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爱玲一生写了很多经典,尤以小说成就最高。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也是洞察人性的通路。
2、鸿鸾禧(张爱玲)色.戒(张爱玲)琉璃瓦(张爱玲)
3、桂花蒸阿小悲秋(张爱玲)金锁记(张爱玲)等(张爱玲)
4、这一次,「新世相」联合「好书联盟」给你带来了一套张爱玲经典小说的最新精装典藏版。
5、《红玫瑰与白玫瑰》展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中西方文化交汇时人们的情感、婚姻生活,后来拍摄成了电影变成张爱玲传唱度最高的一部小说。小说中这句话也成为了经典:“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张爱玲看爱情看得极为透彻,那种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被张爱玲描绘的细腻传神,不落俗套。
6、《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廿多年后,她又将它改为长篇小说《怨女》,由此可见张爱玲本人对它的偏爱。《金锁记》是一篇写女人的小说。在写女人的小说中从未见过有谁能像张爱玲这样将一个女性的心理渲染到如此令人战栗的程度。曹七巧因财产泯灭了自己的情欲,转回头来又以封杀别人和自己儿女的情欲来作为自己情欲缺失的补偿。这种变态情欲流的恐怖与怜悯是小说震撼力的源泉;而多种意象的建构,使人物的动作、心理、暗示、感觉、道具、色彩融为一体,文字间有一种张力与通感。
7、1998年影版《半生缘》,好在一个“淡”。
8、炎樱只打了草稿。为那强有力的美丽的图案所震慑,我心甘情愿地像描红一样地一笔一笔临摹了一遍。生命也是这样的吧——它有它的图案,我们惟有临摹。所以西洋有这句话:“让生命来到你这里。”这样的屈服,不像我的小说里的人物的那种不明不白,狠琐,难堪,失面子的屈服,然而到底还是凄凉的。
9、书一经初版即引起轰动,一个月后,上海杂志社再版该书,此后更是屡次重印。
10、《半生缘》是张爱玲的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写的是旧上海几个普通男女的爱恨情仇,却将当时的时代背景融入进去,营造了整篇故事的悲剧色彩,主题依旧是女性和爱情。
11、本次,我们将她笔下的5幅插画收集起来,做成典藏藏书票,送给你。
12、她和黄觉饰演的公子哥范柳原之间,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豪赌。两个情场老手你来我往、互相试探,他想要的是情人,而她想要的是婚姻。
13、你读到的每一个字,都来自于正宗的张爱玲亲笔手稿。
14、文艺圈里流行一句话——“张爱玲碰不得”,意思是张爱玲的小说难以影像化。小说中幽微曲折的人性、饱满复杂的人设都很难被还原。
15、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16、当钱钟书遇见张爱玲,妙语连珠,秒杀一切段子手
17、他终于微笑着向她微微一点头。但是他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再也找不出一句话来脑子里空得像洗过了一样。两个人默默相对只觉得那似水流年在那里滔滔第流着。——张爱玲《十八春》
18、《金锁记》主要描写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亲手毁掉自己儿女的幸福。
19、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本名张瑛,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20、文章以四个字起首做一段:“这是真的”,潜台词即:这不是小说,更不是传奇。“这是真的”,读完全文,回味过来,更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性。
21、越是网路时代越要重温经典,读张爱玲,就是读一种优质文学。
22、我一直想从你的窗户里看月亮。这边屋里比那边看得清楚些。注:之前的遮遮掩掩缥缥缈缈其实都是那么撩人。只有这么躲躲闪闪地恋爱,才会让人觉得深刻。——张爱玲《倾城之恋》
23、21世纪最经典的20部小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颗伟大的心灵交流
24、初版收入张爱玲1943---1944年发表的中、短篇小说十篇,分别为:《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心经》、《花凋》、《年轻的时候》、《倾城之恋》、《金锁记》、《封锁》、《琉璃瓦》。
25、那么问题来了?谁能完美演绎从不谙世事到流连浮华的幻灭少女葛薇龙?
26、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半生缘》
27、而她一直用工资反哺的家庭,是站在曼桢这边的。
28、说到《半生缘》,就不能不提到翻拍的另外两个版本。1998年许鞍华导演的电影版《半生缘》,以及2002年的林心如国产剧版《半生缘》。
29、没错,我们剧组很穷,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人,
30、于是在曼桢家以为曼桢嫁给沈世钧无望后,曼桢的姐姐曼露亲手把妹妹推到自己的丈夫祝鸿才床上。
31、这本小说之后被改变拍摄成电视剧,有多个版本,最著名的是蒋勤勤、林心如的版本,据说由刘嘉玲、蒋欣主演的新版也即将上映。
32、张爱玲为此专门写过一篇题为《关于倾城之恋的老实话》的文章,作为回应,
33、仿佛要发生点什么,却什么也没发生。结果的确什么也没有发生——“就这样就完了”,张爱玲在此另起一段,六个字里用了两个“就”,就冷酷的葬送了那个春天的桃花盛开的萌芽着爱的情感的晚上。
34、05张爱玲自述性小说《小团圆》,表达爱情的百转千回。根据作者手稿整理出版,原稿共619页。
35、海上花开(张爱玲)海上花落(张爱玲)情场如战场(剧作)(张爱玲)
36、王菲的《我愿意》、萧亚轩的《最熟悉的陌生人》、辛晓琪的《味道》、刘若英的《原来你也在这里》、莫文蔚的《电台情歌》……都是他写的。
37、于是他的爱情是可以细水长流一般的温吞浪漫。
38、收在这集子里的,除了《三详》通篇改写过,此外一路写下去,有些今是昨非的地方也没去改正前文,因为视作长途探险,读者有兴致的话可以从头起同走一遭。
39、在姑母指导下,葛薇龙最终和华侨花花公子乔琪结了婚。她整天不是替乔琪弄钱,就是为姑母弄人,变成了家庭里的高级交际花,甚至自嘲为娼妓。
40、这部中篇小说分为《沉香屑 第一炉香》和《沉香屑 第二炉香》,虽名字相同,却是不同的故事,但都是以民国时期的香港为背景的。一部是女性的悲剧,一部写的是男性的悲剧,相同点是两者都反映了民国时期的婚姻悲剧。,那是一个时代的弊病。
41、1944年张爱玲结识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适逢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一个星期。9月30日,生前好友为她举行了追悼会,追悼会后,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42、你可能还没读过张爱玲,但你一定听过她那句“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43、大家是不是没有想到大厨黄磊还有这么年轻帅气的时候?
44、傅雷称她的《金锁记》是:“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45、该小说发表后遭到过批评,如傅雷先生就认为,只是恋爱男女的你进我退,你退我进这样看似庸俗的爱情故事。
46、新版不仅精装升级,用纸更考究,且封面重新设计,力求准确还原张爱玲的独特气质。
47、在不注水的情况下,把中篇小说改成36集电视剧,诚然是有难度。因此剧版《倾城之恋》添加了很多细节与补充:例如范柳原的前史、白流苏与前夫的纠葛等等,但不失为合理的增添。
48、《色戒》讲述上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女大学生王佳芝(汤唯饰)利用美色接近汪精卫政府里的一名特务头子易先生(梁朝伟饰)意图行刺的故事。
49、有两种女人很可爱,一种是妈妈型的,很体贴,很会照顾人,会把男人照顾的非常周到。和这样的女人在一起,会感觉到强烈得被爱。还有一种是妹妹型的。很胆小,很害羞,非常的依赖男人,和这样地女人在一起,会激发自己男人的个性的显现。比如打老鼠扛重物什么的。会常常想到去保护自己的小女人。还有一种女人既不知道关心体贴人,又从不向男人低头示弱,这样的女人最让男人无可奈何。——张爱玲
50、《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诸多作品中一部广为流传的中篇小说。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普通人隐秘的心理与情结,展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中西方文化交汇时人们的情感、婚姻生活,揭示了传统与现代融合下男权社会中女性难以摆脱的悲剧人生。
51、写《倾城之恋》,当时的心理我还记得很清楚。除了我所要表现的那苍凉的人生的情义,此外我要人家要什么有什么,华美的罗曼斯,对白,颜色,诗意,连“意识”都给预备下了:(就像要堵住人的嘴)艰苦的环境中应有的自觉……
52、《倾城之恋》是一个动听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白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她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
53、书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点是使我近视加深,但还是值得的。——张爱玲
54、《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诸多作品中一部广为流传的中篇小说。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普通人隐秘的心理与情结, 展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中西方文化交汇时人们的情感、婚姻生活, 揭示了传统与现代融合下男权社会中女性难以摆脱的悲剧人生。
55、 1943年张爱玲一生中最重要的两部作品集是中短篇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
56、在姑母那豪华、精巧的豪宅里,葛薇龙开始为姑母的物质款待所俘虏,在“假做真来假亦真,真作假时真亦假”的游戏氛围中,成为姑母勾住那些对她不再感兴趣的男人的色饵。
57、张爱玲最出名的一篇中篇小说大概就是这本了,反映的是小资阶层的生活缩影和人类对情感的需求,初恋、情人、妻子,到现在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与男性很难调和的矛盾。
58、整部剧时间跨度长,戏剧冲突大,人物塑造也没有过于复杂,实在是影视化改编的首选。而无论是电影版,还是电视剧版,都翻拍得比较成功。
59、《小团圆》可以看作是张爱玲本人自传性的小说,她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蓝本,用文学的手法叙述了传奇一生。
60、张爱玲曾用笔名:梁京 丈夫:胡兰成、赖雅(美国) 流派:海派作家 原籍:河北丰润 主要作品集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张爱玲十岁的时候,母亲主张把她送进学校,父亲一再大闹着不依,最后母亲硬把她送去了,因为已经有相当张爱玲母亲--黄逸梵基础,所以进黄氏小学六年级插班就读,在填写入学证的时候,因为“张煐”这两个字嗡嗡地不响亮,她想给自己重取一个名字,一时踌躇着不知填什么名字好,支着头想了一会,说“暂且把英文名字胡乱译两个字罢”,这个词(1)描述她当时的心情:ailing,意为生病的;身体不舒服的;体衰的。张爱玲这个普通的名字只是母亲烦恼心情的随意表达,后来却响彻了整个文坛。母亲一直打算替她改而没有改,再后来,爱玲不愿意改,也没必要改了。
61、 我自己从来没想到需要辩白,但最近一年来常常被人议论到,似乎被列为文化汉奸之自己也弄得莫名其妙。我所写的文章从来没有涉及政治,也没有拿过任何津贴。想想看我惟一的嫌疑要么就是所谓"大东亚文学者大会"第三届曾经叫我参加,报上登出的名单内有我;虽然我写了辞函去(那封信我还记得,因为很短,仅只是:"承聘为第三届大东亚文学者大会代表,谨辞。张爱玲谨上。")报上仍旧没有把名字去掉。至于还有许多无稽的谩骂,甚而涉及我的私生活,可以辩驳之点本来非常多。而且即使有这种事实,也还牵涉不到我是否有汉奸嫌疑的问题;何况私人的事本来用不着向大众剖白,除了对自己家的家长之外仿佛我没有解释的义务。所以一直缄默着。同时我也实在不愿意耗费时间与精神去打笔墨官司,徒然搅乱心思,耽误了正当的工作。但一直这样沉默着,始终没有阐明我的地位,给社会上一个错误的印象,我也觉得是对不起关心我的前途的人,所以在小说集重印的时候写了这样一段作为序。反正只要读者知道了就是了…………封面是请炎樱设计的。借用了晚清的一张时装仕女图,画着个女人幽幽地在那里弄骨牌,旁边坐着奶妈,抱着孩子,仿佛是晚饭后家常的一幕。可是栏杆外,很突兀地,有个比例不对的人形,像鬼魂出现似的,那是现代人,非常好奇地孜孜往里窥视。如果这画面有使人感到不安的地方,那也正是我希望造成的气氛。
62、六安山地多,平原少。在中国长久的农业社会里,其实不算富裕。
63、从《太太万岁》到李安的《色·戒》,从林心如饰演的电视剧版《半生缘》到吴倩莲饰演的电影版《半生缘》,还有同样影版剧版俱全的《倾城之恋》。
64、抗战胜利后,张爱玲被冠以“文化汉奸”的罪名,不得不淡出文坛一年有余。
65、“张爱玲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她对女人的生活理解得很深刻。”
66、况且今儿给coser做脸上的圈圈啊,废了我们不少胶水,
67、彼此都有意而不说出来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因为这个时候两人都在尽情享受媚眼,尽情的享受目光相对时的火热心理,尽情的享受手指相碰时的惊心动魄。一旦说出来,味道会淡许。——张爱玲
68、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69、许鞍华拍过电影版《倾城之恋》但即便请来了周润发助阵,也不算成功之作。
70、电视版本我看过的是林心如、谭耀文、蒋勤勤、李立群等出演,基本上大家闭上眼也知道谁演的谁。
71、我讨厌这些顾忌,但《倾城之恋》我想还是不坏的,是一个动听的而又近人情的故事。结局的积极性仿佛很可疑,这我在《自己的文章》里试着加以解释了。因为我用的是参差的对照的写法,不喜欢采取善与恶,灵与肉的斩钉截铁的冲突那种古典的写法,所以我的作品有时候主题欠分明……
72、你知道么?你的特长是低头。——张爱玲《倾城之恋》
73、你把人家的心弄碎了,你要她去拾破烂,一小片一小片耐心地拾拼起来,像孩子们玩拼图游戏似的也许拼个十年八年也拼不全。——张爱玲《心经》
74、续集(张爱玲)流言(张爱玲)回顾展:张爱玲短篇小说集之二(张爱玲)
75、张爱玲笔下的女主角,有人赤裸裸的贫穷,有人家族没落,生活一落千丈,有人婚姻破裂,还有人被自己的亲人迫害。
76、以远东地区第一名的身份考入伦敦大学,转校到港大以后,她成绩好到甚至有教授自费给她发奖学金。
77、所以,许鞍华翻拍《沉香屑·第一炉香》的决定算是一步险棋。即使她依葫芦画瓢,讲圆了整个故事,那么整体华丽而苍凉的基调是否能够被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