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好句摘抄网
菜单
句子大全 伤感句子 唯美句子 爱情句子 美文句子 励志句子 网名大全

刘备借荆州是真的吗(简短92句)

来源:句子大全 发布时间:2023-06-02 02:27:53 点击:59次
好句摘抄网 > 句子大全 > > 刘备借荆州是真的吗(简短92句)

刘备借荆州是真的吗

1、赤壁大战前,刘表病死,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曹操当时是汉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故而荆州名义上就由汉政府、实际上就是曹操接管。但是,曹操并没有拿下整个荆州,只是占据了南郡,加上之前本就由曹操掌握的南阳郡,这样一来,荆州有两个郡落到了曹操手里。

2、作者:林森,字天俊。鱼羊秘史签约作者。网络新锐通俗历史作家,擅长用故事刻画、分析历史人物及事件,著有《谁将主宰未来天空》《金戈铁马之两宋烟云》《盛世余光》等历史、军事类专著。

3、这就说到荆州的重要性了。《隆中对》中诸葛亮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想要争天下,荆州必不可少。再加上荆州位处东吴上游,一旦孙刘开战,荆州可以顺流而下直取东吴。这也就是为什么孙权攻灭关羽,不惜与刘备开战的原因。后来大家都知道,关羽攻占襄阳郡,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打得曹兵节节败退,大有一统天下之势,孙权怎么可能让刘备一统天下?所以,才有了白衣渡江偷袭荆州的故事。(刘备借荆州是真的吗)。

4、据《三国志·甘宁传》:宜先取黄祖。……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其实都是想要划江而治。

5、如果单纯从地图上来看,刘备占领的地盘是最大的,所以很多朋友都有题主一样的疑问,那就是刘备明明占据荆南四郡,为何他还要“借荆州”呢?这是因为刘备虽然地盘较大,但是却并没有北向的出口,长江沿线及其重要的据点都在孙权的控制之下,刘备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刘备不得不亲自去京口会见孙权,提出“借地”的请求。当时东吴作为刘备的盟友,向东的发展自然只能被放弃了。于是,刘备的发展方向只剩下西和北,而“借地”就是为了改变这种被困于荆南的态势。刘备的“借荆州”其实分成了两个阶段,先是借“南岸地”。接着刘备亲赴京口求“都督荆州”,在鲁肃的劝说下,孙权最终同意了刘备的请求。

6、《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权稍畏之,进妹固好。”为了巩固和刘备的盟约关系,孙权主动把妹妹嫁给了刘备,由老刘的子侄辈一举成了刘备的大舅哥。

7、刘备从孙权的手中借来了南郡的实际控制权及荆州其他地区的暂住权,却不想交还出去,双方反复纠缠,最终导致了孙刘联盟破裂。这才是“刘备借荆州”的真相。

8、刘备有没有过借荆州(或者说江陵)这回事吗?是值得探讨的。江陵怎么会转到刘备手中呢?没有确切记载,只能试着猜一猜。一种可能是刘备当时已经为此作了些补偿,也就是刘备交给孙权一些他自己占领的土地,以换取江陵,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也符合情理,因为刘备的占据的夏口在刘备取得南郡江陵这段时间,到了孙权手上,历史上并未见有孙权派兵取得此地的记载、但史书上没这样记载,只能存疑。

9、荆州七郡(或为八郡、九郡)被曹、孙、刘三家瓜分,曹操北还,但依然手握襄阳、南阳,孙权只取得了南郡的一部分;南郡剩下的一部分以及零陵、桂阳、长沙、武陵都落入了刘备的手中,再加上其原本的势力江夏,可以说荆州大部分城池都是属于刘备势力的。

10、我们要明白荆州一共有七郡,分别是:南郡、南阳郡、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武陵郡。

11、另一种可能是孙权为了自己的大利益,而放弃了江陵。当时,孙权为了抗曹,不得不依重刘备。因为一是曹操虽经赤壁之败,实力仍然强劲,此时曹操一把战线东移至江淮合肥一线,东吴无法单独对抗,二是东吴新得荆州,恩信未洽,在荆州的人望和号召力上不及刘备,三是利用刘备在荆州的声望,借地于刘备有利于多树操敌,减轻东吴的抗曹压力。

12、孙权在诸葛亮的激励下坚定了抗曹操的决心,组织人马进入荆州参战。孙刘联军的总兵力约5万人,其构成是:孙权3万人,刘备1万多,刘琦1万多。

13、而后来的争夺,刘备取得益州之后,孙权派人向刘备取荆州的长沙、零陵、桂阳,刘备不答应,几番交涉,才以湘水为界,长沙、桂阳归孙权、零陵、武陵仍归刘备。孙权此次索取荆州,并没有索取南郡特别是“借”出去的江陵,而只是索取江南三郡,可见孙权似乎有意让刘备继续替自己扛住北大门,自己要的只是一些腹地。这种“分工”直到吕蒙为都督之后才有改变。随着刘备力量不断壮大,吕蒙认为刘备对东吴的威胁开始超过曹操,因而主张夺回整个荆州。而后就是我们熟悉的吕蒙白衣渡江、关羽大意失荆州。其实若不以成败论英雄,吕蒙的战略思维也未必正确。刘备对东吴的所谓威胁,其实说有也有,说没有也没有;况且吕蒙得到孙权的支持,很大程度上也不是战略英明,而是孙刘交恶的意气之争(关羽拒绝孙权联姻并破口大骂,孙权面子上挂不住);关羽久攻樊城,荆州空虚,也让孙权觉得荆州不取白不取;而孙权以夺荆州自媚于曹操,更是一副很low的德性。而后来刘备被惹毛并兴兵伐吴,仗还没打孙权就愿意归还荆州,可见荆州对孙权的重要性以及孙权对荆州的控制力,实在是有限得很。(刘备借荆州是真的吗)。

14、那我们再来看一下,刘备借荆州,究竟借的是哪些地方?

15、刘备不答应,孙权于是发兵攻打刘备、在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交还部分,即只将长沙、桂阳两郡当作南郡还给了孙权。

16、公元208年赤壁战争后,孙刘结成同盟,胜利进军。经过多年的激战,他终于攻占了荆州市。由于荆州是兵家重镇,东吴司令员周瑜亲自担任南郡县长,掌管荆州,而功勋卓著的刘备只能率部守卫江南右江口军营。

17、不过,这真的是历史的真相吗?答案是否定的。三国演义中,多有虚妄不实的内容,所谓的“借荆州”就是其中之一。刘备在赤壁之战胜利后,的确向孙权借走了一块地,但不是完整的荆州;

18、其实是有的,孙权事业发展得很快,但头衔却只是个讨虏将军,只相当于军长。集团公司摊子铺得很大,董事长的级别却有限,下面的人自然级别高不起来,干事情就有许多不便。比如赤壁之战中的联军总指挥周瑜,职务只是个中郎将,仅相当于师长,曹军随便抓个人都比他军职高。

19、“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现代人常用这句谚语来形容一个人不讲信用,出尔反尔。但是,荆州真的是刘备借来的吗?其实不然,真正的历史上,刘备得到荆州是应该的。

20、常说东汉末年分三国,军阀割据,战争不断,各个军阀为更好巩固自己的政权,常常发动战争来占据有利的土地,形成自己的地理优势。荆州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荆州地处南方,相对东汉末年北方战争不断,荆州比较安宁,使得众多北方人士来到荆州,使得本来就处在发展上升期的荆州的社会经济更进一步发展,同时荆州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四战之地”、“用武之隅”,若取得荆州向西可以得到益州,向东可以攻打江东。曹操,刘备和孙权其中任何一个占领了荆州,对各自发展和抑制对手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对于荆州的争夺引发了赤壁之战,在这场战争中,三家部分占有荆州。根据史料来看,刘备的实力已渐渐强大,在周瑜死后,东吴的鲁肃考虑到对抗曹操的需要,向孙权建议将荆州借给刘备,孙权听从意见,承认刘备为荆州牧,并与刘备结亲,刘备占领了荆州南郡,这一种类似于军事妥协的行为并不是长久之计,之后孙权和刘备再次发动战争争夺荆州,吕蒙军队打败关羽,占领荆州,这时便产生了“借荆州”一说。有了历史上在刘备占领益州后,孙权讨还荆州未果。

21、彼时,天下乱局已现,荆州在王叡被杀后局势同样极为混乱,其中袁术屯兵鲁阳虎视眈眈,苏代为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县长,各据民兵称霸一方,以致刘表根本没办法入荆上任。无奈,刘表只得匿名独身赴荆州,之后凭借自己在士人中的声望,成功取得了荆州大族蒯氏(蒯良、蒯越)和蔡氏(蔡瑁)的支持,一口气诱杀了五十五名贼首,使得荆州敌对势力大为削弱。

22、孙刘不和,最高兴的自然是曹操。他趁刘备专注于荆州,便率军袭取汉中张鲁。刘备深知汉中被曹操夺取后的巨大危害,于是与孙权议和。孙权倒也和气,双方议定以湘水为界重新划定荆州势力版图。这样,孙权虽然未能重新掌控荆州南郡,但却将长沙及桂阳大部归入了东吴版图。

23、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之前刘备曾经在刘表的麾下,为他劳心劳力,所以刘备拥有自己土地之后,大面积拉拢刘表的部队,把这些部队指挥到自己手下。

24、之后刘琦去世,孙权上表刘备为荆州牧,刘备上表孙权为扬州牧,刘备是理论上的荆州地方官,又因为刘琦去世,刘备接任,荆州理论上算是刘备的,虽然他还没有占领更多地方。

25、迫于形势比人强的现实,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只好选择妥协将长沙、桂阳两郡割让给了孙权请求停战,是为湘水和议,于是双方罢兵。扩展资料占据江陵在当时具有以下战略意义:

26、此战曹操大军虽还未彻底的伤了根基,但也无力再去控制整个荆州,同时孙刘联盟也没有能力灭的了曹操。于是曹孙刘三家开启了对荆州的争夺战,先是孙权是南下收荆南,还是西进收战略要地南郡的方案中选择了西进收战略要地南郡,而刘备则就选择了南下守荆南并最终顺利的拿下了荆南四郡,即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和武陵郡。但是与刘备顺利拿下荆南四郡不同的是,孙权的大军却在收复南郡的过程中陷入了与曹仁的对峙局面,且伤亡惨重,曹仁更是在此战中打出了“天人之勇”的美誉,可想而知孙权的大军是遇到了多么顽固的抵抗。

27、荆州的地域。按《后汉书》卷三十二所说,荆州包括湖北湖南两省及重庆市东部,河南省西南部以及江西省北部。全州分为七个郡。下面是各郡名称及大致所在位置:南阳(河南西南)、南郡(湖北西部)、江夏(湖北东部)、长沙(湖南东北)、桂阳(湖南东南)、武陵(湖南西北)、零陵(湖南西南)。

28、另外,东吴手中的大半个南郡,处在刘备(武陵郡)与曹操(襄阳郡)的势力之间,孤军深入,很难保证万无一失。既然如此,不如干脆做个人情,让给刘备算了。

29、可以向北威胁襄阳(乃至攻占之),以夺取整个江汉地区,威慑曹操的中原;

30、所以东吴这边考虑再决定给刘备一点优惠和特权,这里的优惠和特权,大家不要想歪,只是简单地画出了,南郡的一块土地,当作了刘备的栖身之所。

31、《资治通鉴卷六十六》记载:"十五年(210年)十二月,……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权以鲁肃为奋武校尉,代瑜领兵,令程普领南郡太守。鲁肃劝权以荆州借刘备,与共拒曹操,权从之。……复以程普领江夏太守,鲁肃为汉昌太守,屯陆口。"

32、既然荆州如此巨大,那么它也绝不是铁板一块。曹操、刘备、孙权三股势力在这块土地上的激荡风云,使得这块土地上“城头变幻大王旗”。荆州的格局,也在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之间摆动,直到三分归晋之后才重新成为一个整体。东汉末董卓之乱后,刘表为镇南将军,领荆州牧,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赵翼《廿二史札记·借荆州之非》说“荆州本刘表地,非孙氏故物”正是指此。刘备此时依附刘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征刘表。刘表是年病死。刘表之子刘琮投降。曹操尽得荆州人才,并派人追击逃往江陵的刘备。刘备转投孙权,拉开了孙刘抗曹的序幕。

33、从东吴的角度来说,孙权没有“借”荆州,最多最多就是借了一小块“南郡”给刘备,还是因为自己没有办法治理的原因,那么这块南郡算不算得上东吴的地盘,还是两说。

34、事实证明,刘大耳朵确实选择正确——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几乎是望风而降!而围攻南郡的周瑜就比较倒霉了,他遇到了硬茬子——“天人将军”曹仁,拼了老命,一年时间才啃下南郡,但对于南阳郡,却是不敢奢望。

35、可气人归气人,要对抗曹操,孙吴方面仍然是独立难支,还必须和鸡贼的刘大耳朵结盟。

36、至此,荆州争夺战正式宣告结束,刘备丢失了南郡、零陵、武陵三郡之地,荆州除了南阳郡以外,大部落入东吴手中,而丢失了荆州的蜀汉则成为了三国之中最弱的一个,陷入慢性死亡之中。但掌握了荆州大部的东吴,却也没能夺取天下,结果最终在晋朝南下时,荆州最终被攻陷。

37、这虽然只是一场并不美满的政治联姻,可是对于北方的曹操——了不得啊,孙刘这下更难啃了!

38、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荆州。可能不少朋友受到当今“X州市”的影响,会以为荆州是一个类似广州市、福州市的地级市。其实历史上绝非如此。“州”在东汉末属于高级政区,相当于现在的“省”。东汉末行政区划分为三级:县级政区(县)、统县政区(郡)、高级政区(州)(三级名称按周振鹤先生的提法)、大致对应于现在的县、市、省。(而《三国演义》里“六郡八十一州”的提法,把郡的地位置于州上,显然是对当时情况的颠倒)。东汉末,国内分十三个监察州。而南方因开发程度较低,故州的数量少于北方,而面积则比北方诸州更大。东汉末的荆州,下辖南郡、南阳、江夏、襄阳、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八郡,治所(即“省级”行政中心)在南郡。及至三国鼎立时期更是划为22个郡,其中魏国占7郡,吴国占15郡。当时的荆州乃是一个北至今河南、陕西南部,南至今广西、广东北部、湖南南部的巨大区域。

39、本来这是为孙权争“孙刘联盟”的原创权,却暴露了一个基本事实:当时孙权更需要刘备的帮忙,而刘备原计划去江陵,并没有要借力孙权的想法。

40、在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就开始讨要南郡,刘备不肯,双方还发生湘水对峙,因为曹操的压力,刘备将长沙郡和桂阳郡归还给孙权。

41、前文说过,如果荆州被一个实力太过强大的势力所占据,对于孙权的威胁实在太大,因此就在关羽声威大震之际,东吴吕蒙率军偷袭荆州,麋芳、士仁不战而降,直接导致关羽退路被断。结果,关羽最终败走麦城,兵败身死,荆州全境就此落入孙权手中。

42、所以对于孙权来说,也是如此,东吴虽然对这些地方有着影响力,但也仅限于影响力而已,这些地方全部都是,自治或半自治状态。

43、既然你承认人家是荆州牧,也就是荆州地区最高长官,那么包括南郡太守周瑜在内的官员都应该服从刘备的管理,尽管心里不一定这么想,但面子总得给吧,可周瑜却在谋除掉刘备,这就不够意思了。

44、有鉴于此,孙权曾经借过小部分的南郡给刘备,使得其城池完整,但这背后另有目的:

45、孙权也不想答应,无奈这时曹操由合肥方向对江东展开猛攻,孙权还需要刘备。于是孙权做出决定,从南郡撤出来,把所占领的地盘让给刘备。

46、公元209年,对于刘备来说,几乎天天都是好日子。这一年,原荆州牧刘琦病死了,这是刘琦的不幸,但对于刘备来说,那可是幸事。

47、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周瑜夺得了江陵(南郡北岸地)。整个江陵都归了东吴。孙权急任周瑜为南郡太守。此时荆州牧刘琦也不早不晚地死了。而这下孙权居然做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就是表奏刘备为荆州牧。为什么这样?《演义》借顾雍之口,说这是为了迷惑曹操,让曹操以为孙刘有金石之盟,不敢南下,也是为了让刘备处于荆州牧这个风口浪尖,成为曹操的靶心。而《演义》又借曹操谋士程昱之口演义了一番:“丞相今表奏刘备为南郡太守……瑜必自与刘备为仇敌矣。”《演义》里变成程昱建议曹操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把刘备周瑜关在一个笼子里二虎相攻,让省委书记和省城的市委书记的“沙李配”变成“沙李怼”。其实综合一下就可以得到这样的解释链:孙权既表奏刘备为荆州牧,又任周瑜为南郡太守,一是为了让二者互相制约,孙权既不放心周瑜也提防刘备(孙权对周瑜的戒心,可看拙文《也谈周瑜之死》),二是为了给刘备这个必将会坐大的天下英雄掺沙子上眼药。但是搬石头难免砸自己脚。既然孙权要表奏刘备做荆州牧,在名分上就是把荆州送给刘备了。“借荆州”岂不是自相矛盾?(按:《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孙权传》“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备领荆州牧,屯公安。”《资治通鉴》则记载“权以备领荆州牧。”似乎《三国志》以刘备为自立荆州牧,《通鉴》以为孙权表奏刘备为荆州牧。本文取《通鉴》说。)

48、周瑜耗时一年拿下南郡,也是为率军入蜀做的准备

49、建安十九年,刘备得蜀后,东吴派诸葛瑾入蜀要求刘备履约还地,向刘备索还南郡亦或是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以“取凉还荆”的借口搪塞推托,孙权于是自派三郡长吏上任宣示主权及决心,又被关羽尽数驱逐。

50、而刘备得到了南郡,对他后来的发展可谓意义非凡。隶属南郡的江陵是两湖盆地的中心点,而夷陵则扼控着三峡通道,众所周知三峡通道正是荆州和益州之间的重要纽带。后来孙权想要进攻益州,也因为刘备占据着这些重要据点,不敢轻举妄动而最后也只能作罢。刘备最终则通过三峡通道进入益州,建立起了基业。再后来的关羽北攻襄阳和樊城,也正是立足于江陵和公安。

51、长江虽然是天险,但也将东吴锁死在了东南一隅,只能慢性死亡。

52、而对于孙权来说,借荆州(江陵)给刘备也很难说是太大损失,相反还符合孙权的“国家利益”。鲁肃在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时说:“将军虽英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d,计之上也。”(习凿齿《汉晋春秋》)显然是想利用刘备为孙权守住东吴的北大门。因为如上所说,荆州是曹操南下的第一道坎、是曹孙集团交兵的前线,而孙权对曹操的抵抗力,恐怕不容乐观(从后来合肥、濡须之战孙权败绩之惨,险些丧命并且后来主动请降可知)。从气质上说,孙权本是偏安之主,而刘备才是进取枭雄。而刘备镇荆州(江陵),等于是“帮”孙权守住了北大门(而从后来关羽进取樊城的态势看,刘备确实配得上荆州)。赵翼《廿二史札记•借荆州之非》说道:“破曹后,备诣京见权,权以妹妻之。瑜密疏请留备於京,权不纳,以为‘正当延挈英雄。’是权方恐备之不在荆州以为屏蔽也。”其实不仅孙权嫁妹是为了借刘备“以为屏蔽”,将南郡北岸要地“借”与刘备更是如此。所以两家只要不撕破脸皮,刘备“借”荆州倒不失一种合理分工。或许是基于这种考虑(“曹公尚存,祸难始构,宜相协辅,与之同仇”),所以鲁肃才大手一挥把荆州(南郡)“借”给了刘备。

53、首先历史上,东汉时期荆州并不是三国小说之中常说的荆襄九郡、东汉时期荆州原下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至于人们认为是荆襄九郡是元明时期杂剧、小说等文学作品中臆造出的历史地理概念,不见于正史,

54、对于孙权来说,他需要一个较弱的刘备来联手对抗曹操,如此哪怕将荆州交给对方也不必太过担心,但却不希望荆州被一个强大的势力所占据,否则对方便可随时顺江而下威胁东吴腹地。因此,当刘备兵进益州,势力逐渐强大之后,孙刘联盟的裂痕便也出现了,于是在刘备出兵益州的同时,孙权便将妹妹从刘备身边接了回来。

55、就在孙权和刘备大战一触即发之际,曹操为遏制刘备继续向北发展,威胁关中地区,于是亲率十万大军征讨汉中张鲁,张鲁不敌于同年十一月投降。占据汉中之后,曹操对益州发动了试探性进攻,刘备得知汉中变故,为避免腹背受敌,只得与孙权议和,双方以湘水为界平分益州,史称“湘水划界”。0“襄樊之战”吕蒙白衣渡江,“夷陵之战”后荆州归属孙权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为了解决北部威胁,刘备亲自率军前往汉中,与曹操争夺汉中归属。次年春夏之际,双方经过一番鏖战,刘备在举倾国之力的情况下,最终迫使曹操退出汉中,汉中遂落入刘备之手。

56、刘备到了京口,2位大股东才第一次见面,可以召开股东大会了。股东刘备在会上提出他的议案,孙权没有思想准备,宣布暂时休会,他下去跟手下商量商量。对于这个议案,孙权方面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可以答应,以“孙刘联盟”的坚定支持者鲁肃为代表;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答应,以鹰派人物周瑜为代表。

57、荆州七郡”中的南阳郡原是张绣的地盘,在官渡之战前就被曹操控制。但由于赤壁的快速战败,曹操没能牢固控制原属于刘表的荆州六个郡。因此在曹操回到北方后,江夏郡的孙权与刘备便开始抢占荆州另外六郡,影响深远的“荆州问题”也由此发端。

58、根据当时的历史文献来看,一共是武陵郡,贵阳郡,零陵郡和长沙郡,这4个地方。

59、而最终在经过长达一年的混战下,荆州最终被曹孙刘瓜分完毕,其中曹操虽失去了荆州大部,却也牢牢占据了荆州最大最富裕的南阳郡,及襄阳郡;孙权则因当时收复南郡遇困不得已只能求救刘备,虽在最后也打败了曹仁,但是却是靠刘备的帮忙所以最终只得到了半个江夏郡和半个南郡。而此战刘备无疑是最大的赢家,不但占据了荆南四郡,同时还占据了除被孙权占领外的所有荆州土地,包括大部分的南阳郡和一部分的江夏郡。

60、二是东吴新得荆州,恩信未洽,在荆州的人望和号召力上不及刘备,三是利用刘备在荆州的声望,借地于刘备有利于多树操敌,减轻东吴的抗曹压力。东吴鲁肃劝说孙权同意此提议,于是刘备便有了完整的南郡,北抗曹操,东和孙权,得益州(今四川),建立了蜀汉基业。

61、这理由是存在的,就是偷袭荆州在东吴内部可能有人反对。至少有两种人。一种是如鲁肃那样有着长远战略远光的高人;另一种则是反对在偷袭荆州后不得不向曹魏称臣的武将。

62、可以切断南方四郡与北方曹魏的联系,今后即可传檄而定南方四郡。

63、为此,刘备使出“拖”字决。孙权气不过,遂派吕蒙率军开向南郡,命鲁肃牵制驻守江陵的关羽部。刘备则亲率益州之兵数万救援荆州,双方隔江对峙。一时间,两大盟友竟剑拔弩张起来。

64、说到这里,我们可以下结论了,荆州之争,不是因为刘备借了荆州不还而引发的。荆州重要的地理位置,注定了不论是曹、刘、孙三方中的哪一方,都肯定想要将其据为己有。尤其是对孙权而言,出于巩固东吴安全、确保长江中游控制权的考虑,对荆州的欲望尤为强烈。

65、然后咱的刘大爷把地盘就给借来了,这可就高兴坏了,有地盘了呀,这战略位置就有了啊,这想要占领其他地方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儿嘛。

66、但人多地少是一个基本局面,所以刘备又找到了东吴。

67、210年12月,刘备冒着生命危险去见孙权,要求管理(借)荆州。周瑜则建议趁此机会扣留刘备,以绝后患(当然更反对借荆州了。估计此时周瑜正在孙权处汇报攻蜀事宜)。

68、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在北方,所以位于荆州北部的南郡和江夏郡的人口规模与经济发达程度都强于南部四郡,特别是南郡的重要性几乎等于整个荆州。曹操在撤回北方的时候基本上放弃了南部四郡,但命大将曹仁率重兵驻守南郡

69、所以“借荆州”其实就借了荆州的南郡。后来刘备得到益州,建立蜀汉基业,东吴就派人去刘备那里讨还荆州。双方为此剑拔弩张,关系紧张。两家后来重新划分荆州,以湘水为界限,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是属于孙权的,南郡、零陵、武陵以西是属于刘备的。

70、可是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刘备得到荆州,是他应有的战果。

71、从孙吴一方来看,荆州必不可少,否则其无从发展。

72、《江表传》记载、东吴周瑜将南郡的江南岸的江油口分给刘备,刘备在油口建立公安城,作为自己的办公地点。孙权将妹妹嫁给刘备。但是这个油江口是谁的呢?对不起,油江口经调查,属于刘备治下武陵郡,不归周瑜管,《江表传》这里措辞是值得商榷的。

73、直到三分之势成型后,吴人认为赤壁之战是藉孙权兵力,觉得荆州应该归他们所有,于是才开始有借荆州之说,反过想当初孙刘联合拒曹的时候,刘备虽然有向孙权求援,孙权不也有求于刘备?孙权当时只打算救自身的存亡,哪有拿下荆州的想法呢?就如同《鲁肃传》所记载,关羽对鲁肃说“乌林之役,刘备就连睡觉的时候也没脱下靴子,与孙权共同努力破曹,岂能徒劳而没得到任何土地呢?”这即是无法改变的论证,

74、周瑜死后,鲁肃继任其职。鲁肃是坚定的联刘派,主张尽一切努力维系好孙刘联盟,共同抗曹。他提出,东吴的最大敌人,是曹操。而曹操眼中的最大对手,亦是东吴。可以预见,曹军决不会因为赤壁之败,就在以后停止对东吴的军事行动。

75、之后,刘表通过与地方豪强蔡氏联姻(迎娶蔡瑁的姐姐),大肆提拔任用地方士族子弟为官,从而迅速赢得了当地豪族的支持。同时,又通过开经立学、爱民养士的方略,获取了荆州士子和百姓的支持。到任仅仅一年,刘表便将荆州彻底纳入了自己治下。

76、刘备夺取益州以后,孙权向刘备索取荆州,刘备不同意,双方为争夺荆州闹得剑拔弩张,隔着湘江对峙。最后因为曹操夺取了汉中,刘备和孙权担心继续闹下去会被曹操可趁之机,于是决定和谈,最后以湘水为界,瓜分了荆州。刘备让出了长沙、桂阳两郡和江夏部分地区,转交给了孙权。

77、刘备收取四郡,引来了盟友孙权的巨大不满。孙权认为,赤壁之战中,东吴出力最大,功劳也最多,但是最后只得了大半个南郡,这岂不是便宜了刘备?所以,孙权强烈要求刘备将得到的地盘让出一部分,作为赤壁之战时东吴出力的回报。

78、“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79、曹操南征,刘琮等人一时害怕,就以荆州为资本,投降了曹操,一班文臣武将也都成为了曹操手下的人才,比如中了反间计而被杀的水军首领蔡冒等人。

80、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击败曹操,曹操退守襄阳,周瑜占领南郡,刘备以刘琦名义占领荆南四郡,荆州又被三家瓜分,孙权占据江夏郡的一半和南郡,刘备占据武陵郡、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四郡,曹操占据南阳郡。

81、这就说到荆州的重要性了。《隆中对》中诸葛亮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想要争天下,荆州必不可少。再加上荆州位处东吴上游,一旦孙刘开战,荆州可以顺流而下直取东吴。这也就是为什么孙权攻灭关羽,不惜与刘备开战的原因。后来大家都知道,关羽攻占襄阳郡,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打得曹兵节节败退,大有一统天下之势,孙权怎么可能让刘备一统天下?所以,才有了白衣渡江偷袭荆州的故事。

82、关于这个“借”众说纷纭,最具权威性的当属陈寿的三国志,而《三国志》中却也没有表述清楚。蜀志先主传中,关于荆州的说法是,孙权“予”刘备以南郡。吴志吴主传中,关于荆州的说法是,孙权“借”刘备以南郡。这就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问题,蜀志的说法相当于,孙权是把南郡给刘备的;而吴志的说法是孙权是把南郡借刘备的。给自然就不必还了,借自然就需要还了,三国志中出现了明显的矛盾,说明陈寿也不确定当时的情况。但是,情况是刘备用半个郡换了一个郡,明显是赚了,多借了半个郡。后来,刘备占领西川,实力大增。孙权感觉到西方刘备越来越强,自己已然是两面受敌,突然发兵5万,攻下长沙郡、桂阳郡和半个江夏郡。当时的刘备闻讯大怒,命关羽为先锋,自己统兵5万为后援,开赴荆州,大有与孙权一决雌雄之势。双方剑拔弩张之时,曹操发兵汉中,张鲁投降,汉中被曹操占领。刘备感觉北方压力,便与孙权和谈,双方以湘水为界,刘备承认长沙郡、桂阳郡和江夏郡三个郡为孙权所有,荆州一人一半,矛盾便缓和了下来。之后,刘备发动汉中之战,汉中全境被刘备占领,兵威大振。按照道理来说,刘备借了孙权1个郡,准确来说只有半个南郡,还给孙权3个郡,孙权应该知足了,为什么他还要攻灭关羽,占据荆州全境呢?

83、而周瑜一生也致力于达成这个计划,甚至在他死前不久,还专程去拜见孙权,请求由他和奋威将军孙瑜(孙权堂兄)一道,率军西征刘璋与张鲁,得到了孙权的首肯。但没想很快,此次西征因为周瑜之死而宣告流产。

84、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和长江以北的江夏郡,孙权得到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大部分南郡,刘备得到长江以南的南郡、以及荆州南部四个郡。

85、首先是孙权出兵,攻打南郡。如演义中一般,周瑜遇到了曹操手下大将曹仁,双方恶战,南郡被周瑜占领。南郡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堪称荆州门户,而且南郡临江,控制南郡就是控制荆州的长江部段。也正是因为南郡的重要性,周瑜才率先攻打南郡。(当然,演义是经过艺术加工,同时为周瑜死埋下伏笔,将这段描写的非常精彩。)而在这个时候,刘备避开曹魏兵锋,南下攻打荆南四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和长沙郡,并迅速占领。

86、这就意味着,如果三大战场同时发战,将会不复存在。

87、不过,饶是如此,孙权后来一样偷袭了刘备的大后方,让关羽死于非命。事实证明,一切因利益关系而组成的联盟;

88、而几乎就在同时,曹操为报赤壁之耻,又得知周瑜已死,遂整顿人马,打算以谯县(今安徽亳州)、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北)等为基地进攻东吴。危机之下,孙权同意了鲁肃的提议,将其所占有的大半个南郡给了刘备。

89、看到这里,大家就知道了,刘备借荆州,事实上他借的是南郡。

90、荆州的襄阳在曹操手里,荆南四郡都是刘备自己打下来的,只有南郡是从东吴借来的,而东吴一直讨要的却是整个荆州,刘备却从未提出异议,只是一直推脱而已,这很不合情理。

91、赤壁之战,刘琦等人是求援方,自然要付出一定的酬劳。而东吴想要的,就是孙家三代人梦寐以求的荆州,以成长江天险,划江而治。

上一篇:活了一辈子的人生感悟(简短21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句子大全

  • 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简介(简短46句)
  • 诸葛亮借东风主要内容(简短36句)
  • 诸葛亮借东风是不是真的(简短38句)
  • 诸葛亮草船借箭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简短40句)
  • 刘备借荆州歇后语下句(简短38句)
  • 刘备失荆州的歇后语(简短52句)
  • 草船借箭的歇后语是什么(简短43句)
  • 人品借款平台靠谱吗(简短47句)
  • 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简短110句)
  • 刘备哭荆州的下一句是什么(简短39句)
  • 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歇后语(简短24句)
  • 周瑜谋荆州的歇后语(简短7句)
  • 刘备摔孩子是真的吗(简短53句)
  • 草船借箭是什么生肖(简短34句)
  • 什么借东风巧用天时(简短16句)
  •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简短31句)
  • 句子大全相关栏目

    推荐句子大全

  • 清明节的寓意和象征(简短40句)
  • 尽力而为造句(简短32句)
  • 影视剧经典搞笑幽默台词(简短13句)
  • 100个顶级思维小故事(简短26句)
  • 巴尔扎克是哪国的(简短37句)
  • 人声鼎沸造句子10字(简短60句)
  • 哲理深刻的2字词语(简短58句)
  • 巴菲特投资语录103条(简短121句)
  • 最新句子大全

  • 刘备借荆州是真的吗(简短92句)
  • 活了一辈子的人生感悟(简短21句)
  • 静下心来沉淀自己(简短78句)
  • 古文人生格言励志座右铭(简短65句)
  • 物候是什么意思(简短40句)
  • 一句名言及推荐理由(简短36句)
  • 天气谚语拼音(简短23句)
  • 哲理故事100字带感悟(简短68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