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上有圆孔,施轳辘以绳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和现在工地上上楼板所用的叼板机的工作原理很相似)。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2、 (释义)褒义词,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3、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错误用法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莘莘学子”前加上“一位”、“每一个”。因为“学子”和“莘莘”连用,意思就是“众多的学生”了。再用这些限定,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例如: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每一位莘莘学子都应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用法都是错误的。
4、例句:这次错误虽然不很严重,但如果认为它不足为训,不引以为戒。(不足为训的正确含义)。
5、佛教以佛、法、僧为"三宝"。佛指大知大觉之人;法即是佛所说的教义;僧指继承和宣扬教义之人。"三宝"所在之殿当然就是三宝殿了,即佛教信徒登场做法事的地点"大雄宝殿";佛家珍藏经书、经典之所"藏经楼";还有僧人休息的"禅房"。
6、真正意义上的“五毒”是指五种主治外伤的药性猛烈之药。《周礼·天官》说:“凡疗伤,以五毒攻之。”这里的“五毒”就是石胆、丹砂、雄黄、石、慈石。一般认为,所谓的“五毒”并不是每种药材都有剧毒,譬如丹砂、慈石并无太大毒性,但是五种药材通过加工之后合成,其药性就极其酷烈。具体的做法是:将这五种药材放置在坩埚之中,连续加热三天三夜,之后产生的粉末,即是五毒的成药。此药供涂抹患处,据说有相当的疗效。
7、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不能用于“一般的好事”。(不足为训的正确含义)。
8、不足:不值得;训:准则,教导,规范。解释为不值得作为效仿的准则。
9、深圳队明日主场战上海申花,首届中超冠军呼之欲出。
10、去年美国国内航班,平均每天有一万件行李丢失,航空公司对此的解释是,惨淡经营,人手不足。
11、很显然,“五毒”之名虽然张牙舞爪,面目狰狞,但却有救人性命的效能。说是五毒,但可以毒攻毒,最后却成了五味良药。
12、“回首分携,光风冉冉菲菲。曾几何时,故山疑梦还非。”(赵彦端《新荷叶》)
13、(出处)出自《庄子》:“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14、上述这两个句子中也就是一个类似问题:把“忝列”使用在第三人称上。古时的皇帝自称“寡人”,那么能不能据此称皇帝为“寡人”呢?如果是这样,那就不是谦虚了,而是在讥讽皇帝是寡德之人。
15、“七月流火”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中,七月并非公历七月,而是指农历。如果换算为公历,那就是相当于八九月份。“火”是指大火星,大火星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火星。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大火星则是恒星。它是天蝎座里最亮的一颗星,中国古代称之为心宿二。它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流”指的是西沉,就是向西边落下。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观察到,每年的夏末秋初,这颗红色的巨星就会落向夜空的西边,也就是把这种天象变化当作天气将逐渐转凉的征兆。所以,“七月流火”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气热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气日渐转凉。
16、翻译:观察天地运行的规律,以认知时节的变化;注重伦理道德,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
17、正确释义:大力相助。是敬辞,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即用于有求于对方或感谢对方,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18、不充足,不够。《荀子·礼论》:“断长续短,损有馀,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封禅》:“计武功,述文德,事覈理举,华不足而实有馀矣。”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屠杀之不足,继之以抢劫、剥尸。”不可,不能。《荀子·正论》:“浅不足以测深,愚不足以谋知。”唐韩愈《论佛骨表》:“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19、 (释义)刊,古代指消除刻错的字;不刊意为不可更改。比喻不能修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20、我们来看这样一句话:“你作为高教授的学生,却在背后说他的坏话,你真是忝列门墙!你让我们这些同学怎么说你好呢?”从表面上看,这句话似乎很通顺,但是这里的“忝列门墙”却是用错了。“忝列门墙”为谦语,只能用于自己,不可用于别人,此处属误用。
21、 (鸣钟列鼎):钟,打击乐器,泛指一般乐器;鼎,盛物食器。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后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22、还有一些人,看到别人不说这个词,就嘲笑人家“土得掉渣儿”、“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实在是不应该。更让人觉得不好意思的是,一些女孩子在大街上打招呼也会大呼小叫地用“哇塞”,真让人觉得难为情。
23、误例: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24、四是指“凌乱、歪斜”,如“字阑珊,模糊断续”,表达的意思是字迹凌乱。
25、还是先解释一下上面那几句话。子路姓仲名由,又称季路,是孔门弟子之一。子路出身寒微,其性耿直好勇,为人轻率粗莽,性情真挚,事亲至孝,长于政治。先后在鲁、卫二国为官,后随孔子游学于列国。孔子对子路十分喜爱,常责之以正其行。
26、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27、1曾几何时,女性可以是交换马匹和玉米的财产。
28、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强调“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意思,与“杯水车薪,强调数量太少无济于事”容易混淆。
29、伯劳俗称胡不拉,是食虫鸟类,大多栖息在丘陵开阔的林地,为我国较为常见的鸟类。因为较常见,所以也就被写进了诗里。和伯劳一起走进诗里的还有燕子。譬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这样的句子:“他曲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劳飞燕各西东。”
30、(正确含义)训:准则。意思是指不能当作范例或法则。
31、唐代诗人韩愈曾经写过一首题为《东都遇春》的长诗。诗中说:“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其中,“曾几时”后来就固定为一个词语“曾几何时”,这个成语在后来的诗文中多有运用,比如以下两句:
32、“读书破万卷”中的“卷”字指书籍的册本或篇章。如果仅仅以数量而言,这个数目的确不少,而实际上万卷书并没多少内容,因为卷本指串起来的竹简。古人一卷书的篇幅,只相当于现在的一章。一个人从七岁起每天读三卷书,到不了二十岁就能读万卷书。至于读书的种类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大概除了四书五经等基本的书目外,可看的书的种类得视家中藏书情况了。中国古代能读过百种书以上的读书人,就算是很博学了。
33、后来我飞到了一所大学的中文系,当读到“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的诗句时,我才知道了自己从前的误读。
34、(23)这家工厂用皮革下脚料制作胶囊,降低了成本,虽然也取得了某些经济效益;但他们的作法,却是不足为训的。
35、在新开张的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化妆品,美轮美奂的时装,五彩缤纷的饰物,真令人目不暇接。
36、如今,媒体常常误解误用成语,造成了不良影响,其直接后果是混淆大众的判断。“阑珊”一词的错用,是一个典型。
37、他已经挤垮了三家公司,但仍未罢手,还在进一步行动,真是巴蛇吞象,人心不足啊!
38、在听人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突然听到他说:“要取得好成绩,一定要勤思好学、不耻下问。因为没有老师的指点,很多问题我们很难理解。”猛一听没什么,可一想问题就出来了。
39、如今,媒体常常误解误用成语,造成了不良影响,其直接后果是混淆大众的判断。“阑珊”一词的错用,是一个典型。
40、综上,以“空穴来风”比喻不存在和没来由的事,是不够妥当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确有来头,则比较恰当;若怕用错,可将“空穴来风”同“未必无因”连用。比如,“说她准备退出剧组,大概不是乱讲。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她已经好长时间不在片场,也是事实”。
41、同样地,从第三人称的角度使用“忝列”就是在说对方不称职,有辱于所任了,这就是损他人了。所以“忝列”只能用在第一人称上,否则在表达上就会适得其反。
42、(注:此词与教训无关。不能理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或是“不值得教训”。)
43、“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篇》,原本是个寓言。故事讲的是:因为周宣王爱好斗鸡,一个叫纪渻子的人,就专门为周宣王训练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
44、医术高明的董奉却视钱财如粪土,为人治病,从不取人钱物,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在被治愈之后,如果愿意,重症患者在董奉的诊所附近栽种五棵杏树,轻者就栽种一棵杏树。十年过去之后,董奉的诊所附近就有了十万余株杏树,郁郁葱葱,蔚然成林,成为当地一景。杏果成熟后,董奉又将杏果卖出,换来粮食周济庐山附近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被救助的百姓就多达两万余人。在董奉去世后,庐山一带的百姓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董奉。后来,“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往往喜欢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一类的话语来赞美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
45、到了南朝刘宋时,有个叫刘休仁的名士别出心裁,制造了一顶用黑纱抽扎边沿的帽子,也叫乌纱帽。因为样式独特,这种帽子很受民间追捧,很快风行一时,不分贵贱、不分官民皆得而戴之。
46、 (示例)此人犯罪手段十分残忍、情节非常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罪不容诛。
47、所以,这个“刊”字就兼有“写”与“删”两种意思。而重要的文字才能称为“不刊之论”,指不能被删改的文字。起先只能用于帝王诏令、典章规条之类,后来应用渐广,但也仅能指真理或伟论,其规格甚高、褒义强烈。汉代扬雄《答刘歆书》中写道:“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意思是说,你的书是可与日月争辉,不容删减一字的大作!后来,“不刊之论”还被引申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48、 (示例)这些经典著作,内容深刻,都是不刊之论,应该好好阅读。
49、我国的律师收费很低,全国加起来也不足挂齿。
50、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灶马,处处有之,穴灶而居。"那么,既然是厨房里的虫子,为什么不清除掉呢?原来人们相信灶台上有灶马,是丰衣足食的吉兆,甚至把它叫做"灶爷马",把它当作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灶王爷的坐骑。如此说来,这倒是很有趣了。
51、在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乘飞机出行已不足为奇了。
52、“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53、只有五福全部拥有才是完美的,其余的各种情况都是美中不足,是有缺陷的福。在传统文化里,最重要的是第四福———好德。有着生性仁善、宽厚宁静的德,这是最好的福相。古代中国人认为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结果和表现,随时布施行善,广积阴德,才可以培植其他四福使之不断增长。
54、不足为训,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zú wéi xùn,注音是ㄅㄨˋ ㄗㄨˊ ㄨㄟˊ ㄒㄩㄣˋ,意思是指不能当作范例或法则。出自明·胡应麟《诗薮续编》。
55、 (误用)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6、在没有对“不足为训”作解释前,我们先看以下两个句子:第一句,“有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过就这一点小失误,影响不了大局,不足为训。”第二句,“明明知道现在是火灾危险期,可他们却不足为训,居然在林区偷偷抽烟。”
57、造句:正所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私、为公自古即成圣贤崇尚而修养练达的文化情怀。
58、大作文专项学习课程,包含三次理论讲解与四次真题作文精细化批改。课程提供的录屏永久有效。
59、让女孩生下来就弄纺具,是希望她日后能纺纱织布,操持家务。璋是上等的玉石;瓦则是纺车上的零部件。璋为玉质,瓦为陶制,两者质地截然不同。璋为礼器,瓦为工具,使用者的身份也完全不一样。男孩"弄璋"、女孩"弄瓦",凸显了古代社会的男尊女卑。由此可见,即使早在《诗经》时代,重男轻女也已经成为一种风气。
60、要求神拜佛肯定要去;法事、仪式、招魂必要拜佛上香、请僧人出庙,也必然要去;躯体康复、考试中举、生儿育女因许愿还愿也要去宝殿……
61、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62、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63、或先天缺陷,半路出家而管理水平不高,经验不足。
64、 (释义)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65、少数同学那次上物理课的恶作剧是有口皆碑的事实,全班同学谁能忘呢?
66、(例题)环保督察揭开污染的盖子,本指望地方政府能知耻而后勇,在治污上有所作为。谁曾料想,有些地方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在督察组点名曝光后,依然 ,试图通过“假装整改”蒙混过关。在强大的环保压力下,为何一些地方政府依然胆敢与污染企业 ?在屡屡曝出的行政不作为背后,是什么在作祟?
67、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不用贬义。
68、代替“我们应该团结起来”,申论、面试都可运用。
69、误例: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
70、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71、 (示例)这些人处心积虑地制造假药,就是为了赚黑心钱。
72、我们需要从这个词的来源来谈起。宋玉《风赋》中这样写道:“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大意是枳树因为枝丫弯曲,能够招引鸟儿来筑巢;山中由于存在孔洞,所以引起空气流动形成风。另外,白居易也有诗云:“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由此可见,“空穴来风”可以比喻为说法有根据,有来由。
73、(5)他们宣扬偶像神异,诱惑愚民,和道教同样不足为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