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部分诗人用“星都溺海”、“天上”、“地下”、“鬼窥神觊觎只最后一盏灯”这几个奇异的意象,神话故事般地将星星、鬼神、灯组合起来,巧妙地构成了诗人笔下“四周的全黑”。这首诗写于1978年六月,诗人当时正在香港任教,当时文革刚刚平定,浩劫之后不仅是国力衰退,更多的则是中华经典文化的散失,伴随的还有国家何去何从的焦虑。而全诗到此也由古转今,实质上也是由想象回到现实。“一头独白”,也就是说这一头无论是因为年老还是愁白了的白发,在这黑暗中都成了唯一的对立者。余光中在《守夜人》中曾这样自述:“五千年的这头还亮着一盏灯……最后的守夜人守最后一盏灯/只为撑一幢倾斜的巨影”。可是,连最后一盏灯都熄灭了,世界陷入了彻底的黑暗。幸好还有一个不寐的人啊!即便沧海桑田,周遭四转,曙色未知,无人同行,他还是坚持了一头不共夜色同黯的本色以一头独白对这四周的黑。(余光中绝色诗歌赏析)。
2、迷人全在那么一点点,你便是我的初选和末选,小雀斑
3、(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4、站在下风的地方,可以嗅出树叶,满林子树叶散播的死讯,以及整个中西部成熟后的体香。----《望乡的牧神》
5、 在比喻上也非常漂亮。月光是日光的译者,雪是把世界变得纯净的译者,伴着反光的`月色和积雪翻译出佳人的绝色。
6、余光中,生于1928年10月21日,于南京。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50年因内战迁居台湾。2017年12月14日于台湾逝世,享年89岁。
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8、1995年,厦门大学邀请返校演讲,并颁赠客座教授。
9、1985年,57岁,获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
10、1948年,创作初期,20岁,发表第一部诗集。