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乐日子,祝福多多,愿你端午节安康,好运粽在身边,幸福满舟围!
2、此外,在古代民间流传,农历五月昼长夜短、阳盛阴衰,且常年多发疾疫,是一个“有毒”的月份。五月初是毒月中的毒日,称为“端午”。在这天,古人希望对方身体安康,因此互祝端午安康。
3、端午节更有划龙舟、吃粽子等习俗,所以怎么就不能说快乐呢?
4、我国很多地区有在端午节吃蛋的风俗。茶叶蛋、盐水蛋、大蒜蛋都是端午节的风味佳肴。(端午节快乐可以说吗)。
5、端午节吃粽子估计是现在人们喜欢端午节的重要原因。粽子又叫“角黍”、“筒粽”,不同的地区名字不同,样式也是千奇百怪,但是吃粽子的时间千百年来一直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民间都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不过其实早在春秋时期以前就有了关于粽子的记载,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6、道我想啥吗?想你!知道为啥想你吗?因为喜欢你!知道为啥喜欢你吗?因为你有味道!知道为啥有味道吗?因为你是粽子。祝你端午节快乐哟!
7、一年一度端午节来临,各路祝福铺天盖地。但一定要搞清楚端午节的真正含义,不要祝福错了成笑话了。有不少朋友又要对亲友祝福“端午节快乐!”错了错了!
8、在农村地方,人们会在端午节那天,把艾草菖蒲叶子挂在门上,听老人说可以避邪驱瘴。其实小编觉得艾草的味道特别香,香气自然把邪气赶走了。
9、大部分地方,还会饮雄黄酒,大人们还会把小孩子的脸上涂抹雄黄,据说涂抹了雄黄可以驱虫除秽。
10、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11、今天,是五月初端午节。你吃粽子了吗?你喜欢吃什么馅的呢?有时间告诉小雨姐姐好吗?
12、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也未能找到“非遗专家杨广宇”的个人资料及其他言论。(端午节快乐可以说吗)。
13、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14、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倩予认为,说“端午节快乐”是很正常的。一些传统节日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被附加了很多带有倾向性的东西。
15、天端午节!我收集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为原料,用无忧为外衣,以我的真心祝福为丝带为你包了一个特别的粽子送给你!吃了它你永远快乐,幸福。
16、这种说法每年端午节都会传播开来,但其实存在着许多错误。事实上,端午节的起源与任何人的投江都没有关系,端午节是可以庆祝、可以快乐的节日,而真正起源于祭祀的节日同样也可以庆祝快乐。
17、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18、类似地,清明、寒食的起源与介子推毫无关系,而七夕烧烤节与织女、牛郎之间的关系也来自后人的牵强附会。这些古老的节日都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附会上这些有关名人的传说的。那一时期的人,脑洞真的很大。
19、夏天到来疾病多,端午节的这一天,人们用兰草进行沐浴,这样可以将即将产生的疾病和瘟疫驱走。在这一天,通常是一吃、二拴、三采。
20、我是棕叶你是米,一层一层裹住你;你是牙齿我是米,香香甜甜粘住你;棕子里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想你。记得给我发动静,不然棕子噎死你!
21、今天是端午节,送你只香甜粽子:以芬芳的祝福为叶,以宽厚的包容为米,以温柔的叮咛做馅,再用友情的丝线缠绕,愿你品尝出人生的美好和!
22、他还介绍,在广府文化中,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说法并不是很根深蒂固,端午节在广州纪念屈原的成分不是很多,在广东,端午节敬神的对象是水中的龙,大家过端午节都是开开心心的,赛龙舟、吃龙船饭。
23、友谊旅途上,有时你看不到我在你身旁;不是我把你遗忘,更不是让你一人走;是我选择走在你身后,当你不小心跌倒,我就跑上去踩端午节快乐!
24、淡淡棕叶香,浓浓人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端午将至,粽香千里;我用真诚的心把快乐、平安、幸福包成一个棕子送给你。…恭祝您及家人端午节快乐!
25、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26、 可就在国家法定假日确定之后不久,当人们还处在欢度节日的氛围中时,突然有个被称为“不知来历出处”的所谓“非遗专家”,也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大肆宣称不能说“端午快乐”,理由是这个节日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是在这一天投水自尽的,那么,今天过节就不能“快乐”。
27、当年屈原纵江一跳的目的,后人设立端午节的用意,本就是为了让后人更好更快乐的生活。我们今天庆祝端午节,在追忆往昔的同时,也是对明天幸福生活的憧憬,同时为更好的“活在当下”。若是一个节日,没有快乐,没有欢声,只有沉重与悲情,那么节日设立的意义就会黯然失色。
28、端午节在我们古人心目中是生命转化,万物由新生转入茁壮生长的最佳季节。
29、不知不觉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也迎来了莘莘学子的高考日。每逢节假日亲朋好友之间总是会互道祝福。
30、回过头来再说过端午节可否发送亲朋好友时是发端午安康,还是端庄节快乐?我议:对这个问题不必纠结,发端午安康!是对古人屈原的一种尊重方式。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以一种宁死不屈不降的大无畏精神投江殉国是值得后人敬仰和纪念的,所以才有后来人为了纪念屈原才有5月初包粽子节的形式缅怀先人的。那么后人纪念这个节日发问侯语时,有了端午安康的传承吧!只要我们能把这爱国的理念宣传普及每一个人也是每一个学子的必修既可。端午安康!端午节快乐!
31、在日本的平安时代,端午从中国传入日本。在节日期间,日本有男孩子的家庭,会竖起鲤鱼旗,以希望孩子能像鲤鱼那样健康成长。
32、 既然支撑“端午不能互祝快乐”的根基已经不存在了,也就是说端午并不是为了纪念某个人而诞生的,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心理障碍不去说“端午快乐”呢?当然,说“端午安康”也没有任何问题。“端午不能互祝快乐”的论调遭到驳斥 当这个怪论出来之后,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批驳。下面我将采用引证法,通过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了。特别强调一下:下面的引文均有出处,可供核查。
33、粽子在马来西亚也非常受欢迎,人们喜欢制作个头较大的粽子,在这里,粽子的口味比较丰富,除了具有代表性的鲜肉粽和火腿粽之外,豆沙粽和椰蓉粽在当地也深得人们的喜爱。
34、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俗学家杨利慧表示:端午节并不是祭祀性节日,可以互祝“快乐”。
35、端午节这一天,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挂蒿草、挂艾叶和薰苍术、白芷以及喝雄黄酒等习俗,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36、 广府民俗专家饶原生认为,端午节说安康、说快乐都没错,节日说什么样的祝福语,主要取决于对这个节日的需求,没有必要一刀切,一定要去说安康而不说快乐显得过于吹毛求疵。端午节与清明节不同,很少有人会把清明当做一个节日,更多的是当做一个节令,大家不会在清明时说节日快乐。但端午节在广府文化中自古就是喜庆的,多少年来,端午节上用的很多东西,包括用的纸,都是红色的。
37、十里乡俗不同,有人在这天都会把婴儿送去舅舅家避邪,忌讳举办欢庆之事,这一天提倡祭祀哀悼,如果举办欢庆之事不吉不利,是对端午的极不尊重,除了众多忌讳外,端午这天是天地交泰之日,血气正旺,不适合“嗨”,应当理解节日的来源和寓意。
38、端午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也被赋予了很多文化内涵:
39、近期网络和微信圈里疯传说,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传说这天伍子胥自刎、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水——总之,五月初五是个悲壮的日子,是后人祭祀先人的日子。不是所有节日都互祝快乐,像清明、端午这些节日只能互送“安康”。 高巍昨天在陶然亭独醒亭主持屈原祭祀仪式。他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互助“端午节快乐”没有问题,倒是“端午安康”未见史料有记载,民间也没有这样的说法。
40、 对于该帖的内容,不少年轻朋友惊呼自己“没文化,一直犯错”,甚至有网友笑称“原来一直在诅咒朋友”。而有网友也表示,“中国古代文化就这样慢慢被忘记,看到满微博的端午节快乐,我感觉有一股深深的寒意”。
41、正是他们的默默坚守和负重前行,才有了“安康”的端午节。他们的行为本身,就是对家国情怀的诠释,也值得全社会感念。
42、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雄黄酒有毒性,通常都喝普通的黄酒代替雄黄酒)。也有其它说法,咸鸭蛋可以用黄豆替代。
43、这一习俗至迟从战国开始流行,迄至汉代盛行不衰。此俗在汉人王充的《论衡》、应劭《风俗通》以及《后汉书》中,多有记载。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以除瘟、驱邪、求吉祥,因而出现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端午节。
44、道“安康”也好,说“快乐”也罢,关键在于要出于真心,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真诚。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并不缺乏过节的方式,却少了情感的付出,由此造成节日味越来越淡。若不能让情感与真诚成为节日的主宰,那么过于死板的形式坚持,最终只能让传统节日更加索然无味。
45、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可以用作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
46、俗说五采以厌五兵。游光厉鬼,知其名,令人不病疫瘟。”又如《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
47、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有人痴迷于龙舟竞渡的欢乐,“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有的借旧俗抒心声,“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有的祭旧人以愤时世,“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