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3、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4、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论语》
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7、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倦怠,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10、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11、孔子的仁说,体现人道的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社会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12、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译:为人正直坦荡,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不做任何有愧于人的事。
13、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
15、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论语》
17、解释:过去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9、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20、 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2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2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3、解释: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意思是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2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5、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国学经典名言名句适合发朋友圈(篇三)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26、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孔子《大学》
2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正直)、友谅(诚信)、友多闻(见多识广),益矣;友便辟(性情暴躁,惯走邪道)、友善柔(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友便佞(心怀鬼胎。谄媚),损矣。——孔子《论语》
29、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译文)这句话告诫人们指责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30、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1、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3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请欣赏孔子激励人的名言!孔子激励人的名言(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33、孔子:《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4、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3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论语》
36、君子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7、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3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39、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论语》--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