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
2、朱柏庐的父亲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柏庐侍奉老母,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他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他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与顾炎武坚辞不应康熙朝的博学鸿儒科,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
3、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时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
4、(故事)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这就是周公的《诫伯禽书》。他告诫儿子伯禽:“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而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5、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中国谚语。事关中国人的面子问题,不必多解释,人人都受其影响过。
6、 朱柏庐(1627—1698),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7、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8、 帝王家训代表作之一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诫皇属》。
9、请不要贪求意外得到的钱财,饮酒的时候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能过量。(中国家训经典)。
10、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担当是非,调和是非。
11、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其喜怒。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贞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12、 (点评)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13、 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清·石天基《传家宝》
14、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15、曾国藩良好的家风给后人树立了标杆,子孙绵延至第八代,人才辈出,家运兴旺发达,长盛不衰。曾氏后人中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有近200人接受了高等教育,有近100多人取得了硕士、博士、院士、教授等职称。
16、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17、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朱柏庐《朱子家训》
18、 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等,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19、 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梁书·周舍徐勉传》
20、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21、(圈点)包拯的家训,既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的品格写照。
22、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23、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赏析:遇到别人有喜庆的事,不要产生嫉妒心;看到别人有灾难,不要幸灾乐祸。
24、 作者:朱柏庐(1627—1698),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25、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26、《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7、一个人如果要有仁义之心,就不会自我夸耀。弱考虑问题的时候能够明辨是非,通晓事理,那么说话的时候就不会自以为是。
28、 包拯以公廉著称。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即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祖坟上。这条家训被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
29、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中国人心目中智者的化身。
30、(圈点)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