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老师告诉我们,如果基础部分不求甚解,日后会很麻烦。
2、宋·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山仑吞个枣。”
3、对待英语课,他总是厌烦至极,每次作业总是不求甚解的去完成。
4、 含英咀华 追根溯源 寻根究底 追本溯源 穷原竟委 咬文嚼字 精益求精 鞭辟入里 举一反三 穷源竟委 切磋琢磨
5、这个道理,类似于你的力气再大,你也不可能把一个小钢珠捏扁,但你不需花太多力气,就可以把一大缸水转成一个大漩涡。
6、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求甚解并不是好的学习态度。
7、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不求甚解的造句)。
8、读书如果草草而过,不求甚解,那到用时,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9、《水浒传》里的一字一句需要我们去刨根问底,不求甚解是读不懂的。
10、一般的,要求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思维漩涡”很强或者极强另外,如果学生的“看懂率”不够高,就没法进行下去。还有,如果学生思维支脚不够好,也没法进行下去。这,就是破碎思考。
11、当然,对于教师而言,无论是教读还是自读课文,备课时都要“求甚解”,不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2、我对地球为什么总是要绕着太阳转不求甚解,结果妈妈上网查了才告诉我是怎么回事。
13、“破碎思考”下,你的思维,很容易受到各种干扰。第一个“思维干扰”的方面,就是自我干扰。比如你看字典查某个字,看完这个字的解释之后,你或许就理解这个字的意思了,但如果你再看例句,可能就会被干扰。本来正确的理解,反而出现理解偏差了。这就是“某知识点自我干扰”。解决方法就是只看一个方面,比如你看字典时,只看解释,例句从来不看。再例如,你数学“看题”时,碰到“难题”的详细解题过程,你只看能看懂部分,看不懂部分直接放弃。这可看做是“不求甚解”的一种学习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你的看书速度就会大幅度提高,例如,你能一天内看完一本小词典,两、三天看完一本数学有详细解题过程的习题书。使用这种方法,你可能被认为是看书不认真、混弄,甚至属于“大逆不道”了,但实际上,这种方法可以把更多的知识点的某一个方面放在一起思考,形成思维漩涡。
14、今天下午的物理课讲的重力加速问题小明不求甚解的听完,现在我问他这方面的问题他都答不上来了。
15、13)暑假过后,顶着风吹日晒,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学校,这里的气候干燥如故,一阵风吹来,疲惫消失的无影无踪,路过校门口的时候发现墙上张贴了新的公告,粗枝大叶的我一目十行,不求甚解,直奔宿舍而去。
16、在过去一周内,我不求甚解地听了一些课,也收集了一些数据。
17、24)看来经理对这问题不求甚解,所以他的分析似是而非,未能切中要点。
18、苏轼的侄女婿王庠曾向苏轼问学,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写道:
19、例如,学生可以按照“思维支脚”、“思维漩涡”、“思维钩子”逐一看书。比如某学生看《词源》,可以看三遍,第一遍看每个字的意思,这是按照“思维支脚”看书。看完一遍后,再按“思维漩涡”看。
20、◎皇帝及军机处碰到这类案件,实在可以说是不求甚解的,起先在神经过敏里怀疑,继则便强词夺理,凌迟处死或秋后处决而拉倒。
21、 望文生义生吞活剥 浅尝辄止 食古不化 走马观花 囫囵吞枣 囫囵吐枣 一知半解
22、不求甚解是好的,同样,技艺也是层出不穷的,但这结果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
23、 鞭辟入里 举一反三 穷源竟委 切磋琢磨 含英咀华 追根溯源
24、 (出自):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25、(举例造句): 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26、◎我拔下草让中文系的一一识别出来,,中文系的学生就乐呵呵说,吾等皆好读书不求甚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