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
2、(2)组成: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活动主体对所受到的影响自觉做出的认识、选择、对策、自我教育及自我建构。
3、这是陶行知先生以中国的现状出发所总结的出的一种教育方式。并且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学生也不仅是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人,需要积极的投身到学习当中。
4、《后朴幼教人专业学习笔记》专栏·第740篇
5、陶行知作为近代中国教育的先驱,终身致力于教
6、细节构筑起真实的陶行知精神,也是学习陶行知的多样性的现实路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储朝晖)
7、 (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教、学、做分家,他“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
8、“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做中学活动中“做”的灵魂,强调了“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手的操作和心智的操作与改变,是主动探究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条件。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在实验中猜想并验证自己的想法,深信:“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为孩子们展开一片充满想象,充满生机的天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实践)。
9、山海工学团创办于1932年的上海郊区,是陶行知乡村建设理想的又一个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实践)。
10、 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是以学校为整体的狭义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陶行知所说的“生活”是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生活即教育”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个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
11、 郭沫若评价陶行知是真善美的完人。国际工会代表钱俊瑞在陶行知先生的祭文中说,“陶先生的为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和谐体,他严肃而认真,活泼而饶有兴趣;有高度的科学修养,艺术修养和创造力;胸襟宽达无垠,做事则严格细密;广博的世界知识与十足的中国气派、冰冷的理智与炽热的感情;对人民的爱与对敌人的恨;简要深刻的箴言与使人笑破肚子的诙谐……陶先生是一个很完善的统一体的典型”陶行知先生奋斗一生,皆为关注人的生命,只是其理论暗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生命的意义需从生活里找到依据。
12、用“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来突破狭隘的学习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13、馆内有两个展厅,展出内容分为八个部分:青少年时期,提倡教育改造时期,乡村教育时期,普及教育时期,国难教育到战时教育时期,全面教育时期,民主教育时期,纪念陶行知、学习陶行知。
14、本文作者系勾希岱、辛超、王劼老师。文章排版设计及“后老师®说”笔记解读版权为“后朴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明确备注出处。
15、(4)柳钦.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
16、陶行知认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生活,也就有了人类的教育。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要不断进步。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17、1927年3月15日,晓庄师范学校举行了一次特别的并且引人注目的开学典礼。
18、 在那个忽视人命,践踏生命的年代,陶先生疾呼:“人的生命!你在中国是耗费得太多了。……中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翻身?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国才站得起来!”⑦在陶先生看来,只有首先重视人的生命,把人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中华民族才有出路。
19、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而且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容易因为家人的宠爱而养成自私、蛮横的坏习惯。
20、 8月29日,砀城第一小学诚邀中陶会实验学校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顶级陶研专家朱建人来校进行2020年秋季新学期教师岗前培训。
21、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从陶行知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推知其“社会即学校”的基本主张是:要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生活单位都担负起学校的职能,把整个社会作为一个大学校。同时,学校必须突破围墙之限,要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实行开放式办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这种主张真正把学校放到社会大环境中去办,使学校和社会息息相关,学校不再是生活的附庸,而是成为了社会生活的必需。
22、 (79)方鸿辉:《民主之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91~92页。
23、以生活教育思想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三力”“四会”
24、用“社会即学校”的思想解除教育区域限制,使教育从学校这堵围墙下解放出来,实行全民教育
25、 我们应加强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借鉴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淡化以个人成绩作为考核标准的应试教育影响,全面推行我国的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和谐健康的发展。(关键词:素质教育)
26、时至今日,我国仍重视开展农村教育,师范教育也极大地鼓励教师深入农村支教,不断推动乡村的持续发展。
27、 活的教育应该是有生命感的教育,它包括尊重、遵循人的自然本性和天性,尊重生命节律、生命成长的过程等。其要看到个体生命生长发育是一个漫长的时期。陶行知认为,“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我们必须沿这路线进行,才能使儿童脱离苦海,进入乐园”其陶行知特别关注性别差异的教育。他认为,在男女性别方面,自然遗传的特点也注定了教育的不同。他批评传统教育中忽视女子教育的倾向,认为应该重视女子教育。1920年4月,在校务会上报告招生问题时,陶行知说,“不论男女均可录取”。
28、教育既然源于生活,便会对生活产生反作用。陶行知认为,教育应当是为生活服务的,应该以促进生活向前向上发展为动力,应该为生活的需要而办教育。
29、1912年5月,蔡元培在参议院阐述政见,“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
30、上面关于陶行知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选自21年的一篇北大核心(如下图),你们也可以去知网或者维普读读这篇文章,拓宽一下答题思路。
31、 生命是真实的,真生命有它自己的规律和存在的物质基础。陶先生认为,人的生命首先是自然遗传的结果:“人类的头脑在动物中并不算最大,但他的脑髓与脊髓之比例是超过一切动物。这是思想之物质基础……思想贯通是信仰与力量之泉源;研究又是思想贯通之泉源;都是要顺应这大脑之天然条理进行,才能奏效。”(20)教育就是要尊重人的遗传和自然发展规律,从早期的培养开始,尤其是对于人的生命习惯和生命中重要特征的教育,应该较早地进行。“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就生命的社会性而言,陶行知先生认为,人的生命在本性上都有两面性,既有同情、怜悯的一面,也可能有懒惰、贪婪的一面。无论哪一个方面,都是生命的存在状态。生命的发展和教育都依赖于此,从此出发。在这个基础上,生命的发展应要通达一个真实的存在形态中去,要去伪存真,“行出一真是一真,谢绝一伪是一伪”“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生命教育中要以真诚、真实的态度去面对真实的生命状态,“第一流的教授具有两种要素:(1)有真知灼见;(2)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不仅如此,整个教育都是要教人做一个具有真实生命温度的人,保持生命的真性情、真发展和真教育是难能可贵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切教育都以求生命之真为基础。
32、陶行知先生一生躬行实践,困知勉行,总结创造了体系完备、内涵丰富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实践。对此,我们要传承陶行知先生的开创精神、挖掘陶行知思想的时代价值、加强新时期的素质教育建设,促进当代教育实现进一步的良好快速发展。
33、 陶行知生命思想中有儒家的仁爱入世情怀,也有老庄的超然姿态,有墨家的兼爱,也有佛教的慈悲,同时他有基督教的博爱、爱满天下。它们构成陶行知强大的生命爱力和信仰。如果不信仰生命、相信生命的力量,人便不会有动力追求美好的事物、自然与人类秩序,不会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也难以有坚韧的生命责任感。
34、 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生命永远是鲜活的。首先,“活”与“生”的意思相近。“生活”,既是指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指“生存”与“活泼”,是与人的生存、生命密切相关的。教育与生活结合,“生活教育”的思想,既是指教育与生活相结合,也是指教育与“生动”“活泼”的生命相结合。教育的出发点和目标都是“活人”。其次,在陶行知思想中,他对“学”与“生”的教育关系进行了新的解释,认为,“‘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先生说什么,学生也说什么,那便如学戏,又如同留声机一般了。‘生’字的意义,是生活或是生存。……不可学是学,生是生,要学就是生,生就是学……你哪一天生存不是学?你哪一天学不是生存?”(26)因此,“学生”不能分开解释,更不能只看到“学”,看不到“生”。先生指出:“我们办教育的人,总要把小孩子当作活的,莫要当作死的。”(27)他用“鸟”和“鸟笼”做比喻,认为传统的教育把人当作是关在笼子里的鸟,使其失去和大自然、大森林接触的机会,这种教育不能发挥人的天性,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使人受到束缚。因此,“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35、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小先生制”顾名思义,即儿童既是“学生”又是“先生”。
36、 教师要将一定的实践经验结合教学理论教给学生,而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实现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最终形成能够“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促进身心的共同发展。
37、创造教育理论,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个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38、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大众的、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教育理论,又是一种不断进取创造,旨在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教育道路的理论。
39、 第生命质量的提升,应均等受教育机会,普及受教育权利。陶行知呼吁人人有权受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第一个提出“全民教育”概念。自1917年从哥伦比亚大学回国,陶行知就立下“要使全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的宏愿。新的教育必须重视人的受教育权的平等。他说:“男女也应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无论贫富,也应该有均等受教育的机会。无论老少,也应该受教育。”⑨无论城里人还是农村人,也都要有同样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他说,“中国的教育雨不落在劳苦人的田园。中国的教育雨专落在大都会的游泳池里给少爷小姐游水玩。中国的教育雨不肯落到乡下去,灌溉农人所种的五谷,中国的教育雨不肯落到边远的地带去,滋长时代落伍的人民的文化。”⑩
40、当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去了解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些他所创立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
41、陶行知说,要将富贵化变成平民化,降低费用,使穷人家的儿童也可以上幼稚园,打破幼稚园只能是富家子弟才能享有的局面,并做到真正适应中国乡村儿童的生活教育。
42、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43、翻阅手头关于“教师职业素养”的文章、书籍,所罗列的内容虽不尽相同,但无非都是诸如“热爱本职工作”、“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个人素质”、“深厚的专业知识”、“高效的教学能力”……等等,唯一的共同点,是都没有谈及教师的身心健康。
44、(1)含义:学校教育是一种狭义的教育,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它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教育者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应一定社会需要的人。
45、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46、不难看出:“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是知行合行是做,即实践,做是第知是第它是改变旧的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三脱离的敝端,把单纯传授知识、死教书、死读书的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要求学用一致,在实践中加强理解,推行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将指导学生学习的工作做好,不只学会、能应用知识,且能会学,终身受益。这就要求教师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式”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5"教学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学思想,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和教学论。
47、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教学的参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自己的主观看法来进行教学,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的要求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启发式环境中思考。
48、1927年,他在南京创办实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来改名为晓庄学校。在这所学校中,陶行知确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希望从乡村教育入手,寻找改造中国教育和社会的出路。
49、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她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其次这个做也是行是知之始的行。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50、四种精神是:“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51、首先,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小先生制”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依据中国教育之现状采取的解决方式,因此,“小先生制”的教授形式适应当时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52、为什么我们学习大家思想,还要了解他的事迹和人格呢?
53、 教学做合一的意思是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还要求“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
54、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一般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而学校教育属于狭义教育。{这是总的来说的,无论考什么教育的名解,都写在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