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我提炼出“清纯”两字,突出山林姑娘的特点。(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用简单的手法叙述了一件事情,并讽刺了凭空想象的外行人。
4、 教学时,第一句板书由教师呈现,后三句板书由师生共同讨论,突出语文学科咬文嚼字、字斟句酌的特点,同时也很好地体现王维山水田园诗歌超凡脱俗的魅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点评)常规的教法,通过理解意思,查字典等方式明确了字音。这个环节在这个阶段看起来没有问题。从后面的教学中暴露出来的是,有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梳理是不能解决读的问题的。这也是高段教学的一个难点,小朋友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积累到六年级,有了很大的差异。班级两级分化严重。
6、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7、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8、宋(或北宋)苏轼(或苏东坡)(2分,每空1分)
9、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10、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11、《书戴嵩画牛》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12、师:我听的时候注意的不一样。他有没有想象?
13、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14、另一方面则通过“此画斗牛耶?”一问和“谬矣”这一肯定的结论,在嘲讽中表现了全文的主题思想,让杜处士不得不“笑而然之”。
15、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还需要提炼,如:结合注释理解、借助插图理解、熟读成诵、补充、想象等。
16、历来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基本都认为苏轼写这个故事是为了强调实践出真知,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要向生活中的行家学习。又有人说,经过实际的观察,牛相斗时固然有尾巴搐入两股间之情形,亦有掉尾而斗之状况,所以戴嵩这样画也未必完全错。
17、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8、杜处士“笑而然之”。(尴尬、自嘲、笑画家闭门造车)人物评价(虚心接受意见、盲目相信权威)
19、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
20、师:对了,你找得很准,我们看这段话集中写了杜处士,你能用一个词说说看,他怎么对待斗牛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