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冬节在月底,冬天不会冷,会冷在次年一二月间。)
2、立春到了,希望窜上了枝头,开启了生活的美好。
3、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天气及播种、收割、收获的农谚
4、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春分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这段时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气温华南北部多为13℃至15℃,华南南部多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旬平均气温约5℃至10℃。
5、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立春落雨至清明。
6、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7、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8、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天气温低则多雨,冬天气温低雨反而少。
9、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
10、还有的地方的民众,将立冬这天有无风及风向,作为预测冬季,甚至来年春天雨水多寡的依据,故有“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立冬南风雨,冬季无凋(干)土”、“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立冬有风,立春有雨”等民谚的流传。
11、随着冬季的来临,重视养生的古代中国人,也形成了“入冬日补冬”的习俗,并创造出“立冬补冬,补嘴空”、“立冬有食补,春来勇如虎”等民谚。立冬滋补的佳品,主要是狗肉、羊肉、猪肉、鸭肉等肉类,及大枣、甘蔗、白菜等蔬菜水果,故有“立冬白菜赛羊肉”、“立冬蔗,食不病痛”等民谚的流传。
12、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南方除了边缘山区以外,平均八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但是,春分前后华南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13、与立春有关的谚语有“立春晴,雨水均”“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春打六九头,家家买黄牛”
14、上面几句农谚的意思跟字面意思一直,题外话就一句:在北方农村,小寒这天如果还没达到零度以下气候,暖洋洋雨蒙蒙,而不是寒风飞雪,你就等着倒春寒吧。这就是该冷不冷的下场。
15、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16、六一雷压九台。(六月一日鸣雷,该年台风少。)
17、 温端政:《中国谚语大全》,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
18、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关于立春的农谚3立春优美句子
19、地利是农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农业的发展有着极为巨大的影响作用。关于地利的谚语在整个谚语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内容也极为丰富,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谚语具有广泛性的特征。
20、这些谚语都是说农业收获的,我们说农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农业的丰收,因此在收这个方面我们一定要做到及时,一定要认识到农业收获对农民的重要性,并且在收获过程中要注意收割的技巧,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的质量,以此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保证生活的质量。
21、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过五月节,天气尚未稳定。)
22、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
23、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轮。
24、八月八落雨,八个月无焦土。(八月八日下雨,占长雨。)
25、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