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或曰:“学无益也,如质何?”曰:“未之思矣。夫有刀者砻诸,有玉者错诸,不砻不错,焉攸用?砻而错诸,质在其中矣。否则辍”。
3、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杨绛
5、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毋宁展个性。——蔡元培
6、·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
7、《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孔子的经典语录)。
8、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1、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正直)、友谅(诚信)、友多闻(见多识广),益矣;友便辟(性情暴躁,惯走邪道)、友善柔(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友便佞(心怀鬼胎。谄媚),损矣。--孔子《论语》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15、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6、1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17、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1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9、⊙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2、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2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24、20)“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孔子《论语》孔子简短语录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丘
25、·道不同,不相为谋。(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志向不同,也就不要在一起谋划大事了。
26、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7、鲁哀公三年(公元前年),孔子六十岁,称自己这时候,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 孔子过郑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自己颓丧的样子如同丧家之犬。
28、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29、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
3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1、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32、15)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论语》
33、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34、⊙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36、⊙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7、5)不贰过。(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孔子《论语·雍也》
3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摘孔子《论语》(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40、孔子路过匡城(今河南睢县)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卫国。
4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处)《论语·学而第一》(译文)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
42、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43、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博人,人得而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