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70年,黑格尔出生于一个政府公务员家庭。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在黑格尔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深造的几年里,受I.康德、B.斯宾诺莎和J.-J.卢梭等人的思想影响。在大学时期的生活和学习,引导他开始研究政治和宗教,并对现实进行批判。他把哲学家与民众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同时指向宗教和专制制度。此时,黑格尔尚未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仍然认为宗教高于哲学,认为哲学作为反思的思维不能把握生命和精神的无限性。黑格尔在耶拿时期,是他把自己的理想变为体系的一个转折点。1801年黑格尔写了《费希特和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一文,参加当时的哲学争论。这是黑格尔发表的第一篇哲学论文。
2、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3、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
4、真理诚然是一个崇高的字眼,然而更是一桩崇高的业绩。如果人的心灵与情感依然健康,则其心潮必将为之激荡不已。
5、在苏格拉底那里,有一种从外在转向内在的运动,但是,真理的观念始终都在。黑格尔将这称作“主观与客观的统一”(unityofthesubjectiveandtheobjective)。个体必须借助思考和理性,寻求他或她内在的真理或普遍伦理;但是,思考和理性就是普遍之物,别的有理性的人也能获得。在这个意义上,伦理也是某种外在和公共之物。因此,黑格尔宣称,内在普遍与外在普遍互相关联。二者可能有矛盾,但也能结盟并且达成一致。就主观方面建立于理性而言,它并不仅仅是个体随意的奇想或情绪。黑格尔解释道:
6、 复制链接后打开淘宝:£BTrxcuE09Vk¢ (黑格尔辩证法名言)。
7、大家可能会想到17世纪伟大的思想家斯宾诺莎的名言:“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这话似乎是很辩证的,但是他的哲学却没能走上唯物辩证的道路,为什么?抛开了历史的原因,就纯逻辑的原因说,就是因为没有能解决实体的能动性的问题。斯宾诺莎是谈到过能动性问题,因为在他看来,实体是自因的。因此他说,作为整体的实体(即作为整体的自然,在斯宾诺莎这里,神、自然与实体是可以互换的概念)是能生的自然,即能动的自然。但这里的能动性与人没有关系。因为,人不是实体,只是实体的部分罢了。而作为部分总和的实体则是被生的自然,即被动的自然,人即属于这被动的部分。
8、但是,黑格尔暗含的批判观点是,苏格拉底止步于否定,没有认识到潜藏在否定中的肯定或建构性的因素。黑格尔提到“有”(being)和“无”(nothing)的矛盾作为例证。我们习惯性地认为,这两个观念彼此绝对独立:“有”凭自己独立存在,与“无”没有关系。反之亦然,当我们思考“无”时,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凭自己存在的概念,独立于“有”。因此,这两个术语——“有”和“无”,被认为是孤立、独立和不可相通的。确实,“有”与“无”是矛盾的,反之亦然,二者不能同时存在。但是,黑格尔认为,当我们更仔细地探究这些概念时,就会认识到我们不能脱离“无”的概念来思考“有”,反之亦然。一个必然暗中指向另一个。因此,“有”和“无”并不是两个孤立的、原子式的概念,事实上二者构成了一个更高级、更复杂的概念:生成(becoming)。生成既包含“有”又包含“无”。某物在进入有时生成,同样地,它在毁灭和终止时,也在生成。这样,从起初似乎不可调和的一对矛盾那里,就出现了一个新的、肯定的概念。这种运动起初好像陷在矛盾和否定中,似乎是个死胡同,即“有”与“无”的矛盾。但是,它最终被证明是一个过渡阶段,结果将导向某种肯定的和建设性的东西。这是黑格尔形而上学中的一个基本观念。否定的概念并不仅仅是终结者,它构成了某种肯定性发展的基础。因此,黑格尔批评苏格拉底的地方就在于,苏格拉底在否定之处停下脚步,而没有认识到矛盾所导致的肯定性发展。
9、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黑格尔哲学是19世纪德国的世界观体系。它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具有百科全书式的丰富性,居于整个近代哲学的高峰。在黑格尔哲学中,表现了丰富的辩证法内容与保守体系的深刻矛盾。
10、所以,马克思从黑格尔这里学到的科学,绝不是什么资产阶级的完整意识形态,绝不是什么团结知识份子的手段,而仅有辩证法的基本形式。并且利用这种形式,第一次统一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第一次科学地论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创造了至今唯一关于社会运动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并且,辩证法也不是什么洗脑的万能手段,拉萨尔派、蒲鲁东等人不都反对马克思吗?甚至在巴黎公社中,马克思主义者反而是少数派。
11、人类的思维方式(意识)分类方法五花八门,本文姑且仅划分作非理性意识和理性意识两种。非理性意识,是一种内心不知不觉的,即未被主体明确觉察的意识活动。非理性的意识是生命个体本能的欲望和冲动,或称之为潜意识、无意识、下意识。理性意识是基于逻辑推理的、个体自我觉察到并予以主动有目的性加以控制的意识活动。通常一个人的意识都是非理性意识与理性意识的交织。一个人的思维层级的提升取决于非理性意识与理性意识活动在意识活动中的比例。当一个人非理性思维越多,这个人的思维越接近于动物本能,也就是思维的层级越低下。当一个人在完全排除了非理性思维控制和干扰,完全以理性思维的时候,便是抵达了人类思维所能到达的最高层级,便是智慧,便是良知。
12、黑格尔的思辨令人折服,其他科学家思考世界,而黑格尔不但思考世界也思考思想,对于他来说,思考世界与思考思想是一回事。
13、看看道家怎么说的。《道德经》云:“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家的“道”指的是自然运行规律。相处宇宙间万事万物由“道”所支配,由简至繁、由少至多次第生成。又云:“冲气以为和”。在“道”的支配下,所有自然现象都是各种既有矛盾在相互竞争下(物竞)完全符合自然运行规律的结果(天择)。
14、举出”合理“一词在语言的日常运用中的例子为辅助来加深对其歧义性的体验和理解。例句:合理的使用。合理的收费。他说的话很合理。同时,现实语言环境中还存在以上句式相对应的否定句式如:不合理的使用。不合理的收费。他说的话很不合理。可以推而广之得出结论:在汉语言应用中,基本上所有的存在现象都既可以用“合理”做修饰,同时也可以用“不合理”做修饰,两种语言现象是合理的共存而丝毫未见突兀。
15、“我看见拿破仑,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当我看见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时,真令我发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他骑在马背上,他在这里,集中在这一点上他要达到全世界、统治全世界。”
16、众所周知,黑格尔出生在德国,他生在康德之后,是继后者之后,马克思思想出现之前,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他的出现标志着传统哲学的结尾,又是现代哲学的开端之也是唯心主义哲学代表之一。
17、在《论反讽概念》中,克尔凯郭尔探究了柏拉图的《申辩》对苏格拉底受审的记载。他很大程度上引用了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里对相同事件的分析,我们需要从那里开始。黑格尔在评价苏格拉底的受审时提到了哲学史家腾纳曼(WilhelmGottliebTennemann),后者也是克尔凯郭尔看待古代哲学时最重要的参照者。黑格尔认为,腾纳曼代表着当时的流行观点,即苏格拉底是一个在道德上正派而诚实的人,对他的定罪显然不公正,显示了乌合之众或各帮各派如何可能在民主政制中操控权力。数年来,苏格拉底因为慨然赴死而受人敬仰,学者们对他报以同情,但黑格尔发现这种观点很天真,因为人们未能理解苏格拉底在古希腊社会中重要的革命性角色。
18、黑格尔断言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他承认,甚至还强调,凡经验主义者所以为的事实,都是不合理的,而且必然都是不合理的;只有把事实作为全体的样相来看,从而改变了它的外表性格,才看出它是合理的。尽管如此,把现实的和合理的同一看待,不可避免地仍旧要造成一些与“凡存在的事物都是正当的”这个信念分不开的自满情绪。
19、《哲学全书》(EnzyklopaediederphilosophischenWissenschaften)1817-1830
20、黑格尔时代略晚于康德,是德国19世纪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德国的国家哲学作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对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中文名: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外文名: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 别名:黑格尔 国籍:德国 民族:德意志人)
21、主要领域:逻辑学、历史哲学、美学、宗教、形而上学、认识论、政治学
22、“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最后,以佛陀开悟后所说的这句话作为结束语。人人都有“慧根”,都有“佛性”,但因作茧自缚的固守成见,能成佛者万里不及其一。只有勇敢打破固有思维,在经历长期痛苦的逻辑、理性思考之后,才有可能赢得“般若”这最终极的丰厚礼物。
23、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
24、苏格拉底正在做的,是摧毁传统、公共道德和城邦的价值观。苏格拉底开始了一场将个体理解为某种绝对的和不可削减的东西的革命。在此意义上,他是我们今天最看重的一些价值的先驱者。因此很自然地,从我们的现代视角来看,他是个值得同情的人物。然而黑格尔提醒我们,这不应该让我们的眼神变得模糊,看不到苏格拉底的信息在他所处时代是何等激进。
25、朱炳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逻辑
26、附录一段恩格斯的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的文字作为本文的注脚:他说,黑格尔的名言“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这显然是将现存的一切神圣化,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替警察国家、替王室司法、替书报检查制度祝福”。但是,这样想的,只是“近视的政府”与“同样近视的自由派”。“在黑格尔看来,凡是现存的决非无条件地也是现实的。在他看来,现实的属性仅仅属于特定时段的必然存在而已”,“这样一来,黑格尔的这个命题,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身,就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长远地看都会成为不合理的”。
27、苏格拉底试图用抽象概念来定义善。黑格尔认为,苏格拉底对人类思想发展的伟大贡献,在于他认识到善必须由个体发展出来,而不能仅仅盲目地接受来自所处的文化、公认的传统和家庭等等的馈赠。苏格拉底关注主体,看起来就像那些智术师,他们不承认任何绝对的或者外在的真理。黑格尔引用了智术师普罗塔戈拉(Protagoras)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黑格尔认为,这句话意味着每个个体都有他或她自己的真理,这是一种相对主义的声明。但这不是苏格拉底的立场。按照苏格拉底的理解,善是绝对的、普遍的东西,尽管它也包含主观因素。尽管对苏格拉底而言仍然有一种客观的真理,但关键在于它必须由个体通过理性和批判的反思去达到。如黑格尔所言,在苏格拉底看来,“人在他里面就外在地拥有这种客观真理”(manhasthisoutsidewithinhim),客观真理不仅发现于我们四周的外在领域,也发现于每个个体的头脑中。智术师使用批判性反思来为他们独断而自利的宣称辩护,苏格拉底则相信,用这个工具可以抵达某个人人都会认同的客观真理。
28、我们可以断言,没有激情,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
29、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象征着了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30、黑格尔的学说在后代很长时间内一直引起争论,他对思想界有广泛的影响,几乎任何学派都对他的学说给予肯定或提出批判。黑格尔是德国哲学中由康德启始的那个运动的顶峰;虽然他对康德时常有所批评,假使原来没有康德的学说体系,决不会产生他的体系。十九世纪末年,在美国和英国,一流的学院哲学家大多都是黑格尔派。在纯哲学范围以外,有许多新教神学家也采纳他的学说,而且他的历史哲学对政治理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31、因此,我以为辩证思维方式,是人的存在方式的理论反映。也正是这点,使它很自然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32、3青年黑格尔派由主观唯心论回复倾向,他们强调的不是绝对的客观的精神。而是人类的自我意识
33、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才有希望|黑格尔逝世190周年
34、看看英文的翻译:Whatisreasonableisreal;thatwhichisrealisreasonable.或译作:Whatisrationalisactualandwhatisactualisrational.查阅英汉词典,虽然reasonable、rational的中文释义都包含有合理、合乎理性的意思,但因这两个单词都是基于reason这个词根,而reason的词义是原因,而且特指的是符合逻辑推理的原因,这使得reasonable和rational都具有基于逻辑进行分析推理的理性意义,或者说,reasonable和rational就是合乎因果律。因而,reasonable和rational这样的用词更多把读者的思维引向理性思维而很少导向非理性思维。显然,英语的这个翻译要比中文“合乎理性”以及“合理”这种极易误导为情感期待的感性化思维方向的翻译要严谨和准确很多。
35、在黑格尔看来,认识者以自身为对象是能成立的,而且只能以自身为对象。因为我们要讨论的是思想,而不是感觉经验。感觉的对象是外在于感觉者的,与感觉者并列的。所以,感觉者与感觉对象都是有限的实体。反之,思想的对象是内在于思想者的,是思想者自身。所以,思想者之为思想者是个无限的实体。黑格尔曾经说过,思想的简称叫“我”。这是个十分通俗而又十分深刻的概括。在我们说“我”的时候,思想者和思想的对象不就是同一个自己吗?一个刚刚学语,还说不出“我”的孩子,即还没有健全的逻辑思维;一个不能正确使用“我”的成年人,一定是个白痴。
36、为了说明辩证思维方式的特点,恩格斯特别分析了黑格尔在批判康德关于理念永远是不现实的思想时所说的那句名言:“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但是,恩格斯在引证这一名言时,却对这一名言的句序作了一个颠倒。我以为,这种颠倒决不是他的笔误,而是他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批判。在黑格尔看来,理性是第一性的;恩格斯却认为,现实高于理性,只有它才是真正第一性的东西。所以,他才把黑格尔的名言改为:“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而且,只有经过了这样的颠倒,理性与现实之间的转化,才会成为无限发展过程中的真实环节,而不仅仅是思辨概念之间的推论。
37、当然,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涉及了“意/宇宙大道”和“言”的关系,但是还没有清晰化;“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才说出了一些中国特色。
38、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的洁白。
39、在道家、佛家、儒家这样奉行无神论的精神世界中,开悟是他们共同追求的最高的精神世界的回报,道教给这种境界赋予了“得道成仙”,佛教给这种境界赋予了“成佛”,这极具诱惑力的称谓也很难不使人浮想联翩,梦寐以求。
40、孔子关注的重点是为现实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提供准则与合法性的依据,这也是儒家一如既往的特征。儒者的安身立命之本不在于对概念进行抽象、为思想提供逻辑基础。
41、事实上在汉语言中的“合理”更多意思指向了个人情感意识下的主观愿景。也就是,相信绝大多数读者在读到合理一词的时候是无法避免在不自觉中混入自我主观情感期许的道德准则评判的。
42、苏格拉底反对偶然和特殊的内在,而主张那种普遍的、真正的思想的内在。苏格拉底唤醒了这种真正的意识,因为他不仅仅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他说思考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43、“道”,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的文字。作为道家代表人物的老子的这句话阐述了“道”作为万物存在的本源的地位。“道”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即自然规律;“德”指的是人类与人类、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的方法。“道”在汉语中有话语、道路的意思。话语是以文字表述理论;道路是路径、轨迹,延伸意义为合乎逻辑的规律的意思。在英文中的《圣经》中,“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的“道”所采用的词汇是“word”或是“logos”,“word”是话语,“logos”是逻辑、规律。以中文“道”来翻译“word”或是“logos”是非常准确的。
44、精神的生命不是表现为害怕死亡,与荒芜保持绝对的距离,而是表现为承受死亡,并在死亡中保存自身。只有当精神在一种相当绝对的支离破碎状态下重新找到自己,他才赢得它的真理。精神作为这样一种肯定的事物,并没有逃避否定的事物……同样,当虚假成为真理的一个环节,它也不再是一个虚假的东西。
45、现成的理论与历史资料不看,回过头把重心放回19世纪,是对后来革命者的污蔑。列宁那个时候只有黑格尔的资料,所以他只能这么去学《资本论》,我们今天有了更好的学习方法和现实材料,完全可以更舒服地学习《资本论》。
46、同一语言词汇,在不同人的思维中,其内涵意义实质是不同的。在哲学家的话语体系中,这种差异尤甚。所以,我们必须首先需要对黑格尔的哲学理论体系有一个大致轮廓的理解。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下,“理性”(Vernunft),是绝对精神(AbsoluterGeist);是地位高于一切的,包含于所有并支配所有的逻辑的系统的概念。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结果,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黑格尔说:“理性即对全部实在这种有意识的确信。”;“如果我们没有理性就不可能有意志。理性是意志的来源、本体或母亲。”
47、道德义务本身就是法律、规律、命令的规定。中国人没有所谓的法律,也没有所谓的道德,只是一个国家的道德。这种道德包含臣对君的义务,子对父、父对子的义务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义务。
48、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49、20世纪,黑格尔哲学重新受到广泛重视。黑格尔研究成了国际现象,不同阶级、不同的学派,都提出自己的解释,从中引出自己的结论。东西方很少有哲学家和哲学派别不同黑格尔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关系。黑格尔派或新黑格尔主义,成了历史现象。但黑格尔哲学却在发挥自己的作用,启发当代人的思想。在中国,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中最有影响的一位哲学家,他的哲学也正在得到较以往更深入的研究。
50、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它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51、然而黑格尔最伟大的贡献,不在于他所论述的辩证法的错误实质,而在于提出了辩证法的形式,而这个形式,包含着科学的原理,虽然他自己并不知道这个科学实质是什么。他的绝对观念是唯心的,但是他运用辩证法揭示事物具有内在矛盾,对马克思写《资本论》第一章分析商品的二重性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这也是马克思自己所承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