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第安人和华人在风俗习惯、建筑风格、饮食习惯甚至于日常称呼方面有许多惊似之处,例如智利等地的印第安人称小孩子为“娃娃”;墨西哥印第安人称“你、我、他”为“宁、内、依”,称“河流”为“河”;哥伦比亚印第安人把船称为“赛舨”(chamban),而中国南方一些地方的人至今仍将一种轻巧的木质小船称为舢板;秘鲁历史上著名的抵抗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印第安人领袖图帕克·阿马鲁有一个中国名字—阿龙,甚至于现在秘鲁和玻利维亚境内的印第安部落日常饮食中还有一种像藏族同胞吃的青稞面的食品,而阿拉斯加的因纽特那留着垂髻的男孩,与华北小儿毫无不同。(发现美洲大陆的人是谁)。
2、这一段历史大家都知道,但是纣王下属在外征战的十余万精锐部队后来却去向不明,后据黑龙江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祖先拓荒美洲》一书考证,这十余万部队连同家眷以及奴隶共25万余人,经历九死一生,飘洋过海来到了美洲,据该书记载,这部分人登陆美洲后,见面互致问候就是“殷地安”一种说法是为了祝福家乡“殷地”安康,还有说法认为是为了纪念自己是殷部落所在地“殷地安阳”的人,这种说法当然是一种推测,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各种证据的支持,使得印第安人是华人后裔的理念让更多的中外学者持有,并持续的加以考证!
3、北美洲和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总称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美洲又被称为“新大陆”。
4、(以下三幅图包括注解都是是从约翰的论文里直接摘录下来的,私以为标注和英文解释上稍微有些牵强,甚至可能有错误的情况,请各位看官见谅)
5、1983年,北京大学邹衡教授赴美洲讲学。他说:有一次应邀参加一年一度的印第安人节日晚会。会上,邂逅一位印第安人,他亲切地对邹教授说,他的祖先是殷人。邹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说是汉人或唐人,而单说是殷人?他回答:“我们是世代相传的。”
6、海上的航行生活并不浪漫,相反,显得十分单调而乏味。水连着天,天接着水,水天一色,茫茫无根。在原始的大自然中,人类显得异常单薄、无助,甚至有些力不从心。
7、哥伦布的到达美洲只是对西方世界影响很大的到达,印第安人和西方人都是人类,因此是印第安人最早发现新大陆,只是他们的发现的影响不大而已。
8、但是,哥伦布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他决不会让他苦心组建的船队半途而废,留下终生遗憾。他坚持继续向西航行,有时候,他甚至不得不拔出宝剑,强令水手们向前,再向前。
9、哥伦布的到达美洲只是对西方世界影响很大的到达,印第安人和西方人都是人类,因此是印第安人最早发现新大陆,只是他们的发现的影响不大而已。不管是哥伦布还是其他西方人登上的美洲大陆,都不是“首先发现”,在他们来之前这里已经有几千万的居民。扩展资料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探险家是莱夫·埃里克松
10、美洲位于西半球,自然地理分为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南纬60°~北纬80°,西经30°~西经160°,面积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65666233达4208万平方公里,占地球地表面积的3%、陆地面积的4%,美洲地区拥有大约5亿居民,占到了人类总数的5%。是唯一一个整体在西半球的大洲。
11、这个和Amerigo没有什么关系,只是FEIS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一个小花絮。布宜諾斯艾利斯这个名字来源于十六世纪西班牙的探险家PedrodeMendoza,他和他的船员们第一次登上这个大陆,觉得这里的空气无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所以为了纪念圣母玛丽亚(她长久以来都是西班牙航海家和水手的守护神)将这座城市命名为圣母玛利亚的好空气之城:CiudaddelaNuestraSeñoraSantaMariadelBuenAire.也就有了后来的BuenosAires 。
12、汉东方朔所著《神异经》被认为记载了大量的荒外异事,恐怕亦非无根无据!而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墨西哥奥尔梅克发掘出的16个玉雕和6个刻有汉字的玉圭,玉圭上的汉字现已被破译出来,第一块上刻有“俎娀茧翟”。茧翟是有娀氏的长女,殷商的祖先。第二块上刻有“妣辛”,帝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也是殷商的一位祖先。第三块上刻有“亚俎司多月,蚩尤多,瞒,并”,是祭祀少昊,尤,先祖多妇,相士和王亥等人的。第四块上刻有“十二示土”,土即社,“十二示社”是殷商祭祖的制度。而他们的陶器还有建筑风格,都有大量的与中国殷商时期类似。
13、约翰在位于新墨西哥的彼得罗格利夫国家纪念碑散步时发现了这些不同寻常的篆刻。
14、约翰并不是一个声言中国人是第一个发现美洲大陆的人。已退休的美军潜艇中尉指挥官GavinMenzies说曾经有一支中国舰队在1421年出驶过北美,这比哥伦布的远征早了70年。其实,关于古代中国人是否真的曾经在新世界出现过这一观点甚至更进一步,印第安纳人很有可能是华裔,史学家一直有争议。关键的问题在于缺少考古证据。约翰的这个发现,显然提供了较为有利的证据,这项学术发现也得到了美国一些学术届同仁的响应。他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书和一篇论文,目前正在审核中。(发现美洲大陆的人是谁)。
15、原来,比鲁尼将其搜集到各个地域的数据标记在自己制作的地球圆周图上,立刻发现从非洲最西端到中国最东岸的欧亚大陆的整个范围,居然不到地球全部的五分之也就是说地球表面上有五分之三的区域是未知的。当时对这个现象的普遍解释是,欧亚大陆被广袤的海洋所包围,海洋就是那缺失的五分之三。
16、美国考古学家已经在新墨西哥州、加利福尼亚州、俄克拉荷马州等地
17、1892年,威廉·亨利·哈里森总统宣布在10月12日庆祝“发现新大陆”400周年。
18、哥伦布踏上了他当时误认为是“印度群岛”和“日本”的新大陆,并在美洲游历了一番。让他失望的是,这里并不像马可·波罗描述的那样富饶。
19、莱夫在从挪威返回格陵兰的航线上,第一个发现了今日的北美洲。
20、奥尔梅克在公元前1200年崛起,而武王伐纣、殷商灭亡也是处于这个时间点。1955年美国考古学家发现了16尊红色雕像和6个玉圭,上面刻有一些象形文字,专家解读出上面刻着的“茧翟”、“帝喾”、“多目”、“蚩尤”、“契”、“相土”等字都是殷商先王先公的名字。
21、而在亚利桑那州发现的象形文字主要表达的意思是:回。
22、这些在亚利桑那州发现的象形文字也属于中国古文字。
23、在茫茫的大海上苦熬了两个月之后,命运终于出现了转机。1492年10月11日,哥伦布看见海上漂来一根芦苇,他和水手们高兴得跳了起来!有芦苇,就说明附近有陆地!
24、而一位名叫查曼•拉尔的印度人则认为,只有印度僧人才是最早发现美洲的人。可是,穆罕默德•姆博迪也好,查曼•拉尔也好,他们提出的证据都很不充分。
25、当他乘船历尽艰辛到达美洲时,他欢天喜地的以为那里就是中国和印度,然而,后来证明哥伦布发现的其实是美洲,于是,哥伦布就这样成了第一个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人。
26、▸ 美国示威者发射激光,已灼伤113名警官眼睛!
27、1983年北京大学邹衡教授到美洲讲学,在会上,一位当地的印第安人就亲切的对他说,他们也是来自中国,而且是“殷人”。邹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说是汉人或者唐人,那印第安人告诉他,他们的祖上就一直这么传下来的!大量的出土文物证明了美洲大陆曾经有过中国物品,因为这些出土物品中发现了类似甲骨文、金文的字符,1975年从加利福利亚海底捞出一个重达152公斤的石锚,经过年代鉴定已有3000年的历史,经过地质学家的鉴定,该石锚的质地和中国台湾的灰岩一样,而在中国也曾经出土了同样造型的石锚!
28、1792年,美国纽约市的坦幕尼协会出面组织庆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300周年纪念。
29、这些假设的提出,主要是因为美洲大陆一直没有发现类人猿的化石,因此美洲文明必然是外部迁徙的人种所产生的,后来才出现的“殷商迁移说”一个原因是最早认为玛雅文明崇拜蛇形神的习俗是来自于四千年前的中国商朝,因为和商朝铜器祭皿上的浮雕纹饰十分相似,另一个原因是在前面所说的中国殷商的军队莫名消失以后,而同一时期,中美洲和墨西哥却突然兴起了一种有着中国特征的奥尔梅克文化!
30、高效和精准是我们服务理念,让服务质量超过客户预期,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FEIS的小组成员是从小生长在意大利的华人,皆具备双语能力,且都为毕业于欧洲大学语言,文学,语言学和翻译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口译(会议现场翻译)、笔译(文件,论文等各种书面翻译)等各方面具有极为丰富的经验,在2016年,FEIS的意大利语翻译员获得了意大利法院和Cameradicommercio的专业翻译资格认证。
31、要知道,那时候的大多数人都认为地球是一个扁平的大盘子,再往前航行,就会到达地球的边缘,帆船就会坠入深渊!
32、他表示这些篆刻显示古代亚洲人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出现在美洲大陆上,这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整整提前了将近2800年。
33、三幅图与解析的文字全部联系在一起,大概的意识便是:一晃我们同行至此已经十年,这趟远行也总算完成了,现在让我们没事儿聊聊宋都,稍带点儿伴手礼,就在虎年踏上回家的路吧。
34、前线的军队还未撤回,后方的敌军却已近在眼前,纣王情急之下只得将城内的工人、奴隶东拼西凑组成了号称70万的临时军,商周两军战于牧野,一时腥风血雨、血流漂杵,而关键时刻商军的奴隶却对商朝反戈一击,纣王见大势已去最终自焚而亡。
35、早在一万八千年前就已经到达美洲大陆,大约是在一万八千年年前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过去的。
36、美洲对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来说并不是新大陆,他们早在一万八千年前就已经到达美洲大陆,大约是在一万八千年前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过去的。
37、这副地图可能证实,13世纪时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实际上才是第一个发现美洲大陆的欧洲人,比哥伦布早了200年。
38、牧野之战后,商纣王下属在外征战的十余万精锐部队后来却去向不明,后据黑龙江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祖先拓荒美洲》一书考证,这十余万部队连同家眷以及奴隶共25万余人,经历九死一生,飘洋过海来到了美洲…
39、实际上哥伦布发现了一个原来不被欧洲人所知的新大陆,新航路开辟时期,发现美洲新大陆并把当地居民称为印第安人的航海家是哥伦布。
40、这副地图可能证实,13世纪时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实际上才是第一个发现美洲大陆的欧洲人,比哥伦布早了200年。
41、哥伦布误认为他到的地方就是印度。后来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证实这是一块“新大陆”,于是“新大陆”就以他的名字而被称为“亚美利加”洲。
42、而在1852年,美籍华人乔治休就曾从广东偕数人驾小艇8艘,沿着黑潮漂至加利福尼亚州,他同他所乘坐的小艇照片,被保留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博物馆里。如果有人认为他们借助了现代技术,那么在2010年太平洋上波利尼西亚群岛一些自认为是中国人后裔的勇士,为了证明他们是中国人的后裔,不借助于任何现代技术,就用一只独木舟,白天靠太阳晚上着星星来辨识方向,靠着风力和洋流作为动力,靠着原始的捕捞方式作为食物供给,经历4个月,飘洋五万公里,成功的于中国福建沿海海滩登陆,当这个叫易立亚勇士跨上中国的土地,说了一句“我回家了”的时候,我不禁泪奔!
43、另外,在印第安人的语言中,很多发音都和中国话类似,比如你、我、他的发音与中国古语“宁”内“伊”非常相近,比如管孩子也叫“娃”,比如称呼人发音“银”,还有把“花”称为“发”,称“河流”为“河”等等,看看现在印第安土著的照片,你会认为他们和中国人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吗?
44、并且,这不光光是考古,这些文字很有可能与文学联系在一起,以诗经为例,很有可能是押韵的。
45、600年前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北部,这时候,美洲大陆是西班牙人发现的
46、这位天文学家名叫比鲁尼(Abu Raihan Al-Biruni, 973-1048),他是一位杰出的伊斯兰教学者,学识渊博,谙熟天文、地理、历史、数学、物理和哲学知识,于1037年撰写了重要的天文学著作《马苏迪天文典》(Al-Qānūn al-Masʿūdi),他在这本书中提到对地球周长的计算研究,并试图进一步精确每一个地方位置的坐标。
47、发现了84个中国古代象形文字遗址(网页截图)
48、其实早在400多年前,西方的一些学者就注意到了美洲大陆的玛雅文明与中国文明的相似性,但是他们普遍认为早在两万年前亚洲人通过白令海峡到达了美洲,因此发展出了玛雅文明,也因此而和中国文明具有某些相似性。
49、献犬大甲庚卩(jie)(在彼得罗格利夫国家纪念碑)
50、与此同时,又有人提出威尔士人发现美洲的说法,这些人认为,只有威尔士人才是最先发现美洲的人。确实,在美国,人们发现了三处带有中世纪威尔士建筑风格的古堡遗址。这些人还认为,如今作为少数民族生活在美国的曼丹人,就是公元12世纪迁居美洲的威尔士人。
51、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把39个愿意留在新大陆的人留在那里。把10名俘虏来的印第安人押上船,返回了西班牙巴罗斯港。
52、 6名法属波利尼西亚南岛语族后人驾驶一艘仿古独木舟,从太平洋上的法属波利尼西亚大溪地出发,在海上漂泊了近4个月,历经6万海里,于19日凌晨抵达福建。22日,由此次航行发起人易立亚为首的“南岛语族寻根之旅”5人代表团造访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中新网发郭斌摄
53、在哥伦布1492年的第一次航行中,他在巴哈马群岛的一个他叫做“圣萨尔瓦多”的地方登陆,而不是计划中的日本。在后来的三次航行中,哥伦布到达过大安的列斯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加勒比海岸的委内瑞拉、以及中美洲,并宣布它们为西班牙帝国的领地。
54、“闭关锁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英国。它没有精确的定义,简单来说,它的意思就是指没有按照英国或其他西方列强的意愿全面开放市场,以及拒绝西方世界其他东西,诸如传教之类的进入。换个角度说,所谓“闭关锁国”的真正含义仅仅是不希望西方列强破坏本国的经济体系,让他们随心所欲地倾销工业产品而已。 按照当今世界WTO的贸易规则,开放应该是互相的,对等的。这可能就是“闭关锁国”成为被谴责的理由。因为,当初中国和西方之间,表面上看,中国的出口多,进口少,被人指责为中国不买西方的工业产品。要知道,欧洲的重商主义就是这样的理论。但是,清朝时期东西方贸易的这种差距是双方不同经济体系造成的,而并不是像欧洲重商主义那样人为设置的。例如,当时英国最大宗商品之一是棉布。对于这些产品,中国自己有很多规模不大的手工业,遍布全国各地。因此,中国并不缺乏此类商品。所以,清朝当时情愿进口棉花,而不需要进口棉布。而且,中国手工业、作坊式的棉布成本比英国机器织造的棉布要高,花色品种也少,如果大量进口英国棉布,大批的中国人就要失业。因此,我们看到现代WTO体系的另外一个规则,为了保证公平,在双方实力差距明显的时候,互相开放要给弱者一个适应调整期。从这个良好的意义上说,英国当初强迫中国彻底开放市场,根本没有遵循今天的世界贸易规则,这也是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迅速陷入贫穷和动乱的原因。 上面这段文字,只是我们站在21世纪的立场,对于鸦片战争一种善意的解释和遗憾。事实上,在150年前,我们根本不能指望西方列强会有这种21世纪的善意和公平。在那个年代出现的“闭关锁国论”,仅仅只是西方为自己的经济侵略寻找的冠冕堂皇的借口。后来被一些向西方学习的中国人带回了国内,成为不顾事实、鹦鹉学舌的结论,同时也成为思想殖民化的一个典型象征。 前文已经讨论过,中国并没有“闭关锁国”。暂且把这个争论放一边,就算按照西方观点,清朝时期的中国符合他们所说的“闭关锁国”的标准,那么,要证明“闭关锁国”一定造成落后,是否可以从反方向证明:按照西方的要求全面开放就会先进?在鸦片战争开始的年代,亚洲国家中,符合西方“闭关锁国”标准的主要国家大概只有两个,中国和日本。其他国家统统符合西方全面开放的标准。那些国家的状况如何呢?几乎全部都是西方的殖民地。 在鸦片战争发生将近一百年后,印度出现了一个伟大人物,名叫甘地。甘地在英国完成学业,最终走上非暴力反抗英国的道路。甘地最著名的形象就是光着上身亲自用手摇纺机织布。为什么甘地要这么做?印度的棉花举世闻名,中国最早的棉花也是从印度传来的。但是,自从英国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机器纺织彻底摧毁了印度的纺织业,殖民地印度一方面只能为英国的棉纺机器提供廉价原料,另一方面,英国棉布再大量返销印度,殖民地成为宗主国垄断的工业产品倾销市场。最终造成的结果是,印度人种植了全世界最多最好的棉花,却穷得穿不起用自己的棉花织成的英国棉布。从所谓生产形态上说,甘地在全国提倡印度人穿自己手工纺织的棉布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但是,从本国的利益出发,甘地的这种倒退,这种类似“闭关锁国”的政策,是让印度人民能够有尊严地活下去的唯一办法。 从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以来,所有按照西方标准被迫全面开放的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成为西方的殖民地。从美洲到亚洲,到非洲,所有历史悠久的国家几乎无一幸免,都成为西方奴役的对象。因此,西方指责非西方国家“闭关锁国”是因为他们没有从这些国家得到期望中的好处,而一旦按照他们的要求全面开放,这些国家就立即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历史真实。 所以,“闭关锁国论”是西方为他们当年不道德行径的一种辩解。与之相配套的还有殖民有功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等危险的思想和观点。这些思想理论把弱肉强食变成天经地义的真理,人类社会共同的美好原则统统被践踏。
55、 揽仙堂胜境忆法显高僧 据史料记载,长治市的襄垣县是我国县以上地名命名以来,注入版图而延续至今未变的两地名之一(另一处是四川的成都)。 在襄垣县城东北25公里处有一处著名的佛教文化圣地———仙堂山。仙堂山山势雄奇,植被茂密,漫山遍野的松柏,密密麻麻地覆盖了山峦。在群峰环抱、松柏围裹中,处于山腰的仙堂寺显得格外庄重、安详、清幽、静谧。就在这里,我国杰出的旅行家、翻译家东晋高僧法显3岁出家,12岁剃度,65岁由“仙堂仙去”,西行取经,成为中国人游历西域、南亚、南洋并亲自写出见闻的第一人。 深秋时节,记者再拜仙堂。汽车沿着乡间公路一路穿行,进入强计乡不久,远处青山隐约起伏,身边溪水淙淙悦耳,一种山灵水秀之气扑面而来。再行进一程,只见山花野草漫山遍野,傲霜红叶层林尽染,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恍然间已入人间仙境,呼吸更加通畅,心灵顿时空灵。 山门前下车,沿羊肠小道攀爬而上,三面环山中,各个景观傍崖临渊。在仙堂寺旁,10米高的法显塑像栩栩如生,他风尘仆仆屹立船头,双目炯炯凝视远方,昂首挺胸踌躇满志。在法显塑像身旁,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的亲笔题词,身后则是法显纪念馆。步入法显纪念馆,思绪瞬间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600年前,法显涉过漫漫沙漠,穿越莽莽森林,攀登皑皑雪山的高大身影仿佛就在眼前,他惊天地、泣鬼神的脚步铿锵响在耳边。 故事 三龄童出家当和尚花甲年西行取真经 法显本姓龚,晋成帝咸康年间出生于襄垣县一个小山村(一说临汾人)。因他的三个哥哥都在童年夭亡,他的父母担心他也夭折,他刚满三岁,父亲便把他抱到“襄之九龙山”(今仙堂山)出家。 法显天资聪颖,且勤奋好学,几十年青灯古寺,修身养性的生活,使他对各种经律熟悉的炉火纯青。他深切感到,经书多有误舛,特别是戒律经典缺乏,使广大教徒无法可循,以致上层僧侣穷奢极欲,为矫正时弊,年近古稀的法显毅然决定西赴天竺(古印度)求取真经。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法显同慧景、道整等4人一起,从长安起身,向西进发,开始了漫长而艰苦卓绝的旅行。次年,他们遇到了智严、慧简等6人,组成了11人的“巡礼团”。 “巡礼团”西进至敦煌(今甘肃敦煌),西出阳关渡“沙河”(即白龙堆大沙漠),穿越塔克拉玛大沙漠。塔克拉玛大沙漠异常干旱,昼夜温差极大,气候变化无常。行人至此,艰辛无比。法显一行走了一个多月,总算平安地走出了这个“进去出不来”的大沙漠,到达北天竺的佛教中心弗楼沙国。此时再往西行,已剩下法显、慧景、道整3人,起程时的一行人有的走散,有的病故,有的知难而退了。 不避乱世,法显毅然回国 法显、慧景、道整3人一起南度小雪山(却阿富汗的苏纳曼山)。此山冬夏积雪,3人爬到山的北阴,突然遇到寒风骤起,慧景受不住寒流的袭击被活活冻死。法显与道整泣泪前行,翻过小雪山,进入中天竺境内。法显和道整周游中天竺,巡礼佛教故迹。 晋元兴三年(404年),他们来到了佛教的发祥地拘萨罗国舍卫城的祗洹精舍,次年走到了佛教兴盛的达摩竭提国巴连弗邑。 法显与道整多处参礼,获益匪浅,但也日渐焦虑,他们到了很多佛寺,都没有现成的经卷。原来这里传经都是口授,和尚们都把听到的佛经记在脑子里,就这么代代相传,根本没有编印成书。 道整大失所望,法显却不甘心空手回去,71岁的法显开始学习梵书梵语,抄写经律,每日听和尚们口授,听一句,录一句,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经过3年努力,录下了厚厚一摞,这些佛经有:《摩诃僧祗律》、《萨婆多部钞律》等六部经典。 一日道整从外归来,看着厚厚的经卷惊奇地问法显:“师兄抄这么多经卷难道还要回国?”法显同样惊奇地问:“难道师兄不准备回去?”道整语重心长地说:“我国尘世乱,佛门也乱,我们好不容易脱离了苦海,何必再回去?”“我们不是为了改变祖国的混乱才取经的吗?”道整说出了心中的忧虑:“回去的路同样九死一生,很可能经卷带不回去,我们也丢了性命,请师兄三思。” 法显再三沉思,坚持回国,他告别了道整一个人继续旅行,周游了南天竺和东天竺。 法显日夜思念故乡,归国心切,但仍有一桩心愿未了,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流行着小乘学系,小乘学系和大乘学系是印度佛教的南北两宗,要完整地了解佛教,不去狮子国是不行的。东晋义熙五年(409年)年底,法显又纵渡孟加拉湾,去到了狮子国。他在狮子国求得了4部国内佛门所没有的经典。至此,法显身入异城已经12年了。有一次,他在无畏山精舍看到商人以一个中国的白绢团扇供佛,突然间,眼中一亮,不觉触物伤情,凄然泪下。想着一开始的“巡礼团”,或留或亡,今日顾影唯己,心里无限悲伤,开始筹备回国。
56、奥尔梅克与殷商一样使用的是象形文字,专家从奥尔梅克人的陶器、玉器、石雕的照片和实物上找到了近150个文字符号,经过反复推测和论证,发现这些文字符号十分近似中国的甲骨文或金文。
57、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同意巴尔加斯的观点。挪威考古学家就认为,最先发现美洲的并非中国人,而是挪威航海家雷夫•艾里克。他们的说法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因为早在中世纪时,北欧就发现过一本名叫《红色艾里克世家》的羊皮书。书上曾提到一个长着红头发的挪威人发现了格陵兰岛,并将全家都移居到那儿。书中还写道,公元1000年左右,这个挪威人的儿子雷夫•艾里克一次驾船离开格陵兰,朝南航行。他的小船停泊在—片从来发现过的大陆的附近,那里满山遍野长着野生小麦和野生葡萄。船员们称这大陆叫"文兰",意思是"葡萄地"。其实,"葡萄地"就是今天的美洲大陆。1961年,挪威的考古学家挖到了雷夫•艾里克住地的遗址以及他本人的墓地。
58、技术类:标书文件、产品说明书、用户手册、设备安装手册、质量手册、维修手册、行业标准等。
59、尽管哥伦布不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探险家(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探险家是莱夫·埃里克松),但哥伦布的航海带了第一次欧洲与美洲的持续的接触,并且开辟了后来延续几个世纪的欧洲探险和殖民海外领地的大时代。
60、在1922年中华民国驻智利大使欧阳庚看到公使馆房后有涕竹很奇怪,因为涕竹是产于中国福建等地的植物,传说“截其二节剖为两半即可成舟”,欧阳庚看见大为奇怪,便问其印第安仆人从何而来,印第安仆人回答“涕竹是印第安人祖传的伤药,是三千年前hosi王带来的,现在的hosi医师治疗外伤瘰病,更可用针灸治疗内科百病”。
61、一幅画在羊皮上的地图,显示出白令海峡 、阿拉斯加、 阿留申群岛和北美西海岸的粗略位置。上述航海地图来自一批宝贵的文件,经过多年深入研究后,最近才首次曝光。
62、▸ 美国政治制度,当今世界大国中最垃圾的制度
63、1492年的时候,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哥伦布率领87名水手,驾驶着3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开始了横渡大西洋的东方之旅。
64、图一的意思十年分离,终于一起。隐互旬纠togetherleft10yearstogether
65、(看看照相术刚发明的时候拍摄的印第安人照片,有没有觉得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