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2、黄花应该也会嘲笑我这个异乡游子的,每年的重阳节都在他乡。这里的黄花是指的菊花。
3、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4、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5、宋代元宵节的繁华热闹不输唐代,且看辛弃疾这样写道: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6、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7、“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
8、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杜甫《九日寄岑参》
9、以上文件打包压缩(文件名格式:讲述者+作品名),发送至邮箱:
1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1、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2、普天同庆新春至——春节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1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14、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5、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6、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7、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泡腊八蒜,而年味也从腊八开始日渐浓郁。
18、 元日
1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0、《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1、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22、春节习俗: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放鞭炮、放烟花、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
23、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4、(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25、菊花浮圣酒,茱香挂衰质。欲知恩煦多,顺动观秋实。
26、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27、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2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9、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0、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温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大家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31、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33、十地祥云合,三天瑞景开。秋风词更远,窃抃乐康哉。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诗句关于中秋的诗句
34、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
35、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36、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7、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38、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9、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一纳兰性德 《采桑子九日》
40、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