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国学的定义,除基本定义外,在具体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2、据《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载:“北斗本命延生经诀乃修真之径路,得道逍遥皆因此经。登圣成真皆因此经。出离生死皆因此经。”(道家经典书籍)。
3、 线装古书 西有读书会
4、《西江月》有云:“竹破须还竹补,人衰须假铅全,思量只是眼睛前,自是时人不见。”又云:“长生妙药在家园,一饷工夫便现。”其说大略以先天一气为丹本,真铅真汞为药物,龙虎交腾为锻炼,以凝神入气穴为下手工夫,认为修道在于浊中取清,如云“烟花柳陌头头是,秽浊馨香任所需。”论述丹法,《丹髓歌》较为分明。
5、TheclassicworksofTaoism
6、《抱朴子·杂应》篇记录过“龙导”、“虎引”、“熊经”、“龟咽”、“燕飞”、“蛇屈”、“鸟伸”、“虎据”、“兔惊”等九种导引术势名称,但未记录具体作法。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篇》除记录几种按摩术外,对“狼踞鸱顾”、“五禽戏”等几种导引术势作了具体记载,并绘制过《导引养生图》一卷(已佚)
7、《史记》用寥寥几行字介绍了庄子,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箧》等篇,都是用来攻击孔子的学说,从而辨明老子的主张的。《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被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8、道教的典籍还有很多,例如可以修身养性的《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等,消灾解厄类的《三官经》、《北斗经》等,神仙传说的《神仙传》、《列仙传》等。(道家经典书籍)。
9、一般认为,将道书收集整理,编成丛书,从东晋就已经开始,但多数已经流失。现存的早期《道藏》是由明成祖永乐四年,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的《正统道藏》。后来继续编撰的还有《万历续道藏》,《道藏辑要》等。
10、唐玄宗于天宝元年封为冲虚真人,号其书为《冲虚真经》,宋徽宗追封为致虚观妙真君。
11、道就是以道德作为核心内容。它的宗旨和信仰是道德,它的修持方法也是道德。道德是中国一切文化的灵魂和主宰,道德观念是道教的中心和支柱。
12、《庄子》,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13、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都是中华智慧的源泉、瑰宝。
14、道教许多抄本均有“道家秘笈不传外人”、“秘笈不传无义之人”的铭文。鉴于此秘传在秘密传抄中难免抄错传讹,加之时间久长,难控损益。天师所虑不无道理。虽然是正一道基础入门的必读经典,但其中涉及很多道教基础问题,值得每一位初入道门人士了解。
15、有“小道藏”之称的《云笈七签》等等,由于篇幅所限,就不一一详述了。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人生也处处都是修行,“道”不仅仅在书里,生活处处都是“道”,“道”也在每个人的心里。
16、《安居金镜.八卷.清.周南.吕临等合辑.寿南堂藏板.清乾隆45年刊本.1780年》《封神真形图.2册.55像.清代墨绘本》《小十三经.十六卷.十三种.明.顾起经辑.明嘉靖时期祗洹馆刊本》《居家必备.阙名辑.10卷.读书坊藏板.明刻本》《忄生命又又修万神圭旨.性命圭旨.4卷.尹真人口述.清康熙9年棣鄂堂刊本》《忄生命圭旨.4卷.尹真人口述.安徽木板印刷.明代黄伯符刻板.明天启时期刊本》《新刊京本风鉴相法人相编.6卷.首1卷.明.回阳子编.明万历30年刘氏明德堂刊本》《新刊禽遁大全.4卷.附补全.明池本理著.明弘治09年进贤书舍刊本》《新刻出像增补.搜.神.记.6卷.晋.干宝.集撰.明金陵唐氏富春堂刊本.明万历元年.1573年》《绣像吕洞宾祖师全传.汪淇编.清康熙元年.1662年》《老子道德经.上下卷.河上公注.明嘉靖时期顾氏世德堂刊本》《董氏诹吉新书.上下册.明董德彰撰.清光绪20年重刊本.1894年》《道德经释义外六种.白云山房藏板.清嘉庆14年刊.1809年》《遵生八笺.十九卷.明.高濂撰.附.菜根谭.二卷.明万历时期雅尚斋刊本》《遵生八笺(重订全本)(明)高濂巴蜀书社1992年》《金阙玄元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图说.经折装.清代刻本》《阴骘文图说.4册.清黄正元著.绘像丹桂籍.清同治6年奉天锦府文英斋刻本.1867年》《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1卷.附御制真武庙碑.缺首页.明永乐时期刊本》《天后圣母圣迹图志.2卷.清道光12年寿恩堂刊.1832年》《三才发秘.天部2卷.地部3卷.人部4卷.清陈雯撰.德星堂宝翰楼藏版.清康熙年间刊本》《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七卷.佚名撰.西岳天竺国藏板.清刊本》《三订历法玉堂通书捷览.十卷首一卷.元.宋鲁珍通书.何士泰历法.明崇祯十六年余应灏三台馆刻本》《丹鹤图谱.3册.纹部.调度部.水野忠央著.江户晚期刊本.19世纪》《五要奇书.五种.明江之栋辑.尚白斋藏板.清康熙三十九年古歙丰南吴氏重刊本》《仙佛奇踪.4册.消摇墟3卷.寂光镜3卷.长生诠1卷.无生诀1卷.明洪应明撰.明万历30年.1602年》《全真太教传修仙辨惑直指口诀妙奥.清手钞本》《六壬图像.二十四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藏.清彩绘钞本》《关圣帝君万应灵签.2卷.尚勤堂马宅刊.北京龙文斋刻字铺藏板.道光6年》《关圣帝君宝训像注.4卷.光绪8年》《冲虚至德真经.8卷.晋.张湛.注.明嘉靖时期顾氏世德堂刊本》《南华真经.10卷.晋郭象注.唐陆德明音义.明嘉靖时期顾氏世德堂刊本》《南华真经10卷.周.庄周撰.晋.郭象注.唐.陆德明音义.美国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清嘉庆9年(1804)刊本》《南工庙祠祀典.3卷.李奉翰纂辑.清乾隆44年序刊本.1779年》《大明天元玉历祥异图说.7卷.明余文龙重编.旧钞本》《神相全编.十二卷.首一卷.宋.陈抟撰.明袁忠彻订正.致和堂藏板.明刊本》《笺元遁甲句解烟波钓叟歌.1卷.赵普撰.罗通遁法.池纪解编.明正德时期刊本》《新刻星平总会命海全编.10卷.首1卷.明薛承爱.遗稿.夏从仁编.明万历39年潭邑文林积善堂陈奇泉刊本》《新锲徽郡原板梦学全书.2卷.明代.书林杨玉林半留堂刊本》《新镌仙媛纪事.9卷.明.杨尔曾编.明代万历30年钱塘杨氏草玄居自刻本.1602年》《无文印.20卷.语录1卷.宋.释道撰.释惟康辑.宋咸淳九年惟康刊本.有补钞.1273年》《易筋经外经图说.附八段锦图.清梁世昌撰.清末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冲虚至徳真经.巻1-列子.张湛注》《祝由科.秘诀奇书.乾元亨利贞五册.明末清初钞本》
17、这本书被推为内丹术正宗,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紫阳真人张伯瑞。修炼内丹流派的,一定要熟记于心
18、《道藏》者,道教一切经书之总集也。夫生天地,和阴阳,包囊万物,亘古不易者,道也;弘道德,正纪纲,成就仙业,利乐群生者,教也。总而谓之曰经,聚之于室曰藏。诵经者足以劝善植福,聚藏者足以积德累功。仙真圣人所以美教化,移风俗,自度而度人者,莫不以经教为津梁也。
19、曾国藩号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集中体现的就在这本全集中,特别是曾国藩家书,是最重要的资料。市面上很多关于解读曾国藩的书,对他的成功进行了很多分析,鱼龙混杂,不可以全信。曾国藩家书中,详细记录了他在给祖父母、父母兄弟、同僚等人的信件,有些是国家大事,更多的是家庭经营、嘘寒问暖、待人接物、为学作文的事,有的还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曾国藩作为朝廷大员,更是一代儒学大师,他处理这些事的态度、方法,是活生生的国学教材,很多可以给我们启发。
20、 为你提供 国学经典
21、(1)《千字文》:中国古代历时最久的蒙学经典,一千四百年前编写的书法教材。“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中华五千年文明,天地宇宙、日月星辰,不过孩童朱唇开合间。
22、时至今日,道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内涵深邃,是我们发展当代中国新文化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资源———因为“道”所致力于揭示的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原和人类生命的本质,这些都具有亘古不变的永恒性。领略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从道启鸿蒙的伏羲八卦,道理天下的黄帝智慧,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致虚极,守静笃”的箴言,到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其翼若垂天之云”的畅想,至今仍在滋养着国人的心灵世界。贵道重生、贵柔守雌、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与中华文明同生共进。道家文化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是日用而不察而已。道不远人,我欲道,斯道至矣!道家文化,可望又可即,绝非虚无缥缈的海上三山,而是以玄妙又现实的智慧之光照耀人间众生。道家文化的“专列”上满载宝藏。
23、又名《列子》,描述了很多仙境的神奇景象,不但有道德至理蕴含其中,也有丰富的文学价值。
24、前六十二篇是邵氏自著,末二篇是门人弟子记述。
25、《淮南子》,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26、《行气玉佩铭》、《关尹子》、《子华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管子》、《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章句》、《衡论》、《世说新语》、《苻子》、《无君论》、《刘子》、《元次山集》、《王无功文集》、《唐玄宗文集》、《天随子》、《宗玄先生文集》、《化书》、
27、商务印书馆民国老课本,分启蒙、童趣、歌谣、常识、故事、修身六本。
28、非常短,只有四百零一字,内容却非常丰富,是修炼心性修养的重要典籍。
29、《列子》又名《冲虚经》、《冲虚真经》,是道家重要典籍,由郑人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
30、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31、《周易》中的道理完全是圣人效法天地而来的,圣人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之后,给我们演说了这一部《周易》,所以天下万事万物的道理,都在这一部《周易》中。
32、其所著的《亢仓子》被道教奉为《洞灵真经》,本书主要解说老子之言,阐述了老子的道家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道家“道”的学说。
33、道教是发源于我国本土的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宗教,自张道陵天师正式创立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了,它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是在道家的黄老思想基础上,并结合原始的神仙崇拜发展而来。
34、袁海涌先生,毛主席书风践行者、著名书道家,海静阁主,道信太(居士),字崇月,号桐柏山人,1963年2月26日生于淮河之源桐柏。曾皈依玄门,为全真教龙门派弟子,悟道于泰山碧霞祠、嵩山中岳庙、北京白云观,游历于五岳三山。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泰山道教协会副会长。
35、洞灵真人即亢仓子,又名亢桑子、庚桑子。据传说亢仓子得到老子的真传,修炼到了可以用眼睛听声音的境界。在毗陵孟峰隐居修行,最后道有所成登仙而去。
36、我想孔子若在今日当教育总长,一定要将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他若当个教育家,一定是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了。而那位专讲实用主义的墨子,说他教人贪顽费事,做三篇大文来骂他,却哪里懂得孔子人格教育的精义呢?
37、庄子的洒脱,不是僵死不动的教条,而是充满诙谐的寓言故事;不是照葫芦画瓢的苦思,而是天马行空的想象。
38、道教各门各派都是师徒、有些甚至是祖上秘传,保密还来不及,不会随便找人组织公开活动;
39、另一种是按内容属性分类,开始分为三类:义理之学、考据之学及辞章之学。
40、《庄子》是道家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的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共著,到了汉代以后,被尊称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与《老子》、《周易》合称为“三玄”。
41、《素书》一直被民间视为“奇书”“天书”,作者黄石公据传是秦末汉初“五大隐士”之一。
42、“太上垂慈说此经诀,本以消灾度厄而回死注生者,虽天命不可改移,亦由人之修积,故死可回而厄可解,天定能胜人,人定亦能胜天。”
43、只要积德行善,文昌帝君就会在暗中护佑你,赐予你福禄寿。这也是道教所讲的天道承负的体现。
44、《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45、《清静经》五百八十字左右。篇幅虽短,却是一篇博大精深、逻辑性惊人的经文,每一句话可以解释成上千字的思维过程。涵盖了宇宙人生的全部真相,让人真正意义上地明白真理并获得解脱。为道士们日常诵习的重要功课之一。
46、道教的经书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宝库。很多对道教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想通过一些道教书籍来一窥玄门的奥妙,那么本期就为大家介绍一些。
47、《南华经》《南华经》本名《庄子》,是战国早期庄子及其门徒所着的道家经文,今存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凡三十三篇。
48、内丹术是道家重要的一种修炼方法。内丹术指以“人身一小天地”的“天人合天人相应”思想为理论,进行性命的修炼,以人的身体为鼎炉,修炼“精、气、神”等而在体内结丹,达成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甚至“成仙”的目的。《道德经》、《文子》、《列子》、《庄子》、《内业》、《心术》、《楚辞·远游》以及黄老学派作品可是说是所有丹经必本的祖经,后世一切丹经均从其中发挥而来,一直是内丹法诀的纲要。丹者,单也,一者,单也。惟道无对,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长生。
49、《击壤歌》、《金人铭》、《巾几铭》、(《语丛四》说之道)、《鬻子》、《鬼谷子》、《恒先》、《彭祖》、《三德》、《用曰》、《伊尹书》、《太公》、《辛甲》、《周训》、《凡物流形》、《尹文子》、《慎子》、《素书》、《孙子兵法》、《守白论》、《鹖冠子》、《尸子》、
50、“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等。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集部。
51、《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把《清静经》放在众经之首,每日持诵,可知该经是道教徒修持的一部十分重要的上乘经典。每每朗诵此经“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遣其欲而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而然就能“清静”,“渐入真道”。
52、第走到野外等死避开家人,这是爱自己的亲人;
53、《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54、“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正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做任何事都不能昧着良心,头上有神明在看着你。《文昌帝君阴骘文》以通俗的形式劝人行善积阴德,久久必将得到神灵赐福。
55、这部书里面蕴含的道理太深了,就好像一座大海,深广无边。
56、只要积德行善,文昌帝君就会在暗中护佑你,赐予你福禄寿。这也是道教所讲的天道承负的体现。
57、总的来说,道教在面对无妄之卦运,值百六之灾厄时,多是劝解信众悔过愆尤、修善积福、诵经持号、广设供养、上章投词,以求获得祖师神力、道力护身加持,从而获福沾恩,同登道岸。
58、《玄真子》、《无能子》、《伯牙琴》、《逍遥咏二百首》、《须溪先生全集》、《易龙图序》、《东坡易传》、《道家佚书辑本十七种》、《郁离子》、《庄元臣文集》、《傅山全书》、《老藏(《老子集成》)》、《各道家诸子典籍注疏》、《道藏》等等。
59、道教的经书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宝库。很多对道教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想通过一些道教书籍来一窥玄门的奥妙,那么本期就为大家介绍一些。
60、即使是正一的道士,通常也会读一读这本全真经典。这本经典是全真派的开山祖师王喆王重阳所著,很多思想非常值得借鉴。
61、除了“道可道非常道”,你还记得这本经典著作中的哪一句话吗?甭管修不修道,读一读《道德经》,你就会知道,“老子五千言,道尽天下事”,一点都不夸张。
62、道士在保持本门法脉传统的基础上,因为保密的需要,并不重视理论、特别是独门秘籍的传播;
63、《养性延命录》:记有华佗“五禽戏”,模仿虎、熊、鹿、猿、鸟等五种鸟兽活动形态,编制出一套导引程式。《正统道藏》所收《太上老君养生诀》亦录此“五禽戏”,署华佗授广陵吴普。这套导引术一直流传下来,明人周履靖在所著《赤凤髓》和《万寿仙书》
64、基本功:《清净经》、《度人经》、《玉皇经》
65、“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
66、道士在保持本门法脉传统的基础上,因为保密的需要,并不重视理论、特别是独门秘籍的传播;
67、《庄子》与《归藏》、《黄帝四经》、《老子》等著作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典,它们不仅是哲学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关于文学、美学、艺术、审美的智慧结晶。庄子等道家思想是历史上除了儒学外被定为官学与道举的学说。
68、道教斋醮祈禳和道门功课的必诵经文,如果你希望授箓成为正牌道士,请将此经倒背如流。
69、冲虚真人即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是春秋末至战国前期著名的道家学者,著有《列子》一书,列子在他的著作里主讲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70、(1)《周易今注今译》(简体版)(陈鼓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