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魏明帝曹叡,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曹叡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设置律博士制度,重视狱讼审理,与尚书陈群等人制《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编纂史上的重大进步。魏明帝在军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颇有建树,但在统治后期大兴土木,广采众女,因此留下负面影响。
2、首先曹丕任命当时最有威望的宗亲大将曹休,为征东将军扬州刺史,都督青徐。
3、曹休军虽然南渡,摆出进攻态势,但浅尝辄止,并没有深入攻击。
4、但又是什么事情,能让众人诋毁她,而曹丕还就深信不疑呢?
5、即位之后,褒礼大臣,料简功能,真伪不得相贸,务绝浮华谮毁之端,行师动觽,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性特强识,虽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含垢藏疾,容受直言,听受吏民士庶上书,一月之中至数十百封,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倦。
6、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曹丕直到临终前,才肯册封曹叡为太子,而不是在前几年就确定了曹叡的太子之位。与此相对应的是,曹操于公元220年去世,而在公元217年,曹操就明确册封曹丕为魏王世子,这让曹丕有充足的时间来培养自己的心腹,并为即位称王乃至于称帝做准备。反之,如果仓促册封太子的话,无疑会增加后者即位和执掌大权的难度。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曹丕直到临终前,才肯册封曹叡为太子?曹丕这么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7、魏明帝曹叡(206年(存疑)—239年1月22日) ,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
8、到了王朝中后期,皇帝身子骨也变差了,子嗣也稀薄了,大权也旁落了,每次皇位交接,不用怎么争,客客气气商量着就完成了。(曹丕的儿子曹叡)。
9、尽量与嫡母郭皇后搞好关系,在曹丕面前谨言慎行,只和公认的品行正直的朝臣交往,对父亲给选择的后妃宠爱有加。
10、史书记载是郭贵嫔,当然肯定不止她,因为“众口铄金”,应该有很多人。
11、所以在成婚初期,曹丕非常宠爱甄宓。曹操和卞夫人也对这个儿媳妇非常满意,赞赏她才貌双全、大方得体。后来,甄宓为曹丕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东乡公主。如果就这样下去,这个小家庭一定非常幸福,可是曹丕却遇见了郭女王。
12、退一万步讲,就算曹叡真的是袁熙或别人的骨肉,就算曹丕再大度容忍,他都不可能在临终前把江山交给这个“孽种”。虽然曹家做人行事都很随意,但关乎家族帝国命运的血统纯正性问题,却是严肃的不能再严肃的大问题,也是一个不能商量的大问题。曹叡如果不是曹丕的种儿,想要继位称帝,那也就只能在梦中了。
13、母为徐姬。黄初六年(225年)改封元城王;太和三年(229年)去世。
14、其实明帝曹叡之所以身世成疑,完全拜《三国志》作者陈寿所“赐”,他在漏记明帝具体出生时间的情况下,又将其享寿记为三十六(虚岁),按此年龄倒推,人们自然容易得出曹叡生于建安九年(公元204年)的结果。而这一年,甄夫人由袁熙之妻过渡为曹丕之妻,理论上有可能怀了袁熙的骨肉。再者,曹叡在甄夫人被赐死后,也受到其父曹丕的冷遇,不仅迟迟得不到储君之位,就连性命也堪忧。据此两点分析,曹叡的生父有可能不是曹丕。
15、剧中说此时曹叡23岁,而曹丕是40岁死的,如果他死时儿子曹叡已经23岁了,说明他17岁时就有了曹叡。(曹丕的儿子曹叡)。
16、晚清学者冒鹤亭在《疚斋日记》则直截了当地指出:“则明帝为袁氏血胤矣。”
17、我们把眼光先收回北方,蜀汉、东吴后续专门发文再论。
18、我们说过,王朝初年的特点就是皇帝身子骨好,情欲旺盛,子嗣繁多。
19、后面可能是曹丕有些后悔,过了半年就将曹叡又提升为平原王,同时将他过继给郭皇后为子,确立了他嫡长子的地位。
20、曹叡也是不走运,好不容易熬来了皇帝位,屁股还没坐稳,就碰上了一生之敌诸葛亮。
21、《三国志.魏书.明帝纪》:三月甲子,诏公卿举贤良笃行之士各一人。
22、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邺城被围期间,甄夫人有可能与人通奸,在被曹丕遇见之前,已经暗中怀上别人的骨肉。不过此说既龌龊,又极不符合事实。据史书记载,甄夫人是一位贤良淑德、作风正派的女子,对于这种玷污名节的猪狗之行,肯定不会去做。更何况,当时袁熙的母亲刘夫人在看管甄氏,她又怎会有机会与他人胡搞?
23、考虑到邺城被围期间(二月至八月),袁熙不可能从千里之外的幽州赶回邺城“播种”(当时没有飞机),如果坚持曹叡是其亲子的假说,那么甄夫人在怀上曹叡时,时间最晚也在当年二月前,而在年底分娩。如果按此推测,当年八月曹丕遇到甄夫人时,对方肯定已是一位大腹便便的孕妇,就算曹丕再傻,也清楚她肚子中怀的肯定是袁熙的骨肉。如果真是这样,除非曹丕真心“喜当爹”,他必然不会把这个孩子视为亲子。
24、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军攻下邺城,甄氏因为姿貌绝伦,被曹丕所纳,深得宠爱,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曹氏(即东乡公主)。其中,就曹叡来说,从小相貌俊美,超凡脱俗,又年幼聪慧,博闻强识,过目不忘。因为这一特点,祖父曹操对曹叡十分惊异而倍加喜爱,常令他伴随左右。在朝会宴席上,也经常叫他与侍中近臣并列。建安二十一年(217年),曹操封魏王,同年东征孙权,曹叡及妹妹东乡公主离开母亲甄氏,与祖母卞夫人,父亲曹丕一起随征江东。
25、因此曹丕在逐步完成了继承王位、禅让登基、理顺朝政之后,巩固了权力,这时就要拿青徐豪强开刀了。
26、甄宓本身是非常受宠的,毕竟年轻貌美,为曹丕生下了曹叡和东乡公主,这个东乡公主铁定就是曹丕的女儿了,所以两个人也算是有爱情的结晶的。而曹丕做了皇帝以后,不仅疯狂纳妾,而且把曹操在铜雀台上的美女也都给接手了,这下子美女如云的后宫,哪里还有甄宓什么事儿呢?所以甄宓就在暗地里说了几句怨言,随后就被曹丕赐死了。我是不相信仅仅因为几句失宠的怨言就会赐死甄宓,我认为甄宓被赐死,有这么几个主要原因。
27、曹操在建安九年八月攻占邺城,曹丕纳甄氏为妾,曹睿应该出生在建安十年,终年不是三十六岁,应该是三十五岁。
28、第二点,曹睿是一个主观意识非常强的君主。在国家大事上面,他有着明确的判断力,不会随着司马懿的思想走。曹睿控制着军权,还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只要司马懿稍微有点小动作,那么等待他的就可能是死亡。所以,笔者认为这才是司马懿惧怕曹睿的根本原因。毕竟“伴君如伴虎”,只要你的君主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且掌握着军权的人,那么你就只能顺从他。因为一切反抗都是徒劳的。
29、西、北面鲜卑、羌胡等少数民族不时侵扰,但实力尚弱,均被曹丕派兵击败。
30、太和六年(232年),改封北海王。青龙元年(233年)去世。青龙二年(234年),以曹操子樊安公曹均之子琅邪原王曹敏之子曹赞奉曹蕤后,封昌乡公。
31、如果赵云替代关羽守荆州,能守住吗?易中天:那三国大势将改变!
32、据说当天晚上,曹丕睡觉时做了一个梦,梦里说的是会有一个贵女子冤死。曹丕心想这很可能指的是甄宓,于是马上派人截停使者,可是为时已晚。使者找到甄宓时,甄宓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没有求情也没有挣扎,而是将自己的儿子曹叡托付给李夫人,然后就自杀了。
33、黄初三年,曹丕想立郭女王为皇后,遭到中郎栈潜上疏反对,言辞非常激烈。
34、郭贵嫔在夺嫡之争中,立过功劳,所以此消彼长,造成了最终结果。
35、他在洛阳之变中暂时隐忍,实际已经洞察“削藩”势在必行。
36、而且曹丕还活着的时候,儿子都死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了曹叡、曹霖这俩兄弟身体还不错,原来看好的曹礼特别不争气地成了病秧子,奄奄一息了。而曹霖跟自己的弟弟曹彰一样,是个无脑且凶残的家伙,登基必然会毁掉基业。所以曹丕只能选择了身份存疑,但是身体不错的曹叡了。
37、曹丕动作再快,也只能在这一天之后见到甄宓。
38、事实证明曹叡应该就是曹丕的儿子,毕竟曹叡从曹丕那里继承了短命基因,36岁就去世了,而且没有留下儿子,最终让司马家篡位成功。
39、曹协,赞哀王(早逝)(母:李贵人),子曹寻。
40、这表明在朝廷舆论上,对于郭氏谮毁导致甄宓被杀,也是颇有指责的。
41、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文帝曹丕长子,母文昭皇后甄氏,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公元226年-239年在位。曹叡二十三岁即位,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
42、从这首诗整体来看,也丝毫看不出因曹丕宠爱别的女子而嫉妒的情绪,只是表达出因失去爱而痛苦悲愁。
43、据说,在攻下邺城之后,曹操最先霸占了甄姬,后来,是曹操把甄姬赏给了儿子曹丕,而曹丕也是光荣的接了父亲的盘,最终"喜当爹"。这个说法的确有点荒谬。试想,曹操这么做的意义何在,把大魏传给大儿子,然后再让大儿子传给自己的小儿子?当然,历史就是这样,也不能完全说他不可能。
44、但其实,曹叡的年龄很容弄错,有个人也犯过同样的错误,造成过同样严重的后果。
45、之所以怀疑,是因为曹丕娶甄氏的第一年就生下曹叡,所以才会让人认为有可能是袁熙的!
46、当然,袁绍那时也会去拉拢这批豪强,结果只有昌豨被袁绍策反,其余以臧霸为首,则坚定的站在曹操一边。
47、此时刘禅继位,诸葛亮秉政,也开始了一段休养生息。
48、反正史书中有矛盾,而且哪个记载都不像是笔误,应该是陈寿有意留下矛盾处。
49、曹叡继位的时候已经22岁,对朝政掌控的能力很强,为了朝局的稳定,曹丕也只能选择这个能力强岁数大身体还不错的儿子了。
50、根据《三国志明帝纪》记载,曹叡三十六岁死。
51、才传了一代,曹丕就明显弱了很多,寿命只有四十岁,十个儿子中只有两三个能长大成人。
52、郭氏心机较深,曹丕夺嫡之争,郭氏有谋划之功。
53、长坂坡赵云杀曹营50位名将,他们叫什么?武艺属于几流?
54、曹协,生卒年不详,三国魏文帝曹丕之子,母为李贵人。早逝。死后追封为经公,谥号殇。后改封为赞王,谥号为哀。
55、曹叡,魏明帝(206年(58) —239年)(母:甄氏)
56、 其实道理很简单,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曹睿这个人。
57、后来曹操去世,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正式登基称帝,建立曹魏政权。曹丕当了皇帝后,第一件事当然是封后。他本打算立郭女王为后,可是众臣都以郭女王出身低微而提出反对。然而曹丕依然不想立甄宓,于是先将郭女王封归地位仅次于皇后的贵嫔,掌管六宫。
58、这是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的开局,延续的是上部《军师同盟》的剧情和风格。
59、曹叡从小相貌俊美,超凡脱俗,又年幼聪慧,博闻强识,过目不忘。祖父曹操对此十分惊异而倍加喜爱,常令他伴随左右。在朝会宴席上,也经常叫他与侍中近臣并列。曹操曾经评价道:“我的家族基业有了你就可以继承三代了。”曹叡好学多识,尤其留意研究律法。
60、诸葛亮极为一根筋,就是一门心思北伐灭魏,光复汉室,还于旧都,宁愿累死也无怨无悔。
61、此说虽然离奇,但结合甄宓被虐杀,曹叡一直不被立为太子,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62、曹丕继位到了洛阳后,并没有带甄宓一起去,而是把她一个人留在了邺。
63、公元221年,也就是曹丕接受禅让后不到一年,曹丕将甄宓赐死。
64、魏文帝曹丕死了,魏明帝曹叡继位,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成为曹叡的托孤大臣,4个人开始了明争暗斗。
65、曹丕毕竟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又在储位之争中尽显权谋手段,已是非常成熟的政治家。
66、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制定律法。编订了《魏律》。
67、你们是怎样评价曹睿这个人的呢?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见解!
68、曹丕真正身强力壮的儿子,可能就只有两个:曹叡、曹霖。
69、但首领臧霸虽然被解除兵权,青徐间仍有其他豪强势力存在。
70、也因为臧霸被夺权,豪强各自不安,青徐间已出现一些变乱。
71、甄宓确实是只有小过,但曹丕一时兽性大发,就虐杀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