、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动口不如动手去干,求人不如自己亲自去办。
16、作者对过去生活的追忆更多的是在心理情感上对故国的眷恋。在这里,故国不仅仅是祖国大陆、旧时家园,而是一种情感,一种对旧时在心理上的认同感、归属感。故国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情感,而祖国大陆、旧时家园只是承载这种情愫的载体。这种情愫,以乡愁的形式表现出来。
17、译论|马会娟:走出“西方中心主义”:基于中国经验的翻译理论研究
18、 摽biào有yǒu梅méi , 其qí实shí三sān兮xī 。 求qiú我wǒ庶shù士shì , 迨dài其qí今jīn兮xī 。
19、译论|周红民:认知视域中汉诗意象的文化属性和可译性限度
20、译论|赵稀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从西方到中国
21、不论怎样,事实上,在这四部作品中只有后三部反映了“梦”这个主题;而且除其中一部以外,其余三部都是在唐代(618—907)传奇故事的基础上改编而来。
22、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养儿子不教育就像养了一头蠢驴一样;养女不教育的话就像养了一头猪。
23、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书。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24、在汤显祖仍然在世的那些年里,女真族渐渐取代蒙古诸部成为大明王朝的主要安全隐患。但这一支力量的真正兴起是在大约十年之后,随着1616年后金的建立和1618年攻占辽宁,女真政权的存在对明朝的安危构成严重威胁。大概又过了25年,满人(即女真人)举兵入关,与明朝内部起义相应和,最终占领北京。汤显祖也许是想到了明朝当时所处的形势,因而在《牡丹亭》中借用了12世纪同样是内忧外患的南宋作为故事背景。事实上,南宋政权受到的正是满族祖先的军事威胁。而久居南方的汤显祖是否带着一种超脱的心态来看待北方外族侵扰以及在《牡丹亭》中也多次提到的淮水边境告急呢?汤显祖以一种调侃不羁的笔调提及了当时的一些地域偏见,颇具地方特色,不乏启发性。
25、《牡丹亭》是汤显祖最经典的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作,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为提升中国文化自信,必须加强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传播,相信《牡丹亭》英译关注度会越来越高。
26、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因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因为情而生。
27、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出自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的题记。译文:天下女子的感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
28、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29、《牡丹亭》英译本目前比较著名的有汉学家白之的选译本和全译本,许渊冲译本,汪榕培译本,张光前译本等。
30、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肯正派行事不够,也不可走邪路。
31、陈士争的演出本(全剧6本55出演出时间为19小时)于1999年7月7日至25日在林肯中心艺术节时上演三轮(第一轮为7月7日至10日,第二轮为7月18日至20日,第三轮为7月23日至25日),演出地点是纽约拉瓜底亚中学的多功能音乐厅(LaGuardiaConcertHall)。演出使用的服装、道具和布景是1998年在大陆定制并运去的,21名演员和12名乐师则分别选自大陆和旅美华人。演出的音乐厅共有965个座位,第一天演出时有600多名观众,演出过程中走了几十人,后几天演出时人数有所增加,观众反映也比较强烈。该剧组还将于1999年11月参加巴黎艺术节的演出,并将在澳大利亚等国巡回演出。
32、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没有钱不要到人前去,境遇不好的时候,不要去寻亲探友。
33、译本研究的终极归宿常常还是对翻译策略的探讨,且不同的研究者会有不同的切入点和研究结果(张晓雪,2017:73)。如魏城璧从《牡丹亭》名称、文化词汇、诗词及声情方面管窥涵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运用和能效,认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淡化中西文化差异,但译者要注意保持平衡。(魏城璧,2011)潘智丹、杨俊峰研究了定场诗文本特征,从音韵特征、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三方面评析《牡丹亭》译本翻译方法,提出定场诗翻译应遵循整体性原则。(潘智丹,杨俊峰,2017)蒋骁华结合《牡丹亭》译本分析典籍英译中的“东方情调化翻译倾向”,并将这种东方情调化翻译的主要特点概括为词语层面的“死喻活译和虚变实”以及句法层面的“模仿中文结构”(蒋骁华,2010:40-45)。
34、(双劝酒)〔末扮老儒上〕灯窗苦吟,寒酸撒吞(105)。科场苦禁(106),蹉跎直恁(107)!可怜辜负看书心。吼儿病年来迸侵(108)。“咳嗽病多疏酒盏,村童俸薄减厨烟。争知天上无人住(109),吊下春愁鹤发仙(110)。”自家南安府儒学生员陈最良(111),表字伯粹。祖父行医。小子自幼习儒。十二岁进学,超增补廪(112)。观场一十五次(113)。不幸前任宗师(114),考居劣等停廪。兼且两年失馆,衣食单薄。这些后生都顺口叫我“陈绝粮”(115)。因我医、卜、地理(116),所事皆知(117),又改我表字伯粹做“百杂碎”。明年是第六个旬头,也不想甚的了。有个祖父药店,依然开张在此。“儒变医,菜变齑”(118),这都不在话下。昨日听见本府杜太守,有个小姐,要请先生。好些奔竞的钻去。他可为甚的?乡邦好说话,一也;通关节(119),二也;撞太岁(120),三也;穿他门子管家(121),改窜文卷,四也;别处吹嘘进身,五也;下头官儿怕他,六也;家里骗人,七也。为此七事,没了头要去(122)。他们都不知官衙可是好踏的!况且女学生一发难教(123),轻不得,重不得。倘然间体面有些不臻(124),啼不得,笑不得。似我老人家罢了。“正是有书遮老眼,不妨无药散闲愁。”〔丑扮府学门子上〕“天下秀才穷到底,学中门子老成精。”〔见介〕陈斋长报喜(125)。〔末〕何喜?〔丑〕杜太爷要请个先生教小姐,掌教老爷开了十数名去都不中(126),说要老成的。我去掌教老爷处禀上了你,太爷有请帖在此。〔末〕“人之患在好为人师”(127)。〔丑〕人之饭,有得你吃哩。〔末〕这等便行。〔行介〕
35、OLD CRONE(enters,bearing a bundle of arrows):
36、一是白译文发表的时间较早,占得先机。早在1972 年,白之在 Grove Press 推出的《中国文学集(2)》(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Volume 2:From the 14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Day ) 在“明朝”这一目录之下,白之将汤显祖《牡丹亭》冠之以“明朝戏剧的杰作”,并选译了《闺塾》《惊梦》《写真》《闹殇》四出。自此,《牡丹亭》出现在美国大中学校师生的视野之中,成为不断阅读、品评的对象。到 1980 年全译本的出现则将《牡丹亭》的译介推向新的高度,白之在全译本的翻译中不仅对之前的译文进行了大量修改和优化,在曲牌名、唱词、用典等方面也调整了翻译策略。其后几十年,英语世界诸多中国文学研究者将白译本《牡丹亭》作为权威英文参考资料。白译本在英语国家逐渐经典化。
37、关于《牡丹亭》在西方的传播和研究,黄鸣奋先生在《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之传播》一书中作了简单的介绍,兹将有关内容抄录如下:“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很早就引起了英语世界学者的注意。H.Acton选译了其中‘春香闹学’,发表于《天下月刊》(1939);C.Birch撰写了论文《或》(1974)、《(结构》(1980),又将该剧译为英语(1980);J.Y.H.Hu著就了论文《从冥府到人间:结构分析》(1980)。根据《牡丹亭》原作改变的同名舞剧也已介绍到国外。夏志清著有《汤显祖剧作的自我与社会》(1970)。两个博士生看好汤剧,其中S.L.Chen以《汤显祖的四梦》为题做学位论文(1975),C.WangChen则研究《的讽刺艺术》(1975)。一个在德国汉堡大学,另一个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同一年完成关于汤剧的博士论文,虽属巧合,也体现了西方当时某些学者的兴趣所在。90年代问世的专题博士论文有WeiHua的《寻求“和”:汤显祖戏剧艺术研究》(1991)、Sai-singYung的《评析》(1992)等。此外,I-ChunWang的博士论文《梦与戏剧:16-17世纪之交中、英、西班牙之作品》(1986)亦述及汤显祖之作。C.C.Swatek的博士论文《冯梦龙的“浪漫之梦”:的改编里抑遏的策略》(1990)则关系到汤剧的流传。”〔1〕
38、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不信你到筵席上看看,人人都会向有钱、有身份的人敬酒。
39、(6)形骸:形体,对精神而言。意谓肤浅之说。
40、白之英译的《牡丹亭》基本没有采用传统的格律,也没有押韵,只有为了取得滑稽的效果时才采用韵脚,例如,第十三出“诀谒”中郭橐驼的一曲“字字双”:
41、不论是否被标注,汤显祖的绝大部分引用都出自唐诗,最晚不超过宋代,明诗只字未提,也许是因为汤显祖认为后者着实没有可取之处。似乎这种年代上的混乱对他来说丝毫不是问题。而他在创作中也大量引用借用更早的戏曲,特别是元代杂剧。这些都是汤显祖所属的戏曲流派的主要特点,并无特别之处。
42、这是否就是没有发现中国古代戏剧的原因呢?是从未存在过,还是已在历史中销声匿迹?民间杂耍与舞台表演确确实实存在,但真正意义上的戏剧似乎要到10世纪才产生。这是受到印度梵剧的影响吗?这样说的前提还是以一种广义的方式来定义戏剧,即对话与多位演员的出现。若按照西方传统的定义方式——多个人物长时间的对话交谈,那么中国戏剧直到20世纪才在西方戏剧的影响下产生。人们将这种表演称为“话剧”,而对于中国人来说,传统的戏曲是被唱出来的。那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中国戏曲称为“歌剧”呢?的确有人这样归类过,但是似乎难以自圆其说,细细想来,这也不无道理。因为西方传统中的“歌剧”属音乐范畴,作品的成功是作曲家的荣誉。而在古代中国,为戏曲作品署名的往往是写剧本的作家,相当于西方歌剧传统里的歌剧剧本作者(librettiste),而作曲家根本不受重视,甚至常常是匿名的,这主要是因为谱曲过程其实很少创新,大都是对已存在的曲调与调式的重新编排。另外,由于中国没有固定的音乐记谱法,所以历经岁月洗礼,乐曲消逝而文本仍在,后者有时甚至成为了文学经典。配有插图的精美戏曲刻本恰恰说明了这所谓的“中国歌剧”既是用来演出的,更是用来像小说一样阅读的,大约从16世纪开始以来流传至今。
43、SometimesItripandspiraldownthestreet
44、 Whenabeautyfallsinlovewithaman,
45、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得到恩惠太多时应该退让,称心如意时不要过于骄傲自满。
46、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人情面子象水一样可分高下,世界上的事象天上的云一样变化无常。
47、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今天有酒今天就喝醉,明天的忧愁烦恼明天再说。
48、杜泉贵,东华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领域:翻译学、外语教学。
49、译论|方梦之:建设中国译学话语:认知与方法
50、伯道暮年无嗣子,(苗发)女中谁是卫夫人(104)?(刘禹锡)
51、按照今日出版的汤显祖诗文的卷宗来看,戏曲作品有近千页,大约是这位经典作家所创作作品的一半还多。这主要是因为汤显祖所作戏曲的篇幅都很长,喜欢凝练概括之词的中国人习惯上将这些作品称为“四梦”。这是否是为了与徐渭(1521—1593)所创作的总题为《四声猿》的杂剧相呼应呢?徐渭是与汤显祖同时代的一位风格奇崛的文人,是汤显祖的兄长、友人,甚至是人生导师。
52、(7)晋武都守李仲文:《搜神后记》卷四:“武都太守李仲文丧女,暂葬郡城之北。其后任张世之之男子常,梦女来就,遂共枕席。后发棺视之,女尸已生肉,颜姿如故。但因被发棺,未能复生。”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冯孝将为广州太守时,他的儿子梦见一女子说:“我是前太守北海徐玄方女,不幸早亡,亡来今已四年,为鬼所枉杀。……应为君妻。”后来在本命年的生日,掘棺开视,女子体貌如故,遂为夫妇。事见《搜神后记》卷又见《异苑》及《幽明录》等。
53、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不要太相信什么正直无私,对任何人都要提高警惕。
54、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55、《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戏曲抗鼎之作,在英语国家是流传最为广泛的中国戏曲典籍。其中使用的大量双关语成为翻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牡丹亭》两个主要译本汪榕培、白之译本对双关语的翻译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这取决于不同翻译主体对戏曲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学尤其是戏曲文学对外传播中,译者选择、翻译策略、传播途径都对作品的接受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应该引起译界重视。
56、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山溪里的水随着季节常涨常退,不明事理的小人反复无常、变化不定。
57、(3)David T. Roy,Review of The Peony Pavilion by Tang Xianzu;Cyril Birch[J].Harvard Journal ofAsiatic Studies,1982(2):692-70
58、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自己要先看看自己有没有毛病,不要总是强调他人的影响。
59、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60、据此,韩娟得出以下结论:1)翻译的方向性会影响翻译策略的选择,具体表现于译入译出活动具有不同的翻译态度和文化立场,翻译路径也自然形成于不同的现实文化环境中;2)翻译目的和目标读者方面存在的差异可以通过后期努力得以改变;3)在翻译质量方面,译入与译出没有明显差异。
61、简而言之,为了让不能享受到上述福利的读者不再受我唠叨之苦,我们最后再来谈一谈翻译本身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