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
2、即使所有人都厌恶一个人,或者所有人都喜欢一个人,我们都要仔细观察,不可随声附和,人云亦云,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论语十句经典言论)。
3、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4、父母尚在人间,就不要去远离家乡,离开父母。即便迫不得已出门,也要有一定的地方。
5、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6、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语出春秋·鲁·孔子《论语·颜渊》。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他孜孜追求的社会理想,就是恢复“礼”,使得整个阶级社会运行有序。所以,“礼”成了约束人们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凡是不符合规范的,都不可以去做。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里仁》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10、谄,讨好、奉承。贫困之时不向人献媚讨好,富贵之后不得意傲人,此言做人应持的两个基本原则。
1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五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12、遇见品行优良的人,要向对方学习,努力成为和对方一样的贤人,遇到不贤的人,要自我反省自己是不是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这样看来,无论是遇到贤人还是不贤的人对于个人修养的提高都是有利的。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复辙,只要掌握方法,就能使自己成为贤人。按照孔子的方法,无论自己身边有品行优良的榜样,都不妨碍人们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13、君子有三戒,少年戒色,中年戒斗,老年戒得。
14、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荣辱不惊,心平气和。
1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先秦孔子《论语‧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