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在的我,已不是从前那个调皮捣蛋的小女孩,而是一个积极进取,认真学习的`好班干部,我的生活不再像以前那么乏味,而是充满乐趣。这一切,都是因为经典诵读的到来而改变,我就像一只迎着风浪努力前进的小帆船,一点一点地变的越来越坚强……
2、建立课题实验的保障机制组织保障:组成了由省县教科研专家为顾问,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为课题组长的经典诵读领导小组,直接指导各年级组的经典诵读工作,统筹领导课题的实施。师资保障: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整合教师队伍,选拔一些语文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文化底蕴的教师担任课题组成员,组建了一支业务精湛的课题实验团队。制度保障:学校制定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经典诗文诵读检测方案》、《经典诗文诵读要求》等课题实验的管理制度。环境保障:设立校园广播室,开放图书阅览室,安装大电子屏幕,开设班班通校园网络,购制国学经典诵读配音光盘。经费保障:学校将课题实验所需的经费投入纳入了学校年度预算,及时购买有关设备、书籍、音像资料,为课题实验工作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国学经典诵读古诗)。
3、于是,从四年级开始,经典诵读改变了我的为人。它,让我变得勤奋好学;它,让我越来越知书达理;它,丰富了我的知识……
4、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5、蓝天下的草原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6、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8、《百家姓》(全文注音+音频+视频+姓氏来源)
9、刚开始读《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时比较累,但坚持下来发觉并没有那么难理解。读多了,读书的速度就变快了,读完一本书后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让我更加喜欢经典了。经典诵读中,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言论也让我们值得去学习和借鉴。在《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人,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又可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10、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 ——《孟子·离娄下》
1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12、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1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一作:壮士;兰山缺一作:兰山阙)
14、组长:陈仁武(负责国学经典诵读的全面工作)
1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16、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17、通过观看《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让我觉得经典诵读对我们的重要性。诵读、熟背诗文,让我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经典文化的熏陶。培养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提高修养。提升我们语文水平,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18、4《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9、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20、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1、认为:一个民族的疆土被人用武力占领了,还可以收复;一个民族的文化被人灭绝了,或自己抛弃了,则万劫不复!他提出对待国学的三种态度:分析态度——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开放态度——不封闭自己,既吸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也要让自己的文化走向世界:前瞻态度——正确对待古今关系,立足当前,面向未来。
22、⑥评价落实,学校把各班开展国学活动及竞赛成绩列入班主任考该,并规定国学诵读活动的专项考核与评先优秀班级相挂钩。
23、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不过已是黄昏。
24、高年段:在《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学习基础上,适当进行经典古诗文的拓展,积累名句,并在生活和写作中能加以运用。
25、未尽事宜,另行通知,希望各小组要明确目标,落实职责,规定时限,高质量的完成工作。
26、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27、生活指导老师利用孩子们冲凉后的休息时间和一些饭后休闲时背诵古诗词,每位老师根据自己所带学生年级来选择古诗还是宋词,并且形式多样化:有老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或自由背诵。坚持让学生天天吟诵,并制定适当的周背诵量。每学期两次的古诗词背诵成果展示,已成了学校雷打不动的惯例。多年坚持诗词教育,让学生从小积累起深厚的国学底蕴。每当孩子们在排队去餐厅或集体活动的路上,校园中就会传来孩子们背诵时的朗朗诗词声,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展示了学生的精神风貌。
28、丙:孟浩然的《春晓》如春的乐章,是美的咏叹。
29、诵读比赛内容丰富多样,形式不拘一格,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朗诵和创意恰如其分,选手们的诵读或豪放,或婉约,或慷慨激昂,或深情款款,不同篇目诗词的串连,经典诗词音律的改编,舞台剧版的诵读,古代经典和近代美文的交锋,他们用自己的演绎,把国学的感动透过时光传递给现场的观众。整场比赛精彩纷呈、掌声不断。
30、强化教师职责。指导学生开展诵读的教师是各班语文教师、班主任,由他们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帮助学生弄懂诗文的读音、大意等。指导教师要按课题组制定的方案组织诵读活动,不打折扣,不走过场。
31、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的道德本性和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亲民,说到底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体认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诚明德性,由此同样再去施之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社会,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了。
32、丙:听,那处处啼鸟,看,那潇潇风雨,多美的春天啊!
33、(2)进行国学内容的摘抄、手抄报、板报、橱窗、读书笔记等内容展示。
34、《国学经典》中给我感触的是《论语》。但是我认为《论语》中的所谓的“君子”和“小人”是一个纯概念化的名词,所说的君子是一个理想中的完人,是我们推崇的道德规范的化身,是做人的榜样,是修身养性的境界。小人言行是做人的反面教材,是修身养性的过程中努力摒弃的糟粕。
35、大二班叶廷辉、黄家雯等小朋友通过《古诗串烧》带我们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6、甲:请欣赏赵稚可独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37、女:国学经典是圣贤留给我们的一曲绝唱,温馨而久远。
38、五千年的古老文化是读不完的书,八千里山川河岳是赏不完的画。小三班小朋友为我们带来的《中国字中国人》。
39、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为名山了;水不一定要深,有蛟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谈笑、来往都是学识渊博的人,没有知识浅薄的人。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云亭。孔子说:“(只要住的人品德高尚)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40、女:华厦源远流长的经典美文,是文化艺苑经久不衰的瑰宝。
41、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现在就请你跟着我们一起进入这诗歌的世界吧!
42、副组长:吴坤理(负责国学经典诵读的场地布置)
43、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44、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
45、丙: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46、《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47、使学生领略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激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8、乙:漫步在诗人古典优雅的浪漫情绪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漂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49、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诵读比赛、知识竞赛、写经典、悟经典、演经典等活动和比赛,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做到知行合终生受益。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动,交流情感。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50、《小儿垂钓》唐朝·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1、自从读了经典后,我从中懂得了许多道理。只要我们诚心对待别人,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只要我们经常帮助别人,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同学们,让我们读更多的经典吧,让我们变得更充实,更聪明,更有用。国学经典读后感12最近在班级内掀起了阅读《国学经典》的情节,学生们读得津津乐道,我也是乐此不疲。每每端起这本书,就会开启我一天的好心情。打开书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醒目的大字。这使我不由地想到了历那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这样,我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这里有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里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里有《国语》、《左传》、《资治通鉴》;这里有“庄子”、“老子”、“韩非子”;更有《楚辞》、《李太白集》;还有《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从“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本国学诵读完美的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不断丰富、继承、发展,最终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52、每周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考核内容为诵读经典(随机抽取)片段。
53、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54、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