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五百字)。
2、当前国家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也出台了许多有利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学前教育事业越来越多地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但总体而言,我国学前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探析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显得格外重要。
3、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4、陶行知受此启示,大为兴奋地说:“我们必须有从自己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作根,然后别人的相类的经验才能接得上去。倘使自己对于某事毫无经验,我们绝不能了解或运用别人关于此事之经验。”这显然是受到杜威“经验改造论”的影响。因为生活是无处不在的,每个人的“生活力”也各有不同,“春色无高下,花枝自短长”,只要将生活融入教育本身,调动和改造每个人的经验,则每个人必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长之道。从此,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开始慢慢成形。
5、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オ学校有“三不是”:不是培养小专家;不是培养他做人上人;不是丢掉普及教育,而是干这特殊的教育。
6、在《学生的精神》一文中,陶先生将学生的精神大致分为三种:学生求学需具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这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应该培养具有什么品质的学生,即我们的教育最终目标。就如同我校教学楼上悬挂的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教育的宗旨不是教出一批做题的机器,而是真实的社会的人。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他们缺乏吃苦耐劳以及应对挫折的精神。这些孩子的想法往往比较偏激叛逆,我们老师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的确任重道远。
7、先生自比武训,为了兴学到处化缘,倾其所有,为此生活窘迫而自得其乐,且感染周围友人为教育慷慨解囊。
8、陶行知先生认为:作为师范学生,必须先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如此师生才能成为朋友,学校才能成为乐园。
9、 陶行知反对教、学、做分家,他说:&lDquo;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救,在做上学&rDquo;。他的&lDquo;教学做合一&rDquo;的实质就是要根据生活的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去教学,从而使儿童获得生活实践所需要的真正的生活力、创造力,成为真人。
10、我们更是在这个幸运的时代,幸运地找到了回归教育本质的内在逻辑与值得为之不懈求索的信仰。(文/邱磊)
11、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
12、 陶行知十分重视幼儿教育,认为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他还从教育的社会功能出发,认为对幼儿施行早期教育,可以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13、新教育的方法:符合目的;依据经验;共同生活;积极设施;注重启发;鼓励自治;全部发育;唤起兴味;责成效率。
14、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15、一是外国病。一切照搬外国的东西,弹外国的钢琴,唱外国的歌曲,讲外国的故事,玩外国的玩具等等。
16、我们要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银钱,去教一殷人民读好书,做好人。我们深信读书的能力是各种教育的基础。
17、“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8、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让我们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陶行知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第一就注重健康,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谐发展。
19、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20、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21、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这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的创造教育思想,指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儿童。
22、“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23、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强健活泼之体格;优美和乐之感情。
24、 健康的体魄 (体)
25、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26、教育部已正式“取消”985/211,统筹为双一流!附各校投档线
27、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
28、其次,陶行知认识到学前教育在中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基本上在家庭中进行。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和教会学校的刺激,近代中国开始重视公共学前教育。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萦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第一次将幼儿教育列入学制系统。
29、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30、“社会即学校”强调的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实施场域。之所以反对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因为陶行知希望打通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将社会中的一切力量运用到教育中去,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在陶行知看来,杜威提出的“学校即社会”是将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外面自在的世界里捉到笼子里,以学校的所有功能来代替社会的全部功能,实际上这样所学的知识仅仅是以适应学校为标准的。而正确的做法是将小鸟放到大自然中,将学校的外延扩展至广阔的社会与自然当中。这一做法与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密切相关,在当时学校教育还未普及,大多数民众还处在文盲的状态下,借助社会教育的功能,发挥民众的教育作用,才能扩大学习的范围。
31、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32、陶先生乐观自信回答:“傻瓜种瓜,种出傻瓜,惟有傻瓜,救得中华”。陶先生又说:“在我的世界里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是老百姓,一个是小朋友”。人民第教育是服务。陶先生还说:“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出乡村教育,有时提倡普及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今天提这个口号,明天提那个口号,其实我心中想的中心问题,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让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人接受教育,如同需要阳光和空气一样渴求教育。
33、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民主运动和教育事业,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学前教育问题是陶行知先生一生中始终关心的问题,他身体力行地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认为学前教育相当重要。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他写道:“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对发展和改革幼教事业,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4、第“行”“做”和“实践”其实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与方法。不管是杜威的做中学,还是陶行知的教学做合都在强调一个事实:与间接经验一样,直接经验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与方法。直接经验的获得,不仅沟通了学生的现实世界和知识世界(这本是同一个世界),而且在经验中,学生在活动和作业中找到意义感。
35、陶行知认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生活,也就有了人类的教育。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要不断进步。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36、陶行知则将“教学相长”作为他“教学合一”的重要原则之贯穿在他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他说:“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只知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到很多的教训”。从广义的角度看“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好些事情。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他经常将自己的诗交给小朋友改;他办安徽公学、晓庄师范和育才学校都是贯彻这一原则,主张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他的“小先生制”、“即知即传”等思想,无不与“教学相长”有渊源关系。
37、中国人几千年历史传下来的观念,都最看重读书,看重读书人,但还未以不读书,不读书的人为可耻。须知看重读书与以不读书为可耻是两件事。现在急需造成一种舆论,以不读书为可耻。——陶行知
38、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39、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其说是学对人就是教。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40、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41、“以有涯求无涯,殆哉矣”。“生活教育”的这种永恒性放在受教育者的个体生命来说,是无法体验的,但基于民族、国家,乃至于整个人类的发展来看,这种永恒性、延续性又恰恰是最关键的。试看今天,我辈友朋、海内外的诸多同道,还在不遗余力的倡导陶行知思想,就是明证。
42、我们看到,在陶行知的教育观念中,“生活力”是其“生活教育”思想的一大支撑点。这些“生活力”,从医学、卫生、体育、食品、农桑、生活、生产等涉及方方面面,其教育之下的孩子活脱脱的成了一个现实版的“鲁滨逊”。以今天的眼光看来,这些能力是一般学校难以企及的,即便是国内几家素质教育比较出色的名校恐怕也会赧颜。于是,我们对陶行知心目中的“生活力”三字,似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浅尝辄止的帮父母洗碗、扫地、整理屋舍,而是达到了庄子所说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的理想状态:“生活即教育”,也即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而“生活力”又是“生活教育”的核心。
43、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44、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而教师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来。不仅教师要教学同时也应该学习。也就是说教师教的与学生学的是联系的,相关连的。同样的,教师所教与自己所学的也要联系在一起。如果教师做好了,教育的关键所在也就解决了。在当时所处的时代里,陶行知勇于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理论真正应用到教育实践中。
45、关于幼儿教育的师资培训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陶行知提出了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两种途径。
46、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师幼双方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和补充。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教学不是机械灌输式的而是互动的过程。现代心理学表明: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新课程强调幼儿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知识的经历。陶行知还主张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张对儿童因材施教等,这与新课程的要求是一致的。拓展资料: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47、自新:根据中国国情,创建中国特色符合人民大众的新的活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国际视野、本土行动,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他自述一生要做三件事。一件事是反对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洋化教育;第二件事是反对不适合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封建传统教育;第三件事是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建立人民大众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生活教育理论是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陶先生把“小庄”改“晓庄”,“老山”改“劳山”,标志着中国世界新教育的曙光从晓庄升起,晓庄是生活教育的发祥地和第一块实验基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块丰碑。
48、陶先生说,培养出来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外人,不做人下人,要做人中人。人中人的道理非常简单,那就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美人不能动,要以这样的德行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
49、1917年秋回国后,他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任职,并由此开始了富于传奇和艰辛的教育生涯。他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他特别重视农村的教育,认为在3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发动并指导了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国难教育、抗战教育等。在幼儿教育、儿童教育、师范教育、女子教育、义务教育和中高等教育方面大力改革;创办晓庄乡村师范、育才学校和中华教育改进社、生活教育社等改革社团,在持续不断地探索实践和改良中,创立生活教育理论和体系,足足引导了一个时代的教育逻辑和潮流。
50、在爱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我与父母通”活动,使学生们感受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51、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52、我们要想草木长得茂盛,就要我们天天去培植他,灌溉他;我们想结交个很活泼的朋友,就要我们自己也是活泼的。
53、学校失望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
54、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为此,他提出了关于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六大解放”思想: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55、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56、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
5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陶行知
58、1927年3月,陶行知等创建了第一所试验性的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师范学校。他以乡村教育是“立国之大本”的高瞻远瞩,怀着“爱中华民族中最多数而最不幸的农人”的崇高感情,来到荒山僻野担任每月薪俸不足100元的乡村师范学校的校长,成为我国农村教育的先驱。但是由于社会条件不成熟,陶行知虽然为此作了巨大的努力,平民教育运动仍然并未获得应有的成功。在外人看来,曾经吃过黄油面包并当过多年大学教授,来到晓庄以后,脱去西装革履、长袍马褂,与师生共甘苦,同农民交朋友的行为是不能理解的。正是陶行知这种不被人理解的举动,却使中国教育的发展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59、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60、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一次培养创造性的教学中,老师让全班的幼儿坐成半圆形,孩子的手脚都被要求放在固定的位置上,不准动。然后老师就说:“请小朋友好好想想,我们的手和脚都能做些什么?”几乎全部的孩子都把自己的手脚抬起来看了看。就在这个时候,老师还让他们把小手放好,小脚并拢,规规矩矩的坐好不许动,并且让他们再想想,然后请小朋友回答。在老师让他们思考的这段时间里,有的小朋友在自言自语,有的小朋友在小声讨论,还有的小朋友在继续摆弄自己的手脚,场面几乎出现了小小的混乱。很明显,幼儿正在结合自己的身体认真思考教师的问题,可是教师却不能容忍这样的情况,还对幼儿提出坐好、不准动的要求。显然,教师这样的教学并没有解放幼儿,反而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
61、陶行知一方面批判继承了我国道德教育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吸收融化了西方现代德育的先进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德育理论与实践不断进行了回眸和前瞻,创立起一种既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的德育思想理论。
62、 改造社会的精神(德)
63、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64、《道德经》有言:“夫为病病,是以不病”。陶行知以“培养生活力的公民”为核心的生活教育,绝不是对王阳明、杜威等思想的简单复制,而是建立在脚踏实地、充满了辩证、碰撞、改良和重构的探索之学。这一如他的“教学做”所主张的,没有“做”,一切皆如梦幻泡影。
65、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66、与“教学做合一”相应的,是“社会即学校”。如此论断,当然有时局的因素(国内动荡,百业凋敝,民心涣散,教育几成奢侈品,没有了杜威所立足的美国环境),但更重要的是彻底“拆除了学校的围墙”,将之从“雏形的社会”进一步拓展,直至消灭彼此边界。这一点,在现今这个“世界是平的”互联网时代,极具借鉴价值。我们学生的“生活力”在如此全新、平等而广阔的环境下,能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和更美好的结果。
67、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
68、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69、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学就怎样教,学得多也就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今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可接受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同时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学生。
70、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
71、感悟和提升,陶行知遵循“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对课程资源认识的视野极为广阔;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新课程既要解放学生、生活与教育紧密结合;
72、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
73、同年7月,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行知”,主张“行知行”。这是他关于学习过程认识的升华,也是对会考制度见“知”不见“行”的有力回击,对应试教育的坚决抵制。
74、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他提出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生产、风土人情为内容编成教材,以幼儿足力所能及的地方为教室,以儿童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主要内容,参加种植、饲养劳动,让儿童从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组织游戏,培养出&lDquo;生龙活虎的体魄、活活泼泼的心灵的儿童来&rDquo;。
75、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76、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成为敬业爱岗、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创新务实的教师,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77、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78、陶先生一贯主张:活教育。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反对死教育。旧教育教师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旧师范教育只是大书呆子教小呆子,倘若刮一阵普及教育风,小呆子遍及到全中国,中国就成为一个书呆国,书呆国就要亡国。
79、《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笔者在一些幼儿园实习的时候发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些班级的环境布置过于简单,材料种类和数量不足。例如“娃娃家”是幼儿喜闻乐见的角色游戏,因此环境布置不应该过于简单化,可以把它布置成真正意义上的家,让幼儿自己布置自己的“家”。这样的环境创设不仅贴近幼儿的生活,而且还可以让幼儿自由想象,自由支配,通过动手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从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儿童。总之,环境的创设不仅要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联系,而且还要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成人要多与幼儿进行沟通,并且努力为他们创设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充分尊重他们,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自由、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80、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81、教育是国家万年大计,不普及人民大众教育谈振兴中华乃是一句空话”。爱国爱人民是陶先生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动力和源泉。
82、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对幼儿教师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培训,并且在教学上努力践行
83、大力倡导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鲜明的特色,致力开发儿童的创造力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起点和归宿。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陶行知教育理论中提出了“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这些在倡导新课程改革,提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84、劳心的专门在心上做工夫,劳力的专门在苦力上讨生活。劳力的人只管闷起头来干,劳心的人只管闭起眼睛来想。劳力者受人制裁,劳心者变成了高等游民,愚弄无知。
85、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86、投稿邮箱:329267199@qq.com
87、二是花钱病。由于这些幼稚园一切仰仗于外国,因此代价昂贵,花钱太多,在贫困落后的中国很难普及。
88、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89、必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及方法
90、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行知的关于教育理念的名言,欢迎阅读。
9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92、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与哥哥。还有一崐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93、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汉。
94、先生可分三种:第一种只会教书;第二种的先生教学生;第三种的先生教学生学。
95、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他们必须是共甘苦。甘苦共尝才能得到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
96、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97、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98、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99、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100、陶行知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安徽歙县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7年那年,他曾因临摹对联而巧被邻村方庶咸秀才看见,免费为其开蒙,后入家乡蒙童馆就读。17岁时,他考入杭州广济医学堂,本想通过学医来解除广大劳动人民的病痛,却因受教会歧视,愤而退学;随后考入南京汇文书院,次年又转入金陵大学文科。在内忧外患的逼仄下,危厄之局让他对教育有了坚实而迫切的思想基础:“人民贫,非教育莫之高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之智之;d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教育良,则伪领袖不期消而消,真领袖不期出而出,而多数之横暴,亦消于无形”。当时,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都抱有“救亡图存”的思想,但经历种种挫折后终才清醒:相比于坚船利炮,唯有教育才是开启民智、自强自立、抵御外辱之道。从这一点中,可以看出陶行知经过冷静思考和树立鸿鹄之志后,终身选择“教育”的历史必然性。
101、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陶行知
102、需要说明的是,陶行知所指的“学校”,并不同于狭义上的意义,而是包括专门学校和人民群众在内的生活场所。他在《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中说:“从野人出发,向极乐世界探寻”,“它(指学校)头顶着青天,脚下踏着大地,东南西北是它的围墙,大千世界是它的课堂,万物变化是它的教科书,太阳月亮照耀它工作”。我们由此可知,“生活教育”的涵盖范围是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到社会教育而无所不包的,并在“施力”方向上呈现出“五大分力”:
103、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104、 很多时候,我们一路汲汲而生,汲汲而营,也汲汲而死;但如此辛苦,教育却始未见好转起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现在,教育之伤,究竟是病在腠理,还是病在骨髓,或未可知;但是从陶行知“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中,我们必须要看到从前的传统教育应该到了要改变的时候了,让所有懂教育、关心教育的学者、老师、父母学会审慎地对待当前教育中的流弊,借助他的思想,正本清源,学会思辨,让自己和孩子从多年桎梏的窠臼中冲将出来,迎来生命意义上的拔节。
105、生活是教育的本原。陶先生提出的儿童教育、人才培养,要坚持因材施教,施展特长,发展个性。生活教育重实践、重体验。平时我们所说的一个现象,即:“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这再一次论证了“实践第一”观点的客观性和重要性。
106、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陶行知
107、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毁誉之来,可不必计较。
108、诗化教学。在陶行知的践行中可以看出,写诗,是他常用的一种教育方式。不管是面对儿童,还是对友人、学者,都常可以看见他的格律诗和现代诗。通过诗歌,让生活的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教育对接,这对教育从“人上人”的专属品,普及成“人中人”的民众权利,是极有帮助的。我们知道,陶行知受过良好的国学和西学教育,但他的诗歌浅白平易,老少咸宜,读久了,自然就可以知道当时国民素养的实际水平,也看出一个教育家在苦心孤诣下的智慧和创造。写诗、做对子,原本是封建时代科举逻辑的基本功,但陶先生稍作转变,就成了村间地头的儿童最喜欢的教育表达。
109、在致李友梅等人的信中,先生写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脍炙人口的话也是先生一生行止的写照。
110、我希望大家把儿童健康当作幼稚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幼稚园教师应当做健康之神。
11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幼儿的发展。这实质上是一个确立正确儿童观的问题。儿童观直白地说就是我们教师如何看待儿童和对待儿童,即如何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和如何教育儿童的观点。在对待师幼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幼儿,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幼儿,赞赏每一位幼儿的独特性、兴趣和爱好,赞赏每一位幼儿所取的成绩。
112、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