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典佛语十: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
3、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朝那镇)人。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卒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他一生以著述为业,
4、《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现以唐代三藏法师玄奘译本为最流行。
5、另外,佛经里有多部经提到抄经之功德,弘一法师说抄经十大功德利益:
6、佛教中最长的经典是《大般若经》,共六百卷,内容是阐述“空”的道理;所
7、到了最后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又似太阳快落山了,照的又是山顶上的人。相对而言,《楞严经》、《金刚经》、《心经》等则是如日当空,可照遍全人。《华严经》很长,比《妙法莲华经》、《楞严经》都长,可看其中有名的几品,比如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净行品等。
8、 前面经典多是讲修行、开智慧、教人成佛的,如果你要修行成佛,那当然要看上面的三大‘经中之王’,如果你要消灾、免祸、求福、避免遭三恶道苦,那么首选《地藏经》。现代人业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难以向上追求,那么首先要避免向下堕落遭苦,这时就最好多读《地藏经》了。消除罪障、积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
9、《易筋经》十三势又名武当易筋经十三势,由明高道张三丰融道家南宗内丹功法和道家武学于一体,创洗髓和易筋内功,后天台紫凝道人著书《易筋经》,始公布部分功法流传于世。
10、但所有这些工作都还只是一种尝试而已,并没有真正形成一种具有较强适应性的基础佛典汇本读物。
11、张仲景名机,被人称为医圣。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另说河南南阳市)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约公元150~154年),死于建安末年(约公元215~219年)活了七十岁左右。
12、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
13、《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阿弥陀经》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首先详细地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报世界和正报世界种种殊胜,令众生生起信心,信仰念佛净土法门。佛告诉舍利弗尊者,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经过十万亿诸佛国土,那里有一个世界,叫做极乐,那个世界里面,有佛名阿弥陀佛。现在正在说法,普度众生。这个世界的环境,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宝池、八功德水、四色莲华、七宝楼阁、黄金为地都是七宝做成。风吹罗网,常作天乐,众鸟齐鸣,皆演法音,众生闻是音已,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又说:微风吹动,行树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14、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佛语十大经典语录:
15、我们知道学佛有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
16、 小乘佛教的核心经典,中国大乘佛教往往是忽略此经的,但还是将之结集编入大乘三藏经典。我大致看过一下,认为此经主要是讲述禅定等实修的,相信对欲进行佛教实修的人会很有帮助。当然前面的佛经也都讲了深度精神修行,只是此经中涉及的细节较多。
17、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也就是说,一切世间上的法,都是短暂不真的,就像露泡梦电云一般,应该如是看待。一切皆为虚幻,这里说的虚幻不代表没有,我想应该是佛家讲的“空”。
18、以上,虽选自不同时期、不同语系、不同层次的佛家典籍,但它有完整的系统要求和思想架构。它将在家教徒从初发心,忆念三宝,以戒为师,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到广修福慧二种资粮,不迷生死,不住涅槃,任运教化众生,大作梦中佛事,比较系统地提示了佛教的修学次第。我们每位在家教友,能按此十经信受奉行,则学佛之能事毕矣。
19、陈永涛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