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大意:见到一个品德能力超过自己的人,就要想着自已要努力跟他一样;见到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样的缺点。
3、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4、大意:看明白他正在做的事,看清楚他过去的所作所为,看仔细他的心安于什么情况。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呢?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呢?(论语经典名句短句)。
5、(讲解): 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论语经典名句短句)。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7、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孔子《论语》
8、(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10、(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讲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讲解):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爱活跃,有仁德的人爱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当仁不让于师。(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12、(注释)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成见,不自私自利。
1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15、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路》
1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7、细心的你会发现《论语》中的语句经常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日积月累中,可见,《论语》名句积累背诵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总结了一份孩子在小学阶段需要背诵的《论语》名句,家长们可以给孩子收藏起来。
18、(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1、(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22、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孔子《论语》
23、(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4、(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2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
26、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学会识人、用人。
27、君子的道德就像是风,小人的道德就像是草。风从草上刮过,草必然倒下。这是孔子在回答鲁国大夫季康子如何治民治国问题时所发表的导作用。
28、大意: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六艺的范围之中。
29、(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30、不耻:不以为可耻。不以向那些比自己地位地下,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求教,而感到耻辱。
31、聪明而又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32、(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33、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3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3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巧言令色,鲜矣仁。(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37、(讲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38、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
3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0、(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4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2、(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4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4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
45、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4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47、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48、(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49、白话文释义: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50、(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51、白话文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办。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
5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54、“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55、大意: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好动,仁德的人恬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